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澤民與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作者:    發布時間:2014-06-10   
分享到 :

江澤民與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徐永軍

 

從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到黨的十六大的十三年(以下簡稱“十三年”)中,江澤民帶領全黨聚精會神、堅持不懈抓黨建,圍繞在長期執政、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和怎樣建設黨這個根本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和積極探索,提出一系列新觀點、新論斷、新思路,採取了一系列新舉措,為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作出了重大貢獻,積累了寶貴經驗。

一、十三年中世情、國情、黨情發生的新變化

江澤民任總書記的十三年,是世界發生大變化大調整的十三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向縱深推進、社會發生大變革的十三年,是黨的自身狀況發生重大而深刻變化的十三年。十三年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就是在這種充滿變化的大環境下,一步一步推向前進的。

這十三年,在經歷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兩極格局終結以后,世界向多極化方向發展,國際形勢總的趨向緩和,但天下仍不太平,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有新的表現。特別是,世界社會主義的發展進程遭受嚴重挫折,國際敵對勢力揚言要在世界上埋葬共產主義,預言中國將步蘇聯和東歐國家的后塵,很快垮台。他們對我國全面施壓,公然支持我們國內的反共反社會主義勢力和民族分裂主義勢力搞破壞、顛覆活動。他們加緊對我國進行以西化、分化為目的的各種滲透、破壞活動,不斷利用所謂“人權”、“民主”、“宗教”和達賴、台灣、經貿、軍售等問題挑起事端。用江澤民的話說,當時“大有‘黑雲壓城城欲摧’之勢”【《江澤民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52頁。】。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局勢,我們能不能保持社會政治穩定,能不能保持改革開放以來良好的發展勢頭,能不能把社會主義的紅旗扛下去,是對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嚴峻挑戰。

這十三年,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經濟全球化趨勢日益發展。各國之間的激烈競爭,由傳統的軍事、政治較量為主轉變到以經濟和科技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競爭上來。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有利於促進資本、技術、知識等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優化配置,給各國各地區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另一方面,經濟全球化是西方發達國家主導的,他們憑借雄厚的經濟科技實力,通過跨國公司和受他們控制的國際經濟組織,加緊向發展中國家進行經濟滲透和擴張,在全世界爭奪資源和市場,同時極力推行他們的發展模式、政治制度和價值觀念,企圖通過經濟全球化實現資本主義的一統天下。這使包括中國在內的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經濟主權、國家安全面臨嚴峻挑戰和威脅。如何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趨利避害,加快發展,這是對中國共產黨的重大考驗。

這十三年,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不斷向前推進。1992年黨的十四大決定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使我國經濟生活和社會關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元化。這給黨的建設和發展帶來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其中最突出的問題是黨的建設跟不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步伐和要求,由此產生了大量深層次的理論和現實問題。例如,在我們對社會主義的認識越來越接近實際而共產主義的目標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遙遠的情況下,在世界社會主義發展進程遭受嚴重挫折,世界資本主義的發展水平高於發展中的社會主義且對自身矛盾仍然表現出相當的自我調節能力的情況下,我們如何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正確理解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堅定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決心和信心?再例如,在允許資本參與分配的情況下,對通過自主創業而擁有大量生產資料和資本的企業家黨員,我們能不能承認他們的黨員身份?如果承認,對那些迫切希望加入到黨的隊伍中來的私營企業主和其他先富起來的人,我們如何對待?如何看待黨的先鋒隊性質?如何看待黨和黨員的先進性,完全按以往的標准衡量行不行?等等。對這些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必須作出科學的分析,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這樣才能將黨的建設更好地向前推進。

這十三年,我們黨的自身狀況發生了一系列新變化。首先,我們黨歷經革命、建設和改革,已經從領導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而奮斗的黨,成為領導人民掌握全國政權並長期執政的黨﹔已經從受到外部封鎖和實行計劃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成為對外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黨的歷史方位的變化,使我們不僅面臨長期執政的考驗、改革開放的考驗,更要面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考驗。面對這三重考驗,能不能保持黨的性質和宗旨不變,能不能密切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是黨的建設必須首先解決的一個重大課題。其次,黨員人數不斷增加,由1989年的4800多萬,增加到2002年的6600多萬。要管理好這麼一支人數龐大的隊伍不容易。第三,黨員隊伍的職業構成更加廣泛。大量非工農職業的勞動者、企業管理人員甚至私營企業主開始加入黨的組織。黨員的經濟地位和經濟條件也發生了變化,在高收入階層和貧困階層中都有黨員,黨員的流動更加頻繁。這都給加強黨員管理和保持黨的先進性提出了重大而現實的課題。第四,干部隊伍新老交替不斷進行。這在給黨的發展帶來新活力的同時,也對如何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干部隊伍提出了新挑戰。

