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雲思想工作藝術研究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9-05   
分享到 :

陳雲思想工作藝術研究

張星星

思想領導是實現黨的領導的重要基礎,以思想教育和思想工作為中心環節,團結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為黨的事業而奮斗,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陳雲同志在長期的領導工作實踐中,十分重視思想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做好思想工作作為統一認識、動員群眾的重要途徑,形成了具有鮮明個人特色的思想工作藝術,為豐富黨的思想工作優良傳統作出了杰出貢獻。

一、倡導學習,奠定統一認識的思想基礎

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為指導的先進的工人階級政黨,把用科學理論和先進文化武裝干部群眾作為一項重要任務,特別是在革命和建設的重要歷史關頭,我們黨總是結合新的形勢和任務,掀起理論學習和文化學習的高潮,為帶領人民不斷奪取新的勝利奠定思想理論基礎和科學文化基礎。陳雲同志高度重視學習問題,把抓好理論和文化學習作為統一思想、指導工作、培養遠見、提高水平的重要基礎,為推動全黨的學習作出了重要的歷史貢獻。

第一,強調“學習是共產黨員的責任”,積極倡導“學習,學習,再學習”。陳雲同志在1939年發表的《怎樣做一個共產黨員》中,把學習作為共產黨員的一項基本要求。他認為:“共產黨員有了革命的理論,才能從復雜萬分的事情中弄出一個頭緒,從不斷變化的運動中找出一個方向來,才能把革命的工作做好。不然,就會在復雜的、不斷變化的革命環境中,迷失道路,找不到方向,不能獨立工作,也不能正確地實現黨的任務和決定。”[1]

同年他還撰寫了《學習是共產黨員的責任》一文。他要求每個共產黨員都要隨時隨地在工作中學習理論和文化,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文化水產,增進革命知識,培養政治遠見。在各個歷史時期和不同領導崗位上,陳雲都把倡導和組織學習擺上領導工作的重要位置。

第二,“學習理論一定要聯系實際”,“最要緊的是把思想方法搞對頭”。陳雲同志告誡黨內同志:“我們的學習是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精神,學習他們觀察問題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而不是背誦教條。”[2]他多次回顧延安時期毛澤東號召全黨同志也要求他本人學習哲學所產生的重要影響,並根據自己的學習體會反復強調“學好哲學,終生受用”。1987年,他語重心長地向中央負責同志指出:“要把我們的黨和國家領導好,最要緊的是要使領導干部的思想方法搞對頭,這就要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希望能夠組織政治局、書記處、國務院的同志都來學習哲學。”[3]他還概括和總結了“不唯上、不唯書、隻唯實”和“交換、比較、反復”十五個字,對全黨掌握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發揮了重要指導作用。

第三,“學習是做好工作的一個條件”,要把學習作為指導工作的重要部分。他多次批評一些同志“總以為隻要一天到晚不停地工作,就算盡了我們對黨的全部責任,這種想法是很不全面的。一天到晚工作而不讀書,不把工作和學習聯系起來,工作的意義就不完整,工作也不能得到不斷改進”。[4]1957年,他針對商業部門領導干部忙於具體的經濟工作,忽視理論學習和思想工作的情況,提出了“七分經濟,三分政治”的口號,要求“部長、副部長要領導學習。……要把學習作為指導工作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為我們的一項重要任務。這要成為一個章程。領導干部不解決這個問題,就沒有盡到領導的責任”。[5]

第四,根據自己的學習經驗和體會具體闡述了抓好學習的幾個重要方法。他提出:一是學習要做筆記,“這有兩個好處,一是讓你多讀幾次,一是逼著你聚精會神,認真思索,使你了解深刻些,而不像隨便看過去那樣模模糊糊”﹔二是學習中要討論,“讀書最好有個小組,幾個人在一起討論一下,可以互相啟發,程度低的還可以得到程度高的同志的幫助”﹔三是學習要制定計劃,“要訂出一個切實的讀書計劃,照著去辦,堅持不懈”。[6]

