任弼時:謙恭虛己的楷模

作者:    發布時間:2015-11-27   
分享到 :

任弼時:謙恭虛己的楷模

武文笑

任弼時的一生,正如葉劍英元帥在《哀悼任弼時》中所評價的:“他是我們黨的駱駝,中國人民的駱駝,擔負著沉重的擔子,走著漫長的、艱苦的道路,沒有休息,沒有享受,沒有個人的任何計較。他是杰出的共產主義者,是我們黨最好的黨員,是我們的模范。”而任弼時眾多優秀品格中突出的一個方面就是謙恭虛己,這使得他贏得黨內同志和全國人民的敬仰。

任弼時從16歲參加革命至46歲逝世,把30年的生命和精力全部貢獻給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他歷盡艱險,奮力前進,對黨的青年工作、組織工作、軍隊政治工作,對豐富毛澤東思想都作出了重大貢獻。但他從不居功,從不談自己。他經常謙虛地說:“我們每個干部決不可以把自己現在的地位以及工作中的勝利與成就,看成完全是由於自己個人的本領,以為自己的本領真的比什麼都高大,以為自己真的是了不起的人物。如果我們不懂得自己的成功,正是因為自己是為黨工作,才會獲得這些成功,反而把自己看成了不起的‘英雄’,甚至離開黨而去尋求個人的名譽地位,那就非常錯誤,非常危險。”

任弼時不論對干部還是對平民百姓,都虛心相待,從不擺架子。他同人談話,總是以平等的態度、商量的口氣,就是對犯了錯誤的人也很少指責,而是講清道理,指出錯誤所在和改正的辦法。他和藹可親、以誠相見的作風,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31年,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的任弼時前往中央蘇區。因為剛到不久,戰士們大多不認識他。有一次,他讓一位戰士教他刺殺。那位戰士教了幾次,見他動作不准確,就豎眉瞪眼地批評他:“亂彈琴,像你這樣還能刺倒敵人?”當他的動作稍有進步時,那戰士又拍拍他的肩膀說:“不錯,長進很大,照這樣下去,肯定是一個模范赤衛隊員!”這時,通信員跑來喊道:“請首長去開會。”那位戰士才知道這個學刺殺的人是中共中央組織部長任弼時,臉一下漲得通紅。任弼時卻大笑著說:“你不僅是個模范戰士,還是一個好教練員!以后要繼續教我學刺殺技術哦。”

1940年,任弼時從莫斯科回到延安,在擔任中共中央秘書長期間,從人事安排到吃飯問題,事無巨細,他都親自抓。由於能夠堅定地維護黨的團結,反對輕易搞“路線斗爭”,處理問題周到,關心愛護干部,情系民眾疾苦,平易近人,所以很多同志遇到問題都願意來找他,並親切地稱他為“黨內的老媽媽”。

任弼時在延安棗園期間,擔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分管中央機關、組織、外事、農委、婦委、青委等工作,十分繁忙,長期抱病的他幾乎每天都要工作15個小時以上。然而不管怎麼忙,他都時刻關心著農民群眾的疾苦,經常深入農戶,問寒問暖,幫助解決困難。一次,一位老農告訴他:“地裡的雜草長得比庄稼還快,大家都忙不過來。”翌日清晨,他頭戴草帽,扛著鋤頭,帶領幾名干部、戰士,幫助農民除草。農民趙佔山的妻子患了急病,窮山溝裡缺醫少藥,正當趙佔山准備用門板將妻子抬到十幾裡外去求醫時,卻有人前來叩門,打開門一看,是一位背藥箱的軍醫找上門來治病了。趙佔山喜出望外,感激涕零。原來,任弼時曾經交待棗園村的村長,凡農民家遇有急事,必須迅速向他報告。這次便是任弼時根據村長的報告親自安排醫生前來的。

1946年春天,中共中央華東局領導委派杜前、馬儀等幾位負責青年工作的干部到延安向黨中央匯報工作。任弼時在楊家嶺中央青委機關聽取匯報並參加討論會。會議持續了2個月,在此期間,中央青委的同志每隔幾天都要向任弼時匯報情況。每次匯報,總感到十分親切。他們這樣評價任弼時:“和人相見,他的臉上總是挂著慈祥、和善的笑容,熱情地同你打招呼、握手,親切地讓你坐在他身旁。談話時,他總是凝神聚目聽著你的訴說,不喜歡打斷別人的發言。他習慣於傾聽別人的講話,同時邊聽邊判斷。這中間,絕無漫不經心。當你的發言結束后,他才說說他的分析、他的見解,回答你最需要回答的問題。他常用同你商量的口吻說:‘你看這樣好不好?’‘是不是這樣的?’”在青委同志陳述的過程中,任弼時始終默默地傾聽,認真地思索,最后緩緩地說:“你們研究一下看,是否可以搞青年團?過去,在七大的時候,馮文彬、李昌他們曾提議要建立青年團。那時,中央不同意,我也不同意。現在你們可以再研究一下,是否可以建立青年團。”任弼時的意見明確了青年工作的方向,使參加討論的同志異常興奮。

