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聞天的人格魅力

作者:    發布時間:2017-05-24   
分享到 :

張聞天的人格魅力

張珊珍

“我始終相信一個人的主張和行動,如其希望對於他人有絲毫的影響,有一分的效力,非有高尚的人格不可。沒有人格的人,不配談什麼運動,主張什麼主義﹔就是配談,配主張,也休想對於他人有什麼影響和效力。”

“真理在誰手裡,就跟誰走”

張聞天對真理的求索和堅持貫穿他一生的革命生涯,尤其在關系黨和國家命運的時刻。他的不唯上隻唯實的一身正氣,表現出一個真正共產黨員的崇高黨性,正如他所說:“真理在誰手裡,就跟誰走”。

張聞天一生中堅持真理有兩件突出的事,一是遵義會議挺身而出,支持毛澤東的正確主張,促成了會議的召開,實現了中共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對此,毛澤東有一個很好的評價:“遵義會議是一個關鍵,對中國革命的影響非常之大。但是大家要知道,如果沒有洛甫(張聞天)、王稼祥兩位同志從第三次‘左’傾路線分化出來,就不可能開好遵義會議”,他們的“作用很大”。二是廬山會議進言直諫。張聞天的廬山會議發言,對“大躍進”以來的經驗教訓進行了全面、深刻、科學的總結,是運用馬克思主義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從經濟上、政治上、思想上進行的科學分析,是當時中國共產黨內正確思想和方針的代表,它不僅在當時具有直接的現實針對性,而且在整個社會主義時期都有指導和警戒的意義。196910月,張聞天以“張普”為化名被遣送到廣東肇慶,從此開始了長達6年寂寞而孤獨的監管生活。在此期間,他將列寧“為了能夠分析和考察各個不同的情況,應該在肩膀上長著自己的腦袋”的話作為自己的座右銘。雖身處逆境,卻仍孜孜不倦致力於社會主義建設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到1974年,他已完成了近10萬字的文章和筆記,充分體現了一個革命理論家的膽識和情懷。他說:“共產黨人要有面對赤裸裸的現實的勇氣,要有說老實話的勇氣。”張聞天的科學理性精神和無私無畏堅持真理的氣概,為所有共產黨員特別是黨的領導干部樹立了榜樣。

“不要怕自己的瘌痢頭給人家看”

檢驗一個共產黨員是否具有堅強的黨性,一個重要標尺是如何對待自己的錯誤。20世紀30年代初,將馬克思主義教條化、蘇聯經驗神聖化在中共黨內曾泛濫一時,張聞天先后擔任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人民委員會主席等職務,所以他對這一時期的錯誤負有一份責任。他本人對此從不諱言。在延安整風運動期間,他深刻地進行了自我反省和解剖,真心誠意地表示:“我是主要的負責人之一,應當承認錯誤。”他說:“反對主觀主義,要作徹底的清算,不要掩蓋,不要怕揭發自己的錯誤,不要怕自己的瘌痢頭給人家看”﹔“我個人的主觀主義、教條主義極嚴重,理論與實際脫離,過去沒有深深了解到”,究其原因是“行動方面夸夸其談,粗枝大葉漫畫式、一般地了解問題”,因此“得出的結論是主觀的”。他在后來閱讀列寧著作時曾批注道:“敢於承認失敗、錯誤,並從中學習,非常重要!”

張聞天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認真、深刻地從實踐中總結失敗的教訓,從此摒棄錯誤轉變到正確的方面來,再也沒有犯過大的錯誤,甚至在黨犯嚴重錯誤的時候,他都基本保持正確的觀點。“文革”開始后,張聞天因“歷史錯誤”遭受一次又一次批斗,僅1967年一年,他接受審訊、回答問題,或者在記錄上簽字,或寫材料等共219起。但無論是對待辱罵、恫嚇,還是對待引誘、哄、逼,他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反省自己當年的錯誤,為了保護其他同志,他還主動承擔歷史責任,從不推諉塞責,保持了一個革命家的尊嚴和人格。

“這是對我的最好評價”

對待“名”與“利”的態度是檢驗一個黨員、尤其是一個領導干部無產階級黨性的“試金石”。以此來看張聞天,他無疑是共產黨人最高黨性的楷模。作為一名黨的高級干部,張聞天一生竭忠盡智為黨和人民工作,但他從不攬權“戀棧”。他不爭名,不爭利,能上能下,不計較個人的榮辱進退。據楊尚昆回憶,在遵義會議上,當時形成比較一致的意見是由張聞天代替博古擔任總書記,但張聞天非常謙虛,再三推辭。當時毛澤東認為自己參加軍事指揮比較好,於是這個總書記就空缺了20多天,直到中央常委會作出決定,張聞天才挑起這副擔子。

