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個重要崗位上的楊尚昆

作者:    發布時間:2017-09-29   
分享到 :

在四個重要崗位上的楊尚昆

熊華源

楊尚昆自1926年初加入中國共產黨,和黨一起走過70余年的風雨歷程,經歷了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領導的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新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長期擔負著黨、國家和軍隊的重要領導工作,貢獻了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畢生精力,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

在楊尚昆誕辰110周年之際,我想就他在新中國成立后至1993年初,在四個重要崗位上的工作作一回顧,以為紀念。

在中央辦公廳主任崗位上

新中國成立后,楊尚昆繼續擔任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同時還繼續兼任中共中央副秘書長、中央軍委秘書長等職務,成為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所在地中南海的大總管,負責黨中央、中央軍委的日常事務工作,聯系著東西南北中、黨政軍民學,工作千頭萬緒、紛繁復雜。楊尚昆曾說:“中央辦公廳是中央的辦事機構,掌握黨的全部機密,把我放在這個位置上,體現了毛主席對我的信任。”

由此,楊尚昆深知身上的擔子千斤重,不敢有一絲一毫的懈怠。為了及時處理毛澤東等中央高層領導人交辦的各項事務,他不分分內分外事,不論晝夜節假日,總是兢兢業業、宵衣旰食地忘我工作。凡是黨中央的決定、毛澤東的指示,辦公廳立即運作、圓滿完成。他高度重視上情下達、下情上達:一是,迅速將毛澤東的決策、指示、意見傳遞給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成員和中央委員,以便得到及時貫徹執行﹔同時,又及時將他們的反饋意見和請示、報告等上報毛澤東,以便毛澤東能夠在第一時間掌握全黨、全國的全面情況,及時准確地分析形勢,作出正確決策。二是,迅速將中央領導人在外地活動的重要情況,通報在京主持工作的中央領導人﹔同時,又及時將中央的重要信息通報給在外地活動的中央領導人,以此確保中央領導集體信息交流的通暢。在中南海工作的人都知道,楊尚昆是中南海裡睡得最晚的幾個領導人之一。他曾詼諧地說:“打麻將不是有張叫‘聽用’的牌嗎?辦公廳的工作好比是‘聽用’,有什麼需要就干什麼。”

為了適應新中國成立后新形勢下的工作需要,楊尚昆絞盡腦汁領導調整和健全中央辦公廳工作機構,創立了行之有效的為黨中央服務的工作運轉機制,提高了機關辦事效率,保障了黨和國家路線、方針和政策的及時實施和各項任務的圓滿完成。

19569月,楊尚昆在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在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

19597月至8月廬山會議從糾“左”一下逆轉到反右后,楊尚昆在當時會議氣氛的壓力之下,在小組會上也不得不違心地批判了彭德懷,說:“《意見書》的政治方向,是反對建設時期總路線和1958年以來的‘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的。”后來他講,這是他一生所做過的兩件違心事情中的一件,而且對於這件事是“一直心懷內疚的”。這顯現出了楊尚昆襟懷坦白、不隱瞞自身之短的高尚品格。

19622月,在國民經濟處於嚴重困難的緊要關頭,楊尚昆臨危受命,由周恩來指定擔任中央精簡小組組長,協助劉少奇、周恩來、陳雲和鄧小平等全面貫徹調整國民經濟的“八字方針”。中央精簡小組的工作重點是動員安置2000萬城市人口離開城市返回農村的工作。這相當於一個中等國家舉國大搬遷,任務復雜而艱難。

在以鄧小平為總書記的中央書記處的具體領導下,楊尚昆為組長的中央精簡小組根據中央相關文件精神,居然隻用了一年多一點的時間,即到19636月就圓滿完成任務,為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根本好轉創造了重要條件。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為此,時任中央書記處書記的彭真感慨道,即使最講服從命令的軍隊,把一兩千萬軍隊從這個戰線調到那個戰線,也是不容易的。歷史証明:精減職工和城市人口,對於圓滿實現調整國民經濟的“八字方針”、推動國民經濟形勢的較快好轉,起了重大作用。

1964年冬到1965年夏,楊尚昆帶領中央辦公廳的干部到陝西省長安縣斗門公社牛角大隊(今西安市長安區斗門鎮牛角村)搞“四清”。他以一個普通工作隊員的身份,和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親自拉犁翻地。他密切聯系群眾,作風民主,平易近人,注意從調查入手,關心同志,愛護干部,對大隊干部中存在的問題作出了比較實事求是的處理。在牛角大隊整個“四清”運動中,沒有發生過亂斗亂打和非正常死亡的情況,干部沒有躺倒不干,維持了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運動結束時,沒有搞干部大換班,干群之間也達到了新的團結。在當時“左”傾錯誤嚴重發展的情況下,能夠做到這一點是難能可貴的。

