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當代中國的最大公約數

作者:王香平    發布時間:2015-02-26   
分享到 :

黨的十八大后,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的歷史新起點,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基礎上,習近平同志高瞻遠矚,審時度勢,提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國夢”這一生動形象的表達,一經提出就釋放出強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激起了海內外中華兒女的情感共鳴和美好憧憬,揚起了一面激勵中國人團結奮進、開辟未來的精神旗幟,成為當代中國的最大公約數和最大共識。

中國夢,為什麼具有如此強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其內在的邏輯力量是什麼?

從發展脈絡看,中國夢是歷史、現實和未來的統一

習近平同志指出:“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中國夢凝結著無數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承載著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向往,昭示著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這實際上從歷史的發展脈絡明確了中國夢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問題。

中國夢是歷史的,是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根本夙願。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歷經磨難,命運多舛,但從未放棄對美好夢想的向往與追求。從孫中山在“興中會”成立章程中第一次發出“振興中華”的宣誓以來,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而奮斗就成為全民族的共識。以此為標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成為近代以來歷史發展潮流中的突出主題。

中國夢是現實的,是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所在,也是當前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習近平同志明確指出:“當前,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正在為實現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奮斗目標而奮發努力,正在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勇邁進。這是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所謂工作大局,也就是當今中國的時代主題。黨和國家各項事業都要圍繞這一主題,服務這一主題,而不能偏離這一主題。凡是有利於這一主題的我們都歡迎,都支持,而背離這一主題的則要堅決反對和抵制。正如習近平同志強調的,中國夢的“核心內涵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可以適當拓展,但不能脫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主題,要緊緊扭住這個主題激活和傳遞正能量”。

中國夢是未來的,是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全體中國人和中華民族的共同願景和共同理想。著眼未來,習近平同志多次指出,中國夢“是13億中國人民的共同夢想”,“是中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景”,“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強調中國夢是未來的,就是要更好地激發起全體中華兒女為夢想、為理想而團結奮斗、不懈奮斗、矢志奮斗的滿腔熱情與壯志豪情。

中國夢是歷史、現實和未來的統一,這種以宏闊歷史思維來觀照和審視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斗爭史、發展史和探索史,不僅進一步揭示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和當代中國的發展走向,進一步指明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奮斗目標,也體現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完成先人們未竟事業的歷史使命意識和責任擔當精神。

從本質內涵看,中國夢是國家夢、民族夢和人民夢的統一

中國夢是什麼,其基本內涵如何把握?習近平同志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我們稱之為‘中國夢’,基本內涵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也就是說,國家、民族、人民共同構成了中國夢的目標主體。如果隻強調國家富強、民族振興而忽略人民幸福是不完整的,同理,隻強調人民幸福而不談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也是片面的。因此,中國夢是國家夢、民族夢和人民夢的高度統一。

國家富強、民族振興是人民幸福的根本前提。100多年前,被譽為“中國工程之父”的詹天佑修建了第一條中國人自己設計、建造的鐵路京張鐵路。孫中山高度褒揚詹天佑創造的這一為民族增光的驚世之舉。然而,積弱積貧的舊中國,竟使這位杰出工程師留下了“初建路網的夢想破滅令我抱恨終天”的遺憾。國家被蹂躪,民族被欺凌,任何個人的奮斗都會失去后盾和根基。新中國成立后,包括錢學森、李四光在內的很多留學海外的專家學者沖破各種阻力回到祖國,在新中國的舞台上施展才華,貢獻智慧,成就夢想。歷史生動地告訴我們,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正如習近平同志指出的,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

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這就揭示了中國夢的本質屬性。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在各種場合多次談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是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基礎上翻一番。從“解決溫飽”到“小康水平”,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從“全面建設”到“全面建成”,改革開放30多年來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提出、發展和完善,不僅成為我們黨“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執政理念的具體體現,也成為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中國夢“必須不斷造福人民”的生動詮釋。

中國夢是國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三個共同享有”的豪邁宣誓,把每一個人的成長進步同國家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激起了每一個中國人對未來和夢想的無限向往,極大地增強了人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因此,中國夢提出后,引起了廣泛關注和討論,每個人都在思考中國夢與自己的關系、自己為實現中國夢應盡的責任﹔同時,各行各業也都把各自夢想自覺融入實現中國夢的洪流中,強軍夢,航天夢,體育夢,海洋夢,藍天夢,都成為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夢最大限度地兼顧和包容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各階層、各領域、各方面群眾都能從民族復興的光明前景中看到自身利益所在,都能從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中實現自身的幸福生活,從而煥發出實現共同理想、共同目標所需的強大凝聚力。

中國夢的本質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把國家夢、民族夢和人民夢相統一,不僅從內在邏輯結構上明確了中國夢的基本內涵,同時,第一次把“人民幸福”同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相提並論,在極大地提升中國夢感染力、感召力的同時,也有利於把全國人民更好地凝結成“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使中國夢獲得了廣泛的認同,成為新的時代條件下凝聚共識、匯聚力量的最大公約數。