19352月起到19433月政治局會議推舉毛澤東為政治局主席、書記處書記止,在長達8年的時間裡,張聞天曾兩次主動讓位。一次是長征途中,張國燾借故不執行中央北上的決定,提出軍事領導問題,為了一、四方面軍的團結,張聞天主動表示讓出自己擔任的黨中央總書記職務。但毛澤東鑒於張國燾是個實力派且有野心,沒同意張聞天這麼做。另一次是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他曾向毛澤東表示“把總書記一職讓掉”,推舉毛澤東為黨中央總書記,但是毛澤東沒有接受這個提議。毛澤東認為張聞天作風民主,能顧全大局,繼續擔任中共中央總負責更有利於工作,“暫不議此事為好”。

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以后,張聞天兼任黨中央宣傳部部長,他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宣傳教育方面,之后又擔任了中央馬列學院院長,專心研究馬列主義的理論,他認為這是最適合於他的工作。王震曾撰文緬懷張聞天說:“在延安,毛主席一次同我談話,說洛甫這個同志是不爭權的。我把毛主席的話告訴了聞天同志。聞天同志連聲說:‘這是對我的最好評價’。”張聞天的不爭權,不計較個人得失,是因為他有著無產階級革命家博大的胸懷和堅強的黨性,他一心為黨為民,沒有個人的野心和權欲,所以才能把個人的榮辱得失置之度外。

“你們千萬不要卷入到這股歪風中來”

“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公仆對人民隻有奉獻的義務,沒有索取的權利。”這是張聞天一貫奉行的原則。1955年,張聞天從駐蘇大使任上回國,擔任外交部常務副部長。因他是政治局候補委員,回國后就由中央辦公廳按照級別待遇配車、配警衛員。但張聞天謝絕為他配備高級的“吉斯”車,說有一輛“吉姆”就很好了﹔同時他還拒絕為他配備一個班的警衛,減半為6人。按當時規定,他的住房中本來應該鋪上地毯,他又一次拒絕了。不僅如此,他的夫人劉英隨同回國后,擔任外交部部長助理兼人事司司長,論級別也是高級干部,應配備專車,張聞天卻以兩人上下班可以一同走為由,提議撤銷了劉英的專車,表示另有公務時再臨時打電話要車,不必浪費。

張聞天有一兒三女,但他從不為任何一個子女謀私利。他不止一次告誡子女:“中國經歷了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封建主義的思想文化根深蒂固,前人的亡靈也會在后人身上發生作用。你們千萬不要卷入到這股歪風中來。”有一次,他的兒子張虹生趁父親上班前爬上車,賴著不下來,以為這樣能讓自己坐一次向往已久的小汽車。誰知父親一點也不妥協,干脆走著去上班,讓汽車停在原地。張虹生隻好怏怏地下車。

20世紀50年代,知識青年開始上山下鄉。張聞天動員剛從中學畢業的兒子響應黨中央號召,到天津茶澱農場鍛煉。兩年后,張虹生獲准回到北京考大學。因離校時間已久,張虹生對外語沒有把握,希望擔任外交部副部長的父親給直接分管的外交學院打個招呼。張聞天一口回絕:“你有本事上就上,沒本事就別上。”最后,張虹生憑自己的本事考上了北京師范學院。

1962年,張聞天再次送兒子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作。由於條件艱苦,到新疆沒多久,張虹生患上肝炎,他向父母要求回京治療,張聞天卻給他回信:“你有什麼資格來北京看病?新疆那麼多職工得了肝炎,都是在新疆治,肝炎完全可以在當地治。”並告誡兒子不要搞特殊化。張虹生在新疆整整工作了15年,在那裡結婚生女,直到張聞天去世兩個月后,才憑“落實政策”調回祖籍江蘇,在南京的曉庄農場落戶。

張聞天的大女兒始終是普通農民,二女兒原在外交部做打字員,后來政府實行精簡機構,號召青年下放鍛煉,他帶頭把二女兒精簡到工廠。

張聞天的一生是忠於黨、忠於人民的一生,也是堅持真理、不斷修正錯誤的一生。他是革命知識分子的典范,具有崇高的偉人風范和獨特的人格魅力,是共產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學習的榜樣。

(來源:《學習時報》20175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