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顯明:堅持人民當家作主

作者:    發布時間:2018-01-09   
分享到 :

堅持人民當家作主

徐顯明

核心要點:

■ 堅持人民是國家的主體、社會的主體、歷史的主體,自覺把政黨制度、國家制度、法律等作為保証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性安排,正是我們黨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具體體現。

■ 與黨的本質屬性和根本宗旨要求相一致,我們黨既把人民當家作主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核心要義,也把人民當家作主作為處理黨與人民關系的核心理念。

■ 黨的領導就是支持和保証人民實現當家作主。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証,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三者統一於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偉大實踐。

■ 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中,起基礎和關鍵作用的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根本制度安排。

■ 人民民主,作為人類制度文明的一朵奇葩,經歷近70年的實踐,在中國大地上正發揮著它前所未有的功能,表現出了強勁的生機和活力。

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把堅持人民當家作主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並指出,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是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就是要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力,用制度體系保証人民當家作主。

一、實現人民當家作主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根本立場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必然經歷從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階段,而在社會主義社會之前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隻有無產階級運動才是絕大多數人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社會主義社會之前所有運動的結果,都是剝削階級掌握國家權力,以實現對多數被剝削階級的統治。社會主義社會的產生,預示著對以往剝削階級政治制度的根本否定。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爭得民主。爭得無產階級的民主、大多數人的民主,爭得人民民主,是科學社會主義及歷史唯物主義的根本立場。

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之所以是科學的,在於其准確地回答了誰是社會的主體、誰是歷史發展的動力問題。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人民是社會的主體,人民當家作主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規律。1956年鄧小平同志在黨的八大《關於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中指出:“同資產階級的政黨相反,工人階級的政黨不是把人民群眾當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覺地認定自己是人民群眾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為完成特定的歷史任務的一種工具。”堅持人民是國家的主體、社會的主體、歷史的主體,自覺把政黨制度、國家制度、法律等作為保証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性安排,正是我們黨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具體體現。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成為中國工人階級、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也正是因為運用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正確處理了黨與人民關系。黨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始終把自己置於人民之中,而不是置於人民之上。黨的主張和政策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而沒有自己的私利。黨把人民組織起來,目的是讓人民成為政權的主人。黨隻有保証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的使命,而沒有凌駕於人民群眾之上的權力。堅持這些根本觀點,就是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就把握住了社會主義的本質和規律。

二、實現人民當家作主是堅持黨的本質屬性和踐行黨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

黨的初心和使命,始終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我們黨自成立之日起,就以實現中國人民當家作主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把自己的本質屬性和根本宗旨與人民群眾緊密聯系在一起。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帶領人民進行了28年的浴血奮戰,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黨帶領人民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改革開放時期,我們黨帶領人民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破除阻礙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一切思想和體制障礙,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迎來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中國共產黨人用自己的行動証明,實現人民當家作主,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長期奮斗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的必然結果,是堅持黨的本質屬性、踐行黨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

與黨的本質屬性和根本宗旨要求相一致,我們黨既把人民當家作主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核心要義,也把人民當家作主作為處理黨與人民關系的核心理念。早在上世紀40年代,毛澤東同志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界定了我們黨與人民的關系,用“讓人民監督政府”和“人人起來負責”作為跳出歷史周期率的根本出路。改革開放后,鄧小平同志指出,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制。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作出了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著名論斷,以赤子之懷把自己喻為“人民的兒子”。黨的十五大之后,我們黨先后形成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及“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思想。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是社會主義政治發展的必然要求”,形成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以人民的安全為宗旨”、“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特別是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和“堅持人民當家作主”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的重要內容,這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重大拓展,是對民主理論的重大貢獻,是對黨的性質和宗旨的制度性表達。

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

在中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保証人民當家作主,保証國家政治生活既充滿活力又安定有序,關鍵是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黨的領導就是支持和保証人民實現當家作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必須堅持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支持和保証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要擴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從各層次各領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國家各項工作都要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密切同人民群眾的聯系,傾聽人民呼聲,回應人民期待,不斷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凝聚起最廣大人民智慧和力量。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証,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三者統一於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偉大實踐。