二、堅定理想,樹立共同奮斗的遠大目標

“共產黨是為人類的徹底解放,為共產主義和無產階級事業而奮斗的政黨。”用遠大的共產主義理想和現階段的共同理想教育全黨和全國人民,在共同理想和信念的基礎上實現思想和行動的統一,是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務。陳雲同志始終把加強共產主義思想教育擺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作為思想工作的中心內容,為不斷強化全黨的共產主義、社會主義理想和信念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第一,要以“終身為共產主義奮斗”作為共產黨員的第一條標准。陳雲同志在擔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期間指出,一個共產黨員應該從他的階級覺悟、實際革命鍛煉和馬克思主義修養中,深切了解無產階級的歷史地位和作用,懂得無產階級的利益及其解放全人類的偉大事業,洞悉共產黨的當前任務和共產主義的根本目標。[7]在黨的十二屆二中全會上,他針對改革開放以來有些人看到外國的摩天大樓、高速公路等后,以為“中國就不如外國,社會主義就不如資本主義,馬克思主義就不靈了”等錯誤觀點,滿含激情地說到:“資本主義必然要被共產主義所代替,這是無可改變的法則。……我們可以充滿信心,高呼:社會主義萬歲!共產主義萬歲!”[8]

第二,對共產主義理想必須有堅定的信仰和奮斗到底的決心。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來源於科學的理論認識和信仰,“首先必須認識到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和堅信共產主義社會必然實現的前途。……隻有這樣,他才能確定自己的人生觀,終其一生,為他的信仰的實現而奮斗到底。”[9]共產主義事業和中國革命建設事業必然要經過長期的艱苦的斗爭過程甚至會經歷波折,“因此,每個共產黨員不僅要堅信共產主義的必然實現,而且必須對於工人階級和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有不怕犧牲、不怕困難和奮斗到底的決心”。[10]陳雲同志十分關注一些人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淡忘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理想等問題,在1985年黨的全國代表會議上強調指出:“民主革命時期,我們用共產主義思想教育黨員和群眾中的先進分子,才使黨始終有戰斗力,使革命取得了勝利。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經濟體制改革,更加要有為共產主義事業獻身的精神。”[11]

第三,要把黨的當前任務同共產主義的崇高理想聯系起來。抗日戰爭時期,中華民族與日本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反對日本侵略、爭取民族解放成為最重要的任務。陳雲同志根據黨在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方針深刻指出:“黨堅決反對不保持黨的成分的純潔,不加強無產階級的骨干,不以共產主義為根本目標,使黨降為各階級的‘民族革命同盟’的任何觀點,而牢固地確立一切黨員都必須為無產階級的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思想”。[12]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他多次提出要加強共產主義思想的教育,“要使全黨同志明白,我們干的是社會主義事業,最終目的是實現共產主義。這一點,非常重要”。[13]

三、注重品德,加強以德為主的道德修養

陳雲同志歷來強調“德才並重,以德為主”,要求加強“干部本身品德的修養”。[14]在新的歷史時期,他積極主張“必須成千上萬地提拔”中青年領導干部,同時特別強調必須把“德”放在選拔干部的第一位,要求“首先要看德,有才缺德的人不能用。德好,才差一些不要緊,放到領導崗位上鍛煉幾年,才干是可以練出來的”。[15]1987年,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又特別強調:“現在有同志常說,要開拓型干部。開拓型也要,但首先要強調有德,有黨性。德才兼備,才干固然重要,但德還是第一。我希望政治局、書記處要注意這樣一個問題。”[16]

第一,把“忠實於無產階級事業,忠實於黨”作為對干部的第一條要求。陳雲同志認為:“忠實,講得具體一點,就是革命利益高於一切,有為黨慷慨犧牲個人一切的決心。‘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把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愛出風頭,鬧名譽地位,吹牛拍馬,耍兩面派,是同黨的干部的稱號不相容的。”[17]他要求“每個黨員必須對於民族、對於革命、對於本階級、對於黨,表示無限的忠誠,把個人利益服從於民族的、革命的、本階級的和黨的利益”。在實際工作中,個人利益與黨的利益可能發生不一致。“在這樣的時候,每個黨員必須依靠他對革命對黨的無限忠誠,堅決犧牲個人利益,服從革命的和黨的整個利益。”[18]

