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針對暴力事件的心理干預與危機管理
美國當地時間2016年1月16日,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SU)二年級就讀的中國女留學生江玥,在一起交通事故中,被涉嫌濫用藥物的32歲美國女子海麗·戴維斯槍殺,該女子不但有犯罪前科,還患有抑郁症。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約有5770萬美國人,曾遇到心理健康問題,尤其是,美國社會還允許私人合法持有槍支,數量已超過2億支,這就使得美國執法人員在應對暴力事件時對當事人的心理分析和判斷更為復雜和關鍵。為此,美國政府採取了多種措施,加強針對暴力事件的心理干預與危機管理。
積極完善心理干預與危機管理體制
美國政府高度重視警務活動中的心理干預與危機管理工作。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田納西州的孟菲斯警察局為應對暴力犯罪中復雜的心理問題,組建了專門的危機干預團隊(CrisisIntervention Teams,簡稱CIT),該警局在其《警務工作規范》中明確提出,“警務人員要關注暴力事件中當事人的心理狀況,並要在警務活動中注意提供必要的心理衛生保健服務”,還強調“在執法過程中應對暴力犯罪不應該是單純的以暴制暴”。通過實踐,孟菲斯警察局列出了要減少暴力事件中的受傷人員,減輕危機應對對公眾的心理影響,促進患有精神疾病的當事人的非犯罪化,減少歧視精神疾病,採用團隊的方式應對相關危機等5項具體的警務工作目標,該警務模式后被稱為“孟菲斯模式”,並被聯邦和其他州的執法部門廣泛採用。另外,美國警務部門非常重視廣泛使用心理干預,美國聯邦調查局在1994年,建立了“關鍵事件響應組”(Critical Incident Response Group,簡稱CIRG),該機構整合了戰術、談判、行為分析、心理分析、危機管理等多方面資源,以提升快速響應效率,並確立了包括“准備、響應、解決”的“3R”工作使命,還倡導提供一站式、專業化的執法工作支持,以應對暴力事件的挑戰。
從實踐來看,提升執法人員的心理干預與危機管理的專業素質,有利於直接促進執法部門與公眾之間在心理方面的溝通與疏導工作,促進執法工作的專業化和科學化,這需要相關執法人員接受專門訓練,比如了解精神藥物的知識,了解不同場景下當事人的心理狀態及預期行為反應,學習如何安全地與人交往,辨識酒精與藥物濫用的常見問題等。美國聯邦與州政府都把心理干預與危機管理作為執法人員訓練的重要內容,執法部門內部一般都有心理干預與危機管理方面的專門培訓。比如,美國聯邦調查局專門有為期1周的基本訓練,現包括15個培訓模塊:關於精神疾病的臨床問題、精神藥物介紹、藥物濫用障礙、創傷后應激障礙、文化意識、自殺預防、權利與民事責任、家庭和消費觀、創傷性腦損傷(TBI)、兒童與青少年的發育和易發心理疾病、人格障礙、防范危機升級的基本策略、語言技巧、社區資源管理等內容。
重視發揮社區的作用
美國執法部門非常重視“以社區為基礎”的反暴力工作模式,該模式通過整合社區內的政府與非政府力量,充分利用社區內部資源,以預防和有效控制各種暴力事件,該方式不僅有警務部門的配合、司法部門的參與、志願者組織社會心理服務等內容,並建立了社區警務、緝捕施虐者、促使施虐者認錯並接受法院的判決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因而,這種以“社區為基礎”的工作模式有助於充分利用社區的各種資源防范與控制暴力事件。2011年,為應對暴力犯罪、恐怖襲擊、自然災害、人為技術事故等問題,奧巴馬總統正式提出了“全社會參與(Whole of Community)”的公共安全管理理念並落實到聯邦政府的各項安全政策中,他強調,“我們的全國准備是所有各級政府,私營和非營利部門以及公眾個人的共同責任”。目前來看,美國政府在全國准備工作中,更加注意通過基於社區的全過程、全方位危機管理來減輕包括暴力事件在內的各種突發事件對生命、財產、環境與心理的影響。
美國政府積極倡導社區志願者組織參與心理干預與危機管理工作。美國社區響應隊(CERT)的概念是由洛杉磯消防局(LAFD)在1985年提出並實施的,在1987年加利福尼亞的維特爾·內羅斯(Whittier Narrows)大地震后受到美國各界的真正重視。1987年發生在加利福尼亞的維特爾·內羅斯大地震波及范圍廣,受災人員多,特別是,由於地震后造成了通信聯絡中斷和道路阻塞,導致包括消防和醫療服務等在內的大量第一響應人員無法及時趕到現場,也更加凸顯了受災人群及附近公眾具有自救互救技能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此后,加利福尼亞地區的洛杉磯市消防局正式成立了危機預防部門,當時的主要目的是向公眾、私人雇員和政府雇員提供應對突發事件時自救互救能力的培訓,組織公眾建立社區響應隊,使公眾了解他們在突發事件准備中應盡的責任,增強其互救互助能力。1993年以來,全美大多數州都已建立了社區響應隊。目前,針對社區響應隊,美國政府建立了一整套選拔、培訓、裝備配備、認証等制度。比如,美國應急管理學院(EMI)和美國消防學院在社區響應隊培訓的國家標准模塊中專門設有心理干預與危機管理課程,以幫助社區響應隊開展心理疏導、危機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重視針對暴力犯罪的科學研究和技術應用
當前,隨著互聯網和新技術的發展,為推動針對暴力犯罪的心理干預與危機管理的科學研究和技術應用創造了有利條件。比如,在美國警務部門內部,警務工作基本上都是依托信息系統互聯互通﹔每輛警務巡邏車都通過裝有無線網絡與警察局總部的電腦系統聯通。在暴力犯罪的現場,通過警務移動數據終端(APP)和在線內部信息溝通網絡,執法人員能快速完成現場採集比對、槍彈分析、痕跡分析等工作,可以使警務人員及時關注事件進度,快速開展現場初期研判,並與其他執法部門開展合成作業,促進現場的協調工作,加快案件偵辦工作。另外,通過在線內部信息溝通網絡,還有助於不同部門的執法人員,及時了解案件辦理的進展情況、公眾關切內容等。
美國政府非常注意對暴力犯罪的分析研究。美國聯邦調查局專門成立了國家暴力犯罪分析中心(NCAVC),該中心的主要任務是為美國聯邦調查局、國家安全機構,以及其他聯邦、州、地方和國際執法參與不尋常的或重復的暴力犯罪、威脅、恐怖主義、網絡犯罪偵查、白領犯罪、公共腐敗等犯罪,提供科技支持。NCAVC下設反恐、縱火和爆炸物部,威脅、網絡犯罪、白領犯罪、公共腐敗部,涉及兒童犯罪部,成年人犯罪部,研究、策略和指導部等5個行為分析部門。1985年,美國政府專門設立了暴力犯罪逮捕項目(Violent Criminal Apprehension Program,簡稱VICAP),該項目設有數據庫和網絡工具,方便執法機構對涉及凶殺、性侵犯、失蹤者、不明身份的人的遺骸等信息進行比對工作,目前,全美超過5000個執法機構參與了VICAP,超過85000案例被錄入到該系統﹔同時,該項目還包括聯邦調查局和專業人員,以及包括美國煙酒、武器及爆炸物局(ATF),美國海軍犯罪調查局(NCIS)等其他聯邦機構的官員和專家,提供專門的培訓和相關技術支持。比如,全美所有56個聯邦調查局辦公室的“協調員”參與該項目中的培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