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蘭西的社會主義思想及其評析

作者:周華平    發布時間:2011-11-23   
分享到 :

安東尼奧·葛蘭西(1891—1937)是著名的馬克思主義思想家和理論家,是西方馬克思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作為意大利共產黨的創立者和領導人,葛蘭西在國際共運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今年是葛蘭西誕辰120周年,在表達對這位“偉大的意大利共產黨創始人”無限敬意的同時,重溫他的社會主義思想,對於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有著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一、葛蘭西社會主義思想產生的社會歷史根源

1891年1月23日,安東尼奧·葛蘭西出生在意大利南部撒丁島的阿萊斯村的一個小職員家庭。葛蘭西自幼體弱多病,靠勤工儉學和獎學金讀完都靈大學。1913年葛蘭西加入意大利社會黨,1917年成為社會黨都靈支部書記和《人民呼聲》主編。1921年他和陶裡亞蒂等一起創立了意大利共產黨,並一直在黨內擔任重要職務。1926年,葛蘭西被捕入獄。身陷囹圄的葛蘭西留下了33本《獄中札記》和450多封《獄中書信》。1937年葛蘭西逝世,年僅46歲。葛蘭西的一生光輝偉大,作為杰出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他在探索走向社會主義道路的過程中留下了許多有價值的思想,探尋這些思想產生的社會歷史根源,有助於我們更加全面認識和評價葛蘭西。

(一)二十世紀初期意大利的經濟階級狀況

意大利位於歐洲南部,主要由亞平寧半島、西西裡島和薩丁島組成。二十世紀初期意大利南北經濟差異明顯,北部工業發達、交通便利,是主要的經濟發展區域﹔南部相比之下顯得貧窮落后,主要從事農業生產。我們可以在葛蘭西早期的生活和思想中找到貧窮痛苦的印記,貧苦人民成為葛蘭西思想發展中主要關注的對象。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隨著意大利國內工業的衰落,國家經濟和財政出現困難,失業現象急劇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國內彌漫著對政府政策的不滿情緒。同時,壟斷資本家為了追逐利潤,加緊剝削勞動群眾,使成千上萬的勞動者陷入飢餓和貧困。葛蘭西身處在這種環境下,通過發表文章要求改變社會不公正狀態,並對新秩序充滿期待。

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對意大利革命運動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1919年意大利爆發了席卷北部的罷工運動,南方也開始了農民起義。1920年,意大利的工人運動達到了巨大的規模,都靈、米蘭、熱那亞和北方其他城市的罷工工人奪佔了工廠。工人運動的發展讓葛蘭西看到了社會變革的力量,他經常去工廠調查,與工人領袖接觸,並參加工廠活動。

(二)葛蘭西社會主義思想的淵源

任何一種思想的形成不是建立在空中樓閣之上,都有其思想淵源,葛蘭西也不例外。葛蘭西的社會主義思想在其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有著其來源的多元性。

(1)西方政治哲學思想

葛蘭西在都靈讀大學期間接觸並學習了眾多知名政治學家的思想理論,其中對葛蘭西影響較大的是馬基亞維利的政治學說、克羅齊的新黑格爾主義、索列爾工團主義和薩爾韋米尼的資產階級思想等等。馬基亞維利是意大利著名的思想家,他的著作《君主論》從誕生起就影響著意大利的知識分子。葛蘭西有關政治學和國家的設想大多來自於馬基亞維利的觀點,葛蘭西在其著作中不止一次的提到馬基亞維利,把他稱為“第一個雅各賓黨人”,並贊揚他是想把對歷史的理解和強烈的信念結合在一起通過政治行動以造就一個新的人類社會的理論家。克羅齊是意大利知識和文化界的代表人物,他在意大利有著很高的學術威望。他是一位自由主義資產階級的思想家,他在哲學上深受黑格爾影響,但認為黑格爾的唯心主義不夠徹底,並形成自己的新黑格爾哲學體系。無論如何,葛蘭西作為克羅齊的學生,他不可能不受到克羅齊的影響。

