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的政治自覺

原標題:堅定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的政治自覺
作者:吳德剛    發布時間:2019-06-03    來源:學習時報
分享到 :

反對歷史虛無主義,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關系我國社會主義前途命運。必須始終以堅定的政治自覺,清醒認識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的艱巨性長期性,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敢於亮劍、敢於斗爭,不斷奪取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斗爭新勝利。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是新形勢下意識形態領域工作的重要任務,必須堅定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的政治自覺,不斷提高政治定力、增強政治敏銳性、加強能力建設,切實提高意識形態工作本領。

增強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隻有理論上清醒,才能政治上堅定。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以正確的立場、觀點、方法對待黨的歷史,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實現黨的執政使命的必然要求,是應對意識形態領域挑戰、抵制西方敵對勢力西化、分化圖謀的必然要求,是開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新局面的必然要求,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關系我國社會主義前途命運。這些重要論述,充分展示了馬克思主義者追求真理、捍衛真理的理論品格,為旗幟鮮明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提供了重要遵循,為堅持黨史工作的正確方向、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學方法,對於做好黨史工作尤其是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工作具有重要現實指導意義。

理論研究和黨史工作者要把堅決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的要求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堅持不懈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不斷增強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一是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把握正確政治方向,堅定站穩政治立場,不斷增強政治定力,守好黨史輿論陣地。二是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旗幟鮮明反對和抵制各種錯誤觀點,以正確的立場、觀點、方法對待黨的歷史,警惕歷史虛無主義的影響,以踏石留印的決心反對和抵制一切歪曲丑化否定中國共產黨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人民軍隊歷史和黨的領袖、英雄模范人物的言行,積極主動打好反對歷史虛無主義這場沒有硝煙的持久戰。三是不斷增強意識形態工作責任意識,加強陣地建設和管理,注意區分政治原則問題、思想認識問題、學術觀點問題,面對歷史虛無主義偽造、篡改、歪曲甚至“惡搞”歷史等種種行為,態度堅決,觀點明朗,敢於亮劍,敢於說“不”,時刻保持堅定政治定力,並以最堅決的態度、最強硬的手段,對一切心懷叵測、毫無根據的錯誤論調,給予最堅決最嚴厲的反擊。

提高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的政治鑒別力

歷史虛無主義作為社會意識形態領域的一種現象,其產生具有深刻而復雜的社會經濟原因、思想政治原因和歷史文化原因。馬克思主義認為,現象是事物的外在表現,本質是事物的內在方面,隻有透過現象才能抓住本質。歷史虛無主義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形態或形式,無論是民族虛無主義或者文化虛無主義,但基本傾向都具有共同性,都表現為不加分析地盲目全盤否定人類歷史文化遺產,否定民族歷史文化,甚至堅持否定一切的態度和思想傾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歷史虛無主義的政治意圖和政治傾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明顯。針對歷史虛無主義一度盛行的現象,習近平總書記曾經一針見血地指出,“‘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國內外敵對勢力往往就是拿中國革命史、新中國歷史來做文章,竭盡攻擊、丑化、污蔑之能事”。這一重要論述深刻闡明和揭示了歷史虛無主義的要害就是從根本上否定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和中國走向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亂人心,煽動推翻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面對新時代面臨的復雜形勢和嚴峻挑戰,我們要進一步深刻認清歷史虛無主義的本質特征,始終保持更加清醒的頭腦。

一是深刻認清歷史虛無主義的政治危害性。歷史虛無主義以攻擊、丑化、污蔑為目的,慣用的手法是抹黑英雄模范人物、歪曲黨的歷史,對黨的事業造成嚴重破壞。在社會意識形態領域,造成以假亂真,混淆視聽,甚至以訛傳訛的不良后果,在青少年和國民教育中,對受教育者的心靈產生誤導,影響對人類歷史和社會的正確認知,影響青少年理想信念的形成。

二是深刻認清歷史虛無主義的虛假性。“虛”和“假”是歷史虛無主義最普遍、最常見的特征。歷史虛無主義為了達到某種政治目的,故意偽造或編造歷史﹔打著所謂“反思歷史”“還原歷史真相”“重新審視”等旗號渲染歷史,為歷史翻案﹔甚至忽視歷史的內在邏輯,對歷史進行隨意假設。

三是深刻認清歷史虛無主義的片面性。歷史虛無主義以偏概全,不講歷史發展的整體過程,片面肢解歷史本來面目,有的混淆主流和支流,任意夸大某些枝節,夸大偶然事件的歷史作用﹔否認歷史的連續性和繼承性,孤立地、靜止地看待歷史問題,或是用過去否定現在,或是以現在否定過去﹔用主觀代替客觀,不對歷史事實和歷史資料進行深入研究,憑借主觀經驗甚至個人主觀臆斷對嚴肅歷史問題作出簡單甚至不負責任的結論。