19651110日,楊尚昆突然被免去中央辦公廳主任職務。同一天,上海《文匯報》發表姚文元的《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的批判文章,拉開了“文化大革命”的序幕。“文革”剛一開始,楊尚昆首當其沖,被打成所謂“彭、羅、陸、楊”反黨集團成員,受到殘酷迫害,蒙受冤屈,失去自由達12年之久。盡管身處逆境,但他不改初心、信仰堅定,始終堅持學習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始終關注著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和國家的前途命運。

在廣東省委領導崗位上

1978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中央為楊尚昆徹底平反,恢復了名譽。之前,在中共中央秘書長、中央組織部部長胡耀邦直接關心下,楊尚昆的夫人李伯釗先從山西臨汾回到北京落實政策,緊接著又派人把楊尚昆接回北京進行體檢。當胡耀邦征求楊尚昆對工作安排的意見時,他爽快地回答:“顧全大局,服從分配。”

正當楊尚昆准備到廣東上任之時,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鄧小平卻對他說:“你先不要走,把中央辦公廳的班子重新組建,安排好了再走。”這樣楊尚昆便暫時留下來,幫助中共中央副秘書長、中央辦公廳主任姚依林整頓中辦組織,採取果斷措施,把在“文革”中追隨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造反起家的人、幫派思想嚴重的人、打砸搶分子清除出去。

1978年底至1980年底,楊尚昆擔任中共廣東省委第二書記、副省長,兼任廣州市委第一書記、市革命委員會主任。在此期間,他大力協助、密切配合廣東省委第一書記、省長習仲勛開展全方位工作,奮斗在改革開放的最前沿。

楊尚昆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從各方面擺脫“兩個凡是”的精神枷鎖,排除干擾,認真落實干部政策,妥善解決大量復雜的歷史遺留問題,努力創造一個使大家心情舒暢、步調一致的社會政治環境﹔他堅決貫徹執行十一屆三中全會制定的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和一系列方針、政策,參與領導廣東實行特殊政策、試辦經濟特區等一系列開拓性工作。他懇切地告誡大家“十年浩劫,我們國家百廢待興,再也經不起折騰了”,鼓勵大家從實際出發,放開手腳發展生產。他還明確提出廣東要把改革開放的大文章做好,使廣東成為全國改革開放的前哨和示范區。

習仲勛和楊尚昆達成共識:隻有徹底推倒“兩個凡是”,加快落實政策的步伐,才能調動廣大干部和各階層群眾的積極性,團結一致實現“四化”。於是,楊尚昆協同習仲勛花大力氣著手從思想觀念上、從實際工作中做沖破“兩個凡是”的開路先鋒。在廣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19794月初,省委常委擴大會議達成的“要求中央給予特殊政策,讓廣東先走一步”的共識,並由習仲勛代表省委向黨中央提出了這一大膽建議。

廣東省委的建議立即引起黨中央的高度重視。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干脆利索地說:“劃出一塊地方,單獨進行管理,吸引外商來投資,名稱就叫特區嘛!”“過去陝甘寧就是特區。”“中央沒有錢,可以給些政策,你們自己去搞,殺出一條血路來。”

根據黨中央決定的這個大政方針,習仲勛和楊尚昆立即行動起來,領導起草了《關於試辦深圳、珠海、汕頭出口特區的初步設想》。緊接著,他們又以中共廣東省委名義於6月上旬向中共中央、國務院提交了《關於發揮廣東優越條件,擴大對外貿易,加快經濟發展的報告》,排除干擾,領導廣東人民率先開始了試辦經濟特區這一前人從未做過的探索工作。

為了讓廣州的改革開放也走在全省的前列,楊尚昆隨即又主持召開廣州市委常委擴大會議,針對廣州資源貧乏、歷屆政府過於重視重工業的情況,會議明確提出要把廣州建設成為一個“以輕工業為主,原材料工業、支農工業協調發展,科學文化、對外貿易和旅游事業發達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這在實際上是為廣州市的改革開放事業規劃了有著光明前景的初步的發展藍圖。

在習仲勛、楊尚昆等領導起草《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的過程中,國家進出口委員會主任谷牧、副主任江澤民給予了大力支持和直接指導。19808月,葉劍英委員長主持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批准這個條例。這是我國第一部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經濟特區法規。后來,江澤民說:我第一次認識尚昆同志,還是改革開放之初,當時他在廣東省委工作,我在國家進出口委員會工作,到廣東參加擬定特區的特殊政策、靈活措施。應當說,尚昆同志和我們都是很早就支持和參與改革開放的。

