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像芥末一樣辛辣”——外國人眼中的鄧小平

作者:    發布時間:2018-07-11   
分享到 :

“思想像芥末一樣辛辣”——外國人眼中的鄧小平

張曙

鄧小平是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公認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領導人。在國人的眼中,他是開國元勛,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者,是新時期人民解放軍的統帥,是20世紀中國三位世紀偉人之一,是堅持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實事求是的典范……他在國際上也享有極高聲譽。在外國人眼中,鄧小平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敏銳”、“有活力”、“求知若渴”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是鄧小平會見最多的外國朋友之一。1987年9月3日,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又一次會見了來訪的基辛格。交談中,基辛格愉快地回憶起1974年第一次見到鄧小平的情景,他說:“當你第一次率領代表團出席聯大特別會議時,美國專家都在猜測:鄧小平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現在我們都十分清楚了。”並深有感觸地對鄧小平說:每次見到你,你都顯得更年輕。“我知道中國有人比你更年輕,但我不知道,在中國還有人比你更有活力。”

鄧小平“有活力”,基辛格的這一看法,也是許多見過鄧小平的外國政要和各界人士的共同看法。

聯邦德國前總理施密特1975年后曾幾次來華訪問。他回憶1984年8月他來華訪問時見到鄧小平的情景時說:“盡管已滿80歲,但他(指鄧小平)給人留下的印象是神採奕奕、身體極佳簡直可以說充滿活力。”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曾於1986年10月訪問過中國。10月14日上午,鄧小平在釣魚台國賓館養源齋會見女王,雙方進行了親切友好的談話。會見結束后,鄧小平設午宴招待女王和菲利普親王一行。在宴會結束后前往下榻賓館的路上,女王對翻譯說,鄧主任雖然年事已高,但如此充滿活力,給她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前蘇聯最高領導人戈爾巴喬夫曾於1989年5月訪問中國。期間,5月16日上午他與鄧小平的高級會晤是此次中國之行的最高潮,標志著隔絕30多年的兩黨兩國關系恢復正常化。在兩個多小時的會談中,基本上都是鄧小平講。幾年后戈爾巴喬夫回憶起這一重大歷史事件時說:“當時他(指鄧小平)已有85歲高齡,但談起話來依然很有活力,不拘謹,根本不看稿子。”

曾任日本日中友好協會會長的平山郁夫也評價說:“鄧小平矮小的身材中到處都迸發著活力。”

與認為鄧小平“有活力”相聯系的,是外國人對鄧小平思維敏捷、敏銳的贊嘆。

原美國駐中國大使館海軍武官卡爾遜1938年7月中旬曾採訪過時任八路軍129師政委的鄧小平,鄧小平的精明敏銳、犀利談鋒給他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在1940年出版的《中國的雙星》一書中,卡爾遜以簡練、明快的筆墨描述了與鄧小平第一次見面的情景,稱鄧“思想像芥末一樣辛辣”。墨西哥前總統埃切維利亞評價說:“鄧小平是一位思路敏捷的世界偉人,具有敏銳的眼力和非凡的智慧。”美國大企業家哈默也多次稱贊鄧小平“非常敏銳,非常明智”。

對於外國人稱贊自己敏銳這一點,鄧小平也毫不諱言。據《鄧小平年譜(1975—1997)》記載,1993年6月11日,鄧小平在一次談話中就提到“外國人說我敏銳”。

鄧小平的敏銳,來自於他強烈的求知欲,來自於他鮮活的創新精神。這同樣令接觸過他的一些外國人嘆服不已。

曾任美國東西方中心主席的奧克森伯格1977年至1989年間曾14次見到過鄧小平。他評價說,鄧小平“直到最后仍然是一位大膽而富有創新精神的思想家……擁有一種頗具吸引力的、敏銳而求知若渴的才智。”“鄧小平最大的優點是求知欲很強,誰也忘不了他在參觀亞特蘭大的福特汽車廠時迫切希望了解生產過程的神情,還有在參觀靈漢的波音747工廠時不時提出問題的情形。由於頭腦活躍敏銳,所以他才能夠在一生中經歷了從幾近於鐵器時代的四川農村老家到衛星拋物面天線和核武器的新時代。”

