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人民,為人民當差

作者:    發布時間:2013-12-13   
分享到 :

代表人民,為人民當差

吳 超

在東北剛剛解放的時候,陳雲及時地提出了執政黨要正確認識同群眾關系的觀點。194915日,陳雲在沈陽工人代表大會上明確指出:“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政府,是真正代表大家,為大家‘當差’的,是遵循工人、農民和其他人民群眾的意見辦事的。”[1]P380這就要求每一個共產黨員,都必須堅持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的原則,隻有真正為民眾利益而奮斗的人才是真正的共產黨員。陳雲把執政的共產黨比作人民的“當差”,是用通俗的語言,說明了黨的任務和宗旨。

在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而奮斗的歷程中,中國共產黨逐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過程中,陳雲深刻闡述了密切黨群關系的重要意義並提出一系列密切黨群關系的戰略舉措

一、密切黨群關系的重要意義

中國共產黨在創立之初就確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實質上也規定了各級黨組織以及全體黨員應當時刻保持與群眾的密切聯系。但是,要使這種規定內化為全體黨員干部的自覺意識,還必須在理論上進一步闡明黨密切聯系群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陳雲對此進行了深入的思考。

中國共產黨的全部歷史,就是一部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不斷實現和發展人民利益的歷史。陳雲始終關注最大多數人的利益,能否為人民盡職盡責,是檢驗共產黨員是否合格的標志。19415月,陳雲在《要講真理,不要講面子》一文中告誡全黨要在老百姓面前“負起責任,如果不是這樣做,便沒有盡到責任。人們說中國共產黨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子孫。是否對人民盡了責任,可以考驗誰是優秀子孫,誰是不肖子孫。” [1]P 298為人民的利益而奮斗,這是共產黨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

陳雲在考慮和選拔干部時,特別重視考察被選拔對象與群眾聯系的密切程度,並多次強調“與群眾有密切聯系”是選拔干部和考察黨員的極其重要的條件之一。他說:“對一個人,如果群眾普遍認為是好的,便不會有什麼問題。” [1]P176如果多數群眾不贊成,這樣的人就不具備當干部的條件。陳雲在中共七大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言歸納黨群關系時深刻指出,“無論怎樣,根本的東西是老百姓。”“共產黨員,是老百姓派你當代表干革命我們有這樣的責任,不能搞壞,搞壞了不是一個人、幾個人的事,而是關系全中國四萬萬五千萬人的得失。” [1]P298

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是中國共產黨不斷壯大成熟、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源泉所在。在陳雲看來,黨群關系不僅是一般意義上的作風問題,而且是事關黨的生死存亡的重大問題。1939918日,陳雲在《共產黨人》創刊號上發文:“群眾工作的好壞,是測量黨組織的鞏固程度的標准之一。”並指出《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總結蘇聯共產黨歷史的基本教訓:“當布爾什維克保持同廣大人民群眾的聯系時,他們將是不可戰勝的——這可以認為是一個規律”,“如果黨在自己的黨的狹隘圈子裡閉關自守,如果它脫離群眾,如果它蒙上了官僚主義的灰塵,那它就會遭到滅亡”。[1]P156-157陳雲還提出,必須擺正黨同人民群眾的關系。陳雲在黨的“七大”上講到,當一個人在工作中取得成績的時候,個人應該怎樣認識取得成績的原因呢 ?“頭一個是人民的力量 ,第二是黨的領導 ,第三才輪到個人。” [1]P293這個順序是不能倒轉的。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陳雲適時地預示了以黨群關系為核心的執政黨生死存亡問題,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面臨著嚴峻考驗的問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剛剛開過,他就告誡全黨:“執政黨的黨風問題是有關黨的生死存亡問題”。[3]P273

群眾的支持和擁護是黨的革命和建設事業勝利的根本保証。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陳雲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踐中深刻體會到,“充分發動群眾是開展一切工作的關鍵” [1]P162,“群眾的發動,是黨、政、軍一切工作發展的基礎” [1]P191,是我們的革命和建設事業勝利的根本保証。19267月,陳雲在總結了五四運動的經驗教訓后深刻地指出﹔“從這次運動的事實分析出來,沒有強有力的有組織的下層民眾——工農參加,革命是難能成功的”,“農民不參加運動,中國革命鮮有希望。” [1]P219349月,他針對當時游擊戰爭開展不利的情況指出:游擊戰爭開展不起來,“甚至找不到飯吃,歸於失敗,就是因為沒有去發動群眾,得不到群眾的幫助。” [1]P32后來,他又多次強調,無論是我們黨領導的游擊戰爭、秘密工作、經濟工作,還是黨的建設、根據地建設都一刻也離不開群眾的支持和擁護,“有了群眾,一切好辦,可以有軍隊,清除土匪,經費供給也有來源。沒有群眾,一定失敗,死無葬身之地”。[1]P315抗日戰爭中,陳雲認為,要堅持艱苦卓越的抗日戰爭並取得勝利,沒有億萬人民群眾的支持與參加是不可能的。八路軍、新四軍深入敵后的首要工作就是開展群眾工作,“使各方面的工作都能進步,都能發展,都能健全,基本的環子就是開展群眾工作。” [1]P164