第二,把“真正能自覺遵守紀律”作為對干部要求的重要內容。陳雲同志在《怎樣做一個共產黨員》一文中,通過總結黨的斗爭經驗,深刻指出:“紀律是執行黨的路線的保証。”他認為:“一個共產黨員堅決地自覺地遵守黨的紀律是他的義務。他不僅應該與一切破壞黨紀的傾向作斗爭,而且要著重與自己的一切破壞黨的紀律的言論行動作斗爭,使自己成為遵守黨紀的模范。”[19]在新的歷史時期,陳雲同志擔任中紀委第一書記,為維護和強化黨的紀律做了大量工作。他指出:“黨性原則和黨的紀律不存在鬆‘綁’的問題。沒有好的黨風,改革是搞不好的。共產黨不論在地下工作時期或執政時期,任何時候都必須堅持黨的紀律。”[20]

第三,把勇於開展自我批評作為共產黨員應當具備的優秀品德。陳雲同志認為:“自我批評是共產黨員學習的寶貴的武器,虛心地接受黨的批評是一個黨員進步的必要條件。好的共產黨員,對黨的每個批評都必須以誠懇的態度、愉快的態度去接受和了解,以改正自己的錯誤。”[21]他多次強調,“要講真理不要講面子”,“要論事不論臉”。[22]他不僅積極倡導自我批評,並且嚴於律己、身體力行。1947年遼東地區的土地改革工作中,曾出現沒有鞏固地團結中農和嚴格保護工商業,以及一度打風盛行、死人過多等“左”的錯誤。陳雲同志在寫給中央的報告中主動承擔責任,認為這一錯誤“主要由我負責,因我是負責指導土改的”。[23]他還多次坦率地談到三門峽水利工程中的決策失誤,以使大家共同吸取教訓。

四、了解群眾,把握工作對象的具體需求

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原理運用於黨的全部活動,把辯証唯物主義的認識論同黨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統一起來,形成了黨的根本工作路線——群眾路線。陳雲同志高度重視群眾在革命和建設工作中的作用,早在1926年就指出:“沒有強有力的有組織的下層民眾——工農參加,革命是難能成功的。”[24]他把了解群眾的情緒,傾聽群眾的呼聲,關心群眾的疾苦,解決群眾的實際問題,作為領導工作和思想工作的重要前提。

第一,提出“領導的藝術在於了解群眾心理”。[25]人民群眾既是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的主要力量,又是黨的思想工作和組織工作的主要對象。我們黨要贏得人民群眾的支持,首先必須要了解群眾心理,傾聽群眾呼聲,關心群眾疾苦,反映群眾願望,唯有如此,群眾才能支持和幫助我們。陳雲同志指出:“每個黨員應該密切地與周圍的群眾聯系著,了解群眾的情緒,傾聽群眾的呼聲,依據群眾當時的覺悟程度,有計劃地在群眾中解釋黨的政策和口號,散布黨的報紙,宣傳共產主義,使群眾走到黨的方面來。”[26]他還告誡黨的干部:“共產黨要處處依靠群眾。先了解群眾,幫助群眾,群眾才能幫助我們。”[27]

第二,主張“要經常注意解決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及時解決群眾迫切要求解決的問題,是動員群眾的一個關鍵。陳雲同志指出:“支部的責任,不僅應該接受上級所給的任務,按照當地環境適當地完成,而且要經常了解群眾的情緒,群眾的呼聲,幫助群眾解決困難。群眾的日常問題愈解決得好,支部及黨員在群眾中愈受擁護,則一切動員工作就愈能順利完成。”[28]“群眾有許多實際問題擺在我們面前,這些問題解決得好,群眾會更信仰我們黨,我們黨在群眾中的威信就越來越高。”特別是在黨掌握政權的時候,“容易只是向群眾要東西,而忘記也要給群眾很多東西。如果真是那樣,群眾就會把我們看成強迫攤派的命令機關。所以,我們不應該隻知道向群眾要東西,更應該時刻注意為群眾謀福利”。[29]

