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黨的建設的理論創新——基於十九大報告關於黨的建設總要求的透視

作者:    發布時間:2018-07-19   
分享到 :

新時代黨的建設的理論創新

——基於十九大報告關於黨的建設總要求的透視

宗剛 朱小玲

[摘要]在新時代這一歷史方位下,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新時代黨的建設的總要求。這個總要求,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色和問題導向,實現了黨的建設理論的重大創新。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的理論創新主要體現為:在黨的建設根本原則上,明確提出“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在黨的建設主線上,突出強調“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在黨的建設總體布局上,擴充納入“政治建設”和“紀律建設”﹔在黨的建設目標上,提出新時代的政黨建設目標。這些理論創新,對全面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具有重要意義,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理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關鍵詞]習近平﹔黨的十九大報告﹔新時代﹔黨的建設﹔理論創新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意識形態工作思想的總體性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為17AKS019

關於黨的建設問題,黨的十九大報告在總結過去五年全面從嚴治黨經驗的基礎上,明確提出新時代黨的建設的總要求,即“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以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為主線,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以堅定理想信念宗旨為根基,以調動全黨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著力點,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於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6162頁。】。這個總要求,集繼承性、創新性、理論性、實踐性、指導性於一體,在黨的建設的根本原則、工作主線、總體布局和建設目標等方面都作出了重大理論創新,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色和問題導向,是全面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偉大工程、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的理論指引和行動指南。

一、在黨的建設根本原則上,明確提出“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堅持黨的領導是歷史和人民作出的正確選擇。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中首先提出“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這一根本原則,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從強調“堅持黨的領導”到“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其中“全面”一詞意蘊極為深刻,是歷史邏輯和現實邏輯綜合發展的結果。

(一)從歷史邏輯看,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客觀要求

習近平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始終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688頁。】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前,無數仁人志士為了實現這個夢想進行了不懈努力和探索,可以說是“一切別的東西都試過了,都失敗了”【《毛澤東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1頁。】。總結失敗的原因,最主要的就是沒有一個以先進理論為指導的革命政黨的領導。因此,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正是應運而生。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自己的歷史使命”【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9頁。】,為了完成這一歷史使命,以毛澤東、鄧小平等為代表的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在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始終堅持黨的領導並帶領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可以說,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能夠取得勝利的重要寶貴經驗。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吸收歷史經驗的基礎上,繼續發揮黨協調各方、統領全局的領導核心作用,帶領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不懈奮斗。五年來,中國共產黨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落實到治國理政中,貫穿於“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各方面和全過程。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在眾多場合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涉及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個領域。此外,黨中央不僅召開了關於經濟、城鎮化、農村、政法、民族、扶貧開發、城市等方面的工作會議,還召開了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全國黨校工作會議、全國宗教工作會議等等,這些工作會議,習近平均出席並發表重要講話和提出要求,這些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堅持黨的全面領導。

可以說,黨的十八大以來正是因為堅持了黨的全面領導,黨和國家事業才取得了全方位的、開創性的歷史性成就,才發生了深層次、根本性的歷史性變革,才使得“黨的面貌、國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軍隊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第10頁。】。但與此同時,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雖然我國發展進入新時代,但在許多方面還存在不足和挑戰。因此,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不僅要繼續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以鞏固發展成果,而且更要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以實現更大發展。總之,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對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歷史性變革進行正確分析和研判后得出的必然結論,凸顯了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政黨建設規律的深刻認識,顯示了中國共產黨堅定的政治自信,即“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和考驗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5頁。】。

(二)從現實邏輯看,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必然選擇

“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第144頁。】習近平指出:“全面從嚴治黨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抓黨的建設的鮮明主題”,“全面從嚴治黨,核心是加強黨的領導,基礎在全面,關鍵在嚴,要害在治”。【《習近平關於全面從嚴治黨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年版,第1411頁。】從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的實踐看,黨的全面領導和全面從嚴治黨呈現出相輔相成、良性互動的辯証統一。黨的全面領導為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指引方向,而全面從嚴治黨又為加強和改進黨的全面領導創造條件、提供保障。如果沒有全面從嚴治黨,反腐敗斗爭的壓倒性態勢就不會形成,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就不會得到很好解決甚至會出現反彈。這必然影響黨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同時,如果黨的全面領導得不到加強,全面從嚴治黨就失去了“主心骨”,就會動力不足、方向不明。

