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渭:鄧小平與百萬大裁軍

作者:宋清渭    發布時間:2012-07-09   
分享到 :

鄧小平與百萬大裁軍

宋清渭


鄧小平同志是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公認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領導人,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他不僅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設計師,而且也是新時期國防和軍隊建設的總設計師。他畢生波瀾壯闊的革命實踐,是同人民軍隊的創建和發展、新中國的創建和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在他光輝的一生中,軍事生涯佔有重要的位置。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他作為人民軍隊的創建者和重要領導人之一,率領千軍萬馬為民族的獨立、人民的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勛。進入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時期,他作為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統帥,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理論勇氣,在國家建設和發展的偉大歷史進程中,開創了有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總結和提出了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這是發展了的毛澤東軍事思想,是我軍建設沿著正確的方向不斷前進的根本保証。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的創立,是鄧小平同志對當代中國和人民軍隊建設的最主要的貢獻之一。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鄧小平同志的軍事思想都是國防和軍隊建設以及軍事斗爭的行動指南。

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是國防和軍隊建設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及理論概括,具有鮮明的時代性、深刻的實踐性和科學的指導性,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影響力。在我60多年的軍旅生涯中,對鄧小平同志的了解認識和感情,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歷史的發展逐步加深的。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我只是通過廣播上聽的、報紙上登的、別人說的,對他才有所了解。尤其是他當年擔任淮海戰役總前委書記,領導我們二野、三野進行淮海大決戰時,就更加知道他的英名了。全國解放后,我在福州軍區機關工作和擔任團、師、軍領導職務時,對他的印象就更加深刻了。1979年3月就直接聽了他關於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重要講話。1984年2月,我任軍政委時還與其他領導同志陪同他視察了廈門特區,看到他身體健康、精神矍鑠,我們感到由衷的高興。在視察期間,他不斷地向我們講述自己對特區建設的看法和意見,還關切地詢問我們軍隊的幾個同志,部隊都駐在哪裡,部隊的情況如何,戰士們的生活怎麼樣?我們都做了如實匯報。他還親自指示我們要積極支持地方的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對他的這些重要指示,大家都堅決地擁護。當我走上大軍區領導崗位后,參與高層活動多了,直接聽到他的講話和受到他的親切接見也就多了,回想一下大概有十幾次。印象比較深的是在軍委擴大會上聆聽了他所做的百萬大裁軍的報告,還有他在辭去軍委主席時的重要講話等。我覺得他除了平易近人、非常親切外,還感到他善於從戰略上、宏觀上談問題,講話開門見山,落地有音,從來沒有客套話,非常務實。所有這一些,我從內心裡對他非常崇敬。他那高瞻遠矚的政治遠見,非凡高超的軍事領導才能,英明正確的戰略決策,百折不撓的革命品格和偉大的膽略氣魄,都在腦海裡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對我的人生旅途和軍旅生涯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可以說,我的成長進步與他諄諄教誨是分不開的,對他的深厚感情也是難以忘懷的。

鄧小平同志的治軍思想和方略,內容豐富,博大精深,它集中反映了新時期軍隊建設的基本規律,為實現軍隊現代化建設的總目標勾畫了宏偉的藍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這裡,僅就鄧小平同志領導實施的百萬大裁軍做一些回顧,以表達對他的深切緬懷之情。

一、百萬大裁軍是科學把握國際國內形勢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

走有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是人民解放軍歷來遵循的建軍原則,也是建設一支強大軍隊的必由之路。在我軍的歷史上,曾因形勢與任務需要多次進行過精簡兵員的工作。但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所進行的百萬大裁軍,是鄧小平同志對世界大勢、國家大局和軍隊建設大目標的科學把握,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維護世界和平的實際行動,是國防和軍隊建設指導思想實行戰略性轉變的根本標志。

