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俄羅斯研究會對任弼時的影響

作者:    發布時間:2017-09-15   
分享到 :

論俄羅斯研究會對任弼時的影響

譚備戰

 

任弼時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卓越領導人,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當前學界對任弼時研究多關注於他參加革命后的情況,而俄羅斯研究會對他的影響研究卻至今未曾見到。

一、俄羅斯研究會的概況

俄羅斯研究會是19世紀20年代一些湖南籍的具有馬克思主義思想萌芽的愛國知識分子,如毛澤東、何叔衡等人發起組建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革命團體,對湖南青年走上革命道路具有深遠的影響。很多湖南青年,如任弼時、蕭勁光等人在中學畢業后即加入俄羅斯研究會,並由該會推薦留俄學習馬克思主義,從而走上共產主義革命道路的。

1.俄羅斯研究會成立的背景

俄羅斯研究會是在當時國內外歷史背景下的產物。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成功,震撼了處於深重壓迫下的中國人民,尤其是那些為苦苦探尋救國救民道路的先進知識分子,他們開始關注俄國革命形勢,渴望通過學習俄國的經驗,尋找中國革命成功的道路。稍后,1919725日,蘇俄政府發表第一次對華宣言,宣布廢除沙俄帝國與中國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蘇俄對華友好宣言雖然被北洋政府拖延不予發布有三年之久,但當1920年經媒體發布后迅速使國人對蘇俄頓有好感。五四運動與新文化運動的迅速傳播使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開始研究鄰國俄國的革命經驗,毛澤東對此尤為關注。

19207月,毛澤東從上海返回長沙,為傳播馬克思主義成立文化書社,開始從文化傳播層面宣傳馬克思主義,經營書刊多與此有關,如《社會主義史》、《新俄羅斯研究》等。稍后成立俄羅斯研究會,這是從實踐層面推動青年們開始研究馬克思主義在俄羅斯的情況,將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運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革命的情況進行研究。毛澤東認為中國革命的高潮一定會來到,因為“北京、上海等地的學生正在因外交失敗消息引起悲痛和憤怒,正在醞釀開展愛國運動”,“湖南也應該搞起來。”毛澤東“想在這方面做些工作。”【李銳:《早年毛澤東》,遼寧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93頁。】十月革命的勝利使毛澤東對俄羅斯頗感興趣。1920314日,在給好友周世釗的信中提出“我覺得俄國是世界第一文明國,我想兩三年后,我們要組織一個游俄隊。”【周彥瑜、吳美潮:《毛澤東與周世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5頁。】俄羅斯研究會即是毛澤東這一“想法”的產物。

2.俄羅斯研究會的成立及其初期活動

俄國革命的成功激發了國人學習俄國革命經驗的熱情,毛澤東等湘籍青年走在時代的前列。為擴大國人對蘇俄國情的了解,毛澤東聯絡湖南教育界和社會上層人士及一些在湘的新民學會會員,並“指定何叔衡、毛澤東、彭璜、包遵平為發起俄羅斯研究會籌備員,進行籌備工作。”【《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版,第73頁。】於1920822日在長沙縣知事公署召開“俄羅斯研究會”籌備會,並在當日長沙《大公報》刊登啟示:“以俄國事情急待研究,擬發起俄羅斯研究會,定於本日(星期日)午后三時,約集各機關關心外政之人,商議一切進行方法,假長沙縣知事公署為會場。”【《組織俄事研究會》,《大公報》(長沙)1920822日。】當日到會約有十余人。眾人認為“我(國)和俄國接壤數千裡,關系素來密切,勞農政府既有這樣前無千古的大變,我們怎麼不研究他的內情,安排應付的方法呢?”【《俄羅斯研究會成立》,《大公報》(長沙)1920823日。】彭璜從蘇俄內外政策看出“他的主義是反對強權,提倡人道,主張民族自治,不惜犧牲最少數人,以來收回最大多數固有的幸福。要創造一個大同世界,創造一個永遠和平的世界”【蔭柏(彭璜):《對於發起俄羅斯研究會的感言》,《大公報》(長沙)192082730日。】,而這正是中國青年追求的目標。915日,俄羅斯研究會在長沙文化書社召開正式成立大會。大會認為“研究俄國學術精神及其事情,有十分必要……會議公推舉姜濟寰為總務干事,毛澤東為書記干事,彭璜為會計干事並駐會接洽一切。會議還決定派張丕宗赴京轉赴俄國,郭開第在船山學社辦俄文班﹔還討論發行俄羅斯叢刊問題。”【《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版,第70頁。】為順利開展工作俄羅斯研究會還制定了章程:(一)本會以研究俄羅斯一切事情為宗旨,有三人以上之介紹,得為本會會員。(二)本會會務。一研究有得后,發行俄羅斯叢刊﹔二派人赴俄實地調查﹔三提倡留俄勤工儉學。(三)本會會費由會員自由捐助。(四)會內設書記庶務干事各一人。”【《俄羅斯研究會成立》,《大公報》(長沙)1920823日。】