歷史一再表明,黨的領導是否有力與黨和國家事業的興旺與否成正比。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決定了最終能否“贏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來”【《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7頁。】。如若黨的領導堅強有力,黨和國家的事業就會蒸蒸日上﹔反之,黨和國家的事業就會遭受挫折。民心是最大的政治,黨的領導和執政地位雖是歷史和人民選擇的結果,但能否真正得到人民的廣泛支持和衷心擁護,關鍵取決於黨怎樣做。即能否順應時代之變,關照人民呼聲﹔能否在強基固本抓好自身建設的基礎上,把謀求人民幸福和民族復興的初心和使命牢記於心、躬身力行。因此,為了實現人民幸福、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中國共產黨必須做到“打鐵必須自身硬”,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在更深程度上充分發揮黨的全面領導作用。

同時,與強調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這一根本原則相呼應的是,報告還提出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的基本方略,並且指出:“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第20頁。】其中,強調“全面”和“一切工作”,旨在表明要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特別是在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始終發揮好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確保黨的領導實現無盲點、無薄弱、全方位、多層面覆蓋。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全面領導”和“領導一切”體現出鮮明的全面性特征,但這並不意味著黨要包攬一切,事無巨細﹔也不意味著要以黨代政,取代國家和政府的職能和作用﹔更不意味著黨可以高高在上脫離群眾。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必須增強“四個意識”,自覺維護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必須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堅定“四個自信”,確保黨和國家事業不偏航,彰顯黨的核心作用和價值。

二、在黨的建設主線上,突出強調“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

黨的十九大報告在繼承黨的十八大報告關於黨的建設的主線相關表述的基礎上,突出強調“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是時代需要和使命使然,也使黨的建設主線的內涵愈加豐富。

(一)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是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的內在要求

與實行多黨制和政黨定期輪替的政黨制度不同,中國共產黨成為執政黨並將長期執政,是歷史和人民選擇的必然結果。按照亨廷頓的說法,“各政黨的平均年齡越大,該體制的制度化和穩定性也就越高”【〔美〕亨廷頓:《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王冠華等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9年版,第391頁。】,這在某種程度上講是對的。但在看到我們政黨制度優勢的同時,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一個政黨長期執政容易出現精神鬆懈、思想僵化、缺少創新等各種問題,從而使政黨失去應有的生機和活力,最終影響執政黨的穩定性。

縱覽世界政黨史,執掌政權不易,執好政不容易,長期執好政更不容易。中國共產黨成為執政黨並將長期執政,與中國共產黨自身所具有的特殊優勢,如黨的先進性、黨的宗旨、黨的執政能力等密切相關。從新中國成立至今,中國共產黨找到跳出執政“歷史周期率”的秘訣,已執政近70年,放眼未來,中國共產黨還將長期執政下去。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第29頁。】強調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正是對實現這一戰略安排的積極回應。

(二)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是應對執政考驗的實踐需要

適應時代發展,提升執政能力,是執政黨建設的永恆主題。中國共產黨的成長發展本身就是一個逐步提升能力的過程。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世情、國情和黨情的變化,中國共產黨面臨的形勢十分復雜,考驗十分艱巨。從世界局勢看,地區熱點此起彼伏,全球性問題加劇,軍備競爭、恐怖主義、網絡安全等傳統與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從國內形勢看,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深水區、攻堅期,社會問題交織出現,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十分突出,地域差異、城鄉差距等依然較大,各項民生事業還不能完全滿足人民期待﹔從黨內狀況看,黨的建設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依然存在,“四風”問題依然存在等等。對此,習近平多次強調共產黨人要增強憂患意識:“我們共產黨人的憂患意識,就是憂黨、憂國、憂民意識,這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擔當。”【《習近平關於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中國方正出版社2015年版,第8頁。】加強長期執政能力建設的提出,正是基於黨長期執政的合法性和必然性,對新時代黨面臨的執政考驗作出正確研判的結果,顯示出中國共產黨高度的政黨自覺和責任意識。實踐一再証明,越是長期執政,越是執政考驗艱巨,就越要提高長期執政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在長期執政過程中以更大勇氣、更足底氣直面考驗、應對挑戰。

對於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黨的十九大報告還作了具體安排和部署,主要包括: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持之以恆正風肅紀、奪取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全面增強執政本領八個方面【參見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第6268頁。】。

三、在黨的建設總體布局中,擴充納入“政治建設”和“紀律建設”

黨的十九大基於五年來全面從嚴治黨的偉大實踐,明確將政治建設和紀律建設納入黨的建設總布局。與此同時,特別強調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是黨的建設總體布局的重大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

