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鳳城:鄧小平與“三步走”發展戰略的形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11-23   
分享到 :

鄧小平與“三步走”發展戰略的形成

楊鳳城

“三步走”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長遠戰略的簡潔而形象的概括用語。這一戰略的形成與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的名字是連在一起的。1964年底召開的三屆人大一次會議曾宣布:20世紀內我國將全面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趕上並超過世界先進水平,走在世界前列。“文革”結束后,隨著封閉的國門被打開,尤其是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政府高級代表團訪問歐洲發達國家和鄧小平先后訪問日本、美國后,黨和國家領導人對現代化有了更為清晰而直觀的了解。在20世紀的最后20年裡,中國能否實現現代化成了需要冷靜思考的問題。

197857,在會見馬達加斯加客人時,鄧小平談“四個現代化”的口氣有了微妙變化,一方面講我們實現四個現代化是有可能的;另一方面講世界上先進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我們就是實現了四個現代化,工農業產品的產量和國民收入按人口平均來算,還是比較低的。1010,在會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新聞代表團的談話中鄧小平講得就更明確更低調了,他說:這十幾年來,世界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中國同發達國家相比較經濟上的差距可能是二十年、三十年,有的方面甚至可能是五十年……我們的四個現代化,要在本世紀末達到你們現在的水平已不容易,要達到你們二十二年后的水平就更難了。

19793月在著名的《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講話中,鄧小平明確提出了“實現中國式的現代化”的概念。那麼“中國式的現代化”具體內涵何在?104日與省、市、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的座談中,鄧小平作出了解釋:“我們開了個大口,本世紀末實現四個現代化。后來改了個口,叫中國式的現代化,就是把標准放低一點。特別是國民生產總值,按人口平均來說不會很高。……我們到本世紀末國民生產總值能不能達到人均上千美元?”“等到人均達到一千美元的時候,我們的日子可能就比較好過了。”也就是說,中國式的現代化標准大體上是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一千美元。126,在會見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時鄧小平講道:我們實現的四個現代化,是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我們的四個現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們那樣的現代化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小康狀態”。比如,到本世紀末國民生產總值人均一千美元。至此,“中國式的現代化”不但有了具體的量化標准,而且有了一個中國老百姓易於理解也感到親切的傳統詞匯——“小康”。

1980年初,胡耀邦向鄧小平提出他很贊賞湖北省提出的湖北工農業20年“翻兩番”的設想,提出能不能設想從1981年到本世紀末的20,把我國的工農業總產值“翻兩番”。鄧小平表示贊同。考慮到中國龐大的人口和薄弱的交通、能源和科技基礎等情況,鄧小平在1982416日會見羅馬尼亞客人時談到:我們缺口太多,欠賬太多,……在整個八十年代,我們要為九十年代做好准備,力爭九十年代有一個較好較快的發展速度。此后,二十年規劃,分為前十年和后十年,前十年為后十年打基礎,后十年要實現較快發展,成為鄧小平頻繁提起的戰略部署。

1982年中共十二大明確宣布了翻兩番的奮斗目標:1981年到本世紀末的20,力爭使全國工農業的年總產值翻兩番,即由1980年的7100億元增加到2000年的28000億元左右。需要指出的是,十二大講“翻兩番”是指經濟總量,數字十分明確。人均經濟量則沒有講具體數字。而有意思的是,鄧小平從提出“中國式的現代化”、“小康”或“翻兩番”的概念起,一般是用人均數字,且以美元計算。原因何在?這首先是因為他講這些問題大都是在接見外賓的場合,以美元為標准便於進行國際比較;其次人均數字給人的感受更切近,更容易加以具象化的體認。也因為這樣,人均美元數字的小康標准不脛而走,成了社會上最流行的說法,而經濟總量的標准反而成了專業人士才提及的數字。

