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於探索 風范長存——謹以此文紀念朱德誕辰130周年

作者:    發布時間:2016-12-01   
分享到 :

勇於探索 風范長存

——謹以此文紀念朱德誕辰130周年

劉學民 劉克明

朱德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締造者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他建立的功勛我們不會忘記,他一生中勇於探索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傳承。

朱德是老一輩革命家中勇於探索創新的杰出代表。他的人生經歷非常豐富,且善於學習,勤於思考,一生都在探索。從青少年時期起,他就探索救國的道路。在他加入中國共產黨、走上了共產主義革命道路后,又在探索共產黨領導下建設人民軍隊、進行武裝斗爭的道路。他為中國工農紅軍的創建,開辟武裝斗爭與農民運動相結合的道路,作出了巨大貢獻,被稱為“紅軍之父”。新中國成立后,作為黨和國家的主要領導人,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建設新中國的探索中,提出“我們要在毛主席領導下,建設中國式的社會主義。”

探索救國之路

朱德出身貧寒,長輩們為支撐門戶,節衣縮食送他去讀書,希望能夠光宗耀祖,后輩們不再受人欺負,遇事能講出道理。朱德從10歲起就到席聘三家私塾就讀。席先生自稱是個維新派。他除了教學生“四書”“五經”之外,還談古論今,為青少年灌輸革新的思想。他說:“科學使西方富強,中國也快到最后選擇的時候了,到底是採用科學呢?還是趨於滅亡?”朱德曾回憶說:“對科學的信仰是從此而起,我也成了熱心的信徒之一。”他認為“子曰”“詩雲”已救不了中國,隻有科學才能救中國,從此更加努力學習。

1905年,光緒31年,清政府廢除了科舉制度。這突然的變革,讓19歲的朱德第一次感覺到沒有了出路。為了尋找新的出路,長輩們靠借貸,支持他進入新學堂。順慶府(今南充市)的小學、中學校長張瀾以及教師劉壽川都是從日本留學回來的,有著高度的愛國熱情。他們敢於抨擊清政府的腐敗,經常講:“要亡國滅種了,要犧牲身家性命,去救國家!”他們的言行給朱德留下了深刻印象,讓他樹起愛國救國的雄心壯志。1907年,朱德考入四川通省師范學堂(今四川大學)附設體育學堂。畢業后,回到儀隴,在儀隴高小任體育教習(教師)兼庶務。就在這時,傳來了昆明陸軍講武堂招生的消息。他同好友敬镕商量,決心投筆從戎,去報考講武堂。寫下了《贈友》:“志士恨無窮,孤身走西東。投筆從戎去,刷新舊國風。”歷時80余天,行程數千裡,經歷了無數艱辛曲折,終於成為講武堂正式學員。朱德認為:自己找到了從戎報國這條路,決心走下去,各門功課都是優秀,成為講武堂的“模范二朱”(朱德、朱培德)。他在同學中秘密組織“五華社”,以互助互勵,拯救中華為宗旨,傳播民主共和思想。之后朱德認識了蔡鍔,畢業后被分配在蔡鍔擔任協統的37協第742營左隊。參加了雲南辛亥“重九起義”,為民主共和浴血奮戰,在攻打總督府、活捉總督李經曦中立下戰功。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專制,創建了民國,但封建社會的根基並未鏟除,舊勢力的政治代表袁世凱很快卷土重來。朱德追隨蔡鍔為維護共和,投入到護國討袁的護國戰爭中,由於能攻善守,在瀘州納溪大戰中,一戰成名,成為蔡鍔麾下的名將。此后又參加了護法戰爭。但是,護國護法戰爭的勝利,並未實現國家統一、社會穩定。當他認識了從北京回到南溪的前《民國日報》總編輯的孫炳文時,一見如故,視為知己。孫炳文為他介紹了《新潮》《新青年》等大量進步書刊。朱德閱讀了李大釗的《聯治主義與世界組織》,陳獨秀的《吾人之最后覺醒》等,受到極大啟迪。蘇聯十月革命的炮聲和中國五四運動的怒吼,使他覺醒了,明白隻有馬克思主義才能救中國。為此,他寫下振聾發聵的不朽詩句“中山主義非無補,卡爾思潮集大成。從此天涯尋正道,他年另換舊旗旌。”滿懷豪情壯志要去馬克思的故鄉學習馬列。他拋棄富有的地方軍閥生活,謝絕了孫中山出資十萬大洋托他去重振滇軍的重托,決然同孫炳文漂洋過海,去尋找新的革命道路。