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黨內曾出現過把抓黨風黨紀與改革開放對立起來的錯誤認識,似乎強調黨風黨紀就是限制改革開放。19841017日,陳雲在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委會提出的《加強紀律檢查工作,保証經濟體制改革順利進行》的報告上加了批語,對此進行了嚴厲的批評,並指出:“沒有好的黨風,改革是搞不好的。” [3]P275而黨風問題的核心就是黨與人民群眾的關系問題。群眾的擁護與支持,是改革開放得以順利推行的前提,是黨的事業興旺發達的根本。

二、密切黨群關系的戰略措施

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陳雲對黨如何保持與群眾的密切聯系進行了可貴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的密切黨群關系的戰略舉措。

(一)重視解決群眾的切實問題,是密切黨群關系的根本要求

堅持為人民服務這個宗旨,黨才能保持自己的先進性,從而自覺地聯系群眾,為人民謀利益。陳雲認為,黨員干部必須牢固樹立起人民群眾至上的思想觀念,切實解決好人民的生活問題,才能保証黨群關系的和諧與穩定。

在異常殘酷激烈的革命戰爭中,陳雲非常重視解決群眾的切實問題。19331月,陳雲同志離開上海進入中央革命根據地,擔任全國總工會黨團書記,負責工會工作。針對蘇區黨和工會內忽視工人經濟斗爭,忽視改善工作生活的右的錯誤傾向,以及妨礙蘇區經濟發展的“左”的錯誤傾向,陳雲明確提出:“工人階級一方面要爭取改善自己的生活,另一方面必須把發展蘇區的經濟,鞏固工農聯盟,鞏固蘇維埃政權,看成自己解放的根本任務”。[1]P10陳雲要求黨的基層組織把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切身問題列人經常議事日程,關心和改善群眾的生活。各級黨組織要“領導群眾協助政府進行一切可能的改良民眾生活的工作”,“進行可能的經濟建設,擴大農業生產”,“增加農民收入”,“還應進行文化建設”,“以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 [1]P153抗日戰爭時期,陳雲要求“把區委和支部的注意力引向討論和解決群眾的切身問題,引向當地的群眾工作” [1]P167,“要經常了解群眾的情緒,群眾的呼聲,幫助群眾解決困難。” [1]P158

當革命成功進入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時期,陳雲更加強調黨必須把解決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問題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一切工作都應該根據群眾的需要和自願的原則,從群眾最關心的事情做起。公私合營后,一些地方把小商店、夫妻店統統納人合營的范圍,對此,陳雲明確表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如果沒有小商小販,市場一定會很死,居民就會感到不方便。” [2]P338商業工作天天與人民打交道,與人民的利益息息相關,陳雲對此非常重視:“我們共產黨必須天天關心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人是要吃飯的,不能天天靠吃馬列主義過活”,“商業關乎六萬萬人的日常生活,不能說是小事情,不重要。” [3]P33-3419825月,陳雲在《人民日報》上看到一篇題為《首都少年兒童看戲難》的文章,隨即給中央和國務院領導寫了一封信,建議在“六一”兒童節這一天,全國城鎮所有影劇院,機關企業的所有禮堂,都免費向孩子們開放。[4]P479-480陳雲始終不渝地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深人實際,深人群眾,切實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和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堅定不移地維護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陳雲始終把佔社會人口絕大多數的人民群眾作為自己時刻關注和認真服務的對象,要求黨組織和每個共產黨員都應該密切與周圍群眾的關系,了解群眾的情緒,傾聽群眾的呼聲,關心群眾的疾苦。

(二)處理好經濟建設與提高人民生活的關系,是密切黨群關系的基石

經濟建設與人民生活的位置應如何擺,如何處理經濟建設與人民生活之間的關系?這是一個有關國計民生的大問題。195611月,陳雲在商業部擴大的部務會議上的強調:“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必須兼顧,必須平衡。”[3]P29

經濟建設要堅定不移地搞,因為不搞建設就不能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但在一定的經濟條件下和國力水平之下,建設終究不能搞得太多,要能量力而行。1957年,陳雲在13個省、市蔬菜會議上指出:“隻注意建工廠,不管職工吃的,那怎麼行?……我看,蔬菜和其它副食品的供應問題,其意義決不在建設工廠之下,應該放在與建設工廠同等重要的地位。” [3]P641981年,陳雲在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第一書記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又一次明確:“我們經濟工作的另一個大方針: 一、要使十億人民有飯吃﹔二、要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同時指出:“這裡就包含著一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原則界限”,“必須做到一能吃飯、二能建設”。[3]P306