總之,變化的國際局勢、變化的國內環境、變化的黨內狀況,交互作用,共同構成了這十三年黨的建設宏闊的歷史背景。在這一歷史大背景下,適應新變化,迎接新挑戰,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成為江澤民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必然選擇和基本特征。

二、江澤民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主要舉措和貢獻

面對新情況和新問題,江澤民提出了哪些新思路、新舉措,作出了哪些主要貢獻呢?筆者認為,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

()確立新時期黨的建設總目標,為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指明了前進方向。在一定歷史階段,一個政黨要解決好自身建設問題,首先要弄清楚把自己建設成一個什麼樣的黨,即首先要確立自身建設的目標。

江澤民高度重視“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這個根本問題,科學確立了新時期黨的建設總目標。剛擔任黨的總書記不久,他就明確提出:“一定要堅持把我們黨建設成為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武裝的更加堅強的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這樣的先鋒隊,必須在理論上更加成熟,思想上更加統一,政治上更加堅強,內部更加團結,同群眾的關系更加親密,是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堅強核心。”【《江澤民文選》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89頁。】他強調,這“應該作為我們現階段加強黨的建設必須遵循的根本指導思想和前進目標”【《江澤民文選》第1卷,第8990頁。】。這是江澤民對黨的建設目標的第一次闡述。19936月,他根據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情況,把黨的建設總目標概括為三句話:“一是我們的黨建工作,要緊緊抓住一個主題,就是把黨建設成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更加堅強的領導核心﹔二是要努力提高黨的執政水平和領導水平﹔三是要進一步增強黨組織自身的凝聚力、對廣大群眾的吸引力、在改革和建設中的戰斗力。”【江澤民:《在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七十二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1993625),《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29頁。】在此基礎上,黨的十四屆四中全會提出:“把黨建設成為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起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能夠經受住各種風險、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建設幾個重大問題的決定》,《人民日報》1994107日。】。江澤民在全會上講話時明確地把它稱作“新時期黨的建設的目標”,爾后,又多次把它稱作“新時期黨的建設的總目標”,或簡稱為“黨的建設總目標”,強調要朝著這一總目標加強黨的自身建設。【參見《江澤民文選》第1卷,第403頁﹔《江澤民文選》第2卷,第497548頁﹔《江澤民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7541595頁。】在黨的十六大上,江澤民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這一總目標,提出:“通過鍥而不舍的努力,保証我們黨始終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始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江澤民文選》第3卷,第569頁。】這“兩個先鋒隊”、“一個領導核心”、“三個代表”,是對黨的建設總目標的新概括,為新世紀新階段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指明了前進方向。十三年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成就斐然,沒有發生重大失誤,目標明確、方向正確是一個重要原因。

()提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保持黨的先進性的命題,以一系列新觀點、新論斷為確定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主線夯實了理論根基。

執政能力建設是黨執政后的一項根本建設。十三年裡,江澤民緊緊圍繞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的能力兩大歷史性課題,對加強和改進黨的執政能力建設作了不懈探索。擔任總書記不久,江澤民就強調指出:“我們必須強化執政意識,提高執政本領。”【《江澤民文選》第1卷,第92頁。】在黨的十四大上,他鄭重提出要把“努力提高黨的執政水平和領導水平”擺上黨的建設的議程。從此,這一問題成為江澤民反復思考的一個重大課題。在黨的十六大上,他向全黨明確提出了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新要求,強調面對執政條件和社會環境的深刻變化,各級黨委和領導干部必須不斷提高“五個方面”的能力,即科學判斷形勢的能力、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依法執政的能力和總攬全局的能力。明確提出“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的命題並闡述其基本內涵,為此后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作出《關於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和黨的十七大把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確定為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主線,提供了直接理論基礎。

