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慶齡與保衛世界和平事業
宋慶齡與保衛世界和平事業
尚明軒
宋慶齡滿懷著對世界和平的追求和信心,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奮斗歷程中,為反對侵略戰爭,保衛世界和平,發揚進步文化,促進社會進步和人類幸福,以及為增進各國間的了解和友誼嘔心瀝血,鞠躬盡瘁,進行過艱苦卓越而富有成效的工作,作出了杰出貢獻,並在維護世界和平的理論方面也給后人留下了珍貴的精神遺產。
與愛因斯坦等共同組織成立“國際反帝大同盟”
1927年2月,宋慶齡和世界著名人士愛因斯坦(美國)、高爾基(蘇聯)、羅曼·羅蘭(法國)、巴比賽(法國)等人,共同組織成立“國際反帝大同盟”,發起和指導了世界和平運動的活動﹔同年12月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和翌年8月在德國法蘭克福召開的“國際反帝大同盟”大會上,兩次被選為該組織的名譽主席,其后又成為“國際反戰反法西斯同盟”的主要負責人,又是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的發起者和領導者,是世界保衛和平委員會的創立者和領導人之一。
在國內外形勢空前嚴峻的1933年,德國法西斯勢力在對內進行恐怖統治的同時,對外爭奪世界霸權,新的世界戰爭陰雲密布﹔中國蔣介石集團瘋狂鎮壓革命、“圍剿”蘇區,日本帝國主義又乘機侵佔中國東北。宋慶齡面對如此嚴峻復雜的形勢,在1932年底,就與蔡元培等發起成立了“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組織,致力於保障人權、營救抗日愛國志士,和學術、教育界等人士合作促進人類社會進步事業而奮斗。1933年5月13日,在她奮筆疾書的《譴責對德國民主人士和猶太人的迫害》中,列舉了德國法西斯殘酷殺害德國進步人士和猶太人民的種種令人發指的事實后表示:“為了人類社會和文化的進步,為了努力協助保持人類和各種運動所得到的社會和文化的成果……我們抗議這些對付德國無產階級與世界進步思想家的可怕的恐怖手段,因為這摧殘了德國社會學術和文化生活。”同日,她又以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的名義,和蔡元培、楊銓、魯迅、林語堂、史沫特萊、伊羅生等,特地奔赴德國駐上海領事館遞交抗議書,提出最嚴重的抗議。
1933年6月,反帝國主義反法西斯世界委員會在法國巴黎成立后,宋慶齡作為該委員會的副主席,立即在中國積極籌劃反帝國主義反法西斯世界委員會遠東會議,以求聯合遠東一切願意積極參加反戰斗爭的人們,商討遠東反帝國主義斗爭和國際爭取解放與和平斗爭的關系諸問題。但是,會議遭到了國民黨的禁止。由於籌備會的中共核心小組被破壞,籌備工作由中共上海中央局直接擔任。宋慶齡則不畏險阻,沖破國民黨警察的恐嚇、阻撓和誹謗等重重迫害,幾經周折,終於巧妙地把這一會議在白色恐怖的上海秘密舉行。9月30日,宋慶齡在向導帶領下,轉了幾個圈,甩掉特務的跟蹤,來到會場所在地的一幢紅磚洋房內,親自主持召開了世界反對帝國主義委員會遠東會議。會議通過了有關提案、決議和宣言,正式成立反對帝國主義戰爭委員會中國分會,宋慶齡被推選為主席。之后,中國許多省市相繼成立該分會的所屬機構,努力開展反帝斗爭工作,在國內外產生了重要影響。
人類一定能創造和平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宋慶齡一如既往,以很大的精力從事保衛世界和平的事業。
20世紀50年代是冷戰最為嚴峻的時期,戰爭烏雲籠罩著整個世界,同時也是宋慶齡為世界和平奮斗最為活躍、最有成就的年代。當時,由於中國革命勝利的影響,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區,尤其是亞洲的民族獨立運動蓬勃開展。為了扑滅這場革命風暴,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集團到處制造緊張局勢,簽訂侵略性的軍事同盟條約,瘋狂叫囂要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還扶植德國和日本的帝國主義在中國的勢力,在朝鮮、越南等地發動了侵略戰爭……宋慶齡沒有被帝國主義的這些洶洶氣勢所嚇倒。她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和人民群眾在一起,為粉碎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保衛世界和平,進行了多方面的努力。
1949年4月20日,第一屆世界保衛和平大會選出了世界和平統一機構——世界和平大會常設委員會。7月29日,該會決定每年10月2日為“國際和平斗爭日”,號召組織世界規模的和平大示威,以顯示人民保衛和平的巨大力量。