俄羅斯研究會成立之后迅速開展了活動,主要有兩個方面:1.定期舉行討論會與報告會介紹俄國革命進展情況,使會員們能夠較多較快地了解蘇俄政府最新進展情況。根據與任弼時一同參加俄羅斯研究會的蕭勁光回憶:“我們在俄羅斯研究會聽了幾次課,初步知道了俄國革命是建立工農當家作主、沒有壓迫剝削的社會。要想(在中國)實現這樣一個平等的社會,就要像俄國那樣進行革命。”【《蕭勁光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1987年版,第13頁。】2.發動並組織留俄勤工儉學運動。由於認識到“俄難漸平,俄國勞農政府確立於世,世界大國如英如法如美,求與通商親善,惟恐或后。”【《發起留俄勤工儉學》,《大公報》(長沙)1920822日。】況且北洋政府亦派員考察蘇俄,俄羅斯研究會更應積極派會員前往考察。任弼時即是最早進入俄羅斯研究會,並被送往上海外國語學社經過半年的俄文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培訓后進入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最終成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

二、任弼時加入俄羅斯研究會

1904430日,任弼時出身於湖南一個舊知識分子家庭,至其出生時已家道中落。幼年任弼時一直把救國作為人生追求,直至加入俄羅斯研究會,赴俄學習馬克思主義,才最終找到了自己的人生道路——為共產主義而奮斗。

任弼時很小即隨父在外地求學,成績優異。1909年,5歲的任弼時隨父任裕道寄宿課讀於湖南省公立作民兩等小學堂,1911年正式入該校讀書。19121月以“學年總平均分數八十四分一厘七毫,列入最優等”【《任弼時年譜》,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第4頁。】成績,獲作民兩等小學堂修業文憑。1914年隨父在塾塘鄉任氏序賢初等小學讀書。翌年,任弼時入湖南第一師范學校讀書。同年9月,12歲的任弼時在《說國民之義務》中寫道:“國者,人民聚合而成。故人民宜有愛國之心,而為國家盡義務。”【《激揚文字——任弼時青少年時代作品賞析》,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年版,第2930頁。】在學習之余,任弼時積極參與學校的各種社團組織。191610月,任弼時加入湖南一師附小組織的“學藝會談話部”(演說辯論會性質的組織)。11月,任弼時參加了長沙教育會舉行的追悼蔡鍔紀念大會,作《追悼蔡公鬆坡感言》以抒胸臆:“吾人可不急起直追,繼公之志乎!”【《任弼時年譜》,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第10頁。】表現了繼承蔡鍔志向的理想。19181128日,任弼時參加湖南各界慶祝一戰勝利的提燈游行活動,后作文《提燈會紀事》,寫道:“退而思之,我國之慶祝,止負協約之名而無協約之實,亦可愧也。自后我國可不力自振刷乎!”【《任弼時年譜》,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第15頁。】表達了強烈的愛國意識。

1919年夏五四運動的浪潮波及湖南,在毛澤東等人的領導下,湖南學生界開展了一系列的愛國活動。19207月,毛澤東主編的《湘江評論》於長沙創刊。在其影響下,長沙各校紛紛創辦刊物,組織社團,學生運動風生水起。任弼時就讀的長郡中學的一些學生領袖,如易克嶷、周長憲等人發起組織“輔仁學社”及“學術共進會”。這些學生組織所共辦的《長郡周刊》以研究新科學,交流學習心得為主。此時《長郡周刊》隻在校內發行,傳播范圍有限。后來為擴大影響,《長郡周刊》開始公開對外發行,明確辦刊宗旨:一、為本世紀的新出版物。二、介紹世界的新思潮。三、批評社會的事業。四、研究人類的新學術。五、倡導世界的新文明。這一時期《長郡周刊》旗幟鮮明地反對帝國主義、封建軍閥,發表了不少有力的文章,在社會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長郡中學110周年校慶網站,《校史回眸》】。同時任弼時接受了長郡中學學術愛國會的聘請,於課余時間擔任“貧民半日學校”的二、四、七各班的音樂課程老師。