正確分析和判斷國際局勢的發展趨勢是百萬大裁軍的科學依據。建國以來,在冷戰兩極對抗的國際格局下,世界安全形勢非常嚴峻。進入20世紀70年代中期特別是80年代以來,國際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以美蘇為首的兩個超級大國大規模發展軍事力量,無論在武器裝備的數量和質量上,還是在軍事力量的規模和部署上,都呈現了戰略均勢的狀態,雙方為各自的利益誰也不敢貿然發動世界戰爭,形成了戰爭力量的相持局面。其次,世界和平力量在不斷壯大,和平力量的增長超過了戰爭力量的增長。世界各國人民都希望和平,向往安定,反對戰爭。尤其是正在崛起的第三世界國家在國際上的戰略地位越來越重要,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不斷發展成為抑制戰爭、維護和平的巨大力量。另外,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各國經濟聯系日益緊密,國際合作不斷擴大和增強,相互依賴程度逐漸加深。為了維護各自的經濟利益和發展需要,哪個國家也不願意跟著戰爭走,這就成了制約世界戰爭爆發的重要因素。鄧小平同志以戰略家的遠見卓識,洞察世界風雲變幻,抓住這些世界格局重大變化的本質特點,經過多年的觀察和思考,圍繞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兩大主題,准確地把握國際形勢的發展規律,認為美蘇兩國雖然在全球的爭霸不會終止,軍備競賽還會升級,戰爭的危險依然存在。但從總的趨勢看,在較長時間內不發生大規模的世界戰爭是有可能的,維護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這就從戰略上正確判斷和科學預測了國際形勢的態勢走向,深刻揭示了戰爭與和平辯証關系及其規律,從而為實施百萬大裁軍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決策依據。

百萬大裁軍是服從和服務於國家經濟建設大局的戰略行動。隨著新時期國際環境的重大變化,國內形勢也出現了一些新的情況,黨和國家的戰略重點已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軌道上,經濟建設成為大局,成為一切工作的核心。同時我們所處的周邊環境不容樂觀:南疆自衛反擊戰炮火不斷﹔北面蘇軍重兵壓境,虎視眈眈。在這種背景下,國家要發展,社會要進步,國家的安全利益又不容忽視,尋求國家發展與安全這對矛盾的最佳結合點,就成為鄧小平同志一直考慮和關注的重大問題。他在科學分析中國國情的基礎上,認為國家的安全保障最終取決於國家的經濟實力,我國在集中力量抓經濟建設的情況下,不可能拿出更多的錢來進行軍隊建設,軍隊的現代化建設隻有國民經濟有了比較好的基礎才有可能,必須硬著頭皮把經濟搞上去,一切要服從這個大局。我們軍隊有自己的責任,不能妨礙這個大局,要緊密配合這個大局,而且要在這個大局下面行動。因此,就必須通過裁減軍隊員額的辦法,把有限的經費用於經濟建設,將國防和軍隊建設納入到國家總體建設規劃之中。這樣,既能減輕國家的經濟負擔,促進和推動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又能加快軍隊現代化建設的步伐,使人民解放軍更好地擔負起保衛國家安全、為經濟建設創造良好的環境,保障經濟建設的順利進行。這充分反映了鄧小平這位世紀偉人對國家、對人民、對軍隊高度負責的精神,顯示了他正確處理和把握軍隊建設與經濟建設關系的高超藝術。