這一年10月2日,新中國成立的第二天,是第一個“國際和平斗爭日”。當天和翌日,在北京召開了中國保衛世界和平大會,宋慶齡擔任大會執行主席,領導這次會議。大會通過了《中國保衛世界和平宣言》,成立了世界保衛和平大會中國分會,決定動員中國4.75億人民成為世界和平運動中的一支重大力量。這表明,剛剛獲得解放的中國人民,立即投身到保衛世界和平的偉大行列,和世界人民一起,向帝國主義戰爭挑動者發起了和平大進軍。
當1952年美國不甘心侵略朝鮮戰爭的失敗,一再破壞停戰談判,滅絕人性地使用細菌武器,同時霸佔我國領土台灣,重新武裝日本帝國主義,嚴重威脅著世界和平時,宋慶齡和郭沫若等在世界和平理事會的支持下,發起召開“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得到亞太地區廣大愛好和平與正義人士熱烈的響應和支持。宋慶齡還以中國代表團團長身份,率團出席在北京舉行的這一盛會,並擔任會議執行主席。
宋慶齡在這次盛會的開幕詞中,將此次會議同1933年9月反帝大同盟在上海召開的保衛和平的國際會議進行了比較,說明保衛國際和平已有了很大進展,人民對於爭取國際合作的要求大為增強,和平隊伍正在迅速壯大。“再一次充分地証明,人類是一定能夠創造和平的。世界各地的人民都熱切地期待著我們為和平事業籌劃的結果。”她強調:“中國的榜樣,使他們更堅定地掌握了一個基本真理:民族獨立與和平是從同一個斗爭中產生出來的。”會議通過了《告世界人民書》、《致聯合國書》和朝鮮問題、民族獨立問題、爭取五大國締結和平公約等11個決議案,促使亞太地區各國人民形成了空前的爭取和平的大團結,提高了新中國在保衛亞洲和世界和平中的影響和作用。會后,根據決議成立了常設機構——“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聯絡委員會”,宋慶齡又被推選為主席。
同年12月12—19日,宋慶齡率領代表團59人出席在維也納舉行的世界人民和平大會,被推選為會議執行主席。她向大會建議:要求停止一切現有的戰爭,特別是朝鮮、越南和馬來亞的戰爭,停止一切的戰爭准備,立即切實地實現裁減軍備,立即停止西德和日本的重新帝國主義化,把所有金錢和物資用於人民福利的需要﹔要求締結五大國和平公約﹔要求一國不得干涉他國的內政,不侵略他國的領土。這次大會,對世界人民反對侵略保衛和平的斗爭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沖破一切羅網的雄獅
針對帝國主義進行的核試驗,宋慶齡於1950年和1955年兩次響應世界和平理事會的號召,領導中國人民開展了廣泛地保衛世界和平的簽名運動,強烈要求立即停止核試驗和全部銷毀核武器,宋慶齡在和平呼吁書上寫下了自己的名字。
經過宋慶齡等維護世界和平先驅們多年的不懈奮斗,他們參與締造的世界和平的鋼鐵長城終於牢固地樹立起來了。國際局勢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后出現了緩和的趨勢。1954年4月,中國政府和印度政府在北京簽訂了《關於中國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間的通商和交通協定》﹔7月,中、柬、越(北、南)、美、法、老(撾)、英、蘇等國在日內瓦舉行關於恢復印度支那和平問題的會議。所有這些說明,國際和平力量空前壯大,“謀求國際諒解、互相信任和發展國際友好合作,已成為世界各種不同信仰和思想的人們的一致呼聲”。尤其是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祥地亞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出現了一大批新獨立的國家。他們在保衛已取得的自由、擺脫貧困與無知的斗爭中,結成新的聯合。這“是東方世界一個新力量,並且將影響整個世界”。
還值得一提的是,宋慶齡為反對侵略戰爭,保衛世界和平,增進各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在國際舞台上也做了大量工作。她還以其特殊的身份和地位,肩負著國家和人民的重任,代表國家出訪過印度、緬甸、巴基斯坦、印尼、錫蘭、蘇聯、美國等國,不斷地向國外傳播著這樣的信息:“和平、進步、正義,這是中國向世界發出的呼聲。這是我們一切人民的希望,也正是我們對自己的希望。這是我們現在的宣告,也將是我們未來的宣告。世界上沒有任何力量可以使我們背離這個立場。”她的這些訪問,對於擴大中國的外交交往、打開和平外交工作的新局面,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同時也加速促進了世界和平事業的進展。
宋慶齡被公認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女性。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曾用詩的語言盛贊宋慶齡在保衛世界和平斗爭中的大無畏氣概說:她不僅是“一朵香滿全球的鮮艷花朵”,而且是“一頭名副其實的力圖沖破一切羅網的雄獅”。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