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與公文寫作

原標題:毛澤東與公文寫作
作者:謝煜桐    發布時間:2019-03-29    來源:學習時報
分享到 :

  毛澤東在《工作方法六十條》中指出:“文章和文件都應當具有這樣三種性質:准確性、鮮明性、生動性。”公文是一個政權實施有效管理的主要工具和手段之一,公文起草者必須按照以上“三性”的標准,在公文起草上嚴格要求,不懈努力。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發布的經毛澤東審定的《關於土地問題的指示》(史稱《五四指示》),是在歷史轉折關頭我們黨發布的重大政策性文件,決定將抗日戰爭期間的減租減息政策,改為沒收地主土地分配給農民的政策。從公文寫作角度看,《五四指示》堪稱公文的經典之作。本文擬從以上“三性”的角度來重溫這篇公文佳作。
  先說准確性。這是公文起草的第一要求,是鮮明性和生動性的前提。准確性,至少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思想的准確。公文必須符合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公文作為貫徹黨和國家意志的工具,這個要求是內在、起碼的,否則就是謬種流傳,尚不如不要這種公文。二是事實的准確。公文要符合事實情況,不能以不真實的信息為依據,要真正做到有根有據。三是文字的准確。公文表達要准確,遣詞、造句、敘述,都要與公文語境相吻合。做到以上三者,才能說是符合准確的要求了。《五四指示》在以上三方面均達到了要求。在思想的准確上,強調“各級黨委必須明確認識,解決解放區的土地問題是我黨目前最基本的歷史任務,是目前一切工作的最基本的環節。必須以最大的決心和努力,放手發動與領導群眾來完成這一歷史任務,並依據下列各項原則,給當前的群眾運動以正確的指導”。接著,文件作出18項十分具體的指示。這些指示構成了文件的主體內容。在事實的准確上,文件一開頭,就指出目前圍繞解放區土地問題群眾和其他各方態度的差異,那就是,“在反奸、清算、減租、減息斗爭中,直接從地主手中取得土地,實現‘耕者有其田’,群眾熱情極高”,“另一方面,一部分漢奸、豪紳、惡霸、地主逃到城市中,則大罵解放區的群眾運動。有些中間人士則發生懷疑。黨內亦有少數人感覺群眾運動過火”,這也造成了我們黨必須有一個明確態度的局面。這是文件發布的事實前提。在文字的准確上,《五四指示》由劉少奇、任弼時主持,鄧子恢、薄一波、黎玉等參與,由胡喬木執筆,三易其稿,並最后經毛澤東修改定稿,是我們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文件的措辭拿捏得十分精當准確。比如,文件沒有使用“沒收土地”,而是使用“從地主手中獲得土地”的表述﹔還比如,文件規定:“對於抗日軍人及抗日干部的家屬之屬於豪紳地主成份者,對於在抗戰期間,無論在解放區或在國民黨區,與我們合作而不反共的開明紳士及其他人等,在運動中應謹慎處理,適當照顧,一般應採取調解仲裁方式。一方面,說服他們不應該拒絕群眾的合理要求,自動採取開明態度﹔另一方面,應教育農民念及這些人抗日有功,或是抗屬,給他們多留下一些土地,及替他們保留面子。”這段行文,字斟句酌,入情入理,很有人情味,也有說服力,可謂耳提面命,手把手地在指導土地工作。
  再說鮮明性。公文必須具有明確的態度。不能模棱兩可,含糊其辭。贊成什麼、反對什麼,要求什麼、禁止什麼,一目了然。毛澤東說過:“我們黨所辦的報紙,我們黨所進行的一切宣傳工作,都應當是生動的,鮮明的,尖銳的,毫不吞吞吐吐。這是我們革命無產階級應有的戰斗風格。”起草文件,無論是領導講話稿、請示、報告以及通知等,都必須做到態度鮮明,毫不含糊。對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要態度鮮明,對於請示和報告的問題要敘述清楚,對通知的要求要明白無誤,切實可行,等等。在《五四指示》中,鮮明性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請看,文件開篇后不久,在分析了當前圍繞解放區土地問題的不同意見之后,直截了當地提出:“在此種情況下,我黨不能沒有堅定的方針,不能不堅決擁護廣大群眾這種直接實行土地改革的行動,並加以有計劃的領導,使各解放區的土地改革,依據群眾運動發展的規模和程度,迅速求其實現。”就是說我們黨對於各解放區土地問題必須有一個鮮明的態度,那就是“堅決擁護廣大群眾這種直接實行土地改革的行動”。
  最后說生動性。公文無論是內容的敘述方式還是措辭,在庄重規范的前提下,要力求使人感興趣,也願意讀。語言要有一定的形象性,要有變化,要使用通俗生動的群眾化、民族化的語言。毛澤東指出:“我們很多人沒有學好語言,所以我們在寫文章做演說時沒有幾句生動活潑切實有力的話,隻有死板板的幾條筋,像癟三一樣,瘦得難看,不像一個健康的人。”《五四指示》的語言就做到了生動的要求。請看,文件在表明我們黨要“堅決擁護廣大群眾這種直接實行土地改革的行動”的立場后,使用了五個“不要害怕”的排比句:“各地黨委在廣大群眾運動面前,不要害怕普遍地變更解放區的土地關系,不要害怕農民獲得大量土地和地主喪失土地,不要害怕消滅農村中的封建剝削,不要害怕地主的叫罵和污蔑,也不要害怕中間派暫時的不滿和動搖。”寫到這裡,我們黨在土地問題上鮮明而決絕的立場躍然紙上,這種生動性有力地增強了《五四指示》的感染力、號召力和戰斗力,就猶如在鋼材中加入適量的錳,大大地提高了鋼材的強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