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杰:重走渡江路 奮進新時代

原標題:重走渡江路 奮進新時代
作者:李忠杰    發布時間:2019-04-23    來源:新華日報
分享到 :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70年前的渡江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渡江戰役,不僅全面突破了國民黨賴以作最后抵抗的一道防線,而且佔領了曾經是國民黨政府首都的南京,從而標志著國民黨政權的土崩瓦解和在大陸統治的基本完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奠定了重要的軍事和政治基礎。黨中央的運籌帷幄,解放軍的英勇善戰,南京地下黨的秘密工作,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都是渡江勝利和南京解放的重要條件和因素。正是這場戰役的特殊意義,毛澤東同志才欣然寫下了《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這首著名的七律。

渡江戰役的勝利、南京的解放,對於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而言,既是歷史性的勝利,也是歷史性的挑戰和歷史性的考驗。就在渡江戰役前不久的七屆二中全會上,黨中央提出了黨的工作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的問題。南京的解放,正是這一轉變的重要節點。如果進一步從人類文明的角度看,這種轉變還意味著如何實現從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從鄉村文明向城市文明的轉變問題。能不能適應這種轉變、實現這種轉變,是對黨和人民軍隊的重大挑戰和考驗。總結佔領南京的經驗,總前委主動提出推遲上海戰役的時間。經黨中央批准,總前委、華東局以及黨、政、軍、財、文各界精英和部隊共3.2萬人,在丹陽進行了將近一個月的整訓,學習黨的紀律,學習城市知識。當時還專門編印了一本《城市常識》的小冊子供學習使用。其中具體介紹了城市裡的各階層及各行各業人物;介紹了城市生活的一般規則,包括怎樣走路、怎樣乘火車、怎樣乘電車汽車、怎樣注意公共場所秩序、怎樣講究城市衛生;介紹了城市的各種設備,包括電燈、電話、電梯、電鈴、電風扇等等,怎樣防止觸電,怎樣用自來水、煤氣灶。這些知識,即使今天看來,也非常有趣。這次整訓,為解放上海作了不可缺少的重要准備。

后來幾十年,我們黨其實一直都面臨著怎樣科學對待和適應城市文明與現代文明的大課題。解決得好,我們就能更好更快地走向現代化;解決得不好,就有可能發生這樣那樣的挫折和失誤。

所以,渡江戰役和解放南京的歷史,非常值得我們關注、研究和宣傳,非常值得我們總結寶貴的歷史經驗,增加開拓未來歷史的動力和智慧。

這次“‘重走渡江路’大型全媒體新聞行動”是新華報業組織和開展的。新華日報比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還長。1938年1月至1947年2月期間,它是中共中央長江局、南方局領導下的機關報,是由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親自創辦、第一張在全國包括國民黨統治區公開發行的報紙。當年的新華日報發揮了特殊的作用。我在擔任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期間,曾經連續10多年組織南方10個省的黨史研究室開展南方局歷史的研究,編寫出版了一整套南方局歷史研究叢書。其中有一本就是《南方局與新華日報》。當年新華日報的貢獻永遠值得我們銘記和紀念。

就在渡江戰役勝利和南京解放僅僅幾天后,新華日報就在南京恢復出版。這一年發生在江蘇大地上的一文一武兩件大事,昭示著革命的勝利、人民的解放!從此,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從北方重回南方,為解放上海、蘇南、皖南、浙江廣大地區和向華南、西南地區進軍,為建設獨立、自由、民主、統一、富強的新中國奠定了基礎。

新華日報1952年成為江蘇省委的機關報。毛澤東同志先后三次為新華日報題寫報名。作為擁有81年光榮歷史的一份黨報,新華日報在戰爭與革命年代,在歷史交替的關鍵時刻,在國家建設的歷史征程,在改革開放的滔滔洪流中,既是見証者,也是參與者,還是推動者。在新的歷史時期,新華日報挺立時代潮頭,正在發揮著新的歷史作用,為江蘇省的發展進步、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自己的貢獻。

對新華日報,我始終懷有一種特殊的感情。作為一名江蘇人,我是在閱讀新華日報中成長的;作為中央黨校教授,曾給新華日報的一些領導講過課;作為中央黨史部門負責人,曾組織研究和編寫了新中國成立前的新華日報歷史;作為一名全國政協委員,曾來新華日報作過調研;作為一名學者,在《新華日報》發表過不少文章。各種工作都得到了江蘇省委和新華日報的大力支持。

在渡江戰役勝利和南京解放70周年之際,新華報業組織“‘重走渡江路’大型全媒體新聞行動”,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宣傳工作開了一個好頭。記者們重走渡江路,回顧的是歷史,立足的是現實,著眼的是未來。開展這一活動,可以使更多的人們了解當年的歷史,可以使我們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溫故知新,資政育人,獲取寶貴的經驗、智慧和營養,為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實現“兩個百年”奮斗目標邁出更大的步伐。

(作者為原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本文摘自其在新華報業“‘重走渡江路’大型全媒體新聞行動”啟動儀式上的致辭)

(作者系原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