探索革命之路

1922年,朱德在德國由張申府、周恩來介紹,如願以償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這是朱德一生探索中裡程碑式的轉折,完成了由一個追求民主共和的愛國主義者向馬克思主義者的轉變。

朱德進入蓋奧爾格——奧古斯特大學哲學系,專修社會學,學習了《唯物辯証法》《邏輯學》,閱讀了馬克思的《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以及《共產主義ABC》等。

1926年,朱德被中共中央抽調回國。他於7月回到上海,奉命去做北洋軍的工作,又開始在武裝斗爭中新的探索。

19278月,朱德參加領導南昌起義。起義軍南下廣東,他率25師在大埔三河壩阻擊敵人后,得知主力已在潮汕失敗。當時有人主張解散部隊,領導人分別去找黨組織。在饒平茂芝鎮全德學校召開的干部會議上,朱德力排眾議,堅定地指出,起義軍雖然失敗了,但“八一”起義的旗幟不能丟,武裝斗爭的道路必須走下去。他堅持保留革命火種,部隊絕不能解散,作出“隱蔽北上,穿山西進,直奔湘南”的決議,在閩粵贛湘轉戰千裡。他認為搞武裝斗爭沒有錯,錯就錯在沒有同農民運動相結合,沒有落腳點﹔起義軍起義后沒有整編整頓,就會有逃跑的,形成不了戰斗力。於是他適時地對起義軍余部實施了贛南三整:天心圩思想整頓、大余整編、上堡整訓。在天心圩軍人大會上,朱德宣布這支隊伍從今往后由他和陳毅指揮,並振臂高呼:“要革命的跟我走!”“中國革命也會有個1917年,隻要保存實力,革命就有辦法。”

192711月,他率部到達湖南汝城,簽訂朱范合作協議,主持召開“汝城會議”,傳達“八七會議”精神﹔總結南昌起義失敗教訓:主要沒有同農民運動相結合。為湘南起義從物質上、思想上、組織上作了動員與准備。1928年初,朱德和陳毅遵照中央19271221日來信精神:“你們在桂東、桂陽(即汝城)一帶應該單獨地做起來。當地如有我們的黨部,自然應該與他們計議,發動群眾,採取適當機會舉行暴動。”他同陳毅在湘南特委的配合下,發動了規模宏大的湘南起義。

1928424日,朱德率領的南昌起義軍余部和湘南起義的農民軍,同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在井岡山會師,成立了紅四軍,又稱“朱毛紅軍”。從此,朱德和毛澤東一起在武裝斗爭的道路上,開始了新的探索。從建軍宗旨、建軍原則,到戰略戰術一系列的探索,逐漸形成了毛澤東軍事思想。

朱德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所作的《論解放區戰場》的軍事報告中,首次明確提出了“毛澤東軍事思想”這個命題,還向代表們明確闡述了“毛澤東的軍事思想,也就是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用辯証法來分析中國的政治,同時也分析中國的軍事。朱德在報告中,對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基本內涵,作了經典的闡述,是人民戰爭、人民軍隊、人民的戰略戰術。在以后對毛澤東軍事思想的闡述中,又增加了軍事辯証法。195071日,在中國共產黨成立29周年大會上,朱德發出學習毛澤東軍事思想的號召:“人民解放軍的每一名干部,都要很好地學習毛澤東軍事思想。”