第三,強調要傾聽群眾意見,就“要使人敢說話”。陳雲同志一貫倡導要認真聽取群眾意見,“共產黨員要領導群眾,就必須首先向群眾學習。‘三個臭皮匠,湊成個諸葛亮。’離開群眾,世上是沒有什麼諸葛亮的”。[30]聽取群眾意見,特別要注意聽取不同意見包括批評意見,“光靠少數領導干部發現我們工作中的問題、缺點和錯誤,那是很不夠的。必須充分發揚民主,發動廣大群眾和干部對我們的工作提意見。”[31]要讓干部群眾充分發表意見,就“要使人敢說話”。1980年,他針對一段時間以來黨內民主生活不健全的深刻教訓強調指出:“黨的任何一級組織,允許不同意見存在,我看這不是壞事。有不同意見,大家可以謹慎一些,把事情辦得更合理一些。允許有不同意見的辯論,這樣可以少犯錯誤。”[32]

五、講求藝術,運用靈活多樣的工作方法

陳雲同志善於運用唯物論和辯証法指導工作,善於在工作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和總結,十分重視做好領導工作和思想工作的藝術與方法。早在1933年,他就在一篇文章中深刻指出:“領導方式是做好工作的關鍵,有了正確的決議案還不夠,要把正確的決議運用到群眾中去,成為對實際工作的指導,還必須經過一種靈巧的工作方法和藝術的領導方式。”[33]

第一,工作方法必須根據當時當地的不同情形來決定。陳雲同志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即曾指出:“一切工作方法,必須隨著每個地方的不同情形來決定。一般的原則和方法,可以參考黨中央各種決議,同時要審慎地結合當地當時的實際情形來提出適當的口號,靈活地運用各種工作方法。”[34]他根據毛澤東倡導的實事求是原則,十分重視調查研究,以弄清實際情況,決定正確政策,採取適當方法。他多次強調指出:“難者在弄清情況,不在決定政策。隻要弄清情況,不難決定政策。我們應該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時間去弄清情況,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時間來決定政策。這樣決定的政策,才有基礎。”[35]

第二,要把“經常解決群眾的日常問題”作為工作的中心之一。思想是存在的反映,做好思想工作,解決思想問題,必須同解決群眾的實際問題緊密地結合起來。陳雲同志指出:“我們領導的藝術,不在於口號提得多,提得高,而在於每個口號為當時當地群眾所能接受,並立刻起來斗爭。”[36]他認為,廣大群眾是最講實際的,他們的積極性是建立在切身利益基礎上的,他們得到的實際利益越多積極性就越高。“如果不關心群眾的生活,不為群眾的切身利益而斗爭,置群眾的痛痒於不顧,而要開展群眾運動,要群眾熱烈起來與黨與政府與軍隊一道艱苦奮斗,這是不可能的事。”[37]

第三,正確地開展善意的、誠懇的批評。陳雲同志強調,黨內不允許無原則的和平,有了錯誤必須進行必要的批評和斗爭,以免錯誤的繼續發展。但是,他反對“專門把任何問題都提到原則的高度”,反對在批評中“隨便亂給別人戴大帽子”。他認為,批評別人的錯誤,著重要指出錯誤的根源和糾正錯誤的方法。“批評的目的不是出氣,主要是在於真正幫助人家糾正錯誤。一般地說,批評的人有兩種態度:第一種是聲勢洶洶地指責人家﹔第二種是和顏悅色地說服人家,善意指出犯錯誤的原因和糾正錯誤的辦法。隻有后一種態度,才能使被批評者心服意滿,問題才能真正解決。”[38]

第四,“我不贊成對犯錯誤的同志扭住不放”。陳雲同志對犯有嚴重錯誤,又不接受黨的教育、改正自己錯誤的人,有著堅定的原則立場。1939年,中央黨務委員會將拒不接受黨組織決定、經七次談話仍不悔改的劉力功開除黨籍,他專門撰寫了《為什麼要開除劉力功的黨籍》一文,以教育黨內同志。但是,他也尖銳地批評了“檢討沒有完沒有了,批判沒有完沒有了,從來都不說可以過關,直到最后會開不下去”等錯誤做法,明確表示“我不贊成這樣對犯錯誤的同志扭住不放。這種檢討沒有完沒有了的情況,我認為不是黨的好作風”。[39]他認為:“在一定意義上說,一個人不犯錯誤就不會進步。一個人犯了一次錯誤,同時也就是得到一個教訓,不斷地取得教訓,方能不斷地改進自己。”[40]