正是這種活力、敏銳和強烈的求知欲,使鄧小平能夠始終挺立時代潮頭,引領中國走上改革新路。

“中國現代化之父”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鄧小平帶領全黨撥亂反正,實行改革開放,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對於鄧小平領導的改革開放,幾乎所有的外國政要和學者等都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認為鄧小平是最成功的改革家,是中國現代化之父。新加坡的黃明翰指出,鄧小平的政治生涯雖然十分漫長,而且豐富多彩,“但最為重要的還是他第三次復出后,成為偉大的經濟改革家。”曾任多哥共和國總統的埃亞德馬評價說,鄧小平是“現代化中國的第一位改革者”。英國的托尼·沃克指出:“鄧小平將作為中國現代化之父,因而也是世界經濟史上具有重大影響的事件之一的設計師載入史冊。”曾任英國駐華大使的伊文斯認為,鄧小平為中國實現現代化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在目前還看不出有誰在戰略上和理論上完全超過他。哥倫比亞《時代報》撰文稱,鄧小平的英名與中國現代化永遠聯在一起。《鄧小平時代》一書作者、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傅高義認為,鄧小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總經理”。他說:“我不同意說鄧小平開始了改革開放,他的貢獻在於成功控制了開放的進程。”“我更願意說鄧小平是‘總經理’而不是‘總設計師’”。“‘設計’的工作,本來必然要有一個藍圖,比較清楚應該怎麼走,但鄧小平是試試看,看情況,要是成功了就可以再走。他是‘摸著石頭過河’,他是一個政治的領導,是國家的總領導,所以我說是‘總經理’”。

認為鄧小平領導的改革開放極大地改變了中國貧窮落后的面貌,極大地改善了中國人民的生活。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傅高義認為:“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的歷屆政府和領導人都希望帶領中國人民走上復興之路,而鄧小平能夠排除萬難,通過改革開放等政策,使中國逐步走上富強之路。在其上台之初,中國還是非常落后貧窮的國度,但當其退下來時,中國已是世界非常有影響力的經濟大國之一。”美國波士頓大學中國歷史學教授戈德曼說,鄧小平實現了使中國10億以上人口的大多數有可能在20世紀中第一次過上豐衣足食生活這一目標,他還實現了中國領導人自19世紀以來要實現的使中國變得“富裕和強大”的目標。墨西哥前總統埃切維利亞認為,中國的改革、經濟成就和新型經濟模式的建立,無一不與鄧小平改革與開放的思想有關。法國著名人士、前部長阿蘭·佩雷菲特評價說,鄧小平的偉大就在於他為中國的發展開辟了道路,是他喚醒了中國。盡管中國在經濟起飛中也遇到一些問題,但中國不會放棄鄧小平一再重申的開放原則,中國的發展是“不可抗拒”的。1988年,美國《世界報》月刊五月號評選鄧小平為1978年至1988年十年風雲人物,認為他是“最代表時代精神的社會人士”。《世界報》在發表這一消息的文章中說,鄧小平的革命“可能使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在21世紀變成前所未有的繁榮和強大的國家”。

認為鄧小平領導的改革開放極大地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地位。美國前總統尼克鬆預言:“如果中國沿鄧(小平)的路線繼續走去,我們的子孫等將生活在不是兩個而是三個超級大國的世界裡:美國、蘇聯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聯邦德國前總理施密特也認為,“由於鄧小平,中國在外交上不再同其余世界隔絕。中國在國際政治上的作用將比19世紀或者20世紀的任何時候都大得多。”他強調:“美國要認識到,在兩極世界架構結束后絕沒有出現什麼美國是剩下的唯一世界大國的‘新世界秩序’。美國倒是應該給予世界大國中國一個強大的、平等的伙伴應當享有的尊重,並放棄對中國的一切意識形態監護。”

