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權:將軍英名留太行
邢兆遠李建斌
“名將以身殉國家,願拼熱血衛吾華﹔太行浩氣傳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1942年5月25日,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將軍在十字嶺殉國。噩耗傳出,舉國悲憤,朱德總司令含淚寫下了這首詩,以紀念左權將軍。
年近八旬的王照騫是“八路軍故裡”——山西省武鄉縣的一位退休干部,他曾多次走訪過左權的女兒左太北和警衛員郭樹保,一直致力於左權將軍事跡的收集整理工作。
就在左權犧牲的當天中午,他自己突出重圍后,又命令警衛員郭樹保一定要把走散的機要員找回來,完全不顧自己的安危。下午兩點左右,在掩護最后一批人沖出包圍圈后,一顆炮彈在將軍身邊爆炸,將軍頭部被彈片擊中……王照騫說,在戰斗中,左權將軍時刻記挂著別人的安危,全然不考慮自己的安全。
為解決八路軍嚴重缺乏槍械彈藥的困難,1939年左權將軍親自籌劃,建立了黃崖洞兵工廠,每月可生產4個營的裝備。朱德稱它是八路軍的“掌上明珠”。為保護好這顆“明珠”,將軍親自指導戰士們伐樹木、燒石灰、挖戰壕、修碉堡,進行地形改造和工事構筑。嚴寒中,將軍穿著和戰士們一樣單薄的舊軍裝,在黃崖洞、水腰山周圍兩千多米高的山頂上爬來爬去,選擇地形配備火力。在山上,將軍走得兩隻腳都長滿血泡,又正值痔瘡發作,一天走下來,襯褲上都是血,郭樹保要拿去清洗,將軍卻一定要自己洗。幾個月的艱苦奮戰,黃崖洞兵工廠構筑起了以地堡為主的堅固的明暗火力點、簡易投彈所和斷續塹壕相互連接的環形防御工事。王照騫說,將軍對大事小事都極為認真,事事親力親為。
在黃崖洞兵工廠附近有一個村子叫左會村,這是個常遭遇干旱的地方,老百姓吃水也極為困難。1941年夏天129師醫院進駐該村,吃水更是難上加難。左權將軍知道后,親自帶總部警衛團的戰士們進山尋找水源。幾天后,在一處斷崖下,將軍發現這裡的草木格外茂盛,撥開古藤看見有濕潤的泥土,斷定下面埋有泉水。一連幾天的挖掘,一股清澈的泉水終於從石縫中噴涌而出。后又開山鑿石,修了一條5華裡的水渠,把水引到左會村。至今,這股清泉仍滋養著當地人。王照騫說,從此,當地人就親切地稱將軍為“左聖人”,稱這眼泉為“聖人泉”。
“指揮作戰,將軍更有過人之處。”王照騫說,1939年10月,左權調集部隊,將進行“掃蕩”的日寇包圍在黃土嶺,殲敵900余人,擊斃敵中將旅團長阿部規秀。在黃崖洞保衛戰中,左權強調要“穩”字當頭,一次又一次挫敗了日軍的進攻,最終殲敵千人,警衛團僅傷亡160多人。
“練兵就是提高戰斗力。”郭樹保在文章中回憶,這是左權將軍常說的一句話。在戰斗間隙,將軍總是要求戰士們不怕苦不怕累地訓練。在一個深冬的夜晚,正下著大雪,將軍全副武裝來到總部警衛連住的窯洞中,先和戰士們拉家常,后又動員大家“待在屋裡悶得慌就和我一起出去看看雪景”。被調動起熱情的戰士們跟著將軍向大山裡沖去。訓練一直持續到第二天中午,戰士們都忘記了寒冷,忘記了疲勞,最后和將軍一起站在山頂,放聲唱起《我們在太行山上》。
(來源:《光明日報》2015年08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