六、持之以恆,堅持思想工作的正確方向

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思想政治工作,將其作為經濟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線”。在新的歷史時期,由於黨和國家工作重心的轉移和改革開放的深化,比較普遍地出現了忽視精神文明建設、忽視思想政治工作的傾向和種種消極腐敗現象。陳雲同志對這些問題十分重視,要求各級黨組織和全黨同志認真抓好思想政治工作,並強調指出:“經濟工作搞不好,宣傳工作搞不好,會翻船的。我講的宣傳工作,不是隻講報紙宣傳工作,實際上包括黨的整個思想政治工作。”[41]

第一,必須在思想上糾正忽視精神文明建設的現象。陳雲同志深刻闡明了堅持兩個文明一起抓的重要意義,指出:“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我們既要有高度的物質文明,也要有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這是我們永遠要堅持的奮斗方向。”[42]同時,他又深刻分析了忽視精神文明建設、忽視思想政治工作的嚴重危害,認為“在進行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的時候,如果不同時進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物質文明建設就可能偏離正確的方向”。“忽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我們的整個事業就可能偏離馬克思主義,偏離社會主義道路。”[43]他要求全黨同志務必高度重視比較普遍存在的忽視精神文明建設的現象,強調這“絕不是一個小問題”,必須在思想上予以糾正,堅持兩個文明一起抓。

第二,必須同一切錯誤的言行進行堅決的斗爭。陳雲同志一直十分關注在對外開放、對內搞活經濟過程中出現的一些腐朽思想、錯誤言論、消極現象和違法行為,並告誡全黨“如果我們不注意這個問題,不進行必要的管理和教育,這些現象就有可能泛濫成災,敗壞我們的黨風和社會風氣”。[44]他針對一些人在錯誤言行面前麻木不仁等情況,強調指出:“過去受‘左’的指導思想影響,過分強調斗爭哲學,不該斗的也斗,動不動就上綱上線到路線是非。現在又出現了另一種傾向,即怕矛盾,怕斗爭,怕得罪人。對於這個問題,……應該把它提到全黨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的高度。”[45]他旗幟鮮明地要求黨的領導機關和全黨同志“一定要抵制和清除這些丑惡的思想和行為,要動員和組織全黨和社會的力量,以除惡務盡的精神,同這些現象進行堅決的斗爭”。[46]

第三,必須以搞好執政黨的黨風作為關鍵。陳雲同志高度重視執政黨的黨風建設,提出了“執政黨的黨風問題是有關黨的生死存亡的問題”的重要思想。同時他又強調,搞好執政黨的黨風是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關鍵。他指出:“要充分認識到,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關鍵是執政黨要有好的黨風。”[47]在黨內,忽視精神文明建設,忽視思想政治工作,就不可能有好的黨風﹔在社會上,忽視精神文明建設,忽視思想政治工作,就不可能有好的社會風氣。他從全局的高度強調指出:“各級黨委隻有在抓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抓精神文明建設﹔在抓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時,嚴肅黨紀、政紀,黨風才能根本好轉。”[48]

陳雲同志作為一個杰出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政治家、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他的思想工作經驗和藝術無疑是豐富多彩的,本文只是從中擷取了一些比較重要的片斷,淺談一下學習的心得。在新世紀新階段新的歷史條件下,黨的思想政治工作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學習和借鑒陳雲同志豐富多彩的思想工作藝術,對我們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作者單位:當代中國研究所)

注釋:

[1][2][4][6][7][9][10][12][14][17][18][19][21][22][23][24][26][27][28][29][30][33][34][36][37][38][40]《陳雲文選》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42143187188189137137138134214255212138139143291346350351223148213158172173169242926167117118頁。

[3][5][8][11][13][16][20][31][32][35][39][42][43]《陳雲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603624533233335235334735927518718827046272338339347355頁。

[15][41][44][45][46][47][48]《陳雲文集》第3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年版,第498499475475274356348357頁。

(來源:《上海陳雲研究》2010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