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立峰: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作者:    發布時間:2017-11-27   
分享到 :

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 何立峰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中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面對新時代新目標新要求,我們必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新時代新征程,深刻認識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大意義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逐步建立了比較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體系不斷完善。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有力有序有效推動我國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實現了穩中向好、穩中有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邁入新時代。黨的十九大報告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高瞻遠矚、審時度勢,對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作出全面部署,為我們做好當前和今后的經濟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確了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實現新征程新目標的必由之路。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要實現這一戰略安排,必須堅定不移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這就要求我們,著眼於搶佔世界科技和經濟競爭制高點,著力推進科技進步和產業優化升級,不斷提升我國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不斷塑造我國在國際競爭中的新優勢,不斷擴大我國經濟對全球的影響力,為實現“兩個階段”新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應對我國社會矛盾主要新變化的迫切需要。當前,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已經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盡管過去我國經濟增長很快,但發展質量和效益還不高,創新能力不夠強,全要素生產率和國際水平相比還有很大提升空間,資源配置效率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實體經濟水平有待提高,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要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就必須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不斷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努力實現消費投資良性循環、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國內國際兩個市場良性互動、經濟社會協調協同發展。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適應經濟發展新特征新要求的主動選擇。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意味著,盲目追求速度和以規模為重點的發展方式已經難以為繼,隻有實現高質量發展,才能推動經濟建設再上新台階。從國際看,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繼續顯現,世界經濟復蘇進程仍然曲折,隻有實現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就是要主動求變,堅持變中求新、變中求進、變中突破,在新發展理念指導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我國經濟不斷提質增效升級。

新目標新要求,准確把握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關鍵環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為有效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問題,必須運用科學的思路和方法來指導經濟工作,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要堅持把提質增效放在首要位置,加快推動質量變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當前,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在經濟領域主要表現為結構性問題,實體經濟結構性供需失衡、金融和實體經濟失衡、房地產和實體經濟失衡這“三大失衡”矛盾尤為突出。面對這些問題,必須在供給側上下功夫,向結構優化找出路,用改革的辦法,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擴大優質增量供給,提高供給體系質量效率。

要堅持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快推動效率變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著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優化,但還存在不少束縛市場主體活力、阻礙市場和價值規律充分發揮作用的弊端。這就要求,一方面,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另一方面,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並重、優化服務,創新監管方式,不斷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發揮國家發展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健全財政、貨幣、產業、區域等經濟政策協調機制,不斷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

要堅持創新驅動,加快推動動力變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從近幾年我國經濟發展的實踐看,低成本資源和要素投入形成的驅動力明顯減弱,傳統比較優勢日益減弱,經濟發展面臨動力轉換節點,依靠增加要素投入和出口拉動的粗放型發展模式已經行不通,發展動力必須轉向創新驅動,形成先發新優勢,實現創新引領發展,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打造新引擎、構建新支撐。為此,必須在推動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活力上來一個根本性轉變,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強化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

要堅持穩中求進,保持戰略定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穩中求進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和經濟工作的方法論。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既是持久戰,也包括攻堅戰,關鍵是要保持戰略定力,應勢而謀。一方面,要把該“穩”的穩住。在國內外環境深刻復雜變化的背景下,必須維護好經濟平穩運行的大局,統籌把握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經濟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穩定宏觀政策、穩定經濟運行、穩定社會預期、穩守風險底線,為更好地“進”提供穩定的宏觀環境。另一方面,要在“進”上取得積極進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不僅需要量的積累,更重質量和效益的提升,必須要在改革攻堅、結構調整等關鍵領域勇於進取,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大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推動我國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進。

新任務新作為,著力推動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

我們要下大功夫學懂弄通做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堅實基礎。 著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主線。按照黨的十九大部署,我們要繼續推動實體經濟優化結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實施“互聯網+”行動,營造創新創業發展良好環境,促進新增長點不斷培育、新動能不斷壯大。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堅持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優化存量資源配置,擴大優質增量供給,實現供需動態平衡。

著力加強創新能力建設。這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按照黨的十九大部署,我們要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進一步強化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拓展實施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努力實現重大技術突破和顛覆性創新。積極倡導創新文化,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

著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基礎。按照黨的十九大部署,我們要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工作重中之重,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增收渠道。

著力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這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內在要求。按照黨的十九大部署,我們要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優化區域發展格局,逐步縮小地區差距。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中部地區崛起、東部地區優化發展。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遵循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加大力度支持老少邊貧地區加快發展,支持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發展,加快建設海洋強國。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著力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這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制勝法寶。按照黨的十九大部署,我們要堅持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支持民營企業發展。不斷改進營商環境,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全面落實產權保護制度,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加快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完善市場監管體制。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健全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縱深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深化金融體制改革。

著力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這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要條件。按照黨的十九大部署,我們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引領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落實好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果,創新對外投資方式,促進國際產能合作,大力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全面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形成面向全球的貿易、投融資、生產、服務網絡,加快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來源:《學習時報》2017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