(一)強調“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是凸顯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政治屬性要求

黨的政治建設是政黨建設的應有之義,也是首要之義。黨的政治建設在黨的建設中具有根本性和決定性作用,隻有抓好黨的政治建設,才能真正解決好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問題,才能對黨的其他方面的建設起到綱舉目張、引領方向的作用。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旗幟鮮明講政治是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要求”,不僅要以政治建設統領黨的其他建設,而且必須“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第62頁。】這就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政治屬性要求,也顯示出黨對自身建設經驗的深刻把握,突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管黨治黨、全面從嚴治黨中清醒的思想認知和強烈的政治責任,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人高度的政治自覺和政治自信,是協調推進“四個全面”和“四個偉大”的要求和保証。

習近平指出:“什麼時候全黨講政治、黨內政治生活正常健康,我們黨就風清氣正、團結統一,充滿生機活力,黨的事業就蓬勃發展﹔反之,就弊病叢生、人心渙散、喪失斗志,各種錯誤思想得不到及時糾正,給黨的事業造成嚴重損失。”【《人民日報》2017214日。】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發揚黨的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圍繞黨的政治建設進行了一系列實踐,如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做好黨內法規的廢改立工作﹔制定實施《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則》,不斷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廣泛發展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開展黨內集中學習專題教育等等。這些舉措對於培養廣大黨員干部的政治意識、自我革命勇氣,增強自我淨化能力、提高政治免疫力起到了積極作用。

但在一個時期,一些黨組織和領導干部不講政治的問題時有顯露。如有的黨組織出現了政治原則淡化、政治生活虛化、政治功能弱化、政治生態惡化的問題,導致“四風”問題突出。有的領導干部甚至一些高級領導干部也出現了政治立場動搖、政治意識淡漠、政治嗅覺失靈、政治紀律鬆弛等嚴重問題。【參見《光明日報》201828日。】這些問題,嚴重侵蝕黨的思想道德基礎,嚴重破壞黨的團結和集中統一,嚴重損害黨內政治生態和黨的形象,嚴重影響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特別是作為“關鍵少數”的領導干部政治上出現問題,危害極其嚴重。正如習近平所言:“干部在政治上出問題,對黨的危害不亞於腐敗問題,有的甚至比腐敗問題更嚴重。”【《習近平關於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論述摘編》,第51頁。】

正是基於這些,習近平和黨中央深刻認識到,黨內存在的諸多問題,原因就是在過去一個時期內管黨治黨出現的“寬鬆軟”,導致黨的政治建設抓的不緊、不實。對此,黨的十九大報告在突出強調黨的政治建設“統領”和“首位”地位的基礎上,對推進新時代黨的政治建設的具體路徑提出明確的新要求,強調要保証全黨服從中央,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要尊崇黨章,嚴格執行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若干准則﹔要完善和落實民主集中制的各項制度﹔要培育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要加強黨性鍛煉,不斷提高政治覺悟和政治能力。【參見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第6263頁。】這些新要求為新時代黨的政治建設明確了重點和方向。

(二)突出紀律建設,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經驗

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個政治組織,政治紀律是黨保持團結統一,實現自身政治目標的基本保証。黨的建設經驗表明,嚴明的紀律,是中國共產黨的鮮明特點和優勢。在中國共產黨發展歷程中,紀律在其中始終扮演著重要角色,並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在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形勢下,習近平一再強調,在中國這樣發展中大國執政,“如果不嚴明黨的紀律,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就會大大削弱,黨的領導能力和執政能力就會大大削弱”【《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第131頁。】。因此,過去五年間,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強調要“把紀律挺在前面”,從20131月的第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到20171月的第十八屆中央紀委七次全會,習近平連續五年出席並發表重要講話,“紀律”始終是他強調的重要關鍵詞:“黨面臨的形勢越復雜、肩負的任務越艱巨,就越要加強紀律建設”【《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86頁。】﹔“我們這麼大一個政黨,靠什麼來管好自己的隊伍?靠什麼來戰勝風險挑戰?除了正確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外,必須靠嚴明規范和紀律”﹔“全面從嚴治黨,重在加強紀律建設”【《習近平關於嚴明黨的紀律和規矩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中國方正出版社2016年版,第59頁。】,等等。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通過強化黨內政治、組織、廉潔、群眾、工作和生活等多種紀律,建立健全黨內法律法規,加強紀律教育和執行,使廣大黨員干部心存敬畏、守住底線,初步實現了黨內政治生態的風清氣正。

