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詩詞與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

作者:    發布時間:2014-10-22   
分享到 :

毛澤東詩詞與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

清代詩論家沈德潛說過:“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學識,斯有第一等真詩。”[i]以此評價毛澤東其人其詩,是最恰當不過。毛澤東是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同時又是一位自鑄偉詞的大詩人。毛澤東詩詞是“第一等真詩”,熔鑄著一個革命領袖對祖國人民的巨大深情和對自然、社會深邃思考,蘊含在其中的大關懷、大境界與真學問、真性情交匯融合,達到了思想和藝術的高度統一。我們在誦讀鑒賞毛澤東詩詞時,極易進入他所創造的那個慷慨激情、遐思無限的想象世界,從中感悟到一種獨特的藝術創造,體驗到一種奇異的審美境界。

正因為毛澤東詩詞的巨大藝術魅力和強烈心靈震撼,它對於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具有獨特價值。“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何內化於心,特別是如何以一種青少年喜聞樂見的方式進入他們的內心,是一個復雜繁難的課題。

習近平總書記今年530日在北京市海澱區民族小學主持召開座談會時指出:“實現我們的夢想,靠我們這一代,更靠下一代。少年兒童的心靈都是敏感的,准備接受一切美好的東西。‘自古英雄出少年’,為了中華民族的今天和明天,我們要教育引導廣大少年兒童樹立遠大志向、培育美好心靈,讓少年兒童成長得更好。”青少年好奇心強,思想開放,求知欲旺盛,對於英雄和偉人的崇拜有一種朦朧的自覺追求,如果我們注意教育引導,那麼青少年從小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就並非難事。毛澤東詩詞是毛澤東思想的詩意性表達,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要的思想來源,培育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應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學校教育若能利用好毛澤東詩詞這一極為有利的思想寶庫,將對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意義重大。

一、志存高遠,心系天下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崇高歷史使命,要求我們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貫穿於學校教育的全過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武裝青少年,首重立志。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毛澤東詩詞中深切地感受到。

青少年時代的毛澤東,抱負遠大,壯志凌雲。他在1910年第一次離開韶山沖到東山學堂讀書時,便寫了一首七言絕句《呈父親》:“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當時毛澤東隻有17歲,人小志大,務必“成名”,否則立誓“不還”,語氣堅決,意志堅定,可以想見其胸襟抱負之大。

“學而成名”只是關乎一己的最初夢想,改造中國與世界才是毛澤東一生的崇高理想和不懈追求。《沁園春·長沙》是一篇洋溢著青春、理想和大無畏精神的華章。這首詞先寫江山之壯麗、萬類之自由,色彩絢爛,筆調明快,使人身心舒展。然而毛澤東心思之深沉,憂慮之廣遠非常人所能及,“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猶如一聲“天問”,讓人聯想到祖國的多災多難,人民的痛苦呻吟,但這裡的“悵”並不是什麼消極惆悵的情緒,相反,它是一種郁勃激動之情,飽含詩人急於救世救民,安天下、主沉浮的壯志雄心。轉入下片,“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回憶昔日群游,同學少年,才華橫溢,風度翩翩,“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生動表現他們主宰江山社稷、反對封建主義的壯志豪情。“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擊楫大江,進取爭先,形象地寫出青年毛澤東的革命熱情和英雄氣概。

志不強者智不達。作為社會主義新時代的青少年,也應當像毛澤東那樣勇敢地肩負起時代賦予的光榮使命,時刻把國家和人民放在心中,用崇高的信念、遠大的理想來激勵和完善自己。功崇惟志,唯有遠大的報國志向充實於心,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青少年所立之“志”的具體內涵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愛國”,具體來說就是要立志把我們國家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國家,使我們的社會變成“自由、平等、法治、公正”的社會。幫助青少年立下愛國之志非常重要,是培育他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鍵。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54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抓好青年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愛國”就是第一粒扣子。青少年最容易接受新的價值觀,最容易感染時代的色彩,那麼對於青少年的愛國心的判定和引導也需要具有時代的特色,符合青少年的認知習慣。而毛澤東詩詞中那種由豁達的境界和光輝的思想所彰顯出的無與倫比的愛國情懷,正是青少年所要汲取的正能量。

