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雲情系新時期干部隊伍年輕化

作者:    發布時間:2015-11-17   
分享到 :

陳雲情系新時期干部隊伍年輕化

水新營

粉碎“四人幫”后,尤其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陳雲、鄧小平和中共其他領導人從黨和國家的前途和命運考慮,提出了大力推進干部隊伍年輕化的問題。作為一位曾經主管過黨的組織工作的老一輩革命家,陳雲比較早地注意到我們黨的干部隊伍年齡偏大、青黃不接的狀況,他對推進改革開放新時期的干部隊伍年輕化這一戰略任務高度重視,並傾注了大量心血。

提出要成千上萬地選拔中青年干部的主張

在十年內亂中,黨的干部路線遭到嚴重破壞,正常的干部培訓、選拔、任用機制都被打碎,干部成長的道路被堵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曾受到迫害的大批老干部獲得平反,重新走上領導崗位。但是由於年齡偏大,繁重的工作已經使他們力不從心。針對這種情況,解決好干部隊伍的新老交替,加快推進干部隊伍年輕化迫在眉睫。

1979325日,在國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成立后召開的第一次會議上,陳雲針對該委員會組成人員年齡老化的情況,感慨道:“我們這些人都快要‘告老還鄉’了。剛解放時,我45歲。那時,可以三班倒、四班倒,上午、下午開會,晚上同周總理談,午夜去找毛主席,安排得滿滿的。現在我一個星期隻能工作兩個半天,多了不行。如果還要那樣干,無非是向‘八寶山’開快車就是了。”當時,國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的12名委員中,最年輕的姚依林、王任重也已62歲。

之后,陳雲在不同場合多次指出:“現在,中央、省、地三級黨委的主要領導同志大多數在六七十歲左右。到這些干部成批離去的時候,就將構成一個重大的問題。因此,現在就要下決心挑選一批四五十歲的人上來,要好好地多研究一些辦法。”同一時期,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也都意識到交接班問題的重要性,並一再強調推進干部隊伍年輕化的迫切性。

為了使較年輕的干部進一步得到鍛煉,也為了減輕老干部沉重的工作負擔,陳雲首先提出了重新設立中央書記處的主張。1979103日,在中共中央召開的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第一書記座談會上,陳雲就成立中央書記處的問題指出:“如果組織上不採取這樣的步驟,我們的工作搞不動。……葉帥年紀大了,我的身體本來就弱,而且今年75歲,小平同志雖然身體好,但也是76歲了。靠我們不能持久。”不過,由於多種原因,在19802月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上,經選舉產生的11名中央書記處書記平均年齡還是超過了65歲。為此,陳雲進一步提出,書記處和全黨的一個重要任務,是要在各級選擇合格的年輕干部。

雖然陳雲、鄧小平等領導人反復強調選拔中青年干部的重要性,但是受到當時歷史條件的限制,這項工作並不順利。據中組部1980年的相關統計,以國家機關30多個單位主要領導人的年齡構成看:平均年齡63歲,其中55歲以下者佔9%66歲以上者佔40%多。從省、地、縣三級領導班子的情況看:全國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正副書記平均年齡62歲,66歲以上的佔40%﹔全國地委常委,平均年齡為56歲,有些地市委書記已經70多歲了﹔全國縣委常委平均年齡48歲,40歲以下的僅佔10%56歲以上的佔16%。同時,中央、國家機關35個部、委、總局和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黨組,採用群眾推薦和組織考核相結合等辦法,挑選了近500名選拔對象。但是,實際進入領導班子的同志43人。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充實進領導班子的干部107人,中青年干部隻有25人。

面對這種形勢,陳雲萬分焦急。1981329日,他在給一位老同志的回信中表示:“如不在這一兩年中提拔一批青年干部,將有極大危險。現在阻力很大,即使先進后出,也進不去。我正為此而呼吁。”

