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雲干部工作思想中的哲學內涵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9-06   
分享到 :

陳雲干部工作思想中的哲學內涵

鄭科揚

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黨領導的事業和黨的自身建設,包括干部隊伍建設,是以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世界觀、方法論為指導的。陳雲同志在延安時期,擔任中央組織部部長七年之久。他當時所著的《論干部政策》、《關於干部隊伍建設的幾個問題》、《關於干部工作的若干問題》,以及后來所著的一系列相關著作,集中體現了他的干部工作思想和實踐。無論是提出問題,還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陳雲同志總是開門見山,切中要害,思想深刻,文風朴實,實事求是的精神像一條紅線貫穿他思想的始終。怎樣做到實事求是?陳雲同志的體會是十五個字:“不唯上、不唯書、隻唯實,交換、比較、反復”。(《陳雲論黨的建設》中央文獻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第314頁)今天,重新學習陳雲同志的著作,深刻理解和把握其中的哲學精髓,對於加強和改進干部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治黨治國的能力,對於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胸懷黨和人民事業的全局,堅持干部工作為政治任務、政治路線服務

正確認識中國社會歷史發展進程中的主要矛盾,始終胸懷黨和人民事業的全局,是陳雲同志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導工作的一個突出特點。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不同時期,陳雲同志始終以高度的政治敏銳性,突出強調要胸懷全局,把完成黨的歷史任務、實現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他說:“看問題要全面,要看本質,不要隻看局部,看現象。”(同上,第101頁)“要研究中國的歷史和時事政治的情況,不然也就不能規定當前的革命工作的任務和方法。”(同上,第49頁)要看到全中國,看到全世界,很好地負起歷史責任,把我們黨建設好。干部隊伍建設是黨的建設的一部分,干部隊伍建設工作的重要性是由黨肩負的歷史使命決定的。因此,做干部工作,必須胸懷黨和人民事業的全局,“做到全局與局部的一致”。(同上,第129頁)如果隻考慮局部利益,就要發生本位主義,妨礙大局。隻有把干部隊伍建設放在實現黨的奮斗目標、完成黨的政治任務的全局中來思考,圍繞黨的中心任務來開展,才能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避免大的失誤。

做干部工作胸懷大局,是實際的、具體的,絕不是抽象的概念和空洞的口號。最重要的是必須緊密聯系黨的政治路線來進行,堅持服從和服務於黨的政治路線。政治路線決定組織路線、干部路線,組織路線、干部路線必須保証政治路線的實現。陳雲同志說:“黨的一切決議和政策,都要通過干部去實現”,(同上,第119頁)“組織工作要適合於政治路線的要求,保証政治路線的實行。”(同上,第129頁)怎樣才能做到呢?陳雲同志強調了兩條原則要求:一是必須對政治路線有正確了解,同時對具體情況有切實了解。“隻談路線,不了解具體情況,是空談。隻知道具體情況,不了解路線,是盲目。”(同上,第129頁)二是必須把上級的領導同下級的工作結合起來,從上到下都要注意政治路線在具體實踐中的貫徹落實。“上級隻談政治路線,下級隻談具體工作”的缺點,必須克服。(同上,第129頁)陳雲同志這些視野廣闊、胸懷全局、立足實踐,正確處理貫徹執行政治路線同做好干部工作關系的思想,在今天仍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二、辯証地理解和執行黨的干部政策,正確處理個性與共性的關系,從根本上促進矛盾的解決

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黨的干部政策,同黨的其他方面政策一樣,是運用唯物辯証法分析矛盾、解決矛盾的產物。陳雲同志指導干部工作十分講究方法,更加注重政策。他特別強調:要把“使用人才,制定政策”當成大事。他在提出和闡述黨的干部政策時,總是從實際情況出發,把制定和執行政策與解決現實矛盾和問題統一起來,著眼和著力於為黨和人民的事業盡可能地凝聚人才、育好人才、用好人才,充分發揮干部的積極性、創造性,使廣大干部緊密團結起來,為實現黨的目標而共同奮斗。他善於運用唯物辯証法,從干部工作各種矛盾的共性中抓住個性,從不同矛盾的特殊性中揭示其內在的聯系,抓住事物的本質,用合乎實際的政策促進矛盾的解決,防止和反對任何形式的主觀性、片面性和絕對化。這兩個特點,在以下幾個方面表現得尤其突出。