但同時必須看到,面對各種復雜多變的形勢,面對各種誘惑,一些黨員領導干部忘記了黨的紀律和規矩,黨內違反紀律的現象時有發生。過去五年間,截止到20171019日,共立案審查省軍級以上黨員干部及其他中管干部440人,其中中央委員、候補中央委員有43人,中央紀委委員有9人。紀律處分廳局級干部8900余人,處分縣處級干部6.3萬多人。【參見《數字解讀全面從嚴治黨五年反腐“成績單”》,中國網20171019日。】從嚴肅查處周永康、薄熙來、郭伯雄、徐才厚、孫政才、令計劃等嚴重違紀違法案件可以看出,中央對執行鐵的紀律的決心,對嚴重破壞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行為的“零容忍”。重視黨的紀律建設正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的一條重要經驗,更是全面從嚴治黨的治本之策。因此,黨的十九大報告把紀律建設納入黨的建設總布局,重點強調“強化政治紀律和組織紀律,帶動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賦予有干部管理權限的黨組相應紀律處分權限,強化監督執紀問責。加強紀律教育,強化紀律執行,讓黨員、干部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習慣在受監督和約束的環境中工作生活”。【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第66頁。】突出紀律建設,既是對過去幾年正風肅紀取得重要成效的充分肯定,又是針對當前違法違紀行為依然頻發所提出的更高要求,更是深化“把紀律挺在前面”認識的重要體現。

四、在黨的建設目標上,明確提出新時代的政黨建設目標

“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一直是中國共產黨在執政實踐中不斷探索的重大課題。黨的建設目標反映了黨在不同時期、不同歷史方位,對黨的建設實際狀況的具體訴求。根據新時代黨的建設的形勢和要求,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新時代的政黨建設目標。與改革開放以來黨在不同時期確立的政黨建設目標的具體內容相比較,“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和“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的目標早已提出過,而“人民衷心擁護”“勇於自我革命”“朝氣蓬勃”的目標卻是全新的提法。從總體上看,新時代的政黨建設目標是有機聯系的統一整體,與黨的性質、根本宗旨、政治品質和精神面貌等緊密聯系,對黨的建設總目標提出了新要求,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時代、新征程下對自身建設的嶄新定位。

(一)“建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政黨”體現了黨的先鋒隊性質和先進性特質

之所以強調黨要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一方面,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決定了它必須要走在時代前列。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是中國工人階級、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這一先鋒隊性質決定了它在謀求人民幸福、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要發揮“領頭雁”“排頭兵”作用,要有先知先覺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政黨的先進性客觀要求它要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先進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特質,中國共產黨所遵循和堅持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極具先進性的,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具體實踐結合起來,通過與時俱進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不斷開創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使黨的理論指南、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等能夠與時俱進跟上時代形勢發展。隻有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政黨,它的先進性才能充分體現。把“始終走在時代前列”放在最前面,更能說明進行黨的建設前提條件就是保証黨的性質不變和先進性特質不變。因此,做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政黨,就必須密切關注時代變化,成為各個方面的先行者﹔必須解放思想,敢闖敢干,引領時代的發展方向,做時代的代言人和領導者﹔必須順應時代之變,緊緊團結和依靠廣大人民群眾,完成新時代肩負的歷史使命,做時代的“弄潮兒”。

(二)“建設人民衷心擁護的政黨”與黨的根本宗旨相得益彰

“人民”一詞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作為一個高頻詞匯,其出現次數達203次。報告中強調的“為中國人民謀幸福”“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都是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落實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理念的重要價值取向。中國共產黨在執政實踐中,隻要時刻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上,把為人民謀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必然會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強調“建設人民衷心擁護的政黨”與之前強調的“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等表述相比,其側重點有著明顯變化:一方面,之前表述的主體是中國共產黨,表達的是中國共產黨要做踐行宗旨、為民服務的政黨﹔而強調“人民衷心擁護”體現的主體是“人民”,凸顯了“人民主體”“人民中心”地位。另一方面,“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等表述強調了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理念,而“人民衷心擁護”更多的是強調人民的滿意度,側重的是執政成效,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01頁。】相呼應。