百萬大裁軍是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迫切要求。在較長的一段時間裡,由於對世界大戰的爆發看得過於危險和嚴重,我軍建設的指導思想立足於“早打、大打、打核戰爭”,隨時准備打仗成為軍隊一切工作的唯一出發點,從而使軍隊隻注重眼前的應急建設,忽視了長遠根本建設,不僅影響了國家的經濟發展,也延誤和制約了軍隊自身的建設。早在1975年,鄧小平同志就明確指出了我軍建設存在的種種問題,並提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一系列戰略措施,特別強調要把軍隊的現代化建設作為我軍全部工作的中心。可惜這些正確思想沒有得到很好地貫徹,在指導思想上仍然時刻准備著應付全面戰爭,軍隊存在的腫、散、驕、奢、惰的狀況也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致使軍隊保持著龐大的規模,編制混亂,武器裝備落后,官兵軍政素質也較低。隻有在軍隊建設指導思想上來一個大轉變,從時刻准備打大仗的應急狀態轉移到和平時期的建設軌道上來,才能安下心來逐步解決軍隊存在的各種問題。而當務之急就是要下決心壓縮軍隊的規模,使其與國防需要相適應。但由於種種歷史原因,人民解放軍的臃腫問題由來已久。對於裁軍“消腫”問題一直是鄧小平同志的心願。他主持軍委工作以來,大會講小會講,集體談個別談,多次指出軍隊臃腫不堪,不僅把很多錢花在人員的穿衣吃飯上面,更主要的是真正打起仗來,不要說指揮作戰,就是疏散也不容易,這是我們存在的一個最大問題。他還作了一個生動、風趣的比喻,深入淺出地闡明了軍隊建設中數量與質量的關系:虛胖子能打仗?大力士、拳擊運動員身體很重,但是不虛,虛就不能進行拳擊。軍隊要多節省開支,改善武器裝備,這就必須減少數量,提高軍政素質。鄧小平同志以他特有的政治家戰略家的膽量和氣魄,審時度勢,果斷和慎重地提出大幅度裁軍,從而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實現戰略性轉變,走上精兵強軍之路,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二、百萬大裁軍是我軍建設史上前所未有的宏偉工程

裁軍百萬大行動以及軍隊建設指導思想實行戰略性轉變,是1985年6月鄧小平同志主持召開的軍委擴大會議上做出的重大決策。在那次會議上,我有幸在人民大會堂東大廳親自聆聽了鄧小平同志的重要講話。他對國際形勢和國內經濟建設形勢進行了精辟的分析,論証了軍隊體制改革、精簡整編的根據和重大意義,並形象地伸出一個指頭,庄嚴宣布中國政府決定人民解放軍減少員額100萬!會議期間還廣泛征求了意見,進行了認真討論,通過了《軍隊體制改革、精簡整編方案》,並研究了落實這一決策的措施和步驟。這次會議把減人、“拆廟”、理順工作關系、調整機構設置、建立科學體制等幾個方面緊密結合起來,實行綜合治理,以改革帶動精簡,以精簡促進改革,使我軍朝著精兵的目標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會后,根據中央軍委統一部署,裁軍百萬的浩大工程在全軍開始按計劃組織實施。百萬大裁軍的決策,受到了陸、海、空三軍廣大官兵的堅決擁護,引起了國際國內的強烈反響,猶如平地驚雷,震驚了世界,令全球矚目。

“航道已經開通,堅冰已經打破。”裁軍方略出台后,在中央軍委的直接領導下,在各級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我軍的體制改革和精簡整編工作順利展開了。軍隊這次精簡整編涉及的方面很多、內容較廣。從大軍區調整合並、部隊精簡整編、機構撤並降改、人員交流精減,到縣級人民武裝部劃歸地方建制,邊防部隊移交公安部門等,都有較大的改革。精簡的重點正如鄧小平同志一針見血所指出的,軍隊臃腫不是“腫”在作戰部隊,而主要是在各級領導機關。與其說是“精兵”,不如說是“精官”,這是個得罪人的事情,我來得罪吧,不把這一矛盾留給新的軍委主席。這無疑是抓住了我軍精簡整編、優化結構中的核心問題,就要求我軍各總部、國防科工委、大軍區、軍兵種各機關及直屬單位要減少層次,撤並機構,降低部門單位等級。同時還要淘汰陳舊落后的武器裝備,封閉部分軍事設施,騰出部分軍事設施支援國家經濟建設﹔調整軍隊的編成比例,加強諸兵種合成﹔使改革體制、精簡整編與提高干部素質相結合,促進干部隊伍的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這一系列的調整精簡,無論是在規模和數量上,還是在范圍和深度上,都是我軍歷史少有的、空前的。對全軍來說,幾乎每一個人都面臨著進、退、去、留的選擇和被選擇,也涉及每一個軍人家庭的切身利益。可以說,這是一次從上到下、從裡到外的“立體振蕩”、“全方位波動”,是對一個龐大機體實行脫胎換骨的“大手術”。裁軍百萬,干部的調配和安置成為最棘手的問題。一夜之間,我軍有60多萬干部被列為“編外”。他們之中,少部分同志將要離退休,大部分“編外”干部主要是轉業一條路,把幾十萬干部一下子推到社會上,要想得到妥善安置談何容易。想走的,部隊需要而不能走﹔想留的,按干部“四化”要求又往往留不下﹔何去何從,對全軍指戰員的黨性觀念和思想覺悟都是嚴峻的政治考驗。