(三) 加強黨風建設,是密切黨群關系的關鍵

黨群關系問題是黨風問題的核心,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是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的關鍵。如果黨風不好,就不能有效地制止和克服各種消極腐敗現象,就會喪失民心。對於如何加強黨風建設,陳雲提出了一些具體辦法:

一是要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提高黨員的素質。共產主義是無產階級的根本利益所在,是黨風的靈魂,陳雲認為黨風建設要從根本上發揚共產主義精神。1985629日,陳雲在全國端正黨風工作經驗交流會上的書面講話:“抓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關鍵是搞好執政黨的黨風,提高共產黨員的黨性覺悟,堅定地保持共產主義的純潔性。要同一切違反共產主義理想的錯誤言行,進行堅決斗爭。” [3]P347-348為此,他提出“應當把共產主義思想的教育、四項基本原則的宣傳,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內容。”[3]P352二是要嚴肅黨紀、政紀,用制度和紀律約束全黨的行動,確保全黨在各個方面保持優良作風。陳雲一貫堅持“在紀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他對各級紀委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無論是誰違反黨紀、政紀,都要堅決按黨紀、政紀處理﹔違反法律的,要建議依法處理。”[3]P356198215,陳雲在一份反映廣東一些地方黨內外不法分子相勾結、走私活動猖獗的信訪簡報上批示:“對嚴重的經濟犯罪分子,我主張要嚴辦幾個,判刑幾個,以至殺幾個罪大惡極的,雷厲風行,抓住不放,並且登報,否則黨風無法整頓”。[2]P231三是領導干部要廉潔自律 ,率先垂范,克服官僚主義。早在1940 年陳雲就指出:“當權的大黨,領導干部很可能成為官僚。要堅決防止和克服官僚主義。” [1]P22119859月他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一是各級黨組織要重視。二是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領導干部要重視。要真正身體力行,作出榜樣。三是老黨員、老干部要重視,包括退居二線或者離休、退休的在內。在以身作則、關心黨風黨紀、發揮監督作用上,沒有退居二線和離休、退休的問題”。[3]P351-352198512月在中共中央對端正黨風問題做出決定時,他又特別強調指出:領導干部“要在實現黨風和社會風氣根本好轉中做表率。我建議,做表率首先從中央政治局、書記處和國務院的各位同志做起”。[5]P303

198011月,陳雲在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召開的第三次貫徹《關於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則》座談會上明確指出:“執政黨的黨風問題是有關黨的生死存亡問題。因此,黨風問題必須抓緊搞,永遠搞。” [3]P273無產階級政黨如果脫離了人民群眾,就無法生存和發展。

()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密切黨群關系的有效方法

1939年到1941年間,陳雲發表了《黨的支部》、《鞏固黨和加強群眾工作》、《開展群眾工作是目前地方工作的中心》、《陝甘寧邊區的群眾工作》、《鞏固黨在大后方及敵佔區的秘密組織》、《改進大后方秘密黨的工作》等幾篇文章和講話,深刻地論述了加強群眾工作對於鞏固黨的重要性,闡明了黨組織如何把鞏固黨同加強群眾工作聯系起來的方針和方法。

陳雲要求黨的干部深入群眾、調查研究,然后制定政策,這樣的政策,才能反映群眾的願望,符合人民的利益,也才能發揮黨的領導作用。193911月,陳雲針對當時某些地方工作的薄弱環節指出:“解決群眾切身問題的辦法,必須在群眾中去討論,到群眾中去找尋。” [1]P169 19467月,為了在東北全境建立根據地,盡快發動農民群眾,陳雲號召共產黨員“走出城市,丟掉汽車,脫下皮鞋,換上農民衣服,不分文武,不分男女,不分資格,一切可能下鄉的干部要統統到農村去,並確定以能否深入農民群眾為考察共產黨員品格的尺度。” [1]P132在執行“一五”計劃過程中,對165個重點建設工程,他大多都親臨現場,逐個摸清情況,解決問題,從而保証了計劃的順利進行。這樣,一方面可以密切黨和群眾的關系,另一方面可以徹底改正黨員干部的不良傾向。陳雲著文引述黨的六屆六中全會的決議說:“共產黨員在民眾運動中,應該是民眾的朋友,而不是民眾的上司,是誨人不倦的教師,而不是官僚主義的政客。[1]P141他強調,“領導機關制定政策,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時間作調查研究工作” [3]P189,“要使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兩者配合起來。” [1]P160這正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領導方法,與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是一致的。