19208月接受過五四洗禮、並有上述特殊經歷的任弼時迅速加入了毛澤東等人籌建的俄羅斯研究會。同鄉任岳的介紹及船山中學校長也是新民學會會員的賀民范亦向毛澤東介紹任弼時、蕭勁光欲加入俄羅斯研究會的情況。當時任弼時與蕭勁光兩人均在長郡中學讀書,兩人暑假都因家庭困難沒有回家,“一來是節省一點路費,二來,他們離中學畢業的日子不遠了,畢業以后怎麼辦?依靠家庭供給繼續升學,顯然沒有可能﹔謀求職業吧,找什麼門路呢?所以,假期裡想在長沙活動一番。”【《任弼時傳》,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第30頁。】雖然任弼時因喜歡繪畫打算將其作為謀生職業,可是“國家內憂外患,社會極端不公平,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怎麼能為了謀生而放棄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呢?能不能找到一條既能謀求自立又能實現改造社會的理想的道路呢?”【《任弼時傳》,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第30頁。】據蕭勁光回憶,任弼時對加入俄羅斯研究會非常高興:“有一天,弼時同志從街上回來,看到我高興地說:‘有辦法了,有辦法了!’我忙問他有什麼辦法,他說:‘我們到俄國去。’”【《蕭勁光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1987年版,第12頁。】此時任弼時選擇赴俄還有一個原因,他的一個遠房哥哥任作民接到其兄任新典來信,說現在上海外國語學社正招留俄學生。任作民得知這一消息后便約任弼時一同赴俄【《任弼時傳》,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第31頁。】。在這樣的情況下,任弼時與蕭勁光商量是否加入俄羅斯研究會后赴俄事宜,“那天中午,天氣很熱,我們躺在宿舍的床上,輾轉反側,興奮得睡不著。去不去?還有幾個月就要畢業了,文憑還要不要?商量來商量去,兩人都橫下一條心:去!文憑不要了。我們立即找到任岳,通過船山中學校長賀明范的關系,提出申請,填了表,加入了俄羅斯研究會。”【《蕭勁光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1987年版,第1213頁。】

三、加入俄羅斯研究會對任弼時的影響

加入俄羅斯研究會,對於年僅15歲的任弼時而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任弼時嫡孫任繼寧曾說過他爺爺加入俄羅斯研究會赴俄勤工儉學,“那也是很不容易的,那個時候(任弼時)才15歲,等到走的時候是16歲。”【慶祝建黨90周年“紅色后代”系列訪談:《嫡孫任繼寧、專家蔡慶新緬懷任弼時》,訪談時間:2011427日,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此后,他的世界觀與過去相比有了明顯不同,思想認識發生了很大變化,人生道路發生了重大轉折——走上了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的革命道路。

1.思想上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初步形成馬克思主義世界觀

任弼時從幼年時崇拜朱元璋到信仰馬克思主義有一個漸進過程。19176月,任弼時在作文《我所崇拜之人物》中認為“古之聖賢豪杰其功最大者,莫如明太祖。”【《任弼時年譜》,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第12頁。】但任弼時加入俄羅斯研究會后,尤其到上海外國語學社學習后,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轉變。位於上海法租界霞飛路漁陽裡六號的上海外國語學社是公開的補習俄文機構,由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於19209月創辦,楊明齋為校長,俞秀鬆為秘書。該處“是社會主義青年團用辦外國語學校的名義,可以進行較公開的活動。”【陳望道:《黨的建立時期情況》,《黨史資料》(叢刊)第1輯,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0頁。】上海外國語學社、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俄通訊社等重要的中共早期機構均設於此,是中共成立前的一個重要活動據點。