認為鄧小平領導的改革開放不僅造福中國,也造福世界。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傅高義認為,鄧小平領導中國實行改革開放,“這不僅是對中國的貢獻,對世界發展也有著非凡的意義。”曾任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會長的蘭普頓說:“鄧小平不僅對中國,而且對世界有著重要影響。中國執行的改革開放政策,不僅符合中國的利益,而且也符合世界的利益,同時也符合美國的利益。”日本的大公在《時報》上撰文認為:“鄧小平的理論和決策,不僅使中國人民大大受益,而且惠及亞洲,惠及世界。”“他是改變中國及亞洲和世界面貌的重要領導人。”新加坡《聯合早報》一篇文章稱:“鄧小平曾經兩次被美國《時代》周刊選為年度風雲人物,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中國的改革開放進程對世界經濟發展、世界的和平與穩定皆產生了重大影響。”

“務實的馬克思主義者”

在絕大多數外國人眼中,鄧小平是一位務實的實干家。美國的石池雨認為,鄧小平是務實風格的典范,“說鄧小平是位有務實個性的領導人,幾乎已沒有什麼疑問。”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認為,鄧小平是做的比說的多的少數幾位政治家之一。英籍著名華人作家韓素英說,鄧小平“最偉大的品質是頑強和講究實際”。前蘇聯第一副總理阿爾希波夫曾以蘇聯專家總顧問的身份在中國工作多年,和鄧小平等中國領導人結下了深厚的個人友誼。他在談到鄧小平時一再使用了“偉大”一詞,說鄧小平精力充沛、嚴謹,是一位實干家。他非常贊賞鄧小平提出的“不論白貓黑貓,能抓住老鼠就是好貓”這一生動、形象而充滿務實精神的思想。俄羅斯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杰柳辛認為,“鄧小平人生哲學,不是斗爭哲學,而是實踐哲學,他為改造中國經濟所採取的一切措施都是從實踐中提出來的,都是生活本身。合理、有效、有益——這就是他的標准。”曾任印度政府高級官員的蘇地生認為,鄧小平是一位勇敢的實踐家,是當代最偉大的發展經濟學家,應授予鄧小平諾貝爾獎。他說:“他(指鄧小平)砸碎了空想主義的枷鎖,運用自己豐富的經驗和智慧在中國建立起一種新的模式,而這一模式正是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今天所需要的。”

鄧小平的務實實干表現在許多方面。日本前外務省亞洲局局長中江要介回憶鄧小平1978年訪日時說:“那是在鄧小平參觀了日本的精密儀器、自動化設備等先進生產技術后,有人問對日本的哪些方面感興趣時,鄧小平先生說:‘不知日本有沒有不釋放一氧化碳的蜂窩煤,很想了解這方面的生產技術。’”這個出乎意料的回答讓中江要介一直難以忘懷。他說,鄧小平能夠把如此具體而又直接關系到人民生活的事情記在心裡,非常令人敬佩。這也說明他心中時刻裝著中國的國情,反映出他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思想作風。曾任美國東西方中心主席的奧克森伯格也回憶說:“同他(鄧小平)舉行的會晤全都是實質性的和有意義的。他會在同外國領導人會談的過程中制定政策、發布指示和作出決定。”

西方有不少政治家和學者把鄧小平採用市場經濟等做法解讀為實用主義,認為鄧小平的改革是使中國逐步向資本主義方向演變。對此,美籍英國倫敦大學教授、著名中國問題研究專家施拉姆駁斥說,鄧小平並非像歐美和日本有時所說的那種“實用主義者”,而是一位信奉無產階級專政,信奉共產黨的先鋒作用,並在延安時代學到若干道德標准的經驗豐富的革命家。“所以,當他看到自由討論和地方比較自由的選舉開始威脅到黨的領導時,他認為必須中止這種做法。於是,我把鄧小平自身和其他黨員對改革所表露出的想法和本身的反應叫做改革來自‘內部’的限制。”聯邦德國前總理施密特認為,在內政方面,鄧小平使中國的共產主義走向合理化,並把它引上了發展經濟的道路。毫無疑問,按照鄧小平的意志,中國將來也仍然是一個共產主義的社會。美國著名學者邁斯納也認為,鄧小平的改革“是既要使中國現代化,同時,又要建設起社會主義。”總之,西方主流輿論認為,鄧小平是“社會主義思想的救星”,對社會主義事業做出了“開拓性貢獻”,是“社會主義的卓越掌舵人”。