為了在全黨深入推進選拔中青年干部工作,同年58日,陳雲在杭州療養期間,撰寫了《提拔培養中青年干部是當務之急》一文。該文客觀地分析了干部隊伍老化的問題和提拔培養中青年干部工作的不足,鄭重提出了擺在全黨面前的兩種選擇:一種是繼續不警惕黨內干部青黃不接的情況,不採取果斷措施,最后被迫倉促提拔一些不很適當的中青年干部。這對黨的事業很不利。另一種是從現在起,就成千上萬地提拔培養中青年干部,讓他們在各級領導崗位上鍛煉,並由老干部傳幫帶。這是對我們最有利的辦法。同時,他強調隻有“成千上萬地提拔培養中青年干部”,才能使黨的事業后繼有人,才能使干部的交接班穩定地進行,也才能使興風作浪的分子搞不起大亂子。對於廣大老干部,陳雲也非常關心。他指出,老干部是黨的寶貴財富,他們退居二線、三線后,要在政治、物質待遇上給予保証。隻有有計劃地做好這項工作,才能使老干部人心安定。

520日,陳雲由杭州回到北京后,立即將《提拔培養中青年干部是當務之急》一文分別送給鄧小平和胡耀邦等人。在6月下旬召開的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上,印發了陳雲的《提拔培養中青年干部是當務之急》一文。72日,鄧小平在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書記座談會上說:“陳雲同志這個建議我雙手擁護。”

明確選拔中青年干部的標准

對於選拔中青年干部的問題,當時黨內有不少人顧慮重重。有人認為,青年干部沒有經驗,把他們放到重要崗位上不放心﹔也有人認為,青年干部身上存在缺點,不夠理想﹔還有的人擔心,怕看不准,提拔錯了人,給黨的事業造成損失。同時,黨內在這個問題上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對知識分子不信任的問題等等。為此,在推進干部隊伍年輕化的進程中,陳雲提出了提拔中青年干部的德才兼備原則、“四化”方針和堅決抵制“三種人”的標准。

早在革命戰爭年代,陳雲就提出選拔干部的原則是“德才兼備,以德為主”。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陳雲強調按照德才兼備的原則培養和選拔干部,是我們黨一貫堅持的原則和標准。我們選干部仍然要求注意德才兼備,才干固然要有,但德還是第一。

陳雲認為,“提拔中青年干部必須注意德。有才缺德的人,一個也不能提拔”。德的標准就是政治標准,是對干部的政治立場、思想作風和組織紀律性的要求,主要包括:第一,政治立場堅定,忠實黨的事業,堅決擁護和積極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第二,思想作風過硬,黨性強﹔第三,遵守黨的紀律,組織紀律性強。總之,提拔中青年干部,一定要把德放在首位。

198012月,陳雲在中央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出:“干部隊伍的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制度化,仍然是我們在干部政策上的大方針。我們老干部必須擔負起挑選德才兼備的青年干部的責任。”最初,陳雲講的是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制度化,印文件時,經其他人建議,在前面加了一個“革命化”,成為“五化”。后來,經反復推敲,又刪去了“制度化”,還是“四化”,即“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從此,這“四化”成為了我們黨在歷史新時期最基本的干部工作方針。19829月,黨的十二大將干部隊伍的“四化”方針寫入了黨章。

關於干部隊伍中“四化”方針的具體內容,陳雲也有許多精辟的論述。針對干部隊伍的年輕化,他指出干部的年輕化,主要是年齡和身體標准。陳雲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和當時不斷有工作在一線的老干部病倒和去世的現實,指出提拔培養中青年干部是當務之急,並就中青年干部的年齡提出具體要求,就是在數量上佔多數(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應該是40歲左右的人、40歲以內的人。在這裡,陳雲首次提出了可操作的干部年齡下限標准,等於是用客觀的年齡標准來推動干部的新老交替,可以說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陳雲不僅提出了新時期干部的德才兼備原則和“四化”方針作為選拔中青年干部的准則,同時,他還提出堅決不能提拔“三種人”的標准,以防止接班人隊伍經不起政治風波的考驗。

