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把握新時代的五個維度

作者:    發布時間:2018-04-19   
分享到 :

認識把握新時代的五個維度

曲青山

“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0頁。】這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一個重大政治判斷和結論。新時代是黨的十九大報告的一個關鍵詞、核心語,對學習領會黨的十九大精神至關重要。新時代的內涵,黨的十九大報告講了“五個是”。這是新時代內涵的原意,也是認識把握新時代的五個維度。

一、認識把握新時代的歷史維度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這個新時代,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第10-11頁。】。這個論斷的關鍵詞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是新時代的鮮明主題,提出了認識把握新時代的歷史維度。它告訴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新時代的本質屬性和根本特征。在新時代,我們堅持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而是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黨的十九大報告在闡述新時代的“第一個是”時,強調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報告強調這個問題時,提出一個基本前提,就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承前啟后、繼往開來”講的是什麼?講的是過去、現在、未來的關系﹔講的是不忘老祖宗,但要說新話﹔講的是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從哪裡來的?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不是。它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長期實踐,不斷探索,不懈奮斗,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得來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根據時代條件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以全新的視野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在中國這樣人口多底子薄的東方大國建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使我們國家快速發展起來,使我國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來。實踐充分証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隻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時獲得的,而是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接續奮斗的結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今天,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就是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48-49頁。】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三個歷史時期,完成和推進的三件大事,作出的三次偉大歷史貢獻,實現的三次偉大飛躍,都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可缺少的方面,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鏈條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我們黨的歷史進程看,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在探索過程中,雖然經歷了嚴重曲折,但黨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准備和物質基礎。

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經驗,借鑒世界社會主義歷史經驗,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深刻揭示社會主義本質,確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明確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在國內外形勢十分復雜、世界社會主義出現嚴重曲折的嚴峻考驗面前捍衛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依據新的實踐確立了黨的基本綱領、基本經驗,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和基本框架,確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開創全面改革開放新局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21世紀。

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新世紀新階段,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推進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強調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動建設和諧世界,推進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成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科學把握國內外發展大勢,順應實踐要求和人民願望,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使命擔當,舉旗定向,謀篇布局,攻堅克難,開拓進取,使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黨和國家的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黨心軍心民心為之一振,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向心力、凝聚力極大地增強。這些變革的力度之大、范圍之廣、效果之顯著、影響之深遠,在黨的歷史上、在新中國的歷史上、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都具有開創性意義。以黨的十八大為時間節點和歷史標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已經取得了偉大勝利,但還要再接再厲。黨的十九大規劃了“兩個一百年”新的奮斗目標,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的戰略部署。我們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方略,按照黨的十九大的戰略部署,保持政治定力,堅持實干興邦,同心同德,眾志成城,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在新時代繼續譜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奮力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更大勝利。

二、認識把握新時代的實踐維度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這個新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第11頁。】。這個論斷的關鍵詞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是新時代的戰略謀劃,提出了認識把握新時代的實踐維度。它告訴我們,在新時代我們將完成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新時代是一個持續推進的實踐過程,不同的歷史階段有不同的歷史任務,不同的時間節點有不同的奮斗目標,我們必須永不懈怠、一往無前。

黨的十九大報告在闡述新時代的“第二個是”時,強調了“決勝”和“進而”,這是一個連續推進的事業,是一個不間斷的進行時。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有兩個時間節點和兩個奮斗目標。“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進而”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的前提,“進而”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結果。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向全國人民和歷史作出的庄嚴承諾。決勝意味著吹響了進軍號,發出了總動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間節點是2020年,這一年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收官之年。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求我們要按照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各項要求,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堅定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特別是要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准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們將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並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對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30年,黨的十九大綜合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和我國發展條件,作出兩個階段的戰略安排。

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那時將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景呢?黨的十九大報告作了這樣概括性、原則性的描述: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將大幅躍升,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的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中華文化影響更加廣泛深入﹔人民生活更為寬裕,中等收入群體比例明顯提高,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現代社會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會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第28-29頁。】這個階段的奮斗目標,就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

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到那時又將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景呢?黨的十九大報告又作了這樣概括性、原則性的描述:我國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將全面提升,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我國人民將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華民族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第29頁。】這個階段的奮斗目標,就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

三、認識把握新時代的人民維度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這個新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第1頁。】。這個論斷的關鍵詞是“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這是新時代的價值追求,提出了認識把握新時代的人民維度。它告訴我們,新時代我們將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這是新時代的根本要求和突出特征,也是新時代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關鍵所在。

黨的十九大報告在闡述新時代的“第三個是”時,強調了“美好生活”和“共同富裕”。“美好生活”和“共同富裕”是同人民的需要和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鄧小平同志強調:“社會主義的一個含義就是共同富裕。”【《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第1312頁。】“社會主義不是少數人富起來、大多數人窮,不是那個樣子。社會主義最大的優越性就是共同富裕。”【《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64頁。】1992年他在南方談話中,提出了著名的社會主義本質論。這就是“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373頁。】。黨的十八大后,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他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第70頁。】黨的十九大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狀況,作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重大結論。這是對我國經濟社會矛盾狀況的正確認識和准確判斷,為我們黨制定各項方針政策提供了客觀的現實依據,也對黨和國家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推進和實施“三步走”發展戰略,經過40年的發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社會生產能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改善,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需要呈現出多樣性、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