探索建國之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朱德擔任了國家副主席,直到19594月,第二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他一直身居國家領導人高位。他不顧年事已高,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把注意力和精力傾注到國家的經濟建設上。從新中國成立到他1976年去世,除去10年文革,在26年時間裡,除台灣、寧夏、西藏外,其他省市全都走到。

朱德一直關心農業的發展和農村的建設。新中國成立后,他到全國各地考察后提出,由於中國可耕地面積不足,傳統種植品種較少,必須利用廣闊的國土疆域種植熱帶、亞熱帶和溫帶植物和搞多種經營,可以發展經濟作物,如茶、藥材水果等等。多種經營還包括農、林、牧、副、漁、採礦、加工業等。山區面積約佔全國面積三分之二,人口、耕地和糧食產量分別佔全國的三分之一左右。他提出:“山區有著無窮的自然財富,不僅有山林竹木、山貨藥材等產品,而且有各種各樣豐富的礦藏,因此,山區的生產潛力是十分巨大的。”在加強農業建設中特別要加強山區的建設。19555月,他提出增加漁業投資:發展漁業,供應城市。

朱德對手工業的發展非常關心,為了弄清手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他帶著工作人員先后調查了北京、上海等10個省市的手工業。他指出:“手工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佔有一個重要地位。手工業在為農業生產、基本建設和交通運輸業服務,滿足城鄉人民的生活需要,供應部分出口物資,解決部分勞動就業和國家積累部分建設資金等方面,都具有重大作用。所以說,手工業不僅過去和現在,而且在今后很長時期中,都將是國營工業不可缺少的助手。”

朱德對工業建設十分關注。在蘇聯學習時,他學習了中國經濟地理課程。中國是一個農業國,建國初期,工業的比例僅佔GDP10%,且其中70%集中在沿海。朱德認為搞工業建設要科學規劃。通過調查研究,他指出:“中國有資源,青海、甘肅、新疆、西藏石油都很豐富,問題是交通不便,我們要修鐵路和公路。”“電氣工業搞好了,其他工業才能發展。”“欲使中國工業化首先必須發展動力,動力中最便利、最好的就是水電。”“必須建設鐵路、公路、航運,為財經工作打下基礎。”1956427日,朱德出席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提出:“沿海作母雞”來支援內地工業建設的觀點。軍工發展是朱德探索的重要內容,他十分明確和堅決的提出平戰結合、軍民融合的觀點。

探索開放之路

1957年,朱德指出“隻有對外貿易發展了,我們中國在世界上才有地位。”他在外貿問題上的許多見解,今天依然煥發著活力。

1961年,朱德出席在廣州召開的對港澳出口會議,指出:“港澳是自由港,離我們又近,是我們對資本主義出口的一個很好的陣地,我們應該抓住這個陣地,在外貿工作中,應該特別注意的是‘以進養出’(即進口原料,加工成成品或半成品出口)和‘以出帶進’(即隻有多出才能多進)這兩條。”19632月,朱德致函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建議外貿部設立一個經濟研究機構,負責對國外市場情況進行系統調查研究,通過外貿關系收集經濟和技術情報等,同時和國內的生產聯系起來,以便使外貿工作更好的為國內生產服務,外貿工作也更加主動、更加靈活。”

建國后,朱德多次去廣東視察,他認為,“將來五嶺以南都是向外開放的,隻要打開門戶,工業就發展了,人民的生活也就得到改善了。”而海南島就處於五嶺以南的最南端,是寶地。1957年初,他在海南島致電中共中央和毛澤東,明確提出開發海南。

朱德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解決中國革命實際的典范,他一生探索建設中國式的社會主義道路,是從中國國情出發建設中國式的社會主義的道路。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他一貫主張向外國學習,但又指出“學習外國的經驗,也不能照抄照搬。”

今天我們可以告慰他老人家:我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正努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一代的革命者正沿著老一輩革命家探索的道路奮勇前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將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大道上實現。一個富有的民族、一個繁榮的社會、一個強盛的國家將永遠屹立在東方。

(來源:《解放軍報》201612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