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仿吾:長征路上唯一的大學教授

作者:    發布時間:2016-10-10   
分享到 :

成仿吾:長征路上唯一的大學教授

韓宇

成仿吾是我國現代著名的作家、教育家。20世紀20年代,他曾和郭沫若、郁達夫等人共同創辦了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產生過重要影響的文學社團——創造社。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他參加了中國共產黨。1934年,成仿吾從鄂豫皖根據地到達中央蘇區“紅都”瑞金,擔任了馬克思共產主義學校(中共中央黨校前身)唯一的政治教員。隨后,他全過程參加了中央紅軍的二萬五千裡長征,是長征路上唯一的教授。后來,成仿吾一直從事黨的教育事業,先后擔任陝北公學校長、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兼校長、中共中央黨校高級顧問等職。

193410月,成仿吾擔任紅一方面軍干部團政治教員,與徐特立、謝覺哉、董必武等老革命家同行,從江西瑞金出發參加了長征。出發時,他和大家一樣帶了一床毯子,一袋干糧,一個裝著簡單衣物的挂包。挂包裡除了放些日用品、衣服外,成仿吾還藏放著一些馬列經典書籍,其中有一本德文版《共產黨宣言》。這本德文版《共產黨宣言》是他平生最珍愛的一本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他曾先后3次(1929年、1938年、1974年)將《宣言》翻譯成中文,充分體現了他對這本書的深厚感情。

漫漫征程,道路曲折崎嶇﹔日日行軍,生活艱難困苦。有一天,成仿吾邂逅老朋友張聞天,張聞天見他背著鼓鼓囊囊的挂包吃力地步行,便熱情地問道:“你有牲口嗎?”成仿吾氣喘吁吁地回答:“我哪來的牲口呀!”作為中央領導人的張聞天有兩頭牲口,便將其中一匹小馬給了他,並給他配了個馬夫。這樣,他騎著馬,把挂包等放在馬背上,行軍感到輕鬆多了。但在艱苦路程中,書籍邊走邊丟,最后帶到延安的隻剩下一本《資本論》。這成為延安最初唯一的一本《資本論》。毛澤東同志為撰寫《矛盾論》、《實踐論》專門向成仿吾借讀了此書。如今,這本歷經萬裡長征、寫滿毛澤東批注的《資本論》珍藏在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

懋功會師后,成仿吾隨紅軍右路軍過草地,經歷了長征中最艱苦的歷程。茫茫草地,水草縱橫,風雨無常。飢餓、寒冷、缺氧和惡劣的自然環境肆意地侵襲著紅軍隊伍。草地經常籠罩著陰森迷蒙的濃霧,使人辨不清東南西北。有天傍晚,部隊在草地裡宿營,燃起了一堆堆篝火。大家圍著篝火煮食、烤衣、取暖,許多人說笑話講故事唱歌,一時間白天的疲勞和飢餓消去不少。待到子夜時分,篝火相續熄滅,人們漸漸入睡,唯有一堆篝火還在燃燒著。毛澤東、彭德懷等都來到這堆篝火旁。他們穿著與士兵一樣的軍服,將手中提著的包袱往地上一丟,就當作墊子坐下來了。成仿吾也拄著一根拐杖靠過來湊熱鬧。他也與士兵一樣的打扮,腰裡還系著一根皮帶,背上背著干糧袋,他將一塊油布鋪在地上,在篝火旁落身坐下。為了驅散大家的倦意,彭德懷拉開大嗓門,提議說:“請毛主席講個故事。好嗎?”大家一聽,都不約而同地熱烈鼓掌。在閃動的火光中,毛澤東講了幾年來經歷的紅軍作戰經驗。當他講完后,便立刻大聲提議說:“我們請成仿吾同志講講他留學的故事吧!”大家又熱烈地鼓起掌來,這時成仿吾也不推辭,便講他早年留學日本,大革命失敗后留學德國,主編《赤光》雜志的經過,講他五四運動爆發后與郭沫若等從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文化活動,組織文學團體創造社,學習寫小說、詩歌、文學評論等的經過﹔講他原先是學習機械工程的,以后學無所用,又轉學文藝,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大家聽得津津有味,忘掉了疲勞和寒冷,度過了這草地寂寞的深宵。

成仿吾逝世前數月,有人問他:“你一生中什麼時候最困難?那時你是否有信心?”他說:“如果說困難,那就算長征和‘文革’吧!但,那時我仍有信心。”在他80多年的人生歷程中,長征和“文革”令他刻骨銘心,《長征回憶錄》這部作品,正是他在“文革”期間完成的。

新中國成立后,成仿吾曾多次為大學生、軍人、機關干部作回憶長征的報告,也寫過關於長征的文章。晚年,他決心寫一部長篇回憶錄,來記述長征的真實故事。1972年,成仿吾到南昌、瑞金、贛州、井岡山、延安等革命老區參觀訪問,為撰寫《長征回憶錄》作准備工作。1973年春夏之交,他開始動筆撰寫,他寫一頁夫人抄一頁。1976年完成初稿,19773月人民出版社又印出多本清樣,送給參加過長征的聶榮臻、羅瑞卿、張愛萍、何長工、蕭華、宋時輪、郭化若和宋任窮等老同志,征求他們的意見。老同志們很認真地看了書稿,並很細致地提出了修改意見和建議。之后,成仿吾親自攜帶書稿到醫院,請正在住院的郭沫若題寫了書名。不僅如此,他還請著名的革命美術家古元設計了封面。

197710月,成仿吾80歲生日之際,《長征回憶錄》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后來又出版了日文、英文版。《長征回憶錄》再現了長征全過程和所有重大事件,文字悲中寓壯,苦中有樂,生動地體現了紅軍藐視困難的氣概,成為黨史界研究紅軍長征史的經典書目。蕭華同志閱讀完曾說過,隻有讀完成仿吾的《長征回憶錄》,才能真正體會毛澤東長征詩詞中所描述的那些崇高壯烈、激動人心的戰斗場面和情景。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宣傳部)

來源:《 北京日報 》( 201610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