1981年初,楊尚昆回到北京工作后,仍然始終關注著廣東特別是深圳、珠海、汕頭三個特區的發展。他全力協助鄧小平推動沿海經濟開放區的開發和開放。1982年初,他隨鄧小平到廣東各地視察了解情況。19832月,他和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廖承志等視察珠海、深圳特區,為黨中央帶回特區建設最具說服力的第一手資料。1984年初,他再度陪同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南巡,視察廣州、深圳、珠海、廈門等地,卓有成效地推動了這幾個特區經濟的健康與快速發展。

繼廣東、福建成功地創建幾個經濟特區並日益顯示出旺盛生命力后,國家又不失時機地作出了開發和開放整個沿海經濟開放區的重大決策,努力推動由沿海向內地有層次、有重點的全方位的對外開放大格局的形成。楊尚昆在此過程中起了積極推動作用。199011月,在國家主席任上的楊尚昆和江澤民總書記一起,出席珠海經濟特區建立10周年慶祝大會。1992年初,他第三次隨同鄧小平南下武漢、廣東、上海等各地視察。1993年初,他又來到廣東各地考察。

楊尚昆在新時期八到深圳、七進珠海和四赴上海視察,親力親為,求真務實,調查研究,為整個中國經濟特區的建設和沿海城市的開放出謀劃策。他自始至終是特區經濟建設和沿海城市開放的開拓者,是鄧小平改革開放思想堅定的支持者和積極的傳播者。

在中央軍委主要領導崗位上

1980119日,中共中央決定調習仲勛和楊尚昆回中央工作。19812月,楊尚昆回到北京。半年之前,他在五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已被補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這年7月,楊尚昆重新回到軍隊,任中央軍委常委兼秘書長。上任前夕,鄧小平鄭重交待他:“要多做調查研究,把軍隊建設理出個頭緒來,下決心把關系理順,擬幾個制度﹔同時要設想五年內把這支軍隊建成什麼樣子,以后又怎麼辦。”這是一個總題目,是一篇很難做好但又必須做好大文章。

這年已經七十有三、“超期服役”的楊尚昆二話沒說,毅然決然地挑起了這副重擔。他日以繼夜、廢寢忘食地工作,和其他軍委常委一道,堅決貫徹黨中央和鄧小平關於新時期軍隊建設的思想和軍事戰略,嚴格執行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的決策,深思熟慮,謀定而動,對“文革”中林彪、“四人幫”對軍隊造成的嚴重破壞,進行了堅決的撥亂反正。

19829月,楊尚昆在中共十二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同月,他還擔任了中央軍委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從此開始協助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主持中央軍委日常工作。19836月,他又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委副主席。198711月,他在中共十三屆一中全會上再度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

楊尚昆堅決貫徹執行鄧小平關於新時期軍隊建設的思想和軍事戰略,堅決貫徹執行鄧小平提出的關於精簡整編的戰略決策,對新的歷史條件下軍隊現代化的一系列重大問題作了深入探討和研究。他強調:中國人民解放軍應減少數量、提高質量,走有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同時指出:軍隊建設要以現代化為中心、以戰斗力為標准,加強軍事訓練﹔要重視經略海洋,維護海洋權益,加強對海島、海岸線的實際控制,以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為此,楊尚昆和中央軍委其他領導人一道,大刀闊斧地開展精簡整編,大幅度地壓縮過於龐大的軍隊規模,調整軍隊內部的不合理的編成比例。他具體組織合並大軍區,組建集團軍,調整軍事院校,創辦國防大學,加強海空軍、戰略導彈部隊、民兵和預備役部隊的建設,突出重點,建設過硬的“拳頭”部隊。在軍隊已經進行多次精簡的基礎上,在楊尚昆具體主持下,中央軍委按照鄧小平裁軍100萬的重大決策,在1985年勝利地完成了這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與此同時,楊尚昆積極推進軍隊體制、編制、法制等方面的改革,組建武裝警察部隊,加強后勤建設,調整國防工業體制,加速實現武器裝備現代化。

這些堅決、果斷而又系統、完整的措施的實行,從根本上保証了人民解放軍走上和平時期建設現代化、正規化革命軍隊的正確軌道,使人民軍隊建設和國防建設取得了重大成就。

楊尚昆根據黨中央對國際形勢的正確分析和判斷,堅決貫徹執行鄧小平關於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的思想,始終不渝地加強軍隊黨的思想建設、政治建設和組織建設,改進政治思想工作。他強調:全軍要認真學習和領會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黨和國家工作重點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新的歷史時期,軍隊要堅決支持國家集中力量進行經濟建設,同時也要大力加強軍隊和國防現代化建設,為國家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提供堅實的安全保障。在他主持下,中央軍委《關於新時期軍隊政治工作的決定》明確規定了新時期軍隊政治工作的指導思想和主要任務,並指出:“政治工作是軍隊的生命線,生命線的真正含義是在建設現代化軍隊和完成各項任務中發揮‘保証’和‘服務’的作用。”