從《沁園春·長沙》、《菩薩蠻·黃鶴樓》到《菩薩蠻·大柏地》再到《水調歌頭·游泳》,毛澤東的每一首詩詞幾乎都讓人感受到他對祖國人民的強烈熱愛,也正是這種精神力量鼓舞著他用革命的實踐表達著對祖國人民的滿腔熱情。在直接書寫革命或社會主義建設的詩篇中表達愛國情感合乎情理,但毛澤東哪怕是在描寫家庭生活和抒發個人情感時,也壓抑與超越“小我”情感而凸顯“大我”的愛國之心。比如《賀新郎•別友》:

揮手從茲去。更那堪淒然相向,苦情重訴。眼角眉梢都似恨,熱淚欲零還住。知誤會前番書語。過眼滔滔雲共霧,算人間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東門路,照橫塘半天殘月,淒清如許。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憑割斷愁絲恨縷。要似昆侖崩絕壁,又恰像台風掃寰宇。重比翼,和雲翥。

稱“妻”為“友”,題目就有把妻子視為志同道合的戰友之意。這首詞的上片是重在寫離情,下片則主要是寫離別之景與展示革命豪情。全詞雖極寫與妻子離別時的淒苦,但作者並沒有沉溺於這種情緒,代之以灌注一種向上的、超越的剛毅之情,使整首詞格調大為提振。“要似昆侖崩絕壁,又恰像台風掃寰宇。重比翼,和雲翥”,作者將個人情感完全融匯到愛國情感中,寫出了一位偉大的革命者無以倫比的胸懷和豪情,使夫妻間的離別之情也成了愛國情感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閱讀欣賞毛澤東詩詞,我們仿佛能觸摸到他那顆滾燙的愛國心,能感受到他的脈搏總在與祖國的脈搏一起跳動。人的成就大小往往與其志向大小成正比,隻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才能最終成就一番事業。毛澤東將個人價值與社會理想高度融合,“作為一個時刻關注自己生命力量,憑借意志動力,向束縛個性的傳統羅網挑戰的人,青年毛澤東的獨特之處,他的成功之處,在於他根本上不是一個視自我於社會之外的人,而是融自我於民族群體之中的人,是以‘大我’填空‘小我’的內容的人,是一個特別領會‘現實’的內涵,懂得‘實踐’的人。”[ii]廣大青少年應以此為榜樣,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精神,積極投身於改革開放的宏偉事業,沿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去實現強國富民的遠大理想和抱負。

二、自信樂觀,勇於擔當

“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iii]孟子那近於自負的自信讓人嘆服。同樣的,我們在讀毛澤東詩詞時,這種孟子式的自信亦頻現於字裡行間。《沁園春·長沙》就透露出胸懷革命之志的青年毛澤東的強烈自信。作者在注解“到中流擊水”時還提到曾經寫過的兩句詩:“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裡”,這不由地讓人聯想到庄子筆下的鯤鵬,振翼高飛,掀天蓋地,氣魄非凡。作者習慣性地喜歡使用“大”詞,“二百年”、“三千裡”是夸張但非夸大,這只是作者極力凸顯自我、挺立自我的一種方式。

自信是在清醒認識自我基礎上的一種肯定主體的意識,亦是勇於擔當精神的體現。毛澤東一生以天下為己任,用親身的革命實踐很好地詮釋了自己推倒一世豪杰、開拓萬古心胸的自信。隨自信而來的是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因為自信,所以能從長遠著眼,通盤考慮,看到希望,相信未來。毛澤東為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經歷了一條坎坷曲折而又異常充實的心路歷程,自信樂觀、勇於擔當的精神一直充溢在他的胸間。如《清平樂會昌》:

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 會昌城外高峰,顛連直接東溟。戰士指看南粵,更加郁郁蔥蔥。

這首詞寫於1934年,國民黨的百萬大軍對中央蘇區實行空前規模的大“圍剿”,形勢非常危急,我軍准備長征。當時的歷史背景,一方面我黨我軍面臨嚴重的困難,另一方面,詩人對前途又滿懷信心,相信黨內的正確路線一定能夠獲得大家的認可。“踏遍青山人未老”表現了詩人在前途叵測之時依然意氣風發並且洋溢著青春的蓬勃朝氣﹔“風景這邊獨好”則表現了詩人對中央蘇區更是對共產黨所領導的革命事業的贊美。處於逆境的毛澤東在挫折中依然看到光明,這是一種難能可貴的樂觀精神和對革命美好前景的堅定信念。

