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弼時論測量黨性的四個主要標志

作者:    發布時間:2017-03-22   
分享到 :

任弼時論測量黨性的四個主要標志

嚴國紅

延安整風前后,任弼時就增強黨性問題作了一些重要論述。在《關於增強黨性問題的報告大綱》中,提出了測量共產黨員黨性的四個主要標志,這是對黨的理論建設的重大貢獻,對於在新形勢下增強共產黨員的黨性修養也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編 者

194171日,在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20周年之際,黨中央發出了《中央關於增強黨性的決定》。任弼時同志擠出時間為《中央關於增強黨性的決定》最終稿進行了潤色修改,並於194110月—12月期間,寫下了《關於增強黨性問題的報告大綱》,這是一篇對《中央關於增強黨性的決定》進行權威性闡釋的報告。在這篇經典文獻中任弼時認為,“黨性是以黨員的思想意識、政治觀點、言論行動來作標志,來測量的”,他從思想觀、利益觀、紀律觀和群眾觀等方面明確提出了測量共產黨員黨性的四個主要標志。

標志一:與一切非馬列主義的思想和觀點作堅決的斗爭

首先,共產黨員必須與“自己的舊的非無產階級的意識作斗爭,戰勝它,克服它,排斥它”。在任弼時看來,隻有不斷與自己的舊的非無產階級的意識作斗爭,才能培養出真正的無產階級覺悟和階級意識,即共產黨員的黨性。“共產黨是無產階級的先鋒隊,無產階級的利益就是共產黨的利益。”作為中國共產黨的一員,就必須用無限的忠實性和堅定性為無產階級利益服務。而且,這種為無產階級利益服務的精神“完全是出自於覺悟性、自動性和積極性”。一旦這種為無產階級利益服務的精神受到“任何所謂‘要盡的義務’所驅使,所催迫,所束縛”,那麼,黨員就會成為“盲從者”,而“盲從者的忠實性和堅定性都是相對的東西”。因此,為了培養出這種為無產階級利益服務的自覺的階級覺悟和階級意識,除了我們的黨組織應該負責教育黨員外,我們廣大黨員必須自覺地進行這方面的鍛煉。當然,這種斗爭“不是一天或者幾天之內所能做到的”,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無論黨員的社會出身和社會成分如何,隻有真正經歷了這個過程,“新的無產階級的意識才能容納得下,才能站得穩,才能慢慢地變成自己屬有的東西”,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忠實的和堅定的共產黨員。

其次,“在這樣的斗爭過程中,應同時並列而進行的工作就是理解和掌握馬列主義,以及黨的政策和策略”。在任弼時看來,不掌握馬列主義的理論,所謂階級覺悟、階級意識也不可能真正培育出來。因此,一方面,必須以“無限的忠實性和堅定性”對待馬列主義,它是我們共產主義事業的指導思想,是真理,無論是“學習”、還是“運用”馬列主義時都必須有無限的忠實性和堅定性﹔另一方面,“要靈活地、切乎實際地去運用馬列主義”。要用馬列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去觀察問題、處理問題,要從客觀實際出發,“不要變成公式主義者、教條主義者、主觀主義者”。同時,要為馬列主義革命理論的純潔性而斗爭,要大力反對機會主義、投降主義,要對那污辱和曲解革命理論者進行不可調和的斗爭,總之,要與一切非馬列主義的思想和觀點作堅決的斗爭。

標志二:個人的利益服從於全黨的利益,把黨的利益放得高於一切,為黨的統一、為黨的團結而斗爭

在任弼時看來,黨員的利益、黨員的願望,應與黨的利益和黨的願望融匯在一起,黨員利益和全黨利益是一致的,除了無產階級的利益外,共產黨員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就要始終使個人的利益服從於黨的利益,把黨的利益放得高於一切。

