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領新時代指導新實踐的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

作者:姜輝    發布時間:2017-11-08   
分享到 :

偉大的時代產生偉大的理論,偉大的實踐孕育偉大的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極大豐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為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作出了原創性貢獻。習近平同志在參加黨的十九大貴州省代表團討論時強調:“要深刻學習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新論斷,深刻學習領會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的新特點,深刻學習領會分兩步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目標,深刻學習領會黨的建設的新要求。”這四個“新”,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新論斷,確定了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的深遠歷史意義

作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政治判斷,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的長遠發展,關系中華民族前途命運。它的重大意義,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全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開啟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時期一樣,影響巨大而深遠。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的歷史時期。

作出這個重大判斷最直接、最現實的依據,就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取得的全方位的、開創性的成就,發生的深層次的、根本性的變革。黨的面貌、國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軍隊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中華民族正以嶄新姿態屹立於世界的東方。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本質特征、偉大意義,集中體現在十九大報告闡述的“五個時代”和“三個意味著”,深刻、廣泛地影響著當代中國與世界。從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看,我們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飛躍,走進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從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使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成為21世紀世界社會主義新發展的引領旗幟﹔從人類社會發展歷史上看,開辟了一條現代化新路,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的新特點,為正確制定新時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提供了根本依據,為促改革、謀發展指明了方向

能否正確認識和把握社會主要矛盾,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關系黨的工作重心、指導方針和主要任務的確定,關系黨的基本路線和方針政策的落實。毛澤東同志曾說,在研究和解決問題的時候,“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這個主要矛盾,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們黨果敢、正確、及時地提出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即從“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重大特征,對新時代各項事業發展具有決定性、全局性的影響。

從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提出社會主要矛盾到現在已經過去了36年,以往關於社會主要社會矛盾的判斷和遵循,對於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發揮了統領作用,歷史作用是巨大的,但它已不能准確反映改革開放近40年后我國的國情特點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變化,不能准確反映當前我國生產力發展的實際狀況和水平。40年來天翻地覆的變化,使社會矛盾的兩個方面都發生了很大改變,都具有了新的內涵。“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的判斷及表述,主要是反映改革開放之初人民群眾面對物質產品短缺、精神生活匱乏而提出來的要求,而在總體上實現小康、不久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今天,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落后的社會生產”的判斷及表述,主要反映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生產力的狀況,而經過近40年發展,我國社會生產水平取得了歷史性巨大發展和飛躍,在很多領域已接近世界先進水平。從整體上看,當前我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增長率、對世界的經濟貢獻都位居前列。可以說,我國的社會生產能力已基本擺脫了落后狀況,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

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我們要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當然,我們既要看到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也要看到還有兩個“沒有變”,即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全黨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牢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這個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

分兩步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目標,明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繪出時間表、路線圖

我們黨在不同歷史時期,總是根據人民意願和事業發展需要,提出富有感召力的奮斗目標。改革開放近40年來,我們黨注重根據時代形勢和條件變化、具體國情變化和發展水平變化,因時而變、順時而謀,在不同時期制定出適應時代、符合客觀實際的發展目標。黨的十二大提出分兩個十年“兩步走”的戰略部署﹔黨的十三大確定了我國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發展戰略﹔在第二步戰略目標即將實現的時候,黨的十五大對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作了進一步規劃,提出了新的“三步走”發展目標,提出到21世紀中葉,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把“和諧”與“富強民主文明”一起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的目標。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分兩步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目標。新的“兩步走”是: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新目標之“新”,一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時間提前15年,從原來的21世紀中葉提前到2035年。這是我國綜合國力的集中體現,是對我國發展道路的高度自信,也是對我們發展潛力和發展速度的正確判斷和充分考量。二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內涵更加豐富,增加了“美麗”,這是對黨的十八大以來建設“美麗中國”實踐經驗的提煉升華,也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融合同步,體現了偉大事業與偉大夢想的有機統一。三是更加注重發展質量,不僅有數量指標,而且更注重質的提升﹔不僅是讓廣大群眾有物質收入的增加,而且是讓人民有更多的實實在在獲得感。這充分表明我們黨進一步深化了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的認識。

黨的建設的新要求,為新時代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提供了根本遵循,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強政治保証

十九大報告既全面總結和充分吸收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新經驗,又根據新時代新使命提出新舉措新要求,提出了“兩個毫不動搖”的堅定決心,即必須毫不動搖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毫不動搖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

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明確提出了黨的建設基本方針、方向、目標、布局、主線、統領、著力點、主要任務。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是基本原則和方向﹔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是主線﹔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以堅定理想信念宗旨為根基,以調動全黨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著力點,是具體路徑﹔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是新的黨建格局和主要任務﹔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於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是黨的建設總目標。根據總要求,還提出了新時代加強黨的建設的八項主要任務。黨的建設總要求的提出,是對馬克思主義黨建學說的豐富和發展,是新時代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根本遵循。

新要求之所以“新”,體現在許多方面和環節,主要有:一是提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這表明黨的理論創新每前進一步,理論武裝就跟進一步﹔二是在“四個偉大”緊密聯系、相互貫通、相互作用的有機統一中,突出強調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是起決定性作用的﹔三是提出了“六大建設”為主要內容的新格局,更突出強調制度建設的全局性、根本性,貫穿到其他五個建設之中﹔四是明確提出要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這與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第一條即“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相輔相成﹔五是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體現了其根本性、方向性的作用,也強調了旗幟鮮明講政治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要求,是共產黨員的政治本色﹔六是強調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與應對長期執政考驗相適應,這是保証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邏輯嚴密、系統完整的科學理論體系,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全黨全國人民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正確指引下,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讓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展現出更強大、更有說服力的真理力量。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信息情報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