在這次精簡整編中,面對體制編制和人員的重大變動,全軍廣大指戰員堅決服從中央軍委的命令,以《精簡整編方案》為指導,有步驟有秩序地採取撤、並、降、交、改、理等辦法,大刀闊斧、多管齊下,投入到這次大行動當中去。當時,中共中央、國務院先后發出了《關於支持軍隊體制改革、精簡整編的通知》和《關於尊重、愛護軍隊,積極支持軍隊改革和建設的通知》,要求全黨、全國人民深刻理解軍隊進行改革和建設的重大意義,充分認識軍隊在四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全社會形成尊重、愛護軍隊的良好風尚。各級政府要積極主動幫助解決好軍隊干部、職工的安置和精簡整編中出現的其他問題,從各方面大力支持軍隊的改革。全國各地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克服種種困難,挖掘潛力,千方百計地做好軍隊離退休、轉業干部和退役戰士的安置工作。鄧小平同志和軍委其他領導同志對實施精簡整編任務更是十分關注,對百萬裁軍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多次做出重要指示,並要求全軍以實際行動做好工作,完成任務。有不少同志被免去了職務,丟了權,削了官,但不計較個人名利得失,積極配合做好精簡整編工作。一大批老同志主動讓賢,當“開明人士”,為全軍樹立了榜樣,表現出很高的覺悟,很高的風格。這為各級領導班子實現按年齡梯次配備打下了基礎,為實現新、老交替的順利過渡創造了條件。全軍廣大干部戰士顧大局、識大體,講團結、守紀律,堅決服從組織的安排,確保了精簡整編任務的順利進行。