與此同時,江澤民始終關注和思考著如何保持黨的先進性的問題。早在上海工作期間,他就對新時期黨員的先進性的內涵作出過科學概括。【參見《江澤民文選》第1卷,第39頁。】黨的十五大時,他又根據新的時代特點,對共產黨員保持先進性,提出了四條具體要求。【參見《江澤民文選》第2卷,第4647頁。】世紀之交,他反復強調:“‘三個代表’要求,是我們黨保持先進性、始終成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強領導核心的基本要求”﹔“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鍵在堅持與時俱進,核心在堅持黨的先進性,本質在堅持執政為民”。【《江澤民文選》第3卷,第281537頁。】他鮮明地指出:“看一個政黨是否先進,是不是工人階級先鋒隊,主要應看它的理論和綱領是不是馬克思主義的,是不是代表社會發展的正確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判斷人們政治上先進與落后,“主要應該看他們的思想政治狀況和現實表現,看他們的財產是怎麼得來的以及對財產怎麼支配和使用,看他們以自己的勞動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所作的貢獻”。【《江澤民文選》第3卷,第285287頁。】這些新觀點、新論斷,為新世紀新階段保持黨的先進性開辟了廣闊的理論空間,提供了科學的思想指南,是黨的十六大、十七大相繼作出在全黨開展以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和把先進性建設作為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主線等重大決策的理論基礎。

()創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提供強大理論武器。

2000225,在廣東省考察工作時,江澤民首次明確提出“三個代表”的思想。他指出:“總結我們黨七十多年的歷史,可以得出一個重要結論,這就是:我們黨所以贏得人民的擁護,是因為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總是代表著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著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著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並通過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為實現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奮斗。”【《江澤民文選》第3卷,第2頁。】“三個代表”的思想,是在科學判斷黨的歷史方位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是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理論和實踐上不斷探索和開拓的結果,“是根據我們黨的性質、宗旨和歷史經驗、現實需要提出來的,也是為了在新的時期新的實踐中更好地全面落實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關於黨的建設的要求提出來的”【《江澤民文選》第3卷,第128頁。】。

“三個代表”思想提出后,為使全黨深化認識,江澤民做了大量工作。一方面,他號召全黨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進一步研究、闡述“三個代表”,強調要“緊密結合國內外形勢的變化,緊密結合我國社會生產力最新發展和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的實際,緊密結合人民群眾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的新的發展要求,緊密結合黨員、干部隊伍發生的重大變化,調查研究,形成共識,作出回答”【《江澤民文選》第3卷,第129頁。】。另一方面,他身體力行,於20005月至20016月,先后深入全國各地調研,主持召開近30次黨建工作座談會,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形成了一系列新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大會上,江澤民系統闡述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基本要求,特別是按照“三個代表”要求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原則與途徑。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用一系列緊密聯系、相互貫通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進一步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造性地回答了在長期執政的歷史條件下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深化了我們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黨的建設的規律的認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把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緊密聯系起來,賦予黨的性質、宗旨以豐富的時代內容,為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提供了理論武器和科學方法。200211月,黨的十六大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立為我們黨的指導思想。從此,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按照“三個代表”要求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成為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首要任務和鮮明特色。

()深入探索全面加強黨的建設的新辦法、新途徑,以一系列新思路、新舉措把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成功推向21世紀。

第一,堅持用發展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全黨,開創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的新局面。重視從思想上、理論上建黨,是我們黨加強自身建設的一條成功經驗。江澤民高度重視黨的思想建設。他反復強調:“思想政治建設始終是黨的建設的首要任務,是帶動其他方面建設的根本性建設,必須抓緊抓實。”【《江澤民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專題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年版,第587頁。】他特別指出:“無論對黨還是對黨的干部來說,理論上成熟都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礎。”【江澤民:《論黨的建設》,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版,第222頁。】十三年中,我們黨始終把黨的思想理論建設放在首位,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全黨,不僅開展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與教育活動,還健全和完善了領導干部學習培訓與考核制度,把以理論武裝為核心內容的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推向了經常化、正規化、制度化的道路。

第二,堅持抓基層,強基礎,在擴大黨的工作覆蓋面的同時,構建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新格局。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江澤民反復強調,基礎不牢,地動山搖。他要求各級黨委一定要堅持不懈地抓基層組織建設,“一刻也不能放鬆”【《江澤民文選》第3卷,第18頁。】。十三年中,黨中央始終把基層組織建設作為一項基礎工程來抓,先后下發了加強農村、國有企業、街道社區、高校和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的建設的文件,整頓了處於軟弱渙散狀態的黨支部,建立並實行了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和領導干部工作聯系點制度。世紀之交,針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區黨的建設工作明顯滯后於形勢發展要求的狀況,江澤民明確提出,在非公有制企業開展黨建工作和切實加強街道社區黨的建設“要理直氣壯”,提出“要做到凡是有黨員的地方,就有黨組織的教育管理﹔凡是有居民的地方,就有黨組織服務群眾的工作,就有黨員在發揮作用”。【《江澤民文選》第3卷,第2122頁。】據統計,截至2001年底,全國在各類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建立黨組織的數量由20016月的44萬個增加到71萬個。【參見張嚴、單向前:《全國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取得新進展》,《人民日報》2001621日﹔盛若蔚:《開辟黨建新陣地——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非公有制經濟黨建成就綜述》,《人民日報》20021023日。】十三年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特別是關於加強街道社區、非公有制經濟和社會組織黨的建設的新探索,使黨的建設工作深入到社會各行業和領域,拓展了黨的工作的覆蓋面,提高了黨的基層組織的影響力、凝聚力和戰斗力,構建起面向新世紀新階段、分類指導、全面推進的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新格局。

