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必須更好堅持“兩個毫不動搖”

作者:    發布時間:2018-02-24   
分享到 :

新時代必須更好堅持“兩個毫不動搖”

何自力

近年來,有關“國進民退”的話題經常會出現。黨的十九大報告重申要“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表明了我們黨的一貫立場,回應了社會的重大關切。立足新時代的歷史方位,我們要進一步深刻認識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更好地推動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共同發展。

一、“兩個毫不動搖”充分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優勢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認為,經濟基礎的核心是生產資料所有制,生產資料所有制構成社會的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兩個毫不動搖”是對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內涵的豐富和發展,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重大創新,是理解中國道路和破解中國奇跡奧秘的密鑰。

開辟科學社會主義新境界。在比較長的時期裡,人們把實行單一公有制看作是社會主義的唯一模式。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與改革開放新的實踐相結合,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基本國情出發,創造性地提出並建立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制度基礎,開辟了科學社會主義發展的新境界。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了“兩個毫不動搖”的表述,即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進一步明確了我們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的決心。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並要求把“兩個毫不動搖”體現到各項具體政策中,極大地激發了我國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活力,使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

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形成發展。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是我們黨的一個偉大創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與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相結合的新型市場經濟,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根基。公有制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基礎,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有利於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國防實力、民族凝聚力,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實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和社會全體成員的共同富裕。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有利於形成平等競爭的市場關系,增強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活力,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深刻體現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要求,既發揮了市場經濟的長處,又發揮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發展和完善。

取得經濟發展巨大成就。在“兩個毫不動搖”方針的正確指引下,中國經濟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取得了重大發展成就。2017年,國資監管系統企業當年實現營業收入50萬億元,其中中央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6.4萬億元,實現利潤14230.8億元,累計上繳稅金2.2萬億元。國有企業的創新能力明顯提高,在國產大飛機、港珠澳大橋、“藍鯨1號”鑽井平台、北斗系統、特高壓輸電、高鐵等一大批重大創新工程上取得突破。在鋼鐵、煤炭、石油石化、有色金屬、造船等傳統行業,國有企業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經濟效益、產品附加值顯著提升。與此同時,民營經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弱到強快速發展。截至2017年9月,僅私營企業就有2607.29萬戶,注冊資本165.38萬億元,分別佔企業總量的89.7%和60.3%,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者。當前,民營企業創造的增加值超過GDP的60%,稅收貢獻率超過50%,就業貢獻率超過80%。改革開放40年來,正是在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的共同推動下,我國綜合實力不斷增強,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人民生活不斷改善,國際地位大幅提高,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二、更好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是進入新時代的必然要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在新時代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更好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對如期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堅持和完善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夯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基礎的必然要求。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頂梁柱”。非公有制經濟在穩定增長、增加就業、推動創新、出口創匯、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如期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必須按照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進一步堅持和完善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既面臨難得的機遇,也遇到了一些風險和挑戰。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國有企業的改革需要深化,結構需要優化,創新能力需要提高。一些民營企業出現了要素成本增加、生產經營困難、創新意願和能力不足等諸多挑戰。需要看到,這些困難是我國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所遇到的正常現象,不能因此否定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的積極作用,更不能說成是“國進民退”,把民營企業出現的困難歸咎於國有經濟。解決當前的困難,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必須主動適應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努力在新時代實現新作為、新提升、新發展。

適應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終是我們黨的奮斗目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新時代我們黨的一個重大任務,就是要更加關注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需求,著力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完成這一重大任務,必須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既要充分發揮公有制經濟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公平正義和實現共同富裕中的重大作用,也要充分發揮非公有制經濟在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需求方面的優勢,並為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參與市場競爭、平等實現發展提供更好的制度環境和營商環境,激發社會創造活力,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離不開產權制度和企業組織的有力支撐,這就要求必須更好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不斷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支持民營企業發展,鼓勵各種經濟成分積極投身於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實體經濟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核心,國有企業具有資金實力雄厚、技術力量強的優勢,要在發展實體經濟中發揮骨干作用﹔民營企業具有機制靈活、市場敏銳度高的特點,也要在發展實體經濟中發揮重要作用。更好堅持“兩個毫不動搖”,能夠有效激發實體經濟兩種微觀主體的積極性,發揮國有經濟對民營經濟的引導和帶動作用,實現“國引民進、共同發展”。

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必然要求。進入新時代,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我國的發展與世界的發展更加緊密相關。面對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和保護主義升溫,我國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努力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主動引領經濟全球化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企業是主體。國有企業是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主力軍,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資源開發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民營企業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力量,在裝備供給、工程服務、投資建廠、市場開拓等方面大有可為。我們隻有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才能充分發揮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各自的優勢,共同打造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互利合作平台,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應有的貢獻。

三、在深化改革中更好堅持“兩個毫不動搖”

立足新時代、新征程,我們必須避免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二元對立的思維,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更好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既要理直氣壯地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不斷增強國有企業活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又要堅定不移推動非公有制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為非公有制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進一步深化國企國資改革。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國有企業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使國有企業成為更加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市場主體,通過競爭等市場手段平等獲得要素資源。完善國有資產產權制度,進一步明晰國有產權所有者和代理人的關系,依法合規界定企業產權歸屬,保障國有資本收益權和企業自主經營權。圍繞管資本為主加快轉變國有資產監管機構職能,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提高國有資本運行和配置效率。積極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進一步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要著力放開市場准入,凡是法律法規未明確禁入的行業和領域都應該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凡是我國政府已向外資開放或承諾開放的領域都應該向國內民間資本開放。著力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健全完善金融體系,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可靠、高效、便捷的服務。加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支持建立面向民營企業的共性技術服務平台,積極發展技術市場,為民營企業自主創新提供技術支持和專業化服務。引導民營企業利用產權市場組合民間資本,進行跨地區、跨行業兼並重組,培育一批特色突出、市場競爭力強的大企業集團。進一步清理、精簡涉及民間投資管理的行政審批事項和涉企收費,規范中間環節、中介組織行為,減輕企業負擔,降低企業成本。

進一步完善產權保護制度。要完善物權、債權、股權、知識產權的相關法律法規制度,形成清晰界定所有、佔有、支配、使用、收益、處置等產權權能的完整制度安排。完善有利於激勵創新的知識產權歸屬制度,明確規定並有效保護職務發明人的產權權益。加強產權保護,落實產權保護政策,依法甄別糾正社會反映強烈的產權糾紛案件。消除對產權的所有制歧視,平等對待公有產權與非公有產權,在執法、司法和行政實踐中加強對平等市場主體之間產權糾紛的公平裁決。

(作者: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南開大學基地研究員)

(來源:《求是》2018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