任弼時喜歡接近群眾,更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在延安時,有位基層來訪者同任弼時談邊區工作中的問題,任弼時一邊仔細聽,一邊認真記,還不時提出問題。來訪者見任弼時那麼重視他的反映,興致勃勃地說了兩三個小時。他說完后,任弼時耐心地告訴他,哪些問題已解決了,哪些問題暫時還沒有條件解決。那人一聽,原來他談的問題任弼時早已全知道,有些甚至比他了解得更清楚。他很抱歉地說:“您都知道了,怎麼還讓我浪費您這麼多時間呢?”任弼時說:“不!多聽聽對工作有幫助……”那位同志明白了:任弼時不願冷淡基層同志提意見的熱忱,他希望從一百句話中聽到一句有用的話。

新中國成立后,和氣寬容的任弼時關心身邊工作人員和體恤民情的作風一如既往。一天傍晚,保健醫生和衛士陪任弼時到附近田野裡散步,此時正是稻子成熟的季節。薄暮中,一位老農拿著竹竿站在水塘邊。任弼時上前問:老人家多大歲數?收成好不好?打的糧食夠不夠吃?老農一一作答。他又問老人:“吃晚飯沒有?”老人說:“沒有,這兩天得看庄稼,不然就被休養所的鴨子給糟蹋了!”任弼時回頭問衛士:“鴨子是哪兒來的?”衛士說:“是伙房放養在水塘裡的。”任弼時明白了,原來是鴨子侵害了群眾的庄稼。他當即向老農表示了歉意,馬上吩咐衛士通知管理員,不得再把鴨子放養在水塘裡。第二天一早,他特意到塘邊去散步,沒看到一隻鴨子,這才放下心來。

任弼時的謙恭虛己,更難能可貴地表現在勇於進行自我批評並善於總結出自我批評方法。

延安整風的最后階段,抗日戰爭即將迎來全面大反攻,黨的七大也即將召開,黨中央決定在全黨高級干部范圍內討論黨的歷史問題,總結黨的歷史經驗。作為中央黨的歷史問題決議准備委員會召集人,任弼時表示有必要對湘贛蘇區的這段歷史給予評價。他以當年湘贛新省委書記、紅6軍團軍政委員會主席的身份參加了湘贛工作座談會。在發言中,任弼時開宗明義提出:“現在我們來檢討歷史問題的時候,首先,應該從各種不同的歷史情況出發,了解歷史問題,檢討自己的錯誤。”作為當時湘贛新省委的書記,任弼時對自己在湘贛省委時期,由於認識上的失誤,曾經執行了某些“左”的錯誤政策進行了深刻的剖析,作了嚴格的批評與自我批評。他表示在他擔任湘贛省委書記這一段工作中,還是有許多缺點錯誤的,執行的路線還是臨時中央的更“左”的路線,在土地、軍事、肅反等問題上是“左”的。他說:“今天看來,改組省委是錯誤的。反對王首道等的‘右傾機會主義動搖’也是錯誤的。對張啟龍以及甘泗淇這些同志的打擊都是不對的。這責任不在同志們,責任主要由我來負。”他對張啟龍表示:“我在湘贛也批過你,省委還把你的黨籍搞掉了,這都是錯的,責任在我。現在我向你道歉!”

作為這次會議的實際主持人,任弼時以坦誠的、實事求是的態度,勇於承擔責任的精神,對前后兩屆省委工作得失的分析,對經驗教訓的總結,令人悅服,使原來湘贛省委的干部統一了認識,分清了是非,能夠心情愉快地投入到革命工作中。

任弼時強調,開展自我批評的作用就是要“達到原則上分清是非,達到糾正黨內存在的不純和改善領導作風的目的”﹔“把自己的缺點或錯誤密密地包藏起來,諱莫如深,那就不會考慮到改正錯誤的辦法,就不會找出改進工作的辦法”。

(來源:《福建黨史月刊》2015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