1982730日,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陳雲在提出成千上萬地提拔中青年干部的同時,還要求對於在“文化大革命”中的“三種人”必須保持警惕。96日,在黨的十二大上,陳雲進一步指出:“關於提拔中青年干部問題,我要說的另一句話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跟隨林彪、江青一伙造反起家的人、幫派思想嚴重的人、打砸搶分子,這‘三種人’一個也不能提拔,已經提拔的,必須堅決從領導班子中清除出去。為什麼一個也不能提拔呢?因為這‘三種人’如果進到領導班子中,若干年后,到了氣候適宜的時候,他們就會跳出來興風作浪,再次危害國家,危害人民。” 為此,他要求中組部、中紀委等有關部門要嚴格把好關,不能讓“三種人”上來。

提議設立青年干部管理機構和支持建立第三梯隊

為了進一步做好干部隊伍年輕化工作,19815月,陳雲在《提拔培養中青年干部是當務之急》一文中提議,在中組部成立青年干部局,負責選拔、培養青年干部。縣以上組織部門都要成立類似的機構。成立專門機構,這是在推進干部隊伍年輕化進程中的一個相當重要的舉措。

198168日,陳雲在會見宋任窮等中組部負責人時,就成立青年干部局問題做了專門的談話。根據陳雲的講話精神,731日,中央組織部發出《關於建立青年干部管理機構的通知》。19823月,中組部青年干部局成立,經陳雲提名確定了首任局長人選。隨后,青年干部管理機構在全國范圍內逐步建立起來。

1982年春,黨中央和國務院進行了機構改革,一些老同志陸續退出了第一線領導崗位。不久,在黨的十一屆七中全會上,許多老同志又表示要退出中央委員會和其他一些領導崗位。對此情形,陳雲非常欣慰。在黨的十二大上,陳雲再次強調要解決干部隊伍老化,推進干部隊伍年輕化的問題。他說:“我們黨的干部隊伍相當長時間以來就存在程度不同的老化問題,存在青黃不接的問題。這個問題現在不解決,或者解決得不好,共產主義事業在中國就有可能出現曲折。每一個同志,尤其是每一個老同志,都應該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和迫切性。”

不過,當時推進干部隊伍年輕化的阻力仍然很大。198211月,中組部的一份匯報材料顯示,在湖南,新提拔的干部裡中青年隻佔31%。這種情況,佔到全國的30%50%1222日,《人民日報》發表了社論《起用一代新人》。社論呼吁老干部們一定要解放思想,樹立新時期的用人觀念。並強調老干部們革命一生的最后職責,“就是刻不容緩地選好接班人”。

19835月,在中央舉行的一次座談會上,時任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首次提到“三個梯隊”問題。他說,老同志是第一梯隊,運籌帷幄,制定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現在中央書記處和國務院第一線工作的同志是第二梯隊,但也不年輕了。因此,必須下決心搞第三梯隊,選拔德才兼備、年富力強的干部進入各級領導班子。建設第三梯隊的實質是關系到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國運興衰的重大戰略問題。

不久,在630日召開的中央工作會議上,陳雲充分肯定了第三梯隊的提法。他在提到培養第三梯隊的問題時說:我們搞革命、搞建設,搞得熱熱鬧鬧,切莫忘了要后繼有人。中央書記處成立后,為中央政治局和常委擔負了大量工作,成績顯著。但應當看到,第一梯隊和第二梯隊的距離太近了。因此,要抓緊選拔50歲上下、特別是40歲上下的優秀干部,趁我們還在的時候,把第三梯隊也建立起來。這是黨和國家的大計。老同志要自覺地、認真地、正確地選擇接班人,幫助、培養他們,並主動讓位,把他們扶上馬,再送上一程。這件事辦不好,我們要負歷史責任。

在這次中央工作會議上,建立第三梯隊的任務被明確地規定了下來。之后,中組部向中央直屬機關及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和組織部門發出了上報后備班子名單的通知。省部級后備班子的選擇范圍不限行業,不限出身,有“四化八門”之說。“四化”指干部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八門”泛指各個行業。主要條件包括3個:年齡一般不超過50歲﹔原則上需要大學學歷,但不唯學歷論﹔一般是地廳級干部。更重要的是,“文化大革命”時期的表現要好。為了切實有效地指導后備干部選拔工作,根據中央書記處的要求,19841月至8月,中組部會同中央和地方有關部門,組成35個組,先后分3批赴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中央、國家機關各部委考察、遴選后備干部。在省部級第三梯隊工作的有力推動下,各地也緊接著進行了地市、縣處級后備干部的考察工作。