然而,在我們黨內的實際生活中,一些黨組織和黨員出於某些錯誤的意圖,沒有正確處理好個人利益與全黨利益的關系,將自己的個人利益凌駕於全黨利益之上,從而在黨內滋生了“個人主義、英雄主義、無組織狀態、獨立主義、反集中的分散主義”等等不良傾向,正是因為存在著這些不良傾向,黨內產生了“公開的或秘密的反黨的派別活動、小組織活動”,從而在很大程度上“破壞黨的組織,破壞黨的統一、紀律和團結”。如果不適時地制止這些不良傾向,任由它們自由發展下去,那麼,這些不良傾向一定會“發展到反革命的道路上去”。因此,增加黨性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應當對黨內存在的這些錯誤傾向作斗爭,同時也對自身存在的這種錯誤傾向作斗爭”。一方面,要始終“以馬列主義的原則指導自己的實際活動”,將黨的利益放在高於一切的位置上﹔另一方面,在與黨內錯誤傾向作堅決斗爭的過程中,始終堅持“為黨的統一,為黨的團結”,而不是為了自己或某個派別或小組織的利益。

標志三:遵守紀律、服從組織

紀律是執行黨的路線的保証。在任何時候都要高度重視紀律建設。我們黨的基本組織原則要求個人服從組織、少數服從多數、黨的下級組織服從上級組織、全黨的各個組織和全體黨員服從中央。黨的紀律既是自覺的,又有強制性。任弼時一再強調,黨內沒有特權黨員,在黨的紀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黨員都必須“遵守黨的統一的紀律”,“這對於任何一個黨員都是毫無例外的”。

在紀律方面,我們黨負有三重重要責任:一方面,我們黨自身要具有高度的紀律性和組織性,要自覺承擔起“紀律性和組織性的代表”的職責﹔另一方面,採取種種措施,要求並教育廣大的黨員必須“遵守黨的鐵的紀律”﹔再一方面,必須“教育為革命而斗爭的階級遵守一定的紀律”。隻有這樣,我們的黨才能領導無產階級的斗爭,才能向無數非黨的工人和群眾灌輸斗爭中的紀律性和計劃性、組織性和堅定性。

任弼時特別強調紀律的“自律性”。在他看來,黨的各個組織和每個黨員首先自己應該服從紀律、遵守紀律,而“不應該隻向群眾向別的人要求服從紀律、遵守紀律”。也就是說,我們的黨組織和黨員首先要做的事情是,自己努力“克服無組織性與散漫性,克服不遵守紀律、不服從組織等不良傾向”。

標志四:與群眾建立密切的聯系,經常使我們黨的威信在群眾面前提高起來,使得廣大群眾信賴我們黨

我們黨是為無產階級、為廣大勞動群眾謀利益的黨,是領導廣大群眾為自身求利益求解放而進行革命斗爭的黨。“我們的黨是已經與群眾密切聯系起來的黨,而且仍然為與廣大群眾取得密切聯系而斗爭。”我們黨的偉大力量“就在於它與廣大群眾有密切的聯系,就在於它得到廣大群眾的擁護”。因此,我們的黨組織和黨員要隨時“與群眾建立真正的密切的聯系”,使得廣大群眾信賴我們的黨,提高我們黨在群眾面前的威信。

在任弼時看來,脫離群眾的黨組織將失掉戰斗力,脫離群眾的黨員將減弱自己對黨的作用。“哪個黨的組織脫離了群眾,失掉了群眾,那就等於失掉了基礎,失掉了斗爭力量。哪個黨員脫離了群眾,那他對黨便減弱了自己的作用。”因此,建立與群眾的真正密切的聯系就在於黨組織和黨員努力去加強與每一位群眾的聯系,運用各種正確的方法,爭取聯系多一點的群眾,增強群眾對黨的支持和擁護力度,盡最大努力增強黨的力量。

在這篇黨的建設經典文獻中,任弼時還強調,我們的每一個黨員要虛心地、誠懇地、切實地檢討自己的言論行動和思想意識。若發現自己尚有某樣毛病時,便要毫不遲疑地立刻改正它。要積極與各種不良傾向作堅決斗爭,要團結互助,誠懇地提出批評,要把理論與實踐、工作與學習聯系起來,要克服自滿自足、自私自利的觀念,從而培養和增強黨性。

(來源:《學習時報》20173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