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春:東北財經工作的“好掌櫃”

原標題:李富春:東北財經工作的“好掌櫃”
作者:王恩寶    發布時間:2019-04-01    來源:學習時報
分享到 :

  李富春是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東北局副書記、東北軍區副政委、東北人民政府副主席等職務,並曾負責哈爾濱市的領導工作,為統一東北財經、解放東北全境、支援全國解放戰爭作出了突出貢獻。
  一切為著解放戰爭的勝利
  隨著東北解放戰爭規模的空前擴大,戰爭消耗、軍需供應不斷增加,這就要求東北解放區在財源開拓上打破“分散自給”的狀態,增強全局性、杜絕浪費現象,集中財力、物力保証前方供應。
  1947年10月,東北局召開財經會議。會議強調加強財經工作的統一領導,集中全東北解放區人力、物力、財力,積極支援愛國保田的人民解放戰爭。李富春在會上分別作報告和總結。他闡明戰時財經的特點就是“一切為著解放戰爭的勝利。”他說:東北解放戰爭規模空前巨大,最激烈、最深刻。必須動員全部力量,爭取戰爭的最后勝利。戰爭是決定一切的。一切工作,特別是經濟工作,要從此出發。要支援這樣一個統一指揮、集中行動的大規模戰爭,就必須是統一籌劃、發展生產、集中力量、一切為著前線勝利。這次會議確定了從發展經濟中增加財政收入、量入為出的財經方針以及建立統一籌劃、統一編制、統一預決算的財經制度。
  10月10日,東北局作出《加強財經工作的決定》,肯定了東北財經會議制定的財經工作方針政策,號召“全黨必須糾正與此方針不相容的一切錯誤觀點,爭取迅速的轉變”。
  這次會議前后,李富春具體部署了對外貿易等工作。東北根據地創建初期,由於各解放區被分割,國民經濟各部門殘缺不全,流通不暢,造成許多重要物資如布匹、食鹽、火柴、某些藥品、汽油和許多種機器零件缺乏。李富春利用東北根據地同蘇聯、朝鮮相鄰的地理位置發展同蘇聯和朝鮮之間的貿易,用糧食換取必要的緊缺物資。同時,還借助蘇聯和朝鮮的交通,發展各解放區之間的商品流通。由此換回的食鹽、布匹和機器零件等重要物資,不僅使東北根據地的軍需供應有了保証,而且普遍改善了農民生活。農民們拍手叫好,說這是“經濟上的解放”,稱贊“共產黨真有辦法”。
  大力抓好后勤工作
  李富春在統一東北財經后,開始著手實施對部隊后勤工作的統一組織與協調。李富春指出,在戰爭規模不斷擴大的形勢下,支援戰爭的后勤、醫療、運輸等必須提高質量及准確程度。因此,有計劃地統一地使用財力、物力、人力,支援戰爭、支援全國,並努力保障經濟發展,就成為當前財經工作的主要指導方針和迫切任務。為此,必須精密計算與厲行節約。
  李富春負責部隊后勤供應工作,首先遇到的困難是部隊冬季被服供應問題。由於生產能力有限,一時難以滿足部隊需要。為此,李富春根據情況,採取不同辦法:對主力部隊,發給成套的冬裝,包括棉鞋、皮帽、手套﹔對非主力部隊,調撥足夠原材料,由他們自行加工。這一措施有力保証了冬裝按時發到戰士手中。
  1948年春,東北軍區在哈爾濱召開后勤工作會議,著力解決統一供給標准、統一供給制度、統一開支和預算編制問題。李富春作報告。這次會議在東北軍區乃至全軍后勤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會議制訂的《后勤保障工作制度和章程》是全軍比較系統的一套規章制度。其間,東北部隊后勤工作基本實現正規化,對於保証后來遼沈決戰對后勤的需要起了重要作用。
  李富春急部隊之所急,十分關心戰士冷暖。在遼沈戰役關鍵時刻,某縱隊后勤部長奉命領取戰士過冬衣帽等物資。有關后勤部門人員看到需要量很大,認為預算不准,人數不確,表示照發有困難,讓他去找李富春說明情況。這位后勤部長心裡打鼓,認為李富春日理萬機,不一定了解各縱隊情況。見到李富春,這位后勤部長剛報出縱隊編號,李富春立刻叫出了他的姓名,並說清楚各縱隊的實力情況。李富春在看完預算后,當即肯定預算數字准確,批示照發。這位后勤部長回部隊復命時,感慨萬分,深感李富春對人誠懇熱情,平易近人,處事果斷,並能設身處地體貼下面同志的難處。
  在遼沈戰役中,東北軍區后勤部門共籌運糧草8000萬斤,油料8000桶(每桶141公斤),供應各種子彈1000萬發,手榴彈15萬枚,各種炮彈20萬發,炸藥5萬斤。還保証了棉衣、棉被及副食品供應。共動員民工160萬人,搶修鐵路4370公裡,搶架橋梁280余座,出動擔架13800副,馬車6750輛,為遼沈戰役全面勝利提供了有力后勤保障。
  傾力推進恢復工業生產
  遼寧全境剛解放,李富春來到沈陽,立刻把恢復經濟特別是工業生產作為壓倒一切的中心任務,恢復鞍山鋼鐵生產等被他擺在工作首要日程。
  1949年1月底,東北財經委員會決定派葉季壯等人到鞍鋼恢復鋼鐵生產。李富春指示:要充分發動和依靠工人,大力爭取和團結技術人員,想方設法盡快煉出鋼鐵。工作就緒后,葉季壯等人趕回沈陽向李富春作匯報。李富春指出:生產條件已經成熟,可以點火試爐。隨后,葉季壯等人回到鞍鋼,進行了充分的試爐准備工作。鞍鋼第一爐鋼水終於出爐,這一消息轟動了全東北。
  出鋼前夕,東北局、東北行政委員會、沈陽市各方面代表團到鞍鋼祝賀。李富春也來到鞍鋼。他非常高興,見到葉季壯等人馬上表揚道:你們付出了很多辛苦,工作干得很好,不但迅速恢復了工業生產,而且在發動工人、團結知識分子,發揮其技術專長方面樹立了榜樣。為了搞好鞍鋼開工典禮,李富春忘我工作,一天隻睡幾小時。他多次開會動員,認真研究各種問題,切實抓好各項工作。在參觀中,他對鞍鋼的宏大規模贊不絕口,對其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恢復和發展工業生產,不能亂抓亂闖,要有目標、有步驟、有計劃。李富春指出:進行細致的工業建設工作,不能滿足於大概的估計與一般的領導,而要鑽研業務,需要准確的計劃、具體的領導和細密的組織工作。
  在李富春領導下,東北工業生產捷報頻傳、形勢喜人。截至1949年9月底,絕大多數廠礦完成或超額完成生產與恢復計劃,鞍山、本溪兩大鋼鐵公司都提前開始生產﹔沈陽的國民經濟特別是國營企業生產發展迅速,大大超過國民黨統治時期。
  沈陽解放后,為了貫徹黨中央“讓東北工作先走一步”方針,李富春不怕困難、大膽摸索,逐步積累經驗,使東北成為關內各地恢復生產、發展經濟觀摩學習的對象﹔其創造的很好經驗,對后來全國物價穩定和財經統一起了試點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