鄧小平講“小康”最初是人均1000美元的標准。而中國在1980年前后國民生產總值人均隻有250美元左右。用20年的時間提高到1000美元,用鄧小平的話說是“雄心壯志”。因此考慮到前面談到的國民經濟面臨的一系列問題,鄧小平在1981年后一度降低了“小康”標准。是年414,在會見日本客人時鄧小平指出:經過這一時期的摸索,看來達到一千美元也不容易,比如說八百、九百,就算八百,也算是一個小康生活了。翌年86,在會見澳大利亞總理時鄧小平就講得就更明確了:我們經過反復研究之后,覺得可能一千美元還是高了一點,因為必須考慮到人口增長的因素。所以我們把本世紀末的國民生產總值人均放在爭取達到八百美元的水平上。此后,“翻兩番”、“八百美元”幾乎成了鄧小平的口頭禪。

十二大閉幕后,鄧小平對於能否在20世紀內實現翻兩番十分關心。19832,他前往江蘇、浙江、上海等地視察,一路上一個重要話題就是“翻兩番”。鄧小平這次南方視察無疑增強了他對實現翻兩番的信心。1983年結束之際,“六五”規定的工農業生產指標已經提前兩年達到。80年代初期整個經濟發展速度大大超過預期——國內生產總值年均遞增1981年為5.2%,19829.1%,198310.9%,1984年高達15.2%,因而到1984,鄧小平會見外賓時再談到翻兩番已明顯成竹在胸。1022日《在中央顧問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中,鄧小平說:我在同外國人談話時,講了一句大膽的話:現在看翻兩番肯定能夠實現。這個話,我們過去是不敢講的,只是講翻兩番有可能實現,但是要花很大的力氣。他還說:翻兩番的意義很大。這意味著到本世紀末,年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一萬億美元。從總量上說,就居於世界前列了。這一萬億美元,反映到人民生活上,我們就叫小康水平。此后隨著中國經濟的新一輪高速增長,翻兩番的目標在1998年提前實現。

“翻兩番”只是中國在20世紀的經濟發展目標,此外還有一個長遠戰略,即建成一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198199,在會見日本公明黨訪華代表團時鄧小平說:本世紀末也隻能搞一個小康社會,要達到西方發達國家的水平,至少還要再加上三十到五十年的時間,恐怕要到二十一世紀末。翌年52,在會見盧森堡客人時他又講道:我們的目標是在本世紀末達到一個小康水平。要接近而不是達到你們西方的水平,恐怕還要花三十年的時間,即從現在起要艱苦奮斗五十年。此后,在接見外賓時鄧小平經常談起中國的長遠規劃,且說法逐漸固定,即用三十到五十年的時間接近發達國家水平,有時還特別說明不是趕上,也不是超過,而是接近。

1984106,在會見參加中外經濟合作問題討論會的中外代表時鄧小平用更簡明的“兩步走”來概括中國的中長期發展戰略,他說:我們第一步是實現翻兩番,需要二十年,還有第二步,需要三十年到五十年,恐怕是要五十年,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此后,他多次談到第二個翻兩番,有時候還很具體,即到下世紀中葉達到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四千美元,建成中等發達水平的國家。1987829,即中共十三大召開前夕,鄧小平在會見意大利共產黨領導人時明確闡述了“三步走”戰略:我國經濟發展分三步走,本世紀走兩步,達到溫飽和小康,下個世紀用三十到五十年時間再走一步,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這就是我們的戰略目標,這就是我們的雄心壯志。黨的十三大明確而系統地闡述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即第一步,1981年到1990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第二步,1991年到20世紀末,使國民生產總值再增長一倍,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十三大閉幕后,“三步走”戰略通過輿論宣傳家喻戶曉。中國人民在成功實現了“三步走”戰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目標的基礎上,正在為第三步戰略目標的實現而奮斗。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

【鏈接】

十二大明確宣布了翻兩番的奮斗目標,即從1981年到20世紀末的20年,使全國工農業年總產值實現翻兩番,即由1980年的7100億元增加到2000年的28000億元左右,強調的是經濟總量的增長,經過艱辛創業,這個奮斗目標已提前實現。

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主要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力爭比2000年翻兩番,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

十七大提出: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這一目標明確提出了人均指標,不僅比此前的翻兩番更加宏偉,且將見証更高標准的小康。

(來源:《光明日報》2011年08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