第三,開展“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教育,創造以整風精神進行黨性黨風教育的新途徑。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是我們黨的光榮傳統。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以毛澤東、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始終倡導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並身體力行,為全黨樹立了光輝的典范。為了更好地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針對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黨的干部隊伍中存在的忙於事務,忽視學習,不講政治,正氣不足等問題,1995年,江澤民向全黨、特別是向黨的各級領導干部提出了“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的要求。1999年和2000年,全黨分期分批集中開展了“三講”教育活動。江澤民對“三講”教育工作高度重視,不僅給予及時有力的指導,還和其他常委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從19991222日起,用五個半天的時間進行“三講”,促進了全黨“三講”教育的深入開展。這次“三講”教育是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中央為加強黨的建設,特別是為加強領導班子建設、提高干部隊伍素質、解決新形勢下黨性黨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而採取的一項重大舉措。兩年間,全國參加“三講”教育的黨政領導干部共70萬人。直接參加聽動員報告、填寫征求意見表、民主測評和幫助整改的干部群眾有500萬人以上。整個教育活動取得了明顯成效,為探索一條不搞政治運動、妥善解決黨內問題、提高干部素質的新路子創造和積累了重要經驗。

第四,圍繞民主集中制加強各項制度建設,推動黨的建設向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方向邁出新步伐。加強黨的制度建設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觀點。江澤民高舉鄧小平理論旗幟,在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過程中,把完善各個方面的制度放在重要地位。他指出:“保証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制度建設是最根本的”,“必須不斷加強和改善我們黨和國家各個方面的制度,使之更加成熟、完善”。【江澤民:《論黨的建設》,第547374頁。】十三年中,黨的制度建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以民主集中制為主要內容的各項制度進一步健全。黨的代表大會制度、黨內選舉制度、黨的集體領導制度以及黨委內部議事和決策機制不斷規范,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斷深化,黨內民主、教育、管理、監督制度和黨風廉政制度不斷完善,初步形成了相互配套比較完整的制度體系,黨的建設向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方向邁出堅實步伐。

第五,建立健全反腐倡廉領導體制、工作格局,加大從源頭上預防和懲治腐敗的力度,初步探索出一條有效開展反腐倡廉的新路子。江澤民十分重視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上任伊始,在他主持下,黨中央、國務院就相繼通過了《關於近期做幾件群眾關心的事的決定》、《關於進一步清理整頓公司的決定》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向人民群眾表明了黨和政府反腐倡廉的堅強決心。從1993年到2002年,他先后10次出席中央紀委全體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闡述反腐倡廉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方針和原則以及方法步驟等。他反復強調:“反腐敗斗爭是關系黨心民心、關系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嚴重政治斗爭”,“在整個改革開放過程中都要反對腐敗,警鐘長鳴”。【江澤民:《論黨的建設》,第236頁﹔《江澤民文選》第2卷,第46頁。】他指出,反腐倡廉必須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實行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方針。他要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結合新的實際,積極探索新的工作方式和方法,“要從標本兼治、更多地注重治標轉向標本兼治、以治本為主的工作思路上來,注重從源頭上預防和解決腐敗問題”。【《江澤民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專題摘編)》,第440頁。】十三年中,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取得了明顯成果:建立健全了“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紀委組織協調,部門各負其責,依靠群眾的支持與參與”的反腐敗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形成了領導干部廉潔自律、查處大案要案、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為主要內容的反腐敗工作格局和戰略上總體規劃、戰術上分階段部署、不斷積小勝為大勝的工作思路﹔加大了從源頭預防和治理腐敗的力度,推動反腐倡廉從側重遏制轉到標本兼治、綜合治理、逐步加大治本力度的新軌道,初步探索出一條適合我國現階段基本國情的有效開展反腐倡廉的路子。

三、江澤民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基本經驗

十三年中,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牢記鄧小平“這個黨該抓了,不抓不行了”的重托,聚精會神抓黨建,在把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成功推向21世紀的同時,創造了豐富的經驗。概括地說,有這樣“四個一”:

()一個原則:黨的建設必須按照黨的政治路線來進行,圍繞黨的中心任務來展開,朝著黨的建設總目標來加強。這是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中央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指導原則。