(2)早期的馬克思主義作家的思想

在意大利,早期的馬克思主義作家主要是安東尼奧·拉布裡奧拉。拉布裡奧拉是羅馬大學哲學和教育學教授,他是意大利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宣傳者之一,他最先在大學裡正式講授《歷史唯物主義》。拉布裡奧拉把馬克思主義與意大利的文化相結合,並在意大利開創馬克思主義傳統,意大利的許多青年學者正是通過拉布裡奧拉而接觸到馬克思主義,葛蘭西深受拉布裡奧拉的影響,拉布裡奧拉實踐哲學強調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實踐、哲學與歷史相統一的思想影響了葛蘭西對馬克思主義歷史主義本質的把握,並進一步探討了理論與實踐、哲學與歷史如何統一的問題。

(3)列寧主義思想

1917年俄國爆發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葛蘭西開始接觸列寧主義的思想。起先,葛蘭西沒有參加革命運動,而是通過發表文章把列寧主義思想傳播給工人階級。他主張像俄國那樣起義,反對黨內隻主張議會斗爭的屠拉梯等一批社會黨議員。葛蘭西在1919年讀到了列寧的《怎麼辦?》一書的法譯本,使他深受啟發。他對列寧推崇備至,認為“列寧是英勇的解放意志”。“1921年5月,他代表意大利共產黨去莫斯科出席共產園際第四次代表大會,使他有機會與列寧一起工作,深受他的思想影響。1929年到1935年,葛蘭西在《獄中札記》中對列寧提出的幾乎所有問題作了探討:如反對經濟主義、工人階級領導權、建黨、黨同工人階級以及黨同群眾的關系等等。有些問題,他接受了列寧的觀點,有些問題,葛蘭西從不同的歷史條件得出了同列寧不同的政治結論。”[1]

(三)葛蘭西的人生經歷和政治實踐

葛蘭西的社會主義思想是源於他親身參加了意大利社會主義運動的人生經歷和政治實踐。葛蘭西一生充滿傳奇,他生長在意大利貧窮落后的南方撒丁島,深切同情南方農民的痛苦,理解南方問題的症結。他在北方的最大工業城市、工人運動中心都靈上大學和投身於社會主義運動。他加入意大利社會黨,是意大利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他參加和領導過無數次革命實踐活動,他在共產國際工作近兩年,對蘇聯和共產國際都有實際的了解。他同都靈工人階級最優秀的代表巴羅弟、奧伯蒂、桑蒂亞、比安科、蒙塔尼亞等人保持著密切的關系,又同意大利著名的進步知識分子戈貝蒂等人有著很好的朋友關系。這些人生經歷和實踐活動都為他的思想和理論創造提供了基礎。在獄中十一年,葛蘭西通過斗爭得到了學習和寫作機會,有充足的時間來思考和反思所經歷的革命斗爭,終於寫出了充滿他思想和智慧的巨著《獄中札記》。

二、無產階級領導權思想

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后,葛蘭西對意大利的社會主義道路充滿期待,但是隨著意大利法西斯政權的建立,德國、奧地利等國革命的失敗,葛蘭西開始思考西歐工業先進國家的社會現狀和革命特點,由此提出了無產階級領導權思想。

(一)無產階級不僅要取得政治上的領導權,更重要的是取得意識形態的領導權

葛蘭西通過對國家理論的分析后,提出工人階級不僅要取得政治上的領導權,更重要的是取得意識形態的領導。“國家的一般概念中有應該屬於市民社會概念的某些成分,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國家=政治社會+市民社會,換句話說,國家是披上了強制的甲冑的領導權。”[2]在這裡,葛蘭西所的說“政治社會”是指政權,“市民社會”是指政黨、教會、工會、學校等傳播意識形態的組織和技術手段。

