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早期領導人推崇墨子的歷史情境回眸

作者:    發布時間:2016-02-29   
分享到 :

摩頂放踵以利天下

——黨的早期領導人推崇墨子的歷史情境回眸

鄭林華

  五四時期,被稱為千年絕學的墨學自近代復興之后掀起了新的熱潮。對此,有不少學者評論說:“今人多好墨學……講國學者莫不右墨而左孔”﹔“就目下形勢而論,墨子學說之傳播力,乃正如日出東方,光焰萬丈,有普照全世界之觀矣。”胡適直到1925年還說:“現在大家喜歡談《墨子》,墨學幾乎成了一種時髦風尚。”這種思潮無疑影響到了黨的早期領導人,他們非常推崇墨子及其學說。

  ■在黨的早期領導人中,蔡和森、蕭楚女、惲代英等人非常推崇墨子

  五四時代一個文化特色是尊崇墨學、打壓儒學,由五四新文化哺育出來的新青年,往往尊墨。黨的早期領導人中就有不少人非常推崇墨子,茲舉幾例如下:

 1、蔡和森認為列寧與墨子的理想相近

 蔡和森極為推崇墨子。墨家團體所具有的顯著特點,諸如刻苦生活、自我犧牲、紀律嚴格、言行一致、分財互助等,幾乎都在他身上體現出來。他是無產階級革命家,但從傳統文化角度看,也極像墨子那樣言必行、行必果、苦行救世。

 19188月,蔡和森在給毛澤東一封談論手段與目的的信件中提出:“果為君子,無善不可為,即無惡不可為,隻計大體之功利,不計小己之利害。墨翟倡之,近來俄之列寧頗行之,弟願則而效之。”此時,蔡和森的思想已經在向馬克思主義靠攏,但他本能地把墨家思想和列寧學說相提並論。1918年底和1919年初,他在留法勤工儉學預備班上仍然大講墨子學說。他帶了許多有關墨子的書,滔滔不絕地給預備班同學講解,還教大家怎麼閱讀。他很尊重墨子而不尊重孔子。起初,這種態度讓同學們很驚奇,因為他們過去上學都是讀孔夫子的書,還要拜孔子牌位,給孔子燒香磕頭,很多人是非常尊重孔子的。后來,他講得多了,同學們才明白為什麼要敬重墨子,於是就連那些尊重孔子的同學對墨子也肅然起敬了。

  蔡和森很討厭孔子那一套“學而優則仕”、升官發財、光宗耀祖的說教。對預備班的同學,他有時也講老子、庄子,但他最推崇墨子的學說,極為欣賞墨子講平等友愛、替平民百姓辦事的思想,似乎天下的人們都像墨子那樣,就很理想了。所以他不僅反復宣揚,還要求同學們背誦墨子的文章,而且要大家向墨子學習。他認為,列寧在蘇俄實行的與墨子的理想近似,但比墨子的學說更徹底、更深刻、更偉大。

 據當時同在留法預備班學習且與蔡和森關系甚近的沈宜甲回憶:“和森受古人影響最大的為墨子,我也是如此。我二人談到墨子,滔滔不絕,因為他不僅為先秦諸子之唯一科學家、工程家、實行家,而且是一哲學思想家。他的兼愛即眾生平等,無富貴貧賤及男尊女卑之別﹔他的非攻即反對武力欺侮弱小﹔他又主張摩頂放踵以利天下,即為全人類服務,不是學而優則仕,升官發財,光宗耀祖﹔他一生苦行簡朴,正為我二人之模范。隻有他信鬼不合科學精神,非樂又不合人類天性。那時,和森不信鬼而非樂,為百分之九十九墨子之徒﹔我不信鬼又喜樂,為百分之九十八墨子之徒。”

 2、蕭楚女:“我們需要墨翟,不需要陶潛”

 出身下層勞動者的蕭楚女是黨內靠自學成才的早期卓越領導人。他認為,人生有兩種生活方式:一種是“詩的生活”——回避現實,閉起雙眼,不看社會上一切罪惡,而在想象中構造些適意的幻象,自娛自樂。另一種則是“逼視現實,不問現實是如何丑惡,一點兒也不畏怯,直從罪惡叢中通過——而猛勇奮斗,誓作一番澄清的工作,為人類開辟一條坦平大道,以度眾生。”他覺得,前一種是一般怯懦可恥的自私者的生活,后一種才是一般勇敢可敬的愛他者的生活。因此,他對墨子非常推崇:“凡是在宇宙生之大流裡多少有些意義,在人間社會多少留下一點功業的,也就沒有一個是過那種詩的生活的。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哪一個古今中外的偉人,哲士,賢者,英雄,不是逼視現實,直從罪惡叢中通過的?哪一個不是把自身做成一支蠟燭,點起‘為他’的愛之火,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地讓他蠟盡成灰而完事?”