親自參與中青年干部的選拔工作

在提拔培養中青年干部問題上,經過陳雲和鄧小平等老一代領導人不斷的大力疾呼,全黨從中央到地方都充分認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開始採取種種措施解決問題。陳雲本人也親自積極參與中青年干部的選拔工作。

當時,在干部隊伍年輕化方面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在選拔高級干部方面思想比較保守,顧慮太多。1980年底,在醞釀電力工業部部長人選的時候,主動響應中央號召、退居二線的電力工業部原部長劉瀾波極力推薦年富力強的副部長李鵬擔任部主要負責人。他說,李鵬這個人年紀輕,搞電是內行。但是,劉瀾波的意見在落實中一波三折,遇到很大阻力。一些人對較年輕者擔任黨和國家的高級領導職務總是不放心,認為“嘴上沒毛,辦事不牢”。在電力工業部內部,也有老同志聯名寫信給中央,反映了一些意見,不贊成李鵬當部長。

劉瀾波感到推動干部年輕化工作很困難,需要中央領導大力支持,於是,他向陳雲反映了這個情況,希望陳雲能夠關注這個問題。陳雲了解到情況后,非常支持劉瀾波的意見。最后,經中央決定,李鵬於19812月被任命為電力工業部部長,時年52歲。后來,陳雲感慨說:像李鵬這樣的同志,今年52歲,解放以后在電力部門工作了二十幾年,提拔時還有爭論,可見我們在提拔中青年干部方面做得多麼不夠。

在陳雲、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的大力推動下,19829月,在黨的十二大上,干部隊伍年輕化取得了重要進展。這次大會選舉產生的348名中央委員和中央候補委員中,新當選的有211人,其中包括江澤民、李鵬、李瑞環等中央第三代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最年輕的是時任甘肅省建委副主任的胡錦濤,隻有39歲。大會閉幕的第二天,陳雲、鄧小平等中央領導專門接見了其中39位新當選的中央委員和候補中央委員。當他們依次步入會見大廳時,中組部有關負責人一一介紹情況,陳雲、鄧小平等老同志同這些朝氣蓬勃的年輕干部一一握手,仔細端詳著,臉上露出滿意的微笑。關於這次會見,新華社在題為《新老交替,繼往開來》的報道中這樣敘述:“這是我們黨新老合作和交替的握手,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傳革命火炬的握手,是黨對中青年干部寄予無限希望的握手。”

同時,陳雲還親自支持地方年輕干部的選拔與培養。1982年春天,陳雲到杭州休養。422日、24日,他與前來匯報工作的時任上海市委第一書記陳國棟作了兩個上午的長談,中心話題就是上海市要大膽選拔中青年干部。陳雲談到市級班子裡不僅要有50歲左右的人,還要有40歲左右的人,不僅要有第二梯隊,還要有第三梯隊。他說,隻有這樣,干部交接班才能穩定地進行。陳國棟表示,回到上海后,一定和市委其他領導一起,認真落實陳雲的指示。

1983年春天,陳雲又到杭州休養。不久,陳國棟給陳雲打電話,談到經過一年的努力,已從基層選拔了18位年紀輕、有專業知識、政治素質好的干部進入市一級領導班子,希望陳雲能到上海來親自見一見。陳雲聽后,欣然同意。之后,在返回北京途中,他特意路過上海親切接見了這批干部。

當年在全國省級領導班子中一下子充實這麼多中青年干部的,上海可以說是第一家。后來,鄧小平、李先念等中央領導來上海視察時,也都接見過這批中青年領導干部,並給予了很高的評價。這件事也可以說是陳雲為全黨樹立了一個大膽選拔中青年干部的樣板,對當時實現干部隊伍的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

(來源:《黨史縱覽》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