“這個人很厲害”“相當幽默”

鄧小平不僅是偉大的改革家,還是杰出的外交家。在外國人眼中,外交場合的鄧小平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強硬。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中蘇大論戰中,鄧小平曾作為中國政府代表團重要成員七下莫斯科,在論戰中“扮演了不是無足輕重的角色”。(鄧小平語)參加中蘇論戰的前蘇共中央書記蘇斯洛夫在同前蘇共中央總書記赫魯曉夫談到鄧小平時說:“這個人很厲害,不好談,他話不多,專抓你要害和漏洞。”赫魯曉夫也曾當面對毛澤東苦笑說:“我也感覺到這個人很厲害,不好打交道。”鄧小平的強硬立場,在他領導收回香港問題上表現得淋漓盡致。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是有名的“鐵娘子”,1982年9月22日她出發來北京前,就事先聲明:“有關香港的3個條約依然有效。”她后來回憶說:“但往談判桌上一坐,我才發現,那不過是我們的一廂情願。我早就聽說鄧小平是實事求是的人,跟他一打交道,我還發現他是一個非常執著的人,他的態度很堅決。他說,香港主權根本不在討論之列,稍后中國會正式公布收回香港的決定。這一點出乎我的意料。和鄧小平的談判進行得相當艱難,我連最初的基本目標都沒有能夠達到。”以至於9月23日會談結束從人民大會堂北門出來后,這位英國“鐵娘子”不慎跌了一跤,成為世界新聞記者們的“噱頭”。英國前駐華大使柯利達回憶說,撒切爾夫人后來馬上對他說,她認為鄧小平是“殘酷的”。鄧小平的強硬,還表現在同美國的談判上。曾擔任美國駐中國聯絡處主任並參加鄧小平和基辛格會談的喬治·布什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鄧小平在同外國領導人會見時顯得既剛毅又慈祥。但他同基辛格會談時的情緒有些激憤,談判的口氣很強硬。他抱怨美國在面對蘇聯對世界的威脅時表現得太軟弱,就如同1938年英國和法國在慕尼黑對希特勒的政策——‘綏靖政策’。”

直率。除了鄧小平的強硬,外國人對他的直率也印象深刻。美國前總統卡特回憶說:“1978年,美中兩國舉行了建交談判。在談判過程中,鄧小平總是很坦率,不回避困難,並與我們一起設法解決這些困難。”日本作家竹內實談到鄧小平1978年訪日時說:“正如一家同刊雜志在歸納鄧小平8日行(1978年10月22日至29日)的文章裡使用的標題《盡管沒有信口開河講》那樣,雖然不是期望的那種信口講,但是他發表了甚至可以稱得上是‘鄧小平語錄’的坦率講話,使我們感觸到中國的一些真實情況。”

雄辯。曾作為蘇方成員參加中蘇論戰的原俄中友協理事會成員拉赫馬寧說:“鄧(小平)在談判時言辭尖銳,……我可以証明,他具有辯論才能。我既看到他鎮靜的一面,明辨是非的一面,又看到他憤怒的時候,盡管他總是很克制,尊重對方。”美國前總統喬治·布什回憶說:鄧小平“是一位來自中國西南部四川省的豪俠斗士。”“在會見外國領導人時,鄧小平具有一種把握強硬和靈活間最佳比例的高超才能”。日本著名中國問題專家竹內實也認為,鄧小平具有隨機應變的談判技巧。