四是深刻認清歷史虛無主義的欺騙性。由於歷史虛無主義在一些問題上特別是黨的歷史問題上的虛假性、片面性,加上不擇手段地偽裝,其言論和觀點必然帶有欺騙性,使不少對歷史了解不多的人受蒙騙。

理論研究和黨史工作者要牢牢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主流和本質,警惕歷史虛無主義的影響。要善於洞察意識形態領域出現的歷史虛無主義動向,堅決反對及時制止任何歪曲和丑化黨的歷史的錯誤傾向,堅持黨性和科學性的統一,圍繞黨的歷史上重點、難點問題,開展深入調查研究和學術研究。准確判斷和科學區分不同形態的歷史虛無主義,分析其表象,挖掘其本質,開展有針對性的斗爭。

不斷增強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的戰斗力

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是黨史工作者必須遵循的黨性原則,也是每一個黨史工作者應該履行的政治責任。面對復雜的斗爭形勢,理論研究和黨史工作者,既要政治過硬,又要本領高強。善於運用思想的武器、真理的武器,捍衛黨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乃至新時代的全部歷史。

一是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隻有善於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不斷提高從政治上看待問題、辨別是非的能力和水平。馬克思主義之所以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就在於它廣泛吸收了人類社會有價值的思想和文化。新的歷史條件下,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就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對待歷史的立場觀點,堅持實事求是,努力提高研究和運用黨史的能力,掌握黨史研究的主動權,多出有歷史依據、有理論深度的研究成果,深刻揭示黨的歷史發展主題和主線、主流和本質。堅持問題導向,堅持正面應對為主,科學把握實時、適度、適當、精准的原則,不斷提高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的實際成效。

二是堅定不移維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的根本任務是堅決捍衛黨的歷史,維護黨的形象和歷史真實面目。歷史是一個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礎,必須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研究和宣傳黨的歷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這是黨的十九大科學總結我們黨領導革命、建設、改革歷史經驗,深刻分析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經驗和教訓,不斷深化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作出的重大論斷,是改革開放最為寶貴的歷史經驗,是對馬克思主義歷史觀及其政黨學說的重大發展,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貢獻。堅持和捍衛黨的領導,就是要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這是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的最根本基石,必須堅定不移、始終堅持。

三是始終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要努力繼承弘揚中華民族的歷史和優良傳統,打牢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的基礎工程。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歷史就是歷史,歷史不能任意選擇,一個民族的歷史是一個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礎”。回顧中國共產黨近百年不懈奮斗的歷史,其間發生的歷史事件不計其數,為了黨和國家的偉大事業、為了人民的解放和幸福生活英勇獻身的先烈不計其數。要以神聖的態度對待黨的革命歷史、對待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旗幟鮮明反對和抵制一切歪曲、丑化、否定黨的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人民軍隊歷史的言行。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拋棄了或者背叛了自己歷史文化的民族,不僅不可能發展起來,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場歷史悲劇。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厚重而輝煌,對於全體人民特別是青少年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必須不斷發揚光大。

四是增強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意識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的水平和能力。依法治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証。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反對歷史虛無主義,不能空喊口號,必須不斷提高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的實際工作本領,全面系統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主流和本質,依靠扎實的研究成果說服人,用真理的力量教育人、啟迪人、打動人。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和工作主動權。注意掌握政策,善於區分各種虛無主義的不同歷史、不同文化以及深刻的政治背景,對策上不搞簡單化、一刀切。注意區分政治原則問題、思想認識問題、學術觀點問題,旗幟鮮明反對和抵制各種錯誤觀點。充分利用法律武器,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切實保護革命英烈的合法權益,對各種形式的惡意歪曲、丑化、否定革命先烈和英雄的錯誤言行進行堅決的斗爭。

五是加強黨史和國史的宣傳教育。要善於用事實講話,用經得起歷史檢驗的科學理論教育人、說服人、武裝人。伴隨著新興媒體的快速發展,歷史虛無主義表現形式和手法更加多樣。必須加強網絡管理,加強英雄和英烈正面宣傳,捍衛英雄和革命烈士的正面形象。善於運用互聯網及新媒體等手段,用廣大黨員干部喜聞樂見的形式,講好中國共產黨曲折而輝煌、生動而鮮活的歷史,讓真理走進人們的心田,不斷放射出革命理想的光芒,照耀時代前進的方向。

(作者系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