選用干部,堅持任人唯賢,全面貫徹德才兼備原則。德才兼備是我們黨選拔任用干部的一個大原則、大政策、大方針。我們黨的干部來自方方面面,經歷不同,性格不同,各有長短,為了共同的奮斗目標聚集在黨內。陳雲同志一貫主張放開視野,搞五湖四海,廣納一切對黨領導的革命和建設事業有用的人才,不管是來自哪個社會階層的,不管是本地的或外來的,也不論是自己熟悉或不熟悉的干部,隻要是德才兼備的就應當大膽使用。他反對隻顧才不顧德,也反對隻顧德不顧才,主張堅持兩點論,反對一點論,提出任免、提拔干部要全面估計干部的德和才。他認為,政治、能力,兩者缺一不可,但應以政治為主,“才干固然要有,但德還是第一”。(同上,第308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陳雲同志同鄧小平等同志一起制定了干部隊伍“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方針。這是德才兼備原則在新時期干部隊伍建設上的創造性運用和發展。他多次論述推進干部隊伍“四化”之間的辯証關系,指出革命化是前提,隻有以革命化為前提,全面推進干部隊伍年輕化、知識化和專業化,才有利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他力主“大膽提拔,加快提拔中青年干部”,(同上,第277頁)同時指出“現在有同志常說,要開拓型干部。開拓型也要,但首先要強調有德,有黨性。”(同上,第308頁)“德才相比,我們要更注重於德,就是說,要確實提拔那些黨性強,作風正派,敢於堅持原則的人。”(同上,第277頁)絕不能提拔反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路線的人,嚴重違法亂紀的人,耍兩面派的人以及把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人。

實事求是、公道正派地看待干部的長處與短處、功勞與過錯。這是我們黨一貫堅持的一項基本的干部政策。堅持辯証唯物主義的認識論,客觀地、全面地、歷史地、發展地看待干部,是貫徹執行這個基本政策的前提。陳雲同志在這方面的論述是大量的、一以貫之的。他語重心長地指出,“天下沒有一個人是毫無長處、毫無優點的,也沒有一個人是毫無短處、毫無缺點的”,(同上,第10頁)而且“一個人的長處裡同時也包括某些缺點,短處裡同時也含著某些優點。用人就是用他的長處,使他的長處得到發展,短處得到克服”。(同上,第10頁)對在工作上和黨內生活中犯了錯誤的干部,陳雲同志一貫主張全面地、歷史地和發展地去看待。他說,所謂全面是什麼呢?我們看到這個同志犯了什麼錯誤,也應該看到他在黨內做過什麼好事,這是一個方面﹔第二個方面,必須看到當時黨內的整個情況,這些同志是在當時的情況之下犯的錯誤。干部既然犯了錯誤,當然要批評,但“務必要適當和正確”,(同上,第17頁)要“和顏悅色地說服人家,善意指出犯錯誤的原因和糾正錯誤的辦法”。(同上,第17頁)

按照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看待干部隊伍新老交替的必然性,促進新老干部團結合作。這也是陳雲同志指導干部工作一以貫之的政策思想。延安時期,他在談到干部隊伍建設時說:“現在我們的工作有很大的開展,新的根據地在不斷建立,軍隊在不斷擴大,黨在全國需要用很多干部,如果沒有大批的新干部補充到干部隊伍中來,我們的革命事業就要停頓不前,就不能打敗日本帝國主義”。(同上,第95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陳雲同志力主“成千上萬地提拔中青年干部”,(同上,第295頁)強調“必須用發展的觀點看待他們”。(同上,第276頁)針對一部分新老干部彼此“看不起”的情況,他用唯物辯証法思想耐心進行教育,強調新干部老干部都寶貴,“應該團結起來,取長補短,互相學習,共同提高”。(同上,第98頁)

從中國的國情、中國共產黨的黨情特別是干部隊伍的實際出發,用正確的思想和政策處理好工農干部與知識分子干部之間的關系。這是陳雲同志歷來關注的一個重大問題。我們黨是一個生長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狀況下的無產階級政黨,在黨的干部隊伍中,很長時期是工農干部特別是農民干部佔大多數,而黨的事業的發展,又必須擁有大批掌握各種知識和專業技術的人才。陳雲同志用革命的歷史事實告訴大家: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的知識分子絕大多數是要革命的,許多革命,是靠知識分子來領導的,沒有知識分子革命就不能成功。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陳雲同志認為,“沒有大批知識分子參加到我們黨的干部隊伍中來,也決不能建成現代化的新中國”。(同上,第261頁)他指出:知識分子是有用之才,但實踐經驗太少,不要自以為是,自命清高,要在革命實踐中增長才干,向工農干部學習﹔工農干部實踐經驗豐富,有很多優點,但不能憑老資格擺架子,而要看到知識分子的長處,向知識分子學習各種專門知識。

