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先輩殊勛,發揚優良傳統——紀念南昌起義85周年”學術座談會在北京舉行

作者:    發布時間:2012-10-31   
分享到 :
“緬懷先輩殊勛,發揚優良傳統——紀念南昌起義85周年”學術座談會在北京舉行

“緬懷先輩殊勛,發揚優良傳統

——紀念南昌起義85周年”學術座談會在北京舉行

為紀念南昌起義85周年,由周恩來思想生平研究會、朱德思想生平研究會聯合舉辦的“緬懷先輩殊勛,發揚優良傳統”學術座談會,於2012年7月31日在北京召開。來自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防大學、軍事科學院以及周恩來、朱德、賀龍、劉伯承、陳毅等領導、參加南昌起義的老一輩革命家親屬、身邊工作人員和周恩來、朱德思想生平研究會會員代表,共130人出席了座談會。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主任、中國中共文獻研究會會長冷溶在會上作了主旨發言,從八一南昌起義對中國革命道路的探索及啟示、南昌起義表現出的革命精神兩個嶄新的角度闡釋了南昌起義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他說:我們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在理論上,有一個搞清楚“什麼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和“怎樣搞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問題,南昌起義都作出了深刻的回答。南昌起義在探索“怎樣搞新民主主義革命”問題上所起的作用,引人深思,給人啟發。首先,隻有搞了武裝斗爭后,才會有“怎樣搞”的問題。在武裝斗爭的實踐中,所有的問題都陸續地提了出來。有成功的一方面,也有失敗的一方面。但是,對“怎樣搞”這個問題更加深刻的認識,更多的還是從起義失敗的教訓中得出來的。南昌起義的失敗,絲毫不能降低它對中國革命道路探索的貢獻和意義。盡管我們黨對新民主主義革命規律的認識經歷了這樣一個很長的過程,但南昌起義和井岡山斗爭畢竟是正確探索的起點,對毛澤東思想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把它們並稱為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偉大開篇,不但完全正確,而且寓意深刻。聯想我們搞社會主義的歷史,何嘗不是也經歷了探索“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搞社會主義”這樣一個曲折的過程。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南昌起義不僅是理解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的一把鑰匙,也對我們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具有重要啟迪意義。“什麼是”和“怎麼搞”,永遠都是我們黨需要面對和回答的根本問題。


冷溶同志指出:南昌起義所展現的革命精神最集中的表現主要有三條:一是堅定不移的革命信念,二是敢於斗爭的英雄氣概,三是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中國革命之所以能夠成功,就在於有這樣一批擁有這種精神和品格的共產黨人為之不懈奮斗,流血犧牲,就在於我們黨的事業一直有這麼一股勁、這麼一股革命熱情、這麼一種拼命精神來支撐和激勵。中國革命的勝利,就是中國共產黨人革命精神的勝利。

他最后強調:我們處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和平時期,但老一輩革命家們在戰爭年代留下的這些革命精神,決不能丟掉。對這些精神,我們要反復講,大力宣傳,堅持用它們來教育干部群眾特別是青年。實現我們黨的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道路仍然很長,還會有各種風險和挑戰,還要克服各種艱難險阻。革命先輩們在南昌起義中所表現出來的崇高精神,仍然是我們攻堅克難的強大武器。對這些精神,我們要永遠學習,使之發揚光大。這是我們所以要紀念南昌起義的意義所在。


會議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中國中共文獻研究會副會長陳晉主持,中央文獻研究室原常務副主任金沖及,國防大學原副政委、中將李殿仁,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慎明,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及老一輩革命家親屬代表陳昊蘇、朱和平、周秉德、賀曉明、劉彌群及部分專家學者等二十余人也在大會上作了發言。代表們緬懷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的豐功偉績,回顧人民軍隊的光輝歷程,從不同角度分析、闡述了八一南昌起義在黨史和軍史上的歷史貢獻、地位和意義,以及紀念南昌起義85周年的重大現實意義。

新華社、中新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解放軍報、北京日報、中國青年報、人民網、新華網等10余位媒體記者參加了座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