影響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從社會生產力來看,我國既有世界先進甚至世界領先的生產力,也有大量傳統的、相對落后甚至原始的生產力,而且不同地區、不同領域的生產力水平和布局很不均勻。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看,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總體很好,但社會法治化水平不高,社會建設還有不少短板,文化建設滯后,生態文明建設問題很多。從城鄉和區域發展來看,我國東部、中部、西部之間,城鄉之間,發展水平差距仍然較大。從收入分配方面看,我國絕大多數人已經解決了溫飽問題,中等收入的群體在不斷擴大,但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較大,分配不公的問題仍然存在。而且農村還有幾千萬人口尚未脫貧,城市還有不少困難群眾。

新時代,我們改革發展的著眼點和落腳點,就要以問題為導向,以堅定的決心、頑強的意志,不斷地解決這些問題。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在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奮斗下,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黨的十九大報告在未來30年兩個發展階段的戰略安排中明確提出,到2035年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到本世紀中葉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這是一個激動人心、鼓舞人心、振奮人心的目標。那時,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一定會得到進一步彰顯。

四、認識把握新時代的復興維度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這個新時代,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第11頁。】。這個論斷的關鍵詞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這是新時代的歷史使命,提出了認識把握新時代的民族維度。它告訴我們,在新時代中華兒女將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是中華兒女的偉大夢想,是我們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

黨的十九大報告在闡述新時代的“第四個是”時,強調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后我們繼續奮勇前進要實現的宏偉目標。如何實現,主體是誰,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了“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願。我國是一個有著5000多年歷史的文明大國,為人類作出過卓越貢獻,曾長期走在世界前列。只是到近代,由於西方列強的入侵和封建統治的腐敗,中國逐漸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遭受了深重苦難。但中國人民沒有屈服,挺起脊梁、奮起抗爭,進行了一場場氣壯山河的斗爭,譜寫了一部部可歌可泣的史詩。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近80年間,中國社會各階級、各階層和各種政治力量都曾登上歷史舞台,力圖挽救中國於危亡之中。但無論是太平天國起義,戊戌變法,還是辛亥革命,都以失敗而告終。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長達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是並沒有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沒有改變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義無反顧地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28年浴血奮戰,打敗日本帝國主義,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一偉大歷史貢獻,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消滅一切剝削制度,推進社會主義建設。這一偉大歷史貢獻,實現了中華民族由近代不斷衰落到根本扭轉命運、持續走向繁榮富強的偉大飛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極大激發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性,極大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極大增強社會發展活力,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這一偉大歷史貢獻,實現了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經過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和全國人民矢志不渝的奮斗,特別是經過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進行90多年尤其是新中國成立近70年、改革開放40年的持續不斷奮斗,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有能力、有信心實現這一目標。行百裡者半九十。越是在這個時候,我們越不能懈怠,越不能自滿。正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那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全黨必須准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第15頁。】

中華兒女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偉力。歷史告訴我們,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全黨的團結,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是我們黨克服各種困難、戰勝各種風險挑戰的力量源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包括大陸同胞、港澳台同胞、廣大僑胞等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心願和共同事業,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建立起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聚合起磅礡之力去努力奮斗。

五、認識把握新時代的世界維度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這個新時代,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第11頁。】。這個論斷的關鍵詞是“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這是新時代的世界擔當,提出了認識把握新時代的世界維度。它告訴我們,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中華民族將為人類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這是新時代的顯著特點,也是新時代的應有之義。

黨的十九大報告在闡述新時代的“第五個是”時,強調了“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其理由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地位決定影響,影響要求作為,作為呼喚擔當。

毛澤東同志曾說:“中國應當對於人類有較大的貢獻。”【《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9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4年,第409頁。】他提出這個論斷,是從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面積廣大、人口眾多的大國來思考問題的。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指出:“為人類不斷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早就作出的庄嚴承諾。”【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20頁。】今天,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正處在從大國轉變為強國的關鍵期。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政黨,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斗的政黨。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中國應該對世界、中華民族應該對人類有較大貢獻。

中國的穩定和發展就是對世界的貢獻。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是最有生機的新型經濟體國家。中國的穩定和發展會對周邊國家、亞洲地區乃至世界產生廣泛影響。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使7.3億農村貧困人口脫貧,中國對全球減貧的貢獻率超過70%。中國經濟總量佔世界總量的百分比不斷上升,從2010年開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世界金融危機、全球經濟增長十分低迷的情況下,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30%以上,超過美國、日本和歐盟之和,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動力之源和穩定之錨。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繼承和發展新中國不同時期重要外交思想的基礎上,積極推進外交理論和實踐創新,提出“一帶一路”建設、全球治理觀、安全觀、發展觀、正確義利觀、全球化觀等一系列新理念新主張,在開創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的偉大實踐中形成了習近平外交思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和精髓,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外交方略。這個思想為世界的發展和人類的未來指明了正確方向,為全球治理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一帶一路”建設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一帶一路”是古代的,更是當代的﹔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積極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努力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國際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發展新動力。把“一帶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

中國將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的權利,維護國際公平正義。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擴大同各國利益的交匯點。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倡導國際關系民主化,堅持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支持聯合國發揮積極作用,支持擴大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中國將繼續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並在經濟、政治、文化、科技、教育、衛生、體育、安全、軍事、環境等各個領域,為世界和人類作出更大的貢獻。

(本文作者: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 北京 100080

(責任編輯 薛承)

(來源:《中共黨史研究》201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