幽默。除了在原則問題上毫不相讓,在其他的外交場合,鄧小平不時流露出的幽默同樣給接觸過他的外國人留下難忘印象。曾任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布熱津斯基回憶1978年5月與鄧小平第一次會談情景時說:“鄧(小平)個子小,氣魄卻大,立即使我心折。他富有才智,機警,精明,理解很快,相當幽默。”1979年初訪美期間,鄧小平和時任美國總統卡特第一次會談結束后,在美國國務院的休息室裡撞上了一大群記者。記者們蜂擁而上,紛紛詢問他同卡特談了些什麼問題。鄧小平幽默地回答說:“我們無所不談,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對於鄧小平的這次美國之行,卡特和曾任美國東西方主席的奧克森伯格在回憶中都提到一個情節。在最后一次會談時,美國方面有人問鄧小平:“我們當初決定實現關系正常化時,你在國內有沒有遇到政治上的反對勢力?”鄧小平回答說“有”。鄧小平的回答令在場的人很驚愕,都側耳想聽他怎麼回答。鄧小平停了一停之后說道:“在中國的一個省——台灣——遇到了激烈的反對。”對於鄧小平談判中不時流露出的幽默,卡特坦承:“同他(指鄧小平)談判是一種樂趣。”

自信。幽默折射出的是自信。鄧小平1978年10月、1979年初成功訪問了日本、美國。在訪日、訪美期間他所展現的洒脫自信的外交風採,在日、美兩國引起了轟動。卡特在日記中寫道:“鄧(小平)在美國參加國宴時,席間,他談笑風生,無拘無束,與他為伴使人感到高興。”“在肯尼迪中心看了一場精彩表演。表演結束后,鄧(小平)和我還有他的夫人卓琳,羅莎林和艾米走上舞台同演員見面,當他在擁抱美國演員,特別是唱了一支中國歌曲的兒童時,確實全場感情激動。他吻了許多演員,報紙后來說許多觀眾流下了眼淚。”“鄧(小平)和他的夫人看來真的愛人民﹔他確實令在場的觀眾和電視觀眾傾倒。”“鄧(小平)在訪問國會時談話生動幽默,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看來中國人懂得如何既表現出沉著的自信心和對自己國家的自豪感,又不顯得傲慢自大。”美聯社記者約翰·羅德裡克評論鄧小平訪日情景時說:“鄧在日本訪問期間扮演了一個中國超級推銷員的角色,他以逗人的微笑和精力充沛的交談不僅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為中國結交了新朋友。”日本新聞界則稱鄧小平訪日在日本掀起了“鄧小平旋風”。

“20世紀對中國乃至世界貢獻最大的歷史人物”

鄧小平作為一代偉人無疑將永載史冊。在外國人眼中,他在中國和世界有著怎樣的歷史地位呢?

日本著名的“中國通”竹內實在1992年11月號《外交論壇》雜志發表文章指出:鄧小平是繼秦始皇、孔子、毛澤東之后中國歷史上的第四號人物。

曾擔任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會長的蘭普頓十分欽佩鄧小平。他說:鄧小平的功績“完全可以與羅斯福、丘吉爾、毛澤東相媲美,鄧小平是本世紀最后一位偉人”。

鄧小平去世后,曾多次見到鄧小平的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寫了一封慰唁信給時任中國國家主席的江澤民,說:“他(鄧小平)拯救了中國。沒有他,中國可能會像蘇聯一樣。”

美國波士頓大學中國歷史學教授戈德曼說,“當中國人民回顧他們的歷史時,他們有可能認為鄧小平是他們在20世紀擁有的思想最現代化的領導人。”