葛蘭西認為,每個統治階級都不僅依靠暴力和強制性的國家機器,而且還行使對被統治階級意識形態的領導權以維持其統治。統治階級把自己的意思形態灌輸給受壓迫的人民群眾,並把他們的哲學變為廣大群眾必須遵守的道德准則。無產階級要獲得解放,就必須砸爛資產階級領導權,確立無產階級領導權。因此,葛蘭西十分重視工人階級在資產階級制度下學習馬克思主義和科學文化知識,通過教育的手段,把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和道德提高到符合生產力發展的需要,更好的取得意識形態的領導權。

(二)無產階級領導權建立在民主基礎上

葛蘭西的領導權概念是沒有強制和統治含義的,他強調無產階級領導權要建立在民主基礎上。“下面的事實對於領導者和被領導者之間的關系起決定作用:領導者維護被領導者的利益,因此‘應該’獲得他們的同意……關鍵的問題不是被領導者消極的和間接的同意,而是單獨個人的積極的和直接的同意。”[3]

葛蘭西認為,領導集團要克服狹隘的行會主義,要有自我犧牲精神,要維護和照顧被領導者的利益,要充分發揚民主。這種民主方式的領導權,就是“有機的集中制”,即民主的集中制。不僅要在黨內上下級之間實行民主,而且要對其他被領導階級、階層和社會集團實行民主。隻有實行民主,實行有機的集中制,才能保証無產階級的領導權。

(三)無產階級要與進步階層結成聯盟,並保持對聯盟的領導權,引導其走向社會主義

葛蘭西指出,在任何國家,無產階級不能單靠自己的力量奪取和保持政權,必須要有同盟者。“無產階級能否成為領導和統治階級,要看它同其它階級建立聯盟體系的程度,這種體系能夠發動大多數勞動人民起來反對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國家。”[4]

葛蘭西認為,隻要無產階級能夠成功地創建一系列的階級聯盟,動員大多數勞動人民反對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國家,就能夠成為領導階級和統治階級,而無產階級政黨的統一是無產階級取得領導權的保証。在這些聯盟中,葛蘭西十分重視無產階級與農民、無產階級和知識分子的聯盟,在他的著作《獄中札記》中對此有專門的研究。

三、陣地戰思想

陣地戰思想是葛蘭西提出的新的革命戰略思想。所謂陣地戰,就是對資產階級作長期持久的斗爭,把斗爭的重點放在傳播無產階級思想,逐步摧毀資產階級的思想意識上,通過這些措施,一步一步地摧毀資產階級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最終取得無產階級革命的勝利。

(一)東西方國家制度的不同決定了採取不同的革命策略

葛蘭西在政治斗爭和實踐中,逐步認識到了西歐國家與俄國在國家制度和革命條件上存在著諸多不同。“在俄國,國家是最重要的事物,公民社會是原始的和未成型的,在西方,國家和公民社會之間有著合適的關系,當國家動搖時,公民社會的堅固結構就顯露出來。國家僅僅是外圍的戰壕,在戰壕那一邊屹立著的是公民社會的堡壘和工事。”[5]

葛蘭西認為,俄國是中央集權的國家,它的市民社會非常薄弱。一方面由封建的資產階級的統治人物和知識分子階層所組成,另一方面由政治生活之外的廣大農民群眾所組成,俄國正確的革命戰略是正面沖擊的“運動戰”,一旦反動政權被砸爛,資產階級領導權土崩瓦解,無產階級可以立即建立自己的政權。相反,西歐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過了長時間的經營和積累,資產階級的上層建筑、經濟基礎和思想意識形態巳形成了較完整的體系,無產階級在斗爭的過程中將很難一下子將其推翻。因此,意大利等西歐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不能像俄國那樣採取正面沖擊的“運動戰”戰略,而應採取長期持久的“陣地戰”戰略。