辯証地看待和處理外來干部與本地干部、黨員干部與非黨員干部之間的關系。這也是陳雲同志的一貫思想。為了黨的事業,也為了干部的成長,他主張根據實際情況合理調動干部,進行必要的交流,在這個過程中,推進外來干部與本地干部的團結合作,既發揮好各自的優勢,又在整體上發揮好干部隊伍的作用。同時,陳雲同志明確反對借口外來干部不熟悉當地的情況而排斥他們,因為外來干部有他們的長處,會帶來別處的新鮮經驗,往往能突破當地的認識局限,工作起來更具有開拓性。陳雲同志對於加強黨員干部同非黨干部的團結合作也高度重視,付出了不少心血。他指出:“不團結非黨干部,就不能團結全國人民,革命就不能勝利。這個問題,目前和將來都是對我們黨的一大考驗。”(同上,第127頁)處理好這個問題,關鍵是黨員干部要坦白、誠懇、直爽,要有氣量。

三、用唯物辯証法觀點建設干部隊伍,把了解使用、培養提高、管理監督有機結合起來

辯証唯物主義認為,任何事物的發展變化都是其內部諸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的運動過程。我們黨要造就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能適應黨和人民需要的干部隊伍,就必須從整體上把握干部隊伍建設各個環節的特點,在此基礎上使這些環節相互銜接、彼此結合起來,絕不能重此輕彼,更不能加以割裂。在這個問題上,陳雲同志系統總結實踐經驗,進行提煉升華,形成了關於干部工作的完整思想體系,其中充滿了實事求是的精神。

陳雲同志認為,了解干部,是制定干部政策的基礎,也是執行政策用好干部的基礎。他說:“了解人,要了解得徹底,不是容易的事情,嚴格地講是很難的。”(同上,第9頁)難在哪裡呢?難在容易犯兩種不實事求是的毛病:“第一種毛病是用一隻眼睛看人,隻看人家一面,不看全面”﹔“第二種毛病是隻看到這個人今天干了什麼,沒有看到他以前干些什麼,隻看到他本領的高低,沒有看到他本質的好壞”。(同上,第9頁)因此,做干部工作,一定要按照事物的本來面目去認識事物,堅持客觀、全面、發展的觀點,從本質上了解干部,“不要隻看一時,隻看一面”﹔(同上,第12頁)“對於一個人沒有根本的估計,用人就會造成很大的錯誤。”(同上,第12頁)

陳雲同志認為,選拔、使用干部,必須在堅持黨的用人標准前提下貫徹“人、事兩宜的原則”,做到“用人得當,適得其所”。(同上,第123頁)他主張按照才干,按照需要,用人之長,避人之短,而“發揮長處是克服短處的最好辦法”﹔(同上,第124頁)干部的能力大小和工作歷史,必須符合其崗位要求,即工作要稱職。他強調,在黨的事業發展需要大量吸收干部時,大門要打開,大膽選人用人,同時要保証質量,做好審查工作,輕率用人、突擊提拔、臨時動議、安排照顧等做法,既違背人、事兩宜的原則,也違背干部成長規律。

陳雲同志認為,提拔、使用干部必須同時做好教育培養工作,要反對隻提拔,不教育﹔隻使用,不幫助他們成長。他說,我們反對教條主義,不是反對讀書。而“反對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都需要認真學習馬列主義。當然一般知識也需要。要讀懂馬列主義,而沒有一般的知識,那馬列主義也不容易消化、掌握和接受”。(同上,第164頁)他強調把基本理論學習和實際工作教育一致起來。“隻停於實際,就不會有遠大目光﹔隻停於高遠理論,就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同上,第125頁)要看到“實際工作是重要的教育武器。實際工作的過程,就是教育干部的過程。”提出“在工作中發現干部有錯誤時,要及時教育之,糾正之,說服之,使之從錯誤中求得教訓,並且提高到原則上來認識。同時,要鼓勵他們吸取和正確地運用別人的經驗。發展其長,克服其短。適當表揚優點,適當批評弱點。”(同上,第125—126頁)

陳雲同志認為,要放手使用干部,鼓勵、支持他們大膽負責地工作,同時要對干部經常地加以檢查監督和紀律約束。他指出,黨的干部手中都大大小小地擁有一定的權力,如果缺乏監督、檢查和紀律約束,容易脫離群眾,尤其是掌握了政權以后,犯了錯誤會更直接更嚴重地損害群眾利益。他強調要堅決防止和克服官僚主義,堅決懲辦嚴重的經濟犯罪分子。在實行改革開放的條件下,陳雲同志率先提出:“執政黨的黨風問題是有關黨的生死存亡的問題”,(同上,第248頁)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研究新問題、適應新情況,改變不合時宜的做法,但“黨性原則和黨的紀律不存在‘鬆綁’的問題”,(同上,第251頁)必須對干部的工作和行為進行檢查監督和紀律約束。陳雲同志還認為,為了保持干部隊伍的純潔性,審查干部是不可缺少的。但“審查干部必須實事求是,客觀,嚴格。”(同上,第122頁)他強調監督審查干部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在審查關系到一個干部的政治生命時,尤其要很鄭重、很謹慎、很細心地處理,不能疏忽大意,不能冤枉好人。所有這些,都體現了他對干部誠摯關愛和高度負責的精神。