全軍的百萬大裁軍是如此繁重復雜,濟南軍區的精簡整編同樣也是任務很重,難度相當大,牽扯到千家萬戶,涉及方方面面。這一艱巨任務是在我任軍區副政委和政委期間所親身經歷的。在軍區黨委的領導下,我們用了很大精力,同機關和部隊的同志齊心協力來做這方面工作。當時,軍區所面臨的任務是撤並降改7個軍級單位,17個師級單位,79個團級單位,移交280個縣級人武部和1所醫院,共精簡6.6萬余人。整編工作千頭萬緒,最難的是統一思想認識,修訂整編方案。全區要撤這麼多單位、減這麼多人,說起來道理大家都明白,但具體撤到自己的單位,減到自己的頭上,免掉自己的職務,思想就很難轉過彎來。不少人的思想上存在著顧慮,個別人甚至產生懷疑和抵制情緒。特別是把一些有著光榮歷史、立過赫赫戰功的老部隊撤減下來,工作就更難做。為了把整編方案修訂得更加符合部隊的實際,更加符合戰區的特點,確保精減工作順利實施,我們除做好重點單位、重點人的工作外,還多次深入到邊防、海島、哨所、醫院、倉庫等單位調查研究、科學論証,提出修改意見和建議,最終形成了軍區的精簡整編方案並得到了中央軍委的批准。在此基礎上,按照全軍的統一部署,遵循先機關后部隊,先調整建制領導關系后落實編制體制,先收繳編余武器裝備后安置編外人員,先整編后調整部署,少撤多並,盡量保留榮譽單位的原則,分步驟全面展開。在實施過程中,還有一個武漢軍區駐豫部隊和部分機關人員移交歸屬到濟南軍區的問題。為搞好這一整編工作,我們多次和武漢軍區機關、駐豫部隊進行協調,解決問題,做了大量工作,使駐河南十幾萬部隊的隸屬順利進行了轉換和接供,做到思想不亂,組織不散,圓滿完成了合並工作。隨著精簡整編工作的深入進行,部隊中也出現了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從機關到部隊,從干部到戰士,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思想作風鬆懈、紀律渙散、鬧不團結的現象。為改變這一狀況,軍區組織工作組深入到部隊和機關調查研究,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由軍區黨委先后制定了《關於增強黨性加強團結的決議》和《關於加強紀律的決定》,對促進全區部隊建設和推動精簡整編工作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在整編過程中,最重要最難辦的是安排編余干部。當時,我區編余干部就達4.3萬人,比在編干部總額還多1000余人,“廟少和尚多”的矛盾十分突出。為安排和管理好編余干部,我們在團以上單位建立了46個整編善后辦公室、156個編余干部工作辦公室和38個編余干部大隊等管理機構,並組織編余干部參加電大、函大、自修大學的學習,組織部分擬轉業干部到地方實習,安排參加臨時性的抓整黨、搞調研等工作,通過安排離退休、高職低配、擔任專職書記及調研員等多種渠道和辦法,妥善處理和完成了這一安置任務,做到人人在組織之中,人人在紀律之中,人人在學習和工作之中。在那一段時間裡,我還在軍區黨委直接領導下,負責選配整編后的團以上領導班子的工作。為當好參謀,出好主意,我們抓緊時間利用一切機會找干部談話熟悉情況,廣泛征求意見,掌握第一手資料,並就干部配備和管理中出現的普遍問題制定了有關政策和規定,堅持做到了知人善任,選優任賢﹔堅持搞“五湖四海”,公道正派﹔堅持政策和原則,不遷就照顧﹔堅持排憂解難,設身處地做好干部轉業工作,從而穩定了干部的思想,較好地完成了干部的安置和調配任務。在中央軍委的領導下和地方政府的大力配合下,濟南軍區的精簡整編按照總部的統一部署和要求,於1987年與全軍同步順利完成了任務。百萬大裁軍,實際上是一次大的革命,對體制的革命,它以其輝煌的戰果在人民解放軍的建設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三、百萬大裁軍對我軍的建設和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百萬大裁軍的圓滿完成,是關系到我軍現代化建設全局和發展方向的驚世之舉,是國防和軍隊建設指導思想實行戰略性轉變的重要成果。經過這次裁減,我軍的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軍隊規模大為壓縮,領導機關編制員額大為精減,大軍區由原來的11個合並為7個,陸軍的軍撤消了14個並整編為集團軍,加大了特種兵的比重,軍事院校做了部分合並,實行了軍士制度改革等等,使我軍在精兵合成、平戰結合、提高效能等方面達到了一個新水平,為履行軍隊的根本職能,促進以現代化為中心的質量建軍打下了堅實基礎。裁軍百萬這麼大的決策,這麼大的行動,那麼大的波動,在那麼短的時間裡,順利實現了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的戰略意圖和部署,應該說,軍隊經受住了考驗,軍隊是過得硬的,黨的領導是堅強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有力的,組織工作和管理工作是嚴密的,紀律是嚴明的。如果沒有這次大的整編,我們的軍隊還是臃腫龐大的,干部的年輕化、知識化還是落實不了,武器裝備也上不去。從總體上說,這次精簡整編任務有條不紊地順利完成,是難能可貴的,是非常了不起的。百萬大裁軍到現在已經過去近20年了,今天回想起來,鄧小平同志這一英明決策經過歷史的檢驗,是非常正確的。20年來,和平與發展一直是世界形勢的主旋律,世界大戰沒有打起來,才使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取得了輝煌成就,軍隊的建設也上了一個新台階。這20年對一個國家和軍隊的發展來講,應該說是非常寶貴的。事實有力地証明,裁軍百萬這一重大舉措為世界和平與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增強了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在國際上的地位,對推進新時期軍事變革具有極其深遠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百萬大裁軍不僅樹立了我國維護世界和平的良好形象,也為加快經濟建設創造了安定的外部環境。回顧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災難中誕生的聯合國,它一開始就把裁軍列為它的最高目標和基本口號之一。整個國際社會都承認裁軍是當代人類安全與幸福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盡管許多國家都在喊裁軍,但結果是越“裁”越多。尤其是當時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在裁軍問題上更是爭論不休,並將軍備競賽由地面引向了太空。在這種復雜的背景下,我國單方面實施百萬大裁軍,與他們表面上在喊裁軍,暗地裡拼命擴充軍備的行徑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成為世界裁軍史上前所未有的重大行動,表明了中國人民的和平誠意,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歡迎,增強了中國在國際問題上的發言權,推進了世界和平的進程。與此同時,國際相對和平的環境也為我國集中力量加快發展經濟創造了有利的契機,使我們擺脫了大戰的束縛,從長期的應急狀態下解放出來,避免了國防建設投入比例過大,以保証國家最大限度地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精減整編后的人民解放軍,以國家大局為重,在肩負保衛祖國安全重任的同時,成為一支積極參加和支援地方經濟建設的重要力量。軍隊首先開放了一批軍事設施,全軍軍事鐵路專用線、空軍機場和海軍碼頭有一部分改為軍民合用,所有的部隊醫院向社會開放,許多軍用技術轉為民用,軍工企業轉為生產民用產品。這樣做既提高了軍事設施、裝備、技術的利用率,又為國家經濟建設創造了財富,用鄧小平同志的話來說,是有百利而無一害。我軍在支援國家重點工程建設方面也屢建奇功,鞍鋼、寶鋼、大慶油田、勝利油田、大亞灣核電站等等,都洒下了廣大指戰員的汗水。凡是軍隊參加和支援的重點工程建設,速度快,質量高,效益好。在搶險救災方面更是有口皆碑,在每一次重大的災難中,都活躍著軍人的身影,受到人民群眾的高度贊揚,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所有這一切,都有力地支持了國家的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展現了我軍官兵的良好精神風貌,也進一步証明了國防和軍隊建設服從和服務於國家經濟建設的無比正確。事實証明,軍隊建設隻有堅持服從國家大局,並隨著經濟建設不斷發展而逐步加強,才是最佳選擇。倘若脫離了國家經濟的實際可能去盲目追求軍隊建設的高質量高速度,到頭來不僅軍隊建設得不到堅實可靠的發展,而且還會導致整個國家經濟建設的滑坡。鄧小平同志正是從軍隊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關系入手,從政治的高度要求軍隊要忍耐和服從大局,這既為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就做出了積極貢獻,也為相對和平時期軍隊建設和發展指明了正確方向。