面對敵軍的重重包圍,他沉吟“我自巋然不動”﹔面對苦難漫長的長征,他高唱“萬水千山隻等閑”﹔面對建功立業的封建帝王,他笑談“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面對建國后的內憂外患,他暢言“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世上無難事,隻要肯登攀”。我們從毛澤東詩詞中不僅可以感受到他指點江山的氣魄,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和超越一切力量的強大內心,而且還能領略他治大國如烹小鮮,談笑間導引世界風雲的儒雅與大氣。

毛澤東是從逆境中走出來的時代偉人,他不僅要同國內外的反動勢力斗爭,同艱苦的自然環境斗爭,而且還要同黨內的錯誤傾向斗爭。他具有推功攬過的氣度,勇於擔當起拯救人民於水火的重任,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斗中書寫了人生的華章。在《七律•冬雲》中,作者借自然現象反映當時的國際政治氣候。“雪壓冬雲白絮飛,萬花紛謝一時稀。高天滾滾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氣吹”,詩的前兩聯運用形象的語言,描述了隆冬時節嚴寒的氣候環境,以此象征當時嚴峻的國際政治局勢。但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是不怕凍、不怕壓的,“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杰怕熊羆”,暗示中國共產黨人是英雄豪杰,他們具有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是敢於反抗強大的反華勢力的。

洋溢在毛澤東詩詞中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最能激發青年的社會責任感,鼓勵他們為國家的興盛富強而努力奮斗。“天下者我們的天下,國家者我們的國家,社會者我們的社會,我們不說,誰說?我們不干,誰干?”[iv]青少年必須有責任意識與擔當精神。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五四”講話中提出“實現中國夢、青春勇擔當”,指出“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實現我們的發展目標就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在現實中,也隻有那些能夠勇於承擔責任的人,才有可能被獲得更大信任、賦予更大使命、取得更大成就。青少年要順應時代進步的潮流,發掘內心蘊藏的寶藏,樹立自信樂觀的精神,以飽滿的熱情投入生活的懷抱,以堅定的意志迎接人生的挑戰。如果每個人都自覺地把個人成才和國家發展、社會進步聯系在一起,不畏艱難,銳意進取,努力為祖國和人民建功立業,努力實現自己個人的小夢想,最終就會實現我們共同“中國夢”。

三、植根傳統,不斷創新

中國猶如一棵有著五千年歷史的古樹,它之所以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數千年不倒,就在於它有龐大的根系。中國之根就是我們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54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講話時指出:“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有其獨特的價值體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今天,我們提倡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從中汲取豐富營養,否則就不會有生命力和影響力。……我們生而為中國人,最根本的是我們有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我們提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充分體現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升華。”習總書記的話深刻地闡明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傳統文化之中,傳統文化就是“我之為我”的存在根據,正確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就能擺正自身的位置,理清傳統與現代之間復雜糾纏的關系。

面對這樣博大雋永的文化,面對新時代的挑戰,廣大青少年要努力挖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傳統文化因子,多層面地繼承和創新傳統文化,弄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來龍去脈,才能更好地培育和踐行它。而在這一點上,集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於一身的毛澤東詩詞可以給我們青少年價值觀的培育以很好的啟示。

毛澤東從小就生活在經世致用的湖湘文化之中。湖湘文化從先秦的屈原、賈誼到宋朝的周敦頤、胡宏、張栻再到清代的王夫之、曾國藩、譚嗣同,形成一種憂國憂民、自強不息、敢為天下先的文化傳統。湖湘文化屬於儒家學派,又有著鮮明的地域特色。毛澤東長久浸潤湖湘文化,他思想中的傳統文化底色非常濃重,其理想社會模式中處處有儒家“大同”社會影子的顯現﹔其性格中既有“槍杆子裡面出政權”的勇敢尚武之氣,又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擔當精神﹔他晚年主張的重視生產、自我犧牲、人民平等又能看出與墨子的“尚同”、“兼愛”思想的淵源。