(二)陣地戰並不否定暴力革命

葛蘭西從軍事著作中借用了“陣地戰”這一術語,並把它用來表述一種政治斗爭的方式。葛蘭西認為,通過暴力的方式奪取政權對西歐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來說代價高昂,隻有在萬不得已的倩況下才能使用,但這並不意味著無產階級要放棄暴力革命。葛蘭西雖然主張通過漸進的和平民主的道路實現社會主義,但並沒有否定暴力革命。“他不過是強調了與俄國國情不同的西方發達國家,應當特別注意對市民社會的領導權,在對資產階級政權進行最后正面攻擊之前,應有一個長期的積蓄力量,削弱資產階級統治基礎的時期。葛蘭西提出的陣地戰思想是指奪取政權之前的一種戰略方針和斗爭形式。他並不排除在經過長期准備之后,對資產階級政權發動最后的暴力突擊。”[6]

(三)陣地戰的長期復雜性

葛蘭西認為陣地戰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無產階級奪取政權不可能一舉成功,而應該進行頑強的持久戰,一個一個地奪取敵人的政治和思想文化陣地,最后打碎資產階級國家的暴力機器,從而穩固地取得社會主義革命的最后勝利。一方面,在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中,除了暴力鎮壓機器外,資產階級民主機構和資產階級意識形態起著維護資產階級統治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在發起陣地戰之前需要大規模的解決社會中存在的主要矛盾,才能喚起人民群眾的支持和參與,運動戰需要積蓄力量和建立組織。

四、黨的建設思想

葛蘭西在建立和領導意大利共產黨的實踐中,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思想,形成了具有完備體系的建黨理論。

(一)繼承發揚列寧的民主集中制思想

葛蘭西贊同列寧的民主集中制思想,“隻有民主集中制才是‘有機的’,這可以說是一種運動中的‘集中制’,也就是說,它使組織不斷適應實在的運動,使上面的指令符合下而的進展,不斷吸收普通群眾中涌現出來的骨干分子充實領導機構的框架,確保其穩定性和連續性,長期積累經驗。民主集中制之所以是‘有機的’,一方面是因為它重視運動,這種運動是歷史現實本身的有機表現形式,它不會僵化而機械地變成為官僚制度,同時還因為它重視那些相對穩定的和經常性的東西。”[7]葛蘭西強調實行黨內民主,認為民主是指導全體黨員積極地、直接地參加運動的需要,是一個集體最終實現意志統一的途徑,也是克服官僚主義的有效辦法。

葛蘭西繼續推進了民主集中制思想的發展,“民主集中制是運動中的集中制,既與抽象的民主制原則毫無共同之處,又不同於官僚集中制,而且,它是一個可有多種形式體現的富有彈性的公式。”[8]葛蘭西認為,黨必須力求統一,同時要有活力,這就要有群眾參加,自由交流思想,甚至允許存在公開對抗。

(二)提出黨的結構三要素思想

葛蘭西認為黨是由三種要素組成的,第一是最通常的要素,即普通黨員群眾。他們的參加並不在於是否有創造精神或組織能力,而在於他們的紀律和忠誠。沒有他們,黨是不能存在的,但是如果黨“僅僅”由他們組成,黨也是不能存在的。第二是主要的內聚性要素,即黨的核心領導機構、領袖、紀律。這一要素具有強大的內聚的集中的和紀律的力量,它能使全國范圍內無足輕重或毫無價值的力量集中起來,成為卓有成效的強大力量。第三是中間要素,即黨的中央委員會以下的訓練有素的各級干部。他們不僅起組織作用,把領袖和普通黨員連結在一起,且提供中間的道德和知識領導方面起特殊的政治作用。

葛蘭西在這黨的三要素思想中還注意強調黨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比例協調關系,“每一個黨都存在這三個要素之間的一定比例。當這種一定比例實現的時候,就達到最大效果。”[9]這些思想對於加強黨的核心領導機關建設,加強對各級干部的培訓,加強黨的領導機關與廣大黨員的聯系,都有著指導意義。

(三)主張建立“群眾性政黨”

意大利共產黨在成立初期,以波爾迪加為代表的極左派領導過分強調列寧的“先進分子政黨”,認為黨是極少數激進成員組成的先鋒隊,由此陷入了狹隘的宗派主義。葛蘭西在糾正極左派的錯誤斗爭中,提出不要建立高度集中化的先鋒政黨,必須克服“雅各賓”式的極權主義的弊病,主張擴大黨的力量,增強黨和群眾的聯系,把意共建設成為“群眾性的黨”。他擔任意共總書記不到一年時間,意共黨員人數就增加了三倍。

