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陳雲在黨建方面的貢獻

作者:    發布時間:2015-06-29   
分享到 :

中組部長陳雲

——抗戰時期陳雲在黨建方面的貢獻

吳振興

1937年12月至1944年3月,陳雲擔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達7年之久,在此期間,他把馬列主義建黨學說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在黨的建設方面提出了許多獨創的見解,做出了許多科學的決策,使黨的建設取得了重要進展,在為黨的政治路線服務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馬克思送來了天兵天將

1937年11月29日,32歲的陳雲從新疆搭乘王明、康生等從蘇聯回國的飛機到達延安。這時,陝北的天氣已經變得很冷,毛澤東等中共中央領導人冒著寒風到機場迎接,陳雲特地把大皮帽摘下來,給毛澤東戴上,自己換上了布棉帽。隨后,出席歡迎大會的有延安的機關干部、部隊指戰員、學校師生,還有當地不少老百姓,人山人海,氣氛熱烈。王明、康生、陳雲三個領導人,穿著黑色馬褲、長筒馬靴,看著特別有精神。毛主席致歡迎詞,用濃重的湖南方言說:“喜從天降。”在說這句話的同時,把帽子拋得高高的,接下來又說:“喜從天降”,大概有三四次重復,還說:“是馬克思給我們送來了天兵天將。”這個會雖然非常簡朴,但是非常熱烈非常隆重,底下聽眾的情緒也非常高漲。

壯大黨的組織力量

1937年12月9日至14日,中共中央召開政治局會議(史稱“十二月會議”),討論抗戰形勢和黨的任務。會議根據形勢發展的變化,對各地的工作重新作出部署,對中央領導機構成員也重新進行了調整。會議決定由陳雲接替博古擔任中央組織部部長。

陳雲接手中央組織部工作時,全黨隻有4萬黨員,同當時形勢的需要很不適應。他上任不久,就提出要面向全國理順組織機構。在他的努力下,黨建立了一套適合當時實際情況的體系,由中央局、分局、省市委構成,根據地推到什麼地方,組織建設、組織機構就跟到什麼地方。

1938年3月,陳雲組織起草了中央《關於大量發展黨員的決議》,決議指出:“為了擔負起擴大與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以徹底戰勝日本帝國主義的神聖的任務,強大的黨的組織是必要的。但應該指出,目前黨的組織力量,還遠落在黨的政治影響之后,甚至許多重要的地區,尚無黨的組織,或非常弱小。因此大量的十百倍的發展黨員,成為黨目前迫切與嚴重的任務。”決議還指出,黨內在發展黨員問題上要打破兩種錯誤傾向:一種是關門主義傾向﹔另一種是在統一戰線中忽視黨的發展,以為黨的擴大無足輕重,甚至於取消黨的發展的嚴重傾向。決議要求,把發展黨員作為每一個黨員及各級黨部的經常的重要的工作之一。

陳雲認為,中央組織部在黨的組織工作上,不僅要面向延安、陝甘寧邊區,而且要面向全國各個敵后根據地,面向國統區的黨組織、面向敵佔區的黨組織。他要求中央組織部要建立相應的機構,確定人員,來盡量了解各方面黨組織的工作情況,以便制定不同的政策,進行有針對性的領導。

關於根據地,陳雲提出“發展、鞏固,再發展、再鞏固”的方針,主張既要抓黨員的數量,又要抓黨員的質量。

關於國民黨統治區,陳雲提出要警惕國民黨“反水”,要執行“精干隱蔽,長期埋伏,積蓄力量,以待時機”和“黨內小黨外大”的方針,既要加強黨和群眾的聯系,又要學會保護自己。

關於敵佔區,陳雲創造性地提出“除了本身精干以外,領導機關要放在外頭”的新方針,就是將領導機關放在離根據地近一點的地方,以避免領導機關一被破壞就導致白區工作的癱瘓。

上述切合實際又有極強操作性的方針政策,極大地調動了各級黨組織的積極性,擴大了統一戰線,有效地促進了黨組織的迅猛發展。

“用父母愛兒女之心來愛護干部”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堅持團結、進步的方針,堅持全面抗戰的路線,吸引了一大批有識之士來到聖地延安。面對這樣的有利形勢,陳雲適時地提出廣招天下士、誠納四海人的主張。陳雲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作的題為《論干部政策》的講演中說:“我現在來講干部政策,隻想用十二個字,分成四個問題來解釋:第一,了解人﹔第二,氣量大﹔第三,用得好﹔第四,愛護人。”

時任中共中央組織部干事的袁寶華回憶說:“陳雲真是個非常公道的人,他看一個人總是看他的長處。我到中央組織部第一次和我談話。他說,你到中央組織部來工作,要樹立一個觀念,要看干部的長處。因為中央組織部我們是要用干部,你要光看他的短處,沒有一個可用之人了,必須發現他的長處,這樣我們才使用每個人的長處。”

“用父母愛兒女之心來愛護干部”,這是陳雲在延安當中央組織部部長時的口頭禪,也是他對待干部的行動准則。他經常告誡大家“愛護人很重要。對干部一切不安心的問題,都要很耐心很徹底地去解決。當牽涉到一個干部政治生命問題的時候,要很鄭重很謹慎地處理。做到這些,才能算真正的愛護人。”

陳雲不僅在工作上關心、支持、愛護干部,而且在生活、家庭、婚姻中也十分關心體貼干部。他告誡中組部的同志,凡是干部擔心的事,也是從事組織工作的干部的事,隻有解決好他們的事,才能使他們解除后顧之憂,安心工作。正因為陳雲對干部愛護有加,因人施教,延安的干部、學生遇到困難和矛盾都願意到中組部傾訴衷腸。而陳雲不論工作多忙都認真聽取,一一幫助解決。時間長了,中組部成了各根據地和前線將士的“家”,每次回延安,都要來“家”看看,說說心裡話,以陳雲為領導的中組部干部也成了大家的親人。

在陳雲擔任中組部長的7年時間,黨的力量獲得了長足發展,至黨的七大召開時,黨員人數已由1937年的4萬余人發展到120萬左右,干部人數也由3萬余人發展到了40萬左右。陳雲為建設一個全國范圍的、廣大群眾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布爾什維克化的中國共產黨做出了巨大貢獻。(作者為《陳雲的故事》執行總撰稿)

(來源:《北京日報》2015年6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