在上海外國語學社學習的半年多時間裡,任弼時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進步,進一步接觸了馬列主義。上海外國語學社是大教室上課,因學員來源不同課外大致是按省分組活動。據與任弼時一起在此學習的曹靖華回憶:“那時,我們幾十人在一個大教室上課。課外分成三個小組,即安徽、湖南、浙江等。劉少奇、任弼時等是湖南的,王一飛是浙江的。……按地區分組,在語言、生活習慣上都方便些。三個組上課在一起,課外不來往”【曹靖華:《從上海外國語學社到莫斯科東方大學》,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領袖人物>>人民領袖劉少奇>>回憶懷念】。為幫助會員們盡快接觸與接受馬克思主義,上海外國語學社“請最早全文翻譯《共產黨宣言》的陳望道,給學員們講解《宣言》,請作家沈雁冰(茅盾)和《民國日報》的邵力子,講授社會科學知識。”【《任弼時傳》,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第3839頁。】尤其復旦大學教授、亦是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成員的陳望道給任弼時等人的授課,影響最大。“這是任弼時正式接觸共產主義理論學習的第一課”【楊桂青:《影響任弼時的教育生涯》,《中國教育報》2011108日。】。這一時期任弼時大量接觸並學習了革命讀物。據曹靖華回憶:“我們在外國語學社自己看《共產黨宣言》和《新青年》、《時事新報》副刊《學燈》、《民國日報》副刊《覺悟》等”【曹靖華:《從上海外國語學社到莫斯科東方大學》,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領袖人物>>人民領袖劉少奇>>回憶懷念】。在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影響下,任弼時不斷思考和探索改造中國社會與現狀問題,“把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把對家庭的義務感和責任心通融入一生追求的大目標——‘造成大福家世界,同天共樂’,初步確立了世界觀。”【蔡慶新、姚勇:《任弼時的非常之路》,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4頁。】19218月,任弼時在莫斯科東方大學的時間裡才比較系統地學習了馬列主義理論。據蕭勁光回憶:當時“學習的主要內容是政治理論和俄文。記得政治理論課學習《共產黨宣言》、列寧的《青年團的任務》、布哈林的《共產主義ABC》、波格丹諾夫的《政治經濟學》,還有西方革命史、俄國十月革命、中國革命史以及關於工會運動的小冊子。”【蕭勁光:《蕭勁光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1987年版,第24頁。】在東方大學中國班學員中,任弼時“年紀最小,身體也差,經常患感冒,但他學習非常努力,俄文的水平提高很快。同志們問他有什麼經驗時,他腼腆地回答說:沒什麼,聽不懂的多聽聽,記不住的多念念,自然就會了。”【《任弼時傳》,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第48頁。】反映了任弼時勤學好問、追求進步的良好品質。

任弼時加入俄羅斯研究會后,世界觀已開始有所變化,通過在俄羅斯研究會聽講課、上海外國語學社學習俄文與馬克思主義及在莫斯科東方大學全面學習馬列主義,逐步確立了馬克思主義世界觀。

2.實踐上開始走上中國革命道路,並為之奮斗終身

任弼時加入俄羅斯研究會后,開始在實踐上走上了中國革命正確道路,雖年僅15歲,但任弼時在長沙讀書時即投入到轟轟烈烈的愛國運動中,加入俄羅斯研究會后在馬列主義理論指導下,革命實踐活動開始增多,並確立了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的崇高理想。

任弼時在加入俄羅斯研究會前愛國意識雖然強烈,但並非以馬列主義為指導,雖對國家四分五裂的局面深感憂慮,卻報國無門,隻提出了一些簡單的愛國方法,如“提倡國貨”等。11歲的任弼時在作文《愛國說》、《國貨宜維持》中提出“不用外貨,亦愛國之一法”【《任弼時年譜》,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第7頁。】,“今日欲提倡國貨以挽利權……能如是維持,則國家何患不富?富則何患不強乎!”【《任弼時年譜》,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第8頁。】五四運動波及湖南后,湖南師生發動了驅張運動,長郡中學學生按原籍組成12個講演團回各縣深入宣傳。演出前講述時事,反對“二十一條”,喚醒國民提倡國貨,抵制日貨。湘陰學生團由25班的任弼時領隊。任弼時年齡雖小,但組織能力強,口才又好,尤其是愛國熱情高。他編寫了一幕抵制日貨的話劇,親自扮演劇中工人,演得慷慨激昂,淚隨聲下,每到演出高潮,台下總是響起一片“打倒列強”、“打倒軍閥”、“不做亡國奴”的口號聲【長郡中學110周年校慶網站,《校史回眸》】。因此“五四運動的洪流,使任弼時從學校走向社會,從城市走向鄉村,從指點江山,針砭時弊進而投身到實際的斗爭行列……這些經歷給任弼時留下極深刻的印象。”【《任弼時傳》,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第27頁。】