隻要牢牢抓住群眾路線這條生命線不放, “在工作中,不僅要依靠組織,更主要的是要依靠群眾” [3]P246,把根深深地扎到人民群眾之中,就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黨離開了群眾,就成了光杆子的黨,這樣的黨也是不能存在的” [1]P171

三、陳雲密切黨群關系思想的鮮明特征與當代價值

陳雲始終堅持以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為指導,在長期擔任組織、紀檢和財經的領導工作中,結合實際情況,逐步形成了別具特色的密切黨群關系的思想。這些思想在各個時期的決議、政策和法律中得以體現和貫徹實施,為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杰出的貢獻。

在陳雲的文稿和講話中,反復強調黨的工作要依靠群眾,深入發動群眾,把做好群眾工作作為黨的一項根本工作。陳雲把發動群眾看成是開展一切工作的關鍵 ,是一切工作的根本。作為黨和國家的領導人,陳雲特別注意傾聽群眾的呼聲,關心群眾的疾苦,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努力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解決人民群眾的實際問題。他明確指出:“解決這些實際問題就是為人民服務,不解決實際問題談為人民服務,則是空話一句。” [2]P128

加強和完善制度建設,加強改善黨的自身建設,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是密切黨群關系的根本保障。首先,要堅持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黨內民主生活制度,對黨的干部進行有效監督。陳雲在總結歷史經驗教訓時指出:“黨內民主集中制沒有了,集體領導沒有了,這是‘文化大革命’發生的一個根本原因。”[3]P274其次,必須加強法規制度建設。在黨的建設方面,陳雲認為加強黨員的思想政治教育,這是基礎,但不是萬能的。他說:“我看不能因為有馬列主義教育,以后就不出問題了。張國燾不是老黨員嗎?他比一般干部受的馬列主義教育還少嗎?但是他叛變了。這証明什麼呢?証明隻靠馬列主義的教育,還不能保証我們黨內不出野心人物”。[2]P232陳雲認為黨的紀律和制度很重要,“紀律是我們的重要武器。維護黨的統一,不靠刀槍,要靠紀律”。[1]P197再次,充分發揮群眾的監督作用。陳雲認為,為了加強黨同群眾的聯系,搞好執政黨的自身建設,必須充分發揮群眾的監督作用。因為“黨在全國執政前和執政后的情況有很大不同”,一些黨員有可能“利用手中掌握的各種權力為自己謀取私利” [3]P331。陳雲要求每個黨員、每個黨組織,都應該把群眾“善意的批評視為鞭策、鼓勵我們的有益武器”,歡迎他們“知無不言,言無不盡”。[5]P139陳雲有一句名言:“有錢難買反對自己意見的人”,“能夠聽到不同聲音,決不是壞事。” [3]P361

做好群眾工作,提高群眾素質,始終保持黨與群眾的血肉聯系。群眾工作是我們黨的優勢和特長,“充分發動群眾是開展一切工作的關鍵” [1]P162。隻要共產黨人牢牢抓住群眾路線這條生命線不放,“在工作中,不僅要依靠組織,更主要的是要依靠群眾” [3]P246,把根深深地扎到人民群眾之中,就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但是,這不是說群眾就是天生的革命派。黨要發動群眾必須“教育群眾”,在群眾運動中“不能放任自流,作群眾的尾巴。” [1]P351在這方面,陳雲認為必須要提高群眾的政治覺悟和文化水平。一是提高群眾的政治覺悟,二是提高群眾的文化水平。[1]P141-153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陳雲多次指出,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必須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素質和技術水平。在談到基本建設時,陳雲指出:“我們必須重視對基本建設部門的職工進行政治的和技術的訓練工作,大大地提高他們對於社會主義事業的責任心,提高他們的科學知識和技術能力。”否則,“我們的科學技術不可能上去,生產力也不可能上去。” [3]P313

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事業的領導核心,黨群關系的好壞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當前,我們黨正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個惠及十幾億人口的偉大事業,前途光明,道路曲折。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征途上,我們也遇到不少問題和困難,需要引起高度重視,認真思考,積極探索有效途徑,採取措施加以解決。因此,黨的領導干部如何把握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特點和規律,加強黨與群眾的密切聯系,進一步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進程,這不僅是一個理論問題,更是一個迫切的現實問題。陳雲密切黨群關系思想具有鮮明時代特征與重要的當代價值,深入研究陳雲的黨群思想,對於當前探索密切黨群關系的途徑和方法具有深刻的現實啟迪。

參考文獻:

[1]陳雲文選:第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陳雲文選:第3[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陳雲文選:第2[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陳雲文集:第3[M].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

[5]陳雲論黨的建設[M].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5.

(來源:寧夏黨校學報 20119月第13卷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