(三)“建設勇於自我革命的政黨”凸顯了黨的鮮明品格和政治勇氣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勇於自我革命,從嚴管黨治黨,是我們黨最鮮明的品格。”【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第26頁。】縱覽中國共產黨90多年的奮斗歷程,其之所以偉大,關鍵就在於敢於直面問題、始終做到揚長避短,能夠不斷提高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積極應對新矛盾、新問題。更為重要的是,黨的性質和根本宗旨決定了黨必須時刻保持自我革命的勇氣,由此才能在為人民謀利益過程中做到心無旁騖。歷史經驗一再表明,政黨隻有通過不斷的自我革命,才能永葆先進性純潔性,永葆生機和活力。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壯士斷腕”“刮骨療毒”“啃硬骨頭”的魄力和勇氣,向觸及深層次的矛盾“開刀”,清掃了沉積多年的“頑瘴痼疾”,淨化了政治生態。與此同時,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黨內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仍未得到根本解決。因此,勇於自我革命的品格和勇氣必須“永遠在路上”,隻有以強烈的自我革命精神,堅持不懈地同自身存在的問題和錯誤作斗爭,才能跳出“歷史周期率”。

(四)“建設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的政黨”是肩負好新時代歷史使命的必然要求

中國共產黨作為先進的無產階級政黨,在肩負歷史使命中必然要能夠經受住風浪考驗。黨的十五大曾提出“建設能夠經受住各種風險的政黨”【《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第39頁。】的目標,而黨的十九大又提出“建設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的政黨”的目標,“考驗”一詞的增加,正是對當下黨面臨的風浪與考驗的回應。近年來,通過開展一系列黨內集中教育活動,廣大黨員干部的思想素質和基本修養得到較大提高,但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各種風浪考驗比比皆是,特別是資本主義的腐朽思想、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等乘機而入,逐漸滲入侵蝕一些黨員干部的靈魂,對黨的肌體的健康和黨的事業的發展都帶來了極大的危害和挑戰。在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過程中,黨面臨的考驗仍具有長期性、復雜性、尖銳性和嚴峻性,這些都是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中需要面對的問題。因此,為了肩負好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在具體執政實踐中,在黨的建設總體布局協調推進中,要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要敢於積極應對各種考驗,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在管黨治黨的基礎上實現興黨強黨。

(五)“建設朝氣蓬勃的政黨”指明了新時代黨應具備的精神風貌

黨的精神風貌和狀態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其作用的發揮效果。和世界上其他老牌的政黨相比較,中國共產黨屬於年輕的政黨,正處於干事創業的上升期,政黨所具備的創造力、迸發力都是十分強勁的。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黨一定要有新氣象新作為。”【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第61頁。】在領導人民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征程中,中國共產黨隻有保持朝氣蓬勃的精神風貌,才能以最佳的狀態、最飽滿的熱情、最強勁的動力,為順利實現新時代中國共產黨肩負的使命而不懈奮斗。

新時代的政黨建設目標呈現出鮮明的特點:

一方面,表現出中國共產黨高度的政黨自信。習近平指出:“全黨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確保黨和國家事業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勝利前進。”【《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59頁。】從實際上看,政黨自信是“四個自信”背后堅實有力的根本支撐。【參見《“四個自信”的支撐是中國共產黨的政黨自信》,中國網2017927日。】新時代的政黨建設目標也體現了高度的政黨自信,通過“始終”“衷心”“勇於”“各種”等詞便可以看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強調自始至終,而不只是某一時期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而不是一般的擁護,隻有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黨才能得到人民衷心擁護﹔“勇於自我革命”表明了黨的政治勇氣,隻有沒有任何特殊利益的政黨才敢於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強調了應對風浪考驗的全面性。

另一方面,凸顯出中國共產黨自覺的憂患意識。對於中國共產黨而言,不斷增強憂患意識,既是責任更是擔當。從新時代的政黨建設目標對立面看,“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對立面是“時刻落后於時代步伐”﹔“人民衷心擁護”的對立面是“人民強烈反對”﹔“勇於自我革命”的對立面是“不敢打破藩籬”﹔“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的對立面是“經不起任何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對立面是“缺乏生機”。如果中國共產黨走向了新時代的政黨建設目標的對立面,最終隻會導致失去執政資格,這正是中國共產黨深刻的憂患意識的重要體現。

總之,黨的十九大報告對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中關於黨的建設的根本原則、工作主線、總體布局和政黨建設目標的理論創新,是對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全面部署與周密安排,為新時代黨的建設指引了方向,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黨的建設理論,彰顯出中國共產黨對“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這一歷史課題作出的進一步深入回答和思考,折射出黨對執政規律的深刻認識,凸顯了中國共產黨在長期執政過程中與時俱進、勇於創新的寶貴品質。

(本文作者:宗剛,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朱小玲,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江蘇南京210023

(責任編輯:宿凌)

(來源:《黨的文獻》2018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