從實現方式看,中國夢是中國道路、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的統一

繼2012年11月29日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提出中國夢后,2013年3月17日,習近平同志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進一步對中國夢予以了深入闡述,並首次提出實現中國夢要做到“三個必須”的重要論斷,即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必須凝聚中國力量。“三個必須”從不同角度闡釋了實現中國夢的根本方式,也鮮明地標注了中國夢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

關於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道路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條道路來之不易,它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新中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探索、對近代以來170多年的深刻總結和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中國夢植根於中華民族的文明史,發軔於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斗爭史,“四個走出來”同樣揭示了中國道路深厚的歷史淵源,這就從實踐路徑的角度,深刻闡明了中國道路與中國夢的相生相伴、根本路徑與奮斗目標的高度統一,也從獨特的歷史視角強調了中國道路作為中國夢路徑選擇的唯一性與獨特性,體現了中國夢濃郁的中國特色。

關於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習近平同志指出:“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這種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魂。愛國主義始終是把中華民族堅強團結在一起的精神動力,改革創新始終是鞭策我們在改革開放中與時俱進的精神力量。”中國精神是中國人民在實現民族復興的歷史進程中共同培育、創造和堅守的價值體系,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這就從價值支撐的角度,生動闡明了中國夢與中國精神、目標體系與價值體系的統一,也從特殊的文化視角強調了中國精神對實現中國夢的重要性與必要性,體現了中國夢鮮明的中國風格。

關於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習近平同志指出,“這就是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隻要我們緊密團結,萬眾一心為實現共同夢想而奮斗,實現夢想的力量就無比強大”﹔“全國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記使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用13億人的智慧和力量匯集起不可戰勝的磅礡力量”。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近代以來,為了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千千萬萬中國人奮起抗爭,前赴后繼,中國夢成為所有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成為億萬中國人民的共同事業和追求。這就從動力源泉的角度,深刻闡明了中國夢與中國力量、奮斗目標和實踐主體的統一,也從13億人口、56個民族的獨特國情視角強調了中國力量對於實現中國夢的不可替代性,體現了中國夢磅礡的中國氣派。

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必須凝聚中國力量,這“三個必須”,實際上回答了應該沿著怎樣的道路、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依靠什麼樣的力量來實現中國夢的問題。顯然,“三個必須”共同構成了實現中國夢的必要條件,忽視其中任何一方面都是有失偏頗的,都是不利於實現中國夢的,隻有“三個必須”同步用力、同向發力,才能不斷開拓民族復興的新前景。這“三個必須”既揭示了中國夢獨特的文化傳統、歷史底蘊,標注了中國夢之所以是“中國”夢而不同於其他什麼夢的鮮明印記,也體現了中國夢所具有的豐厚深廣的獨特內涵,彰顯了中國夢所具有的理論張力和理性魅力。

從國際視野看,中國夢是中國夢、世界夢和人類夢的統一

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著眼於為實現中國夢營造良好外部環境,習近平同志指出,實現中國夢,必須堅持和平發展﹔中國夢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中國夢與世界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相通﹔實現中國夢,就是要為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更大貢獻。中共領導人始終認為,正確處理中國和世界的關系,是事關黨的事業成敗的重大問題。世界好,中國才能好。因此,實現中國夢是世界夢、人類夢的重要內容,中國夢同世界夢、人類夢是同頻共振的。本文來

中國夢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強調的是全球化時代中國人民所秉持的不同國家之間相處共存的根本之道。習近平同志強調,沒有和平,中國和世界都不可能順利發展﹔沒有發展,中國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和平﹔不管國際風雲如何變幻,我們都要始終堅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要和平不要戰爭,要合作不要對抗,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別國合理關切。隨著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不斷發展,各國利益交融、興衰相伴、安危與共,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因此,中國人民和各國人民休戚與共,中國人民的夢想和各國人民的夢想緊緊相連。

中國夢不僅造福中國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一枝獨秀般增長的中國經濟,不僅被譽為中國奇跡、東方神話,也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引擎。十八大后,習近平同志提出“一帶一路”戰略,贏得了有關沿線國家的積極響應和普遍歡迎,也成為當代中國“歡迎搭乘中國發展列車”理念的生動注解。與此同時,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經濟體量世界第二的發展中大國,中國向國際社會庄嚴承諾,中國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中美領導人就雙方共建新型大國關系達成共識,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造福兩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習近平同志指出,中美兩國合作好了,就可以做世界穩定的壓艙石、世界和平的助推器。中國的發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壯大,是傳遞友誼的正能量。隨著國力不斷增強,中國還將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承擔更多國際責任和義務。因此,實現中國夢帶給世界的是和平,而不是動蕩,是機遇,而不是威脅。