四、學好、用好哲學,在干部隊伍建設實踐中把改造客觀世界與改造主觀世界統一起來

陳雲同志說:“要把我們的黨和國家領導好,最要緊的,是要使領導干部的思想方法搞對頭,這就要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同上,第309頁)“學習哲學,可以使人開竅。學好哲學,終身受用。”(同上,第311頁)這是他的切身體會、經驗總結,也是對我們大家包括做干部工作的同志的殷切期望。

人們實踐的過程,就是發揮主觀能動性,不斷地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不斷改造主觀世界,堅持實事求是,做到主觀與客觀相一致,這是學習和運用好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我們黨形成正確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和工作路線的認識論基礎,也是陳雲同志幾十年堅持和闡述“用人之道”一再倡導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陳雲同志非常強調實事求是,強調按照事物的本來面目認識事物和解決問題。他說,“要做到實事求是,就要從具體分析實際情況中找出對策。”(同上,第201頁)他同時深刻指出:“真要做到實事求是,必須有無產階級的立場。”“如果盡是為個人打算,一輩子也掌握不了這個方法。”(同上,第205頁)

做到主觀和客觀相一致,是在工作實踐中改造主觀世界的過程,也是一個發揚黨內民主、廣泛吸取各方才智的過程。陳雲同志說,“事物是很復雜的,要想得到比較全面的正確的了解,那就必須聽取各種不同的意見,經過周密的分析,把它集中起來”。在這個過程中,“必須充分發揚民主,發動廣大群眾和干部對我們的工作提意見”,(同上,第222頁)甚至要主動找有各種不同意見的人交換意見。他反復強調,要通過發揚黨內民主,“互相交換正反兩面的意見,以求了解事物的全面情況”。(同上,第202頁)為了發揚黨內民主,他提出應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正面地坦率地辨明是非。這是應有的原則態度。二是嚴格執行民主集中制。“不民主,隻集中,必然愈不能集中”。(同上,第208頁)三是每個黨員干部都有在黨內發表意見、討論問題的權利,也有服從決定、積極工作的義務,黨章規定的“四個服從”一個也不能少。

發揚民主,一定要有批評和自我批評。這是共產黨人黨性的一個重要體現。批評與自我批評的開展,要靠內因和外因相互作用,促使人們的錯誤向正確方面轉化,把消極因素變成積極因素。在這裡,內因是起決定性作用的。針對黨內一部分干部不能正確估量自己,怕丟臉,怕失去威信,隻喜歡人家說好的,不喜歡人家說壞的,人家說功他就舒服,說過就不舒服等現象,也鑒於黨內存在隻講團結、放棄原則的好人主義,當面客氣、背后指摘和相互捧場、私人拉攏等錯誤傾向,陳雲同志一再提出要積極而適當地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必須堅決糾正那些害人、害黨的不良現象。他要求共產黨員勇於自我批評,指出對人要客觀,首先對自己要客觀。批評與自我批評,糾正各種錯誤的目的,是使犯錯誤的同志改正錯誤,使正確的同志更進步。他特別要求高級干部帶頭進行批評和自我批評,把面子丟開,講真理,怎樣對老百姓有利,怎樣對革命有利,就怎樣辦。

重新學習陳雲同志關於干部工作的一系列論述,探討其中蘊含的辯証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使我們深深感到,作為一個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陳雲同志始終抓住實事求是這個馬克思主義精髓,始終堅持主觀與客觀相一致的科學態度,所論所述反映了他從豐富實踐經驗中得到的對於干部工作規律的深刻認識和正確把握,體現了一個真正共產黨人公道正派、無私無畏的崇高品德和求真務實、善於學習的革命風格。所有這些,都是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組成部分,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是我們永遠應當繼承和發揚的寶貴精神財富。

在新時期新階段,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正面臨著新的歷史機遇和嚴峻挑戰,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高干部隊伍素質遇到了很多新問題,需要我們有新的思路和辦法來加以解決。越是這樣,我們就越應當結合新的實際,努力掌握和用好辯証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及其世界觀、方法論。這也正是江澤民同志、胡錦濤同志一再要求全黨特別是領導干部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研究和宣傳,推動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原因。在學習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胡錦濤同志提出的科學發展觀、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和黨的先進性建設、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等重要思想時,如果注意深入理解和把握其中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精髓,注意提高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水平,我們就一定會大得其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和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繼續發展就一定會展示出更加強大的生命力。

(作者單位: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

(來源:《求是》200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