人民當家作主,既要體現在黨的執政理念上,也要體現於政治制度安排、“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及立法、執法、司法、守法體制之中。人民當家作主的基本制度要求:一是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要確立體現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國體及人民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的政體。二是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程序化,賦予人民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的權力,保証人民依法行使選舉權、參與權、決策權、知情權、監督權。三是一切國家機關和工作人員依法根據人民的意志選舉產生,向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必須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聯系,傾聽人民意見和建議,努力為人民服務,做人民的公仆。四是立法及黨和國家方針政策要體現民意、集中民智、凝聚民心、維護民利,做到立法為民、執法為民、司法為民、護法為民。五是堅持社會的共建共治共享,讓人民成為社會治理的主體,尊重和保障人權,使人民群眾的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等權利得到保障,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不斷增強,促進人和社會的全面發展。

四、用制度體系保証人民當家作主

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過程中,我們已經形成了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制度、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發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等構成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人民當家作主通過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民主、自治民主等形式和途徑正在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之中得到全面真實有效落實。

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中,起基礎和關鍵作用的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根本制度安排。這一重大政治判斷表明:第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根本特征是三者有機統一。這是中國民主政治的特色所在。在三者的關系中,黨居於領導地位。實現三者有機統一的核心是堅持黨的領導。沒有黨的領導就沒有人民當家作主。第二,堅持三者有機統一,必須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來實現,即將三者有機統一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實現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提供了可靠的制度載體、實施平台和運行軌道,為實現三者有機統一創造了根本制度環境和實施條件。三者有機統一,既統一於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偉大實踐,也統一於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第三,堅持三者有機統一,同時也為推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時俱進、發展完善,確立了根本政治方向和政治遵循。第四,根本制度安排的論斷拓展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時代內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要做到“四個必須”,即必須毫不動搖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必須保証和發展人民當家作主,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堅持民主集中制。這“四個必須”是實施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基本原則,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証人民當家作主的核心理念。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証人民當家作主,必須明確保証的重點和關鍵舉措。首先,黨要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時,通過人民代表大會,支持和保証人民行使國家立法權、監督權、任免權、決定權。黨在領導立法時,要善於把黨代表人民的主張通過人大立法上升為國家意志。黨在管干部時,要善於通過人大任免使黨組織推薦的人選成為國家機關領導人員。黨要帶頭守法,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其次,發揮好法治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基本方略作用,深化依法治國實踐,實現良法善治。突出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依法治國與依規治黨相統一的中國法治特色。在科學立法、民主立法的基礎上,推進依法立法﹔遵循立法規律,提高立法質量,增強立法的及時性、系統性、針對性和有效性,真正把人民意志和利益表達出來。加強法律實施工作,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再次,加強憲法的實施和監督,推進合憲性審查和立法的備案審查工作,把依憲執政作為依法執政的關鍵,讓憲法在治國理政中發揮根本作用。第四,加強監督工作,使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成為全面擔負憲法法律賦予的各項職責的工作機關,成為同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的代表機關。健全人大組織制度和工作制度,完善人大專門委員會設置,優化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結構,健全聯系人大代表制度,充分發揮好人大代表作用。

五、增強制度自信,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道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也不存在適用於一切國家的政治制度模式。評價一個國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主要看國家領導層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體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人民群眾能否暢通表達利益要求,社會各方面能否有效參與國家政治生活,國家決策能否實現科學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過公平競爭進入國家領導和管理體系,執政黨能否依照憲法法律規定實現對國家事務的領導,權力運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約和監督。習近平總書記確定的這八條標准,既有實體標准也有程序標准,既有規則要求也有價值判斷,既有作用功能也有評判尺度,既有人類制度文明的共同結晶也有中華民族的獨特貢獻,具有很強的普遍性和科學性,因而是評價一切國家政治制度的標准。人民民主,作為人類制度文明的一朵奇葩,經歷近70年的實踐,在中國大地上正發揮著它前所未有的功能,表現出了強勁的生機和活力。它能夠有效保証人民享有更加廣泛、更加充實的權利和自由,保証人民廣泛參加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能夠有效調節國家政治關系,發展充滿活力的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海內外同胞關系,增強民族凝聚力,形成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有效促進社會生產力解放和發展,促進現代化建設各項事業,促進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能夠有效維護國家獨立自主,有力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維護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福祉。歸根結底一句話,能夠保証和實現人民當家作主,能夠保証和實現國家長治久安。

中國改革開放近40年,我們創造了經濟持續發展和社會持續穩定兩大世界奇跡。“歷史終結論”者也在“中國奇跡”面前不得不修改自己的觀點。這充分証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符合中國國情、能夠保証人民當家作主的正確道路。它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政治路徑,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快速發展又想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人類政治制度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我們要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堅定不移地沿著這條正確道路走下去。

(作者: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

(來源:《求是》201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