外國學者和政治家在評說鄧小平時,都自覺不自覺地把鄧小平同與他同時代的政治人物進行比較。

鄧小平與毛澤東。日本學者竹內實說:“如果說毛澤東發動的‘文化大革命’,在國家這部車子前進的道路上挖開了一個大坑,而且他就那樣地離開了人間的話,那麼填埋這個大坑使車子和人們能夠順利通過的是鄧小平,不僅如此,他讓中國這部車子跑起來了。這部車子不是沿著鎖國的方向,而是沿著開國的方向疾馳著。可以說鄧小平是在干前無古人的事業。”日本學者國分良成認為,毛澤東是超越組織的領導人,是“具有超凡魅力的權威”,而鄧小平“是有組織性的權威”。《尼日利亞衛報》一篇文章則稱,鄧小平“可能是毛之后中國最偉大的人物,毛關於黨領導下的無產階級專政和人民公社理論表明他是一位理想主義者,而鄧(小平)則是一位務實的馬克思主義者。”

鄧小平與周恩來。曾任英國倫敦《每日電訊報》駐北京記者的霍林沃絲在1985年出版的《直道而行為中華——毛澤東及其反對者》一書中,稱務實的鄧小平是“活著的周恩來”。西方政治家和學者在指出周恩來和鄧小平都是國家的中流砥柱的同時,也強調二者貢獻各有千秋,風格不同。美國的戴維·W·張認為,周恩來是一個腳踏實地的實干家,而鄧小平除了實干外,還是“一個富有勇氣的改革家”。美國《時代》周刊1985年的一篇序言稱,鄧小平不像已故的周恩來總理那樣溫文爾雅,老於世故,“他關於中國的總體看法一直令人矚目的是沒有虛揉矯飾之處”,“他一貫尋求的是:漸變而非突變﹔實用主義而非教條主義。”

鄧小平與陳雲。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傅高義認為,鄧小平與陳雲兩個人的性格不同,鄧小平走得快,陳雲走得小心﹔在政策主張上,鄧小平和陳雲“各自代表了在中國現代化問題上的兩種不同主張,即中國應該更快前進還是應該避免冒險”,“這兩種主張一直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相互交織”,都為改革開放作出了貢獻。盡管存在種種區別,但是鄧小平與陳雲在始終維護共產黨的權威、堅持改革等問題上是基本一致的。

鄧小平與列寧。曾任美國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長的哈默多次來華訪問,1990年他曾當著鄧小平的面把鄧小平比作列寧。理由是:鄧小平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中國面臨重大歷史關頭之際拯救了中國,如同當年列寧拯救了蘇聯一樣(對此鄧小平表示:我同列寧不能比,列寧的形象是高不可攀的)。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傅高義認為,鄧小平的影響力要比列寧大得多。他說:“與斯大林、列寧等曾擁有一二十年影響力的領導人相比,鄧小平的治國理論及其影響力還將在今后相當一段時間內繼續存在,繼續發揮作用。

鄧小平與戈爾巴喬夫。在鄧小平領導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時,前蘇聯在戈爾巴喬夫領導下也開始實行改革。對於鄧小平和戈爾巴喬夫,即使在蘇聯解體前,西方政要和學者也普遍認為,鄧小平比戈爾巴喬夫要有力得多。美國前總統尼克鬆說:“西方一直期待地注視著戈爾巴喬夫的每一個行動。對人權的每一個微小讓步及公開性的每一點跡象都被西方公眾報以熱烈的掌聲﹔這是對於渴望每一位蘇聯新領導人做出偉大事情之故。蘇聯正在發生的事確實具有特殊意義,因為它是一個軍事超級大國。但是,迄今為止,戈爾巴喬夫隻顯露出願意給斯大林建造的這台失靈的發動機加點潤滑油。鄧小平則已開始徹底重建中國的發動機,制定了有條有理地使農業、工業和科學現代化的計劃。所以,至少就目前而論,盡管戈爾巴喬夫年輕,精力充沛,衣著入時,談吐侃侃,他仍然落后於84歲的、穿著毛式制服、一根接一根地吸煙、笑聲帶有喉音、腳邊放著痰盂的鄧小平。鄧小平已經在做的事,戈爾巴喬夫迄今還隻能夢想。”

鄧小平作為一個對現代中國和世界影響巨大的歷史人物,今天他依然真實地存在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外政治家、學者對他的評價也還將繼續。

(來源:黨史博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