很顯然,毛澤東所受的傳統文化的影響集中體現於他的詩詞中,畢竟詩詞是中國傳統文學樣式,是古典文化精神最地道的表達。值得重視的是《挽易昌陶》一詩。1915年,毛澤東摯友易昌陶病逝,詩人不勝悲傷,寫下這首感人至深的悼亡詩。“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來。愁殺芳年友,悲嘆有余哀……列嶂青且茜,願言試長劍。東海有島夷,北山盡仇怨……望靈薦杯酒,慘淡看銘旌。惆悵中何寄,江天水一泓。”這首詩從氣韻上看,有魏晉之風,慷慨多氣,思情暢達,婉轉幽怨。用典雖多,但是並不顯得蕪雜晦澀,真正達到思維和情境的水乳交融。全篇章法嚴謹,節奏鮮明,古詩技法甚為圓熟。從內容上看,“東海有島夷,北山盡仇怨”是全詩詩眼,素懷報國之志的青年毛澤東,在痛悼志同道合的亡友之時,很自然地聯想到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和袁世凱的賣國行徑。毛澤東在哀悼中倡言呼告,抒發了願試長劍、驅除島夷、蕩滌天下的愛國情懷,既沉而婉,又悲而壯,充分表達了綿遠悠長的深情以及對於國家民族命運的深遠思考。這首詩既是傳統友道精神的體現,又飽含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憂患意識。

在毛澤東詩詞裡,典故的運用俯拾即是。《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中的“六月天兵征腐惡,萬丈長纓要把鯤鵬縛”和《清平樂·六盤山》中的“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都是運用漢代終軍自請殺敵的典故,表達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念﹔《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中的“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引用了楚漢戰爭時項羽戰敗后被迫自刎烏江的典故,抒發了他不願做沽名釣譽的西楚霸王,要將革命進行到底的堅強決心﹔《浪淘沙北戴河》中的“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引用曹操東征時登碣石山的典故,大氣磅礡,表達了他對今昔發生巨大變化的喜悅之情……

無論是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豐富的古典文化知識,還是嫻熟的詩詞藝術技巧,都証明毛澤東是一個具有文化貴族氣息的古典詩人。然而,這只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毛澤東詩詞又表現出在西方文化不斷沖擊下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創新的現代精神。其詩詞中的意象有傳統的,如西風、暮雲、殘月、天涯、煙雨、殘陽、烽火等,但這些意象也是即目所見的寫實,並非“為傳統而傳統”﹔也有現代的,如紅旗、環球、世界、工農、軍閥等。充滿強烈革命色彩和社會主義建設豪情的詩詞意境是毛澤東的最大創新,像“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這樣歌頌社會主義建設宏偉場面的詩句,也隻有毛澤東這樣的時代偉人才能吟唱出來。

毛澤東詩詞中“民惟邦本”、“為生民立命”的民本思想,“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強烈社會責任感,“誠意、正心、修身、齊家”的道德與行為要求等,對傳統文化思想既有繼承又有創新。青少年應該好好地學習和借鑒毛澤東詩詞,加強文學、歷史、藝術等多方面的綜合素養和文化積累,把道德和人格培養緊密結合,真正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化於心,這樣我們的教育才能真正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毛澤東詩詞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傳統的朗讀諷誦法對深入學習和理解毛澤東詩詞最為有效。朗讀諷誦,日漸月化。中國古人就非常重視“涵泳”的作用,涵泳就是諷誦,就是長時間的徘徊流連於作品之中,深入體驗它的意象,把握它內部的血脈流通。長期堅持,優秀的詩文作品能改變人的氣質,提高人的素養,使人於潛移默化中完成人格塑造。毛澤東詩詞音節韻律俱佳,琅琅上口,易讀易誦,青少年若能於生活學習中多多著意於此,必能將毛澤東詩詞中蘊含的豐富深刻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於心,進而外化於行。在這方面,學校大有可為。學校的學習環境是非常適宜朗讀吟誦的,隻要我們勤於編寫與毛澤東詩詞相關的校本教材,開設毛澤東詩詞鑒賞課,舉行與毛澤東詩詞有關的文藝活動,善於營造文化氛圍,讓毛澤東詩詞走進校園,走進課堂,走進師生的心靈深處,青少年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應該是水到渠成的。

(作者為江蘇省啟東中學校長)



[i] 沈德潛撰,王宏林箋注:《說詩晬語箋注》,人民文學出版社2013年版,第14頁。

[ii] 陳晉:《毛澤東的文化性格》,中國青年出版社1991年版,第77頁。

[iii] 楊伯峻:《孟子譯注》,中華書局1960年版,第109頁。

[iv] 毛澤東:《毛澤東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39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