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美好未來(兩會·聲音2019)

作者:    發布時間:2019-03-1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分享到 :

馬逢國代表(全國人大香港代表團團長)

賀一誠代表(全國人大澳門代表團團長)

黃志賢代表(全國人大台灣代表團團長)

抓住歷史機遇 全面深化合作

馬逢國代表(全國人大香港代表團團長)

將“國家所需”與“香港所長”充分結合,一定能保持長期繁榮穩定,在新時代創造出新輝煌

今年兩會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熱議詞。一個醞釀著巨大潛力、充滿生機創意的一流灣區及超級城市群,將成為中國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去年11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會見香港澳門各界慶祝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訪問團時,對港澳今后如何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提出了希望,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為港澳未來發展指路引航、鼓勁打氣,吹響了新的集結號。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支持港澳抓住共建“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機遇,更好發揮自身優勢,全面深化與內地互利合作。與祖國同發展共進步,為港澳如何具體全面深化與內地合作,指出了明確方向。

香港抓住這兩大由習主席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戰略所帶來的歷史性機遇,將“國家所需”與“香港所長”充分結合,一定能保持長期繁榮穩定,在新時代創造出新輝煌。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把香港在內的大灣區建成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香港作為中心城市之一,將扮演對外引領灣區與國際接軌、對內發揮中心輻射的重要作用,將為香港同胞更加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提供便捷渠道、廣闊空間。除了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之外,綱要還提出要塑造灣區的人文精神,堅定文化自信,共同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香港作為東西方文化匯聚之地,在這些方面也可以大有所為。

作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我們要集思廣益、凝聚共識,與香港市民一起,全面支持香港特區政府依法施政,大力推動金融服務和商貿發展、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青年創新創業、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等方面的工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應有的貢獻。

本報記者 張慶波 林麗鸝整理 

把握國家所需 發揮自身所長

賀一誠代表(全國人大澳門代表團團長)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推進,為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推動經濟適度多元,創造了歷史性的機遇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隨著國家發展進入新時代,澳門也迎來自身發展的新機遇。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澳門要抓住共建“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機遇,更好發揮自身優勢,全面深化與內地互利合作。這對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提升自身發展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新中國成立后,澳門成為祖國內地“引進來”“走出去”的重要窗口。回歸祖國以來,澳門為國家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作出獨特貢獻,內地廣闊的市場空間也為澳門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澳門人口少、空間小,產業結構單一。能否實現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決定著澳門的未來。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推進,為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推動經濟適度多元,創造了歷史性的機遇。特別是近期公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更是進一步明確澳門未來發展的定位,賦予澳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新的使命。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澳門需要更好地把握國家所需、發揮自身所長,加快世界旅游休閑中心和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建設,積極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旅游培訓基地”“中葡雙語培訓基地”,加強與大灣區城市間的旅游、會展、金融、科技、中醫藥等產業合作,有效促進灣區內規則銜接,推動生產要素流動和人員往來便利化,為青年一代在灣區創新創業搭建平台,通過深度融入大灣區建設,實現澳門自身更好的發展。同時,澳門地處“一帶一路”節點,可以發揮多元文化交融、僑界資源豐富的優勢,深化與沿線國家(地區)的經貿、人文交流合作,在國家改革開放的大舞台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本報記者 林麗鸝整理

服務台灣鄉親 深化兩岸融合

黃志賢代表(全國人大台灣代表團團長)

不斷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加深相互理解認同﹔團結廣大台胞,攜手同心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今年是《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會上的重要講話全面闡述了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中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重大政策主張,具有劃時代意義。作為黨和政府聯系廣大台灣同胞的橋梁和紐帶,全國台聯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充分發揮人民團體特點和親情鄉情優勢,積極服務台胞鄉親﹔不斷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加深相互理解認同﹔團結廣大台胞,攜手同心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堅持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一如既往尊重台灣同胞、關愛台灣同胞、團結台灣同胞、依靠台灣同胞,全心全意為台灣同胞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作為“台胞之家”,全國台聯一直以服務台灣鄉親為己任。去年國務院台辦等多部門發布31條惠台措施。全國台聯組織全國人大台灣團代表、全國政協台聯界別委員分別赴海南、青海、浙江、山東等地視察調研,傾聽台籍企業界人士、台灣教師和學生的心聲,了解措施落實情況和有待解決的問題。同時,協調有關部門推動問題解決。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張雄代表提出《關於台胞証採用大陸身份証規則編碼以便落實同等待遇的建議》。在各方的努力下,2018年9月,台港澳居民居住証申領辦法正式實施,台胞因為証件號碼不同產生的問題迎刃而解。

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在青年。我們將繼續積極推動兩岸青年交流,著力創新形式和內容,精心打造台胞青年千人夏令營和冬令營等活動。針對青年特點,舉辦電子商務、實習等有利於就業、創業的培訓項目,吸引更多的台灣青年認識、認同祖國大陸的發展成就,增強他們對中華文化、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和向心力。

本報記者 陳支援整理 

《 人民日報 》( 2019年03月14日 1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