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仲勛:報紙要讓群眾感到親近

作者:    發布時間:2014-12-05   
分享到 :

習仲勛:報紙要讓群眾感到親近

鐘偉

1951年3月,時任中共西北局書記的習仲勛在西北區報紙工作會議上指出:報紙工作和新聞工作,目前存在的共同缺點,主要是群眾性不夠,所以,完全有必要增強報紙的群眾性。

習仲勛說:為干部辦報,還是為群眾辦報?這個認識問題在理論上早已解決了。報紙名曰《人民日報》、《群眾日報》,沒有一個叫“干部日報”的。喬木同志說:“任何報紙都應力求成為群眾的報紙。”可現實是我們貫徹不力,思想上對滿足群眾要求與滿足干部要求的一致性認識不清,而今天干部最需要的,正是當時當地群眾生活、群眾運動的生動形象和真實情況以及發展趨勢、存在問題、新鮮經驗等,這些就是指導工作的基礎。而且,隻有辦了群眾化了的報紙,才能滿足干部的要求。

怎樣實現報紙的群眾化呢?習仲勛認為,首先必須使新聞工作者的工作方法群眾化,他還提出了“新聞工作就是群眾工作,新聞工作者就是群眾工作者”的科學論斷。具體而言,就是:編輯人員要輪流到群眾中去,記者要經常到群眾中去﹔在某些農村、工廠、學校中多聯系,多了解,多熟悉﹔到處都要交幾個知心朋友,特別是要同工人、農民多交朋友﹔慢慢熟悉起來,地方多了,朋友多了,記者和編輯就成為社會活動家了。隻有這樣,記者和編輯才有可能寫出好的報道和評論,報紙才能辦好,才能培養出群眾愛戴的名記者、名編輯。

另外,他還認為,讀者來信和通信網是報紙聯系群眾的基本方式,所以要大力開展讀者來信和通信網工作,以求得稿件來源的面廣、量多,進而可以系統地、深刻地反映群眾運動。除此之外,還要運用群眾的、通俗的語言文字。為了避免群眾看了面目生疏,很難親近,必須要學習群眾中、干部中那些富有智慧的生動的語言,來充實我們的作品。就是說,用群眾的語言寫群眾的東西,群眾的報紙就要用群眾的語言去辦,那樣群眾就會歡迎。

習仲勛的這些辦報思想,對今天的新聞工作仍有十分重要的啟發意義。

(作者單位:河北師范大學)

來源:《北京日報》20128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