  蕭楚女提醒青年們必須知道:“這種勇敢奮斗的生活,乃是要有相當的素養的——他並不能像詩的生活那樣容易。倘若我們平素沒有些堅忍,剛毅,耐勞,茹苦的鍛煉,不能很嚴格地過一種極有條理,極有預算的自律生活——則我們便一定不能在臨事時實行,在實行時持久,在持久中感著甜適,試看從前的墨翟是過的什麼生活?試看現在的列寧又曾經過些什麼修養?是嚴格的自律——論理(引者注:論理即邏輯之意)的‘人生方程式’的價值,便可以看見了!我們若要成為一個‘人’,若要在我們的一生中表現些人的意義,我們是應當時時刻刻把我們的生活,帶入那極艱苦的方程式裡的!”

 雖然蕭楚女將“孔席不暖,墨突不黔”相提並論,但他對孔子的評價究竟不如墨子那麼高。當時是救亡圖存的年代,蕭楚女非常推崇墨子那種裂裳裹足、摩頂放踵的犧牲精神:“你若時時想著‘社會’,時時多思‘社會’的事而少想到你自己的事,那便是一個良好的督責,那便什麼偉大的事業都可做出——何患缺乏魄力?裂裳裹足,以急宋難﹔摩頂放踵,以利天下,無非是由於他時時刻刻隻記得他人,不記得自己而已!在我們現在這個時代,我們需要墨翟,不需要陶潛、李白。”

  蕭楚女還認為,墨子的偉大人格與列寧相同,學習墨子有助於革命者去除自身潛藏的種種個人主義:“我們要祛盡我們意識中所潛伏的這些個人主義的質素與傾向﹔我們便應當學墨翟,學孫中山,學列寧。他們都是‘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數十年如一日。他們都有極偉大的人格,但他們從沒有向別人夸示過一句。他們一生專向黑暗中做工作,專向困難污濁中求生活。他們絕沒有和群眾離開過。他們絕沒有在言論、文字中鼓吹過自己的領袖才識——沒有替自己做過一次廣告。”

  3、惲代英被稱為“現代的墨子”

  惲代英身上也是帶有鮮明的墨家色彩,對他知之甚深的蕭楚女直接稱他為“現代墨子”。據1916年就與惲代英成為好友、1917年就加入互助社的鄭南宣回憶:“凡是代英所主張所提倡的事情,他總是以身作則。他對我談到墨子,說墨子主張摩頂放踵以利天下。他就是以這種精神宣傳馬列主義,傳播革命種子。他沒有絲毫自私的想法,舉凡在互助社時所創辦的啟智圖書室、《新聲》刊物、利群書社、利群毛巾廠等所需的經費,大多是由他節衣縮食拿出來的。因為那時的社員都是學生,隻有他有收入。他主張廢除私產,首先就從自己實行了。”他的學生也回憶說:“我自與他日漸接近以后,就聯想到墨子。墨子被他的門徒尊為聖人,我深覺惲先生就是我們眼前的墨子。”

 在生活上,惲代英克己自律,作風朴素。其堂弟惲耀蒼回憶道:“他吃飯從不挑菜,未穿過華麗的衣服,不抽煙,不喝酒,不打牌……他在同學中組織了一個以敦品勵學,自助助人,誠實不欺為宗旨的互助社,規定了嚴格的紀律,自我約束。”他的學生說:“他生活簡朴,常穿那一套舊制服。”