198911月中共十三屆五中全會上,楊尚昆被任命為中央軍委第一副主席,協助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主持中央軍委的日常工作,為人民軍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

在國家主席任上

19884月,在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鄧小平鄭重向全體代表推薦:國家主席是榮譽職務,應該由革命的元老擔任。楊尚昆同志是革命元老,他有資格擔任這個職務。代表們投票通過。楊尚昆繼毛澤東、劉少奇、李先念之后,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413日,楊尚昆深情地對全體與會代表說道:“我衷心感謝代表們對我的信任,選舉我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我深深地感到,出任我們這樣一個大國的國家主席,責任十分重大,履行這一崇高的職責,需要付出認真的努力。既然黨推薦了我,人民選舉了我,我一定竭盡全力,恪盡職守,正確行使憲法所賦予的權力,不負黨和人民的重托。”他指出:“一方面,為我們國家在短短十年間發生的巨大變化而自豪﹔另一方面,又為我們國家面臨的種種問題和世界性挑戰而警醒。歷史的發展要求我們,必須奮起直追,加快、深化改革,推進經濟、科技、文化、教育等項事業的發展,擺脫貧窮和落后。隻有這樣,國家才有出路,民族才有希望。”

作為一個大國的國家主席,楊尚昆殫精竭慮,老當益壯,恪盡職守,忠實履行憲法所賦予的權利,始終保持著自己是人民群眾一員的普通公民本色,保持著他時刻關心群眾生活、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貫作風。他不顧高齡,不辭辛勞,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堅持到工廠、農村、部隊、建設工地和經濟開發區考察,關心人民群眾疾苦,廣泛聽取干部群眾和各界人士意見,了解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的進程,指導工作,解決問題,獲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和好評。

楊尚昆堅決貫徹執行黨中央關於“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廣交朋友,團結和爭取大量港澳台和海外愛國知名人士。1990924日,他會見台灣來大陸考察訪問的《中國時報》總編輯黃肇鬆一行時指出:海峽兩岸雖因歷史原因隔絕了幾十年,但祖國的統一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台灣的出路在於祖國統一。而實現祖國統一最好的辦法就是“一國兩制”。“隻要雙方坐下來,真正本著‘一個中國’的原則商談祖國統一,一切問題都可以提出來討論、商量。”

1991109日,楊尚昆在首都紀念辛亥革命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對祖國的統一事業未能完全實現而深感不安。他說,實現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是全國人民包括台灣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的共同願望,也是孫中山先生的遺願。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是解決祖國統一問題的根本大計,是一項長期的方針。他強調,台灣分裂出去是沒有出路的,必然會被某種國際勢力所拿走。他正告那些熱衷於搞“台獨”的一小撮分裂主義分子,不要錯誤估計形勢,玩火自焚。搞分裂的人是從來沒有好下場的,破壞祖國統一的圖謀是絕不會得逞的。他相信,隻要海峽兩岸人民同心同德,共同努力,祖國統一大業就一定會早日實現。

楊尚昆密切關注國際形勢的發展與變化,參與制定和調整新時期的國家外交政策,向世界各國闡明中國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同時承擔迎來送往、會見會談和出國訪問等繁重的外事活動。他在擔任國家主席的五年間,應邀出訪20個友好國家,會見來訪的78個國家的元首和總統,130多位政府總理、國務卿和貴賓。作為中國人民的使者,為增進中國政府和各國政府、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相互間的了解和友誼,為創造一個有利於中國現代化建設事業的良好國際環境,為維護世界和平和人類進步事業,他奔波不息,贏得了國際社會的普遍尊敬和信任。

199210月、19933月,楊尚昆以實際行動響應鄧小平關於廢除領導干部職務終身制的號召,先后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第一副主席和國家主席的領導崗位上退下來。

耄耋之年,楊尚昆仍然關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關注祖國統一大業,對祖國的繁榮富強和完全統一寄予殷切期望。

199867日,楊尚昆因高燒住進301醫院,被診斷為白血病,病情急轉直下。在生命最后的日子裡,楊尚昆以堅強的毅力與病魔抗爭著。

1998914日,德高望重的楊尚昆走了,永遠地離開了他傾整個身心熱愛的祖國和人民。70余年的革命生涯,鑄就了楊尚昆特有的革命品格,閃爍著楊尚昆崇高的革命精神,這是楊尚昆留給我們的一筆寶貴精神財富。

(作者單位: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第一編研部原主任、研究員。)

(編輯:楊琳)

 (來源:《百年潮》2017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