這一原則深刻揭示了黨的建設與黨的政治路線、黨的中心任務和黨的建設總目標的關系。按照這一原則加強黨的建設,就是要求我們用黨的基本路線教育全體黨員和各級領導干部,統一全黨的思想和行動,保証黨的基本路線全面、正確地貫徹執行﹔就是要求我們正確處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關系,保証黨和國家的一切工作服從、服務於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就是要求我們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全面加強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制度、反腐倡廉等各方面的建設,保証我們黨始終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始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回顧十三年,黨的建設沒有偏離這一原則指引的方向,沒有發生不一貫或“一手硬、一手軟”的現象。這是十三年黨的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

()一股精神:必須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加強黨的建設。這是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中央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強大動力。

改革創新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的必由之路。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反映了我們黨對時代進步要求和中國發展變化的准確把握,也反映了我們黨對自身建設規律的准確把握。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加強黨的建設,就是要求我們必須善於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認識自己、加強自己、提高自己,認真研究和解決自身建設中遇到的新矛盾新問題﹔就是要求我們必須堅持用時代發展的要求審視自己,既善於總結成功的經驗,又善於汲取失誤的教訓,既善於通過提出和貫徹正確的方針政策帶領群眾前進,又善於從群眾的實踐創造和發展要求中獲得前進動力,既善於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又善於組織引導干部和黨員在實踐中加強主觀世界的改造。回顧十三年,我們黨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從新的實際出發,以改革創新精神研究和解決黨的建設面臨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進步,不斷深化了對黨的自身建設規律、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

()一種方法:黨的建設必須作為系統工程全面推進、重點突破。這是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中央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基本方法。

堅持辯証唯物主義的觀點,運用系統論的方法探索和解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是江澤民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一個重要特征。這一特征在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中得到了充分體現。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設構成了新的偉大工程的基本內容。這五個方面的建設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相輔相成的,無論抓哪方面的建設,都有賴於也必然涉及其他四個方面的建設。因此,我們在部署黨的建設工作時必須著眼全局、統籌兼顧,把五個方面的建設有機結合起來,使各方面的工作相互協調、相互配合、相互促進,既不顧此失彼,也不畸輕畸重﹔必須既立足於經常性工作,又善於抓住重點,一個時期解決一個時期的突出問題。回顧十三年,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黨的建設以及黨的各方面的建設作為一個系統工程來抓,既作為整體全面部署,常抓不懈,又善於抓住每一個時期黨的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集中力量下功夫解決,以此推動經常性工作。黨的十四屆四中全會著重強調黨的組織建設,黨的十五屆六中全會著重強調黨的作風建設,以及“三講”教育和農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等活動,都是全面推進、重點突破思路的生動體現。

()一套機制:必須實行嚴格的領導責任制,逐級建立運轉有效的工作機制,把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落到實處。這是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中央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組織保障。

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寶貴經驗,是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必須堅持的基本方針。堅定不移地貫徹好這個方針,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增強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的重要保証。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最重要的問題在於落實,關鍵在於實行嚴格的領導責任制,建立起一整套便利、管用、運轉有效的工作機制。這就要求各級黨委必須把黨的建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黨委書記要把抓黨的建設作為自己的首要職責,切實履行第一責任人的責任,一級管好一級,一級帶動一級,一直抓到支部、抓到黨員。這就要求各級黨組織都要嚴格實行集體領導與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建立和健全縱向一級抓一級、一級帶一級、一級促一級、層層負責,橫向在黨委領導下各部門齊抓共管、嚴格督促檢查的工作格局與機制。回顧十三年,江澤民始終把加強黨的建設作為重中之重,高度重視,身體力行,緊抓不放。十三年中,他幾乎逢會必講、無處不講黨的建設。當新的問題新的情況出現后,他總是帶頭調查研究,提出新的措施和要求,為各級黨委作出了表率。他總結基層黨組織建設責任制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經驗,提出在整個黨的建設工作之中建立和健全領導責任制,並用以指導“三講”教育活動,推動了各級黨委層層領導責任制的實行,促進了全黨上下齊心協力抓黨建工作格局的形成。實踐証明,隻要責任到位、機制有效,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落實就有了制度和組織保証,黨的建設工作就能取得好效果。

事非經過不知難。十三年黨的建設的偉大成就來之不易,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在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中作出的貢獻值得永遠銘記﹔十三年偉大探索創造的經驗彌足珍貴。不斷挖掘、總結和創造性地運用這些經驗,對於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來源:《黨的文獻》2012年第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