百萬大裁軍為我軍新時期軍事變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鄧小平同志著眼於全人類的和平與發展,著眼於中國的穩定和繁榮富強,始終關注如何進行國防和軍隊建設這一重大問題,順應現代戰爭的客觀要求和世界軍隊發展的歷史潮流,把減人同體制改革緊密結合起來,實事求是地從長遠計議規劃軍隊建設進程,區分輕重緩急,協調地推進軍隊的全面建設,從根本上提高戰斗力,明確了我軍走中國特色精兵之路的方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新的軍委組成之后,全面地貫徹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堅持走質量建軍的道路,提出了“政治合格、軍事過硬、作風優良、紀律嚴明、保障有力”的總要求,確立了新時期積極防御的戰略方針,強調把軍事斗爭的基點放在打贏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上,實施科技強軍戰略,逐步實現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技型轉變。他一再要求全軍按照以機械化為基礎,以信息化為主導,以信息化帶動機械化,以機械化促進信息化,走跨越式、復合式發展道路的思路,加快軍隊向信息化發展的轉型建設。並在裁軍百萬的基礎上,於1997年開始在3年之內再減員額50萬,2003年又實施了裁軍20萬的規劃,以適應世界新軍事變革發展的迫切要求,積極推動新時期中國特色軍事變革,使我軍現代化建設朝著規模適度、結構合理、機構精干、指揮靈便、戰斗力強的目標邁出了新的步伐。我們堅信,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英明領導下,在中央軍委的正確指揮下,一定能夠高舉毛澤東軍事思想和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的偉大旗幟,努力貫徹江澤民國防和軍隊建設重要思想,牢固樹立和落實軍隊建設的科學發展觀,為把我軍建設成為一支強大的現代化、正規化的革命軍隊,為維護世界和平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振興必將做出積極的貢獻。

(來源:《回憶鄧小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