  曾經有人半開玩笑說:灰布大衫就是惲代英的商標。這件朴素的衣服已經成為惲代英整個人格的一部分。柳亞子在《哭惲代英五首》第一首中有言:“苦行嗟誰及,雄文自此休。”“苦行”二字可以說是惲代英的准確寫照。而蕭楚女對惲代英的評價最為中肯:“像代英這樣的人,我在古往今來的聖賢中沒有聽說過……隻有摩頂放踵以利天下的墨子倒有點像,代英就是現代的墨子。”

 在五四時期,青年毛澤東也非常崇拜墨子,他在延安時期甚至認為墨子是比孔子高明的聖人。

 ■墨子學說與馬列主義、社會主義在理念、價值等層面具有某種密切聯系

 黨的早期領導人之所以推崇墨子及其思想,主要原因可以從以下方面來認識:

  一是墨家思想具有濃厚的平民性。墨子多次批評統治者驕奢淫逸過度剝削,導致下層人民“飢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勞者不得息”。這種對勞動人民的深刻同情,與馬克思主義服務於勞動人民、服務於無產階級的宗旨是相符的。自從接觸馬克思主義中的階級斗爭學說之后,很多共產黨人都把墨子視為替下層人民說話的思想家,因此自然而然親近墨子。

  二是墨家思想中體現平等互助的“兼愛”和“貴義”的主張,與共產黨人追求人人平等的理想社會以及由此而產生的一種高昂的人生理想、道德情操、奮斗精神和生活價值,在價值觀念上具有某種相通性。墨子說過,如果有人到人家果園去盜竊桃李,到人家欄廄偷牽牛馬,或殺害無辜而奪取人家的衣裘,那都是不勞而獲,都是不道德行為。在墨子看來,諸侯國之間發動戰爭互相殘殺,總是平民老百姓吃苦,所以他堅決反對這種不義行為,主張人們之間講究兼愛、非攻,而且極力主張眾生平等,不要有貧賤富貴之分,也不要有男尊女卑之別。

 三是墨子主張“節用”、“摩頂放踵,利天下而為之”,這種自我犧牲精神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最為突出。20世紀初的中國面臨內憂外患,有使命感的知識分子大都認為要救國就需要犧牲精神。墨家精神在平時表現為個人的節儉苦行,在關鍵時刻則表現為自我犧牲。早期黨的領導人大多認為節儉和自我犧牲都是共產黨人應有的美德。

 四是五四新文化運動前后中國思想界流行著一種把墨學與馬列主義、社會主義聯系起來的文化思潮。當時,有不少人將墨家主張的“賴其力則生,不賴其力則不生”等同於社會主義的人人勞動﹔將“有余力以相勞,有余財以相分”等同於財產公有、社會主義互助精神﹔將“兼以易別”看作消滅階級差別、消滅私有制。例如,吳虞斷定,墨子的主張“就是列寧的勞農主義”。嚴復也下了一個結論:“至於墨道,則所謂社會主義Socialism。”張純一認為:墨子的“勞農主義”包括平等觀、互助論、尚勤勞、均貧富四要點,“此即近世馬克思主張之要義”﹔“墨學的出發點,與近世社會主義的出發點根本相同”。陳啟修指出:“墨子在政治思想史所佔的地位,拿現代的話說,是應歸入社會主義者的范疇裡面,這是大家知道的。”由於馬列主義是外國傳入中國的,需要與中國傳統文化融合才能適應中國的國情。以墨學融通馬列主義、社會主義,正好為馬列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與被中國人接受提供了適宜的文化土壤。比如,蔡和森在很短時間內,對馬列主義就有了很深刻的理解,這同他認真研究墨子思想有很大的關系。

 五是墨家富有反抗精神,非攻但不非誅,非戰但不非守。“誅”類似於“替天行道”,“守”則為積極防御。墨家敢於以暴力反抗暴力,比如楚國要攻打宋國,墨子一面親自趕往楚國游說楚王,一面派其弟子三百人攜帶守城之具支援宋國,最終迫使楚王罷兵。現存《墨子》一書53篇,最后11篇全部是論述軍事戰術問題。墨家的暴力反抗精神與中國革命“以武裝的革命反抗武裝的反革命”的特點非常相似。因此,蕭楚女甚至認為能像墨子那樣斷然決絕反抗黑暗勢力,才算得上具備革命黨人的基本質素。

(作者單位: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

(來源:《北京日報》20162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