實現中國夢符合世界和全人類的共同利益。在世界幾大古代文明體系中,中華文明是至今唯一沒有中斷而生生不息、綿延不絕的文明。雖然近代以來落后了,但為人類作出自己的貢獻始終是中華民族的價值追求。鄧小平曾說:“中國應對人類有較大的貢獻。在古代我們做得不錯,對人類有突出的貢獻。”近代以來,“中國淪為半殖民地,我們落后了近150年,這一段對人類的貢獻較小”。十八大后,習近平同志在同中外記者見面會上即表示:我們的責任就是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當前,中國人民正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有人說,中國人口超過美國、歐盟和日本人口的總和,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意味著世界上生活在高收入經濟體的人口將翻一番。這不僅會讓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還會給世界帶來更多機遇。英國倫敦經濟與商業政策署原署長羅思義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僅是中國,也是人類社會向前邁出的一大步。所以,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僅對於實現中國夢具有重大意義,而且是向實現‘人類夢’邁出的至關重要的一步。”

中國夢是追求和平的夢,也是奉獻世界的夢。美國夢、俄羅斯夢、法國夢,非洲夢、拉美夢、亞太夢,不同國家、不同地區都有實現發展繁榮的偉大夢想。從追逐夢想、實現夢想的角度來說,中國夢、世界夢、人類夢是相通的,也是統一的,這不僅彰顯了中國夢所具有的融通中外的國際溝通和對話功能,體現了中共領導人寬廣的國際視野和國際胸懷,也表明當代中國秉持人類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的大國擔當,塑造了當代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的負責任大國新形象。

從執政使命看,中國夢是中國共產黨對民族、對人民和對黨的責任的統一

2012年11月15日,習近平同志在當選總書記后同中外記者見面時表示:“全黨同志的重托,全國各族人民的期望,是對我們做好工作的巨大鼓舞,也是我們肩上的重大責任。”隨后,他用“三個重大責任”闡明了新一屆黨中央對民族、對人民和對黨的責任。關於對民族的責任,他說,“我們的責任,就是要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接過歷史的接力棒,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關於對人民的責任,他說,“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關於對黨的責任,他表示:“我們的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黨”,我們“決不會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我們“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三個重大責任”,其基本內涵和價值指向實質是一致的,體現了當代共產黨人濃厚的責任意識和飽滿的擔當精神。

挽救民族危亡、實現民族振興,是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伊始就肩負的歷史使命。辛亥革命之前,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清末新政等都未能取得成功。辛亥革命之后,中國嘗試過君主立憲制、帝制復辟、議會制、多黨制、總統制等各種形式,但都未能找到正確答案。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一個嶄新的政黨,一種科學的理論,一個民族的命運,就這樣走到了一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帶領下,經過90多年的奮斗,我們完全可以自豪地說,一個充滿生機的中國,一個充滿希望的民族,已經巍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正如習近平同志指出的:“自成立之日起,中國共產黨就以實現中國人民當家作主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經過艱苦卓絕的斗爭,“把貧窮落后的舊中國變成日益走向繁榮富強的新中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本文來源:瞭望觀察網

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黨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90多年來,我們黨之所以得到人民擁護和支持,從根本上說,就是因為能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毛澤東同志要求全黨同志必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鄧小平同志要求做工作必須考慮群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江澤民同志提出我們黨要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胡錦濤同志提出必須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習近平同志提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這是黨的宗旨在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表達,核心理念則是一以貫之、一脈相承的。正是基於此,“人民幸福”同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一道成為中國夢的基本內涵﹔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全面深化改革,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部署全面依法治國,強調必須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習近平同志在國際場合自信而豪邁地宣示,“中國夢是追求幸福的夢”,黨的奮斗目標和根本宗旨借助如此生動的表達實現了前所未有的統一。

我們黨在不同歷史時期,總是根據人民意願和事業發展需要,提出富有感召力的奮斗目標,團結帶領人民為之奮斗。在新中國成立60多年后的今天,回望過去,孫中山提出的很多戰略設想我們都實現了,毛澤東提出的四個現代化目標、鄧小平提出的第一、第二步戰略目標也實現了。到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是毛澤東、鄧小平等中共領導人的戰略構想,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條件實現這一目標。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是中國人民的百年期待和渴盼,也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政治使命與根本追求。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擘畫當代共產黨人的戰略宏圖,充分體現了我們黨繼續推動民族復興事業的崇高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反映了我們黨始終高瞻遠矚、把握未來的戰略眼光和歷史自覺。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關鍵在黨。中國夢的提出,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注入強大正能量,也升華了我們黨的執政理念,使黨的執政目標和根本宗旨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境界。中國夢,凝聚著黨中央的理論創造和探索,彰顯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理論自信和理論自覺。實現中國夢,是中國共產黨對民族、對人民和對黨的重大責任的高度統一。

(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2015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