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特立的革命風范
劉 岳
徐特立與董必武、林伯渠、謝覺哉、吳玉章一同被譽為“延安五老”。1927年7月,一片白色恐怖中,徐特立在漢口加入中國共產黨。徐特立參加長征時已經58歲。1937年,徐老60歲生日時,毛澤東在給他的賀信中說:“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現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將來必定還是我的先生”,稱贊他“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徐老的這種革命風范,在營救被國民黨關押的喬信明等紅軍將士這件事上,體現得最為深刻。
1937年9月,第二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中共在西安、武漢、重慶、長沙等十幾個重要城市公開設立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原稱八路軍)辦事處或通訊聯絡機構。同年11月,受中共中央委派,徐特立到長沙建立八路軍駐湘通訊處,任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部高級參議兼中共中央駐湘代表。
徐老終日身穿八路軍粗布軍裝,徒步在城中奔走,不識者多以為是軍中老伙夫。一次,他到國民黨湖南省政府與省主席張治中約談,門衛攔住他說:今天張主席會見八路軍代表,別人免進。徐老稱自己便是,門衛打量了一番,全然不信,竟把他轟走了。張治中久等不至,派人再去八路軍駐湘通訊處相請,才得知原委,頗為感慨。
1938年初的一天,徐老的兒媳劉萃英找到徐老,焦急地說:爸爸,厚本不行了!您快去看看吧!原來,徐老的兒子徐厚本與妻子劉萃英被組織派回長沙開展革命工作。不幸的是,在返湘途中徐厚本染上風寒,回到長沙便病倒了。徐老一聽,又急又為難地說:不巧啊!我得先去救監獄的同志,抽不出身呀!你先去照顧厚本,我辦完這件事兒再去。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1934年11月,方志敏奉命率領紅軍抗日先遣隊北上。國民黨集中優勢兵力,在安徽太平縣譚家橋“圍剿”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紅軍將士連續沖殺七晝夜,未能沖出國民黨軍隊包圍圈。1935年1月,方志敏把剩下的部隊組成一個團,由紅10軍團第20師參謀長喬信明任團長,帶領部隊轉戰至江西玉山縣懷玉山。臨危受命的喬信明率領數百紅軍將士殊死搏斗,苦戰數日,最后彈盡糧絕,不幸被俘。
喬信明等被俘的紅軍將士先被關押在國民黨杭州警備司令部看守所,后轉押南昌國民黨駐贛綏靖公署軍法處看守所、南昌陸軍監獄。他們在監獄裡建立了秘密黨支部,堅持獄中斗爭。國共第二次合作后,國民黨方面承諾釋放喬信明等人,但卻耍花招賴著不放,甚至設圈套引誘喬信明等將士暴動越獄,企圖制造借口加以殺害。
1938年1月,喬信明等將士轉押到長沙陸軍監獄。他們通過關系與八路軍駐湘通訊處取得聯系,通訊處主任王凌波當天就來探監,但獄方只是把牢房的木板門拉下一點,讓他看一眼。聽了匯報,徐老很氣憤,當即步行去找國民黨湖南省主席張治中。
第二天,徐老親自到監獄交涉。懾於徐老的威望,獄方把大門統統打開,迎接他的到來。徐老在院子裡高喊:“政治犯集合!”喬信明等將士興高採烈地走出牢房,聆聽徐老的指示:太陽出來了,光明的日子快到了,不要著急,好好保重身體。可是,國民黨不甘心釋放這批將士。在徐老接見的當天夜裡,監獄方借口防空,把喬信明等將士趕上船,秘密轉押至桃源縣鄉下一個中學。八路軍駐湘通訊處最后還是得知了這個秘密關押處,徐老怒斥國民黨當局的無恥行徑,要求釋放這批紅軍將士。在湖南省主席張治中的干預下,1938年2月,喬信明等26名將士終於走出了國民黨的監獄,參加了新四軍,意氣風發地馳騁在大江南北的抗日疆場上。
當徐老營救出被關押同志后匆匆趕到長沙湘雅醫院時,一幕意想不到的情景呈現在他的眼前。他年僅21歲的兒子徐厚本已經閉上了雙眼。徐老對未能去見兒子最后一面,感到非常內疚。晚年,徐老對孫女徐禹強說:“你父親積勞成疾,我正與國民黨交涉釋放政治犯,無暇顧及。待喬信明等同志獲釋,我趕到醫院,未能見上最后一面。他才二十一歲,我悲痛不已。但這幾十名同志是我黨多大的財富呀。”
如此,徐特立的這段話被孫女劉禹強刻在了位於北京萬佛華僑陵園徐厚本的碑文上,徐老大公無私的品德也將被后代永遠銘記。
(作者:中共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宣傳教育處處長)
(來源:《前線》201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