葛蘭西認為,黨的組織的基礎是群眾,工人階級的政治運動隻能是工人自己的“群眾政治運動”,而不是職業革命家的運動。這是貫穿其整個建黨理論的准則。在他看來,“意大利革命的成功,隻有在‘群眾性有機的革命轉變’時才能取得成功,而要實現這個轉變,就必須有一個廣泛群眾性的黨來領導。這個黨不僅執行‘純粹政治職能’,而且更重要的是執行‘道德和文化教育方面的職能’,努力把人民提高到新的文明階段。強調黨的領導應扎根在工人階級和農民的日常生活中,准備在資產階級社會的一切領域中進行活動。”[10]

五、工廠委員會思想

1919年到1920年,都靈爆發了15萬產業工人參加的工廠委員會運動。工人們推選代表組成工廠委員會來行使管理工廠的權力,實行工人自治。葛蘭西認為工廠委員會是蘇維埃在意大利的新的表現形式,通過工廠委員會,可以逐步限制並奪取工廠中資本家的權力,逐步瓦解資產階級國家的社會經濟基礎,最終實現無產階級奪取國家政權的目的。

(一)工廠委員會能動員和團結工人的全部力量

工廠委員會不是建立在作為資本奴隸的雇佣工人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生產者真正積極性的基礎上,它是根據每個行業、勞動部門的班組由工會會員和非工會工人選出的基層組織,這種組織能把全部工人吸引到自己的活動中來。由於選舉人直接選出自己的代表,他們信任自己的權力機構,他們的自發力量也就受到了控制和運用,不會成為無秩序的沖動。“工廠委員會的存在,能促使工人對生產直接承擔責任,激勵他們去改善工作,樹立自覺自願的紀律。在工廠中,由於每個工人都關心自己的工廠委員會,他們愈來愈意識到自己在經濟領域中的地位,意識到自己在生產體系中的作用,這樣,再落后的工人也能從消極雇佣工人的態度轉變為積極主人翁的態度,因此工廠委員會能把積極的力量和消極的力量,有意識的力量和自發的力量都調動起來,使他們各得其所,各司其職。”[11]

(二)工廠委員會能解放生產力,提高工人的生產技術和管理水平

葛蘭西認為“和資產階級國家相反,社會主義國家要求有覺悟的勞動人民積極參加國家機關生活。工廠委員會的存在使工人能直接對生產負責,促使他們改進工作,建立自覺自願的紀律,產生使生產者感到自己是歷史創造者的心理狀態。”瑏瑢工人自己管理工廠后,取消了資本家壓制工人掌握先進技術的一切規章制度,技術人員的監督任務由工人自己擔負起來了,這樣他們就有更大的獨立性。當自覺的紀律代替原來工廠的軍事紀律時,他們就能發揮主觀能動性,從工廠委員會舉辦的技術學校中學到先進的技術知識,從而應用到工廠生產和經營管理中去,使產品的質最和數量得到不斷的提高。[12]

(三)工廠委員會遵循民主和自治原則,能有效防止個人專斷和官僚主義

葛蘭西認為,工廠委員會必須是一個民主而不受工會或社會黨領導人所限制的組織,任何組織形式必須符合於歷史進程的具體現實並扎根於真正的群眾運動,隻有這樣,工廠委員會也就能完成團結和教育群眾的任務。“工廠委員是全體工人的民主機構,這是由於工人在生產過程中的作用不單是志願出賣勞動力或特殊技術的行為,他們是階級的部分,是生產的一部分。工人在工廠中有選舉權,也有罷免權,這就保証代表享有群眾的絕對信任。但是社會主義民主並不排除社會主義紀律的存在,執行紀律的命令起源於民主。由於委員會對工廠的一切有關生產和革命的重大問題都是集體作出決議,因此工廠委員會能避免官僚主義地對待問題,也不可能產生個人的獨斷專行或過火行為。”[13]