任弼時加入俄羅斯研究會后,在實踐行為上發生了重大變化,開始用馬克思主義分析中國社會現象。任弼時“加入俄羅斯研究會的最初動因,也許是僅僅是想覓一個向外工讀與求學的機會。但是,事實卻是他從此走上了一條無比艱辛的革命道路,義無反顧”【蔡慶新、姚勇:《任弼時的非常之路》,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2頁。】。在上海外國語學社學習期間,為幫助學員快速成長,上海共產主義小組在學員中成立工讀互助團,組織他們利用課余時間“參加工讀互助團組織的活動﹔或為《勞動界》雜志編輯部和華俄通訊社抄寫、校對稿件,為上海共產主義小組刻蠟版、印傳單等。”【《任弼時年譜》,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第20頁。】蕭勁光回憶當時條件雖然艱苦,“但一想到將來去俄國學習革命本領,回來改變中國落后的面貌,我們學習的勁頭就非常足,特別是對學習俄文很刻苦。”【《蕭勁光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1987年版,第16頁。】822日,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成立了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任弼時同劉少奇、蕭勁光等人率先首批入團。任弼時“心中漸漸樹立起一個大目標,‘造成大福家世界’——他加入了社會主義青年團。”【蔡慶新、姚勇:《任弼時的非常之路》,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4頁。】此時代理臨時中央書記的李漢俊成立教育委員會,由包惠僧、楊明齋負責,主要任務“是選擇青年團員中的優秀分子送莫斯科留學”【《黨史資料》(叢刊)第1輯,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4頁。】。到俄國去學習革命經驗,回來救國救民,改變黑暗的舊中國現狀,正是任弼時等先進青年的共同理想。因此“漁陽裡開辟了一代人的道路,組織、動員了一批又一批青年到莫斯科去取經,到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去學習革命和建設的經驗。這種氣勢是前所未有的。”【張羽、岳鳳麟:《一束潔白的花——緬懷曹靖華》,文化藝術出版社1988年版,第234頁。】

任弼時在上海外國語學社學習時,在湖南老家的父親任裕道曾托人帶信勸其在上海謀事。任弼時接信后很矛盾,是赴俄尋求救國救民的理想,還是留在父母身邊盡忠孝?思慮再三,為了尋求中華民族的出路,他最終決心赴俄留學,寫信寬慰父親,道出心中的遠大志向:“人生原出謀幸福,冒險奮勇男兒事,況現今社會存亡生死亦全賴我輩青年將來造成大福家世界,同天共樂,此亦我輩青年人的希望和責任,達此便算成功。”【《任弼時年譜》,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第21頁。】

19215月,經上海共產主義小組介紹,化裝為理發匠的任弼時與化裝成裁縫的蕭勁光一同乘日本郵輪從上海取道日本長崎到海參崴赴俄。經過兩月多的艱難跋涉,79日到莫斯科。83日入東方大學學習。任弼時在給父母的信中表達了遠離故鄉的他不要父母擔心並努力學習革命理論報國的志向:“我在莫身體如常,學識亦稍有進步,飲食起居當自謹慎,你們盡可放心……一年最快樂時光天天接近起來。我現在正籌備著怎樣好好的度過這種時光,結果如何待將來再告。”【任弼時:《給任思度等的信》,《老一代革命家家書選》,中央文獻出版社、三聯書店1990年版,第95頁。】從此封信中可知任弼時的思想已開始發生重大轉變,“正籌備著怎樣好好的度過這種時光”。19221月,任弼時出席遠東各國共產黨及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是年底,任弼時因俄語優秀接替瞿秋白兼任東方大學中國班西方革命史課堂俄語翻譯工作。“莫斯科東大馬列主義理論學習、旅莫支部嚴格的思想組織訓練、匱乏的物質生活、為列寧守靈……這些特殊經歷,都成為任弼時獨特的人生財富。”【蔡慶新、姚勇:《任弼時的非常之路》,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2頁。】127日,任弼時由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員轉為中共正式黨員,從此任弼時將一生完全獻給了偉大的共產主義事業。

結語

任弼時在15歲時就加入毛澤東等人籌建與領導的俄羅斯研究會,對其一生影響深遠,無論思想認識上或實踐行為上,任弼時均與以前相比發生了重大變化。此后,任弼時不僅找到了救國救民的革命道路,使其很多幼年時困惑多年的問題得到解決,即用馬克思主義救中國,而且終其一生都為之奮斗,直至獻出了自己的生命,走完了他那光輝而又偉大的一生。

(作者譚備戰,河南中醫學院思政部副教授)

 (來源:中國中共文獻研究會任弼時研究中心編《紀念任弼時誕辰110周年學術研究會論文集》,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