六、葛蘭西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葛蘭西傳奇的一生充滿坎坷和挫折,但是他短短的一生卻創造了諸多生命奇跡。他貧病交集,身心俱瘁,換作他人苟活尚且不易,他卻創造了驚人的思想成果。在其身后的思想旅行中,他的著作被一版再版,他的思想被人們廣泛傳播。葛蘭西的思想不僅在理論上深化與拓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理論,而且對於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有著啟示與借鑒意義。

第一,葛蘭西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理論。葛蘭西繼承和發揚了馬克思主義,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深化和發展做出很大的貢獻。葛蘭西打破了第二國際的理論家們對馬克思主義的教條主義的理解,從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在哲學上,葛蘭西提出了實踐哲學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精神﹔在政治學上,葛蘭西提出了“無產階級領導權”、“陣地戰”、“黨的建設”和“工廠委員會”等獨創性的思想。他的這些思想和理論,開創了馬克思主義研究的新方向,即使是在當代社會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

第二,葛蘭西的思想對研究當代資本主義有著借鑒意義。葛蘭西的思想既包含著對意大利當時國情的反思,也包含著對國際形勢的判斷,既有著對馬克思主義的批判和發揚,又體現著對資本主義變化的回應與思考。在一定意義上,葛蘭西正是通過對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變化的觀察和分析,才得出他的諸多思想。葛蘭西的思想不僅開創了西方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問題研究的先河,而且為后世研究當今世界資本主義世界的新變化及其發展趨勢提供了重要借鑒。

第三,葛蘭西的思想啟發和推動了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主義思潮和運動。在資本主義國家,統治階級為緩和各種社會矛盾進行了一系列經濟、政治等方面的改革,加上不斷強化在意識形態方面收買和攏絡人心,社會主義運動大多時候是處於消極狀態。葛蘭西通過寫作不斷批判現存的社會狀態,啟蒙工人階級覺悟,傳播社會主義思想,而且他還親自參加工人運動,總結運動中的諸多問題並形成系統的理論。葛蘭西是西方馬克思主義一位重要的思想家和理論家,他的思想啟發和推動了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主義思潮和運動。

第四,葛蘭西結合意大利的實際情況探索社會主義道路,對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葛蘭西的歷史地位,是由他一生對馬克思主義和意大利工人運動的杰出貢獻所決定的。葛蘭西根據自己領導意大利社會主革命的經驗,結合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新情況,在肯定俄國革命經驗的同時,與意大利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自己一系列獨特的觀點和看法,在意大利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上作出了重要貢獻,同時也啟發和鼓舞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

“無產階級的解放是一個艱苦的事業,隻有堅貞不屈的人才能勝任,隻有那些在人們普遍感到悲觀失望的時候能夠保持不屈不撓的精神的人,隻有那些意志鍛煉得堅如刀劍的人,才配稱為工人階級的戰士,才配稱為革命者。”這是安東尼奧·葛蘭西的生前名言。葛蘭西的一生身體力行地實踐了這個名言,他的思想和理論是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寶貴財富。

注釋:

[1][5][7][8][9]毛韻澤:《葛蘭西:政治家、囚徒和理論家》,求實出版社,1987年版,第244,232,180,189,191,127頁。

[2]﹝意﹞葛蘭西:《獄中札記》,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22頁。

[4]﹝意﹞隆巴爾多·.拉第斯《葛蘭西的生平》,世界知識出版社,1957年版,第134,135頁。

[6]馬雲:《葛蘭西對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走向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載於《內蒙古民族師院學報》1988年第4期。

[10]張謙:《試論葛蘭西的建黨理論特色》,載於《國際共運史研究》1988年第1期。

[11][13][14]毛韻澤:《葛蘭西與“工廠委員會”運動》,載於《國際共運史研究資料》1984年第1期。

[12]葛蘭西:《葛蘭西論工廠委員會》,載於《國際共運史研究資料》1983年第1期。

(作者單位:華中師范大學政治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