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馬克思主義“異化消費”理論的啟示

作者:劉雪蓮  武杰  毛建儒    發布時間:2011-11-25   
分享到 :

批判當代資本主義的異化現象是法蘭克福學派生態危機理論的主要內容,其中,以馬爾庫塞和弗洛姆對資本主義中“虛假需求”和“異化消費”現象的批判最為尖銳和深刻。異化消費理論是西方生態學馬克思主義在繼承和發展法蘭克福學派的基礎上,於20世紀70年代首次提出的[1],它主要圍繞異化消費產生的原因、危害以及如何擺脫異化消費等方面展開研究,從而形成了西方馬克思主義“異化消費理論”。所謂異化消費指的是人們把消費與滿足、幸福等同起來,隻用消費數量來衡量自己幸福尺度的一種狀態。阿格爾指出:“異化消費是指人們為補償自己的那種單調乏味的、非創造性的且常常是報酬不足的勞動而致力於獲得商品的一種現象。[2]

異化消費理論認為,當代資本主義為了維護其存在的“合理性”採取了異化消費的方式,以貌似豐富的消費前景來滿足人們的消費要求,從而消除人們對異化勞動的不滿,消解人們對資本主義的批判能力。一方面,作為一種對人們所從事的不能自我實現的勞動的補償,異化消費支持著異化生產制度,使資本積累和再投資得以繼續進行。另一方面,異化消費又引起了資源的極大浪費,使環境受到嚴重污染、生態平衡被破壞,導致了資本主義的生態危機。因此,異化消費是導致生態危機的根源,隻有消滅“異化消費”,才能有效遏制生態危機。

西方馬克思主義“異化消費”理論是特定時代背景和社會歷史的產物,必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如認為生態危機的根源不是異化消費,而應該歸咎於造成異化消費的社會制度及其生產方式。這種觀點掩蓋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違背了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則。然而它的積極作用也很突出:它能透過資本主義物質文明的假象,揭露消費領域中異化現象的產生根源和危害性。這不僅對於全面認識生態危機的成因、積極探尋解決生態危機的途徑具有重要意義,而且揭示了人的真正需要,對闡述人和社會的全面發展具有現實意義。

1 我國的異化消費現狀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轉型和全球化過程中西方消費方式影響的擴大,我國公眾的消費觀念和消費方式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消費領域中的異化消費現象伴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逐漸增多,並且越來越引起全社會的關注。生態環境的破壞、人格的扭曲和人性的泯滅、人的本質的異化、社會價值的瓦解無不與消費主義有一定的關聯。

在社會風尚方面,人們飲食不求節儉,浪費嚴重﹔穿戴崇尚名牌,相互攀比﹔住要豪華,行要排場,事事處處講體面。大排量汽車越來越受青睞,豪華婚禮、豪華盛宴不斷涌現,萬元月餅、百萬元宴席屢見不鮮。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一次性”用品,雖方便了生活,卻不必要地浪費了本已稀缺的自然資源,如一次性木筷一年要消耗500萬立方米木材。在水資源利用方面的浪費更是驚人。以北京為例,北京市嚴重缺水,卻存在著嚴重的奢侈性水消費,僅洗浴中心洗澡一項每年消耗的水資源就高達8160萬噸,相當於41個昆明湖水量[3]。據最新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奢侈品消費高達65億美元,增長率連續三年居全球第一。未來3年,中國奢侈品消費總額有望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費國。[4]

在黨風政績方面,一些領導干部衣求奢、食求貴、住求綽、車求闊,鋪張浪費現象已習以為常,見怪不怪。這不僅助長了政府官員的官僚作風,引起了廣大群眾的強烈不滿,也極大地損害了黨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在政府政績上,一味求大求洋,事事無與倫比,件件美輪美奐。土地資源大量浪費,城市高度不斷刷新,豪華氣派的機關辦公樓不斷進入公眾視線。

在環境方面,由於對資源的過度消耗引發了生態環境問題:水土流失嚴重,沙漠化迅速擴展﹔草原退化加劇,森林資源銳減,生物物種加速滅絕﹔地下水水位下降,水體污染嚴重﹔大氣污染嚴重,固體廢棄物存放量大﹔城市噪聲污染嚴重,垃圾包圍城市﹔環境污染向農村蔓延﹔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等等。這些環境資源問題大都由過度消費引起[5]。近幾年來,海嘯、地震、颶風、暴風雪、大洪水等自然災害連續發生,SARS、禽流感、瘋牛病等全球大面積傳染病也不斷出現。如此種種生態問題的根源就在於人類的異化消費。

2 我國異化消費現象的成因分析

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也存在嚴峻的異化消費現象,表明一直以來將這一現象的產生完全歸咎於資本主義的看法是不正確的。近幾年來,異化消費造成的嚴重生態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全國乃至全世界人們關注的焦點。異化消費現象如此盛行,其原因是復雜的、綜合的,究其根本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思想根源。任何一種現象都有其產生的合理性和歷史必然性,我國的異化消費現象也不例外。一方面是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幾千年的傳統文化造就了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但傳統文化也並非盡是精華,千百年來紅白喜事之大場面、大筵席,以及人際交往過程中的大吃大喝、擺闊氣、愛虛榮、愛面子等都是這種奢糜之風的表現或衍生。新中國成立后,革除陋習卓有成效,但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生活的日益富裕,一種崇尚奢侈性消費、炫耀性消費,追求享樂主義、拜物主義的思潮又有所抬頭。從表面上看起來這雖然是一種及時行樂、恣意縱欲的生活方式和態度,而其深層原因還是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傳統文化中重人情、重關系的文化基因正是滋生大量腐敗(特別是官場群體腐敗)的重要根源。另一方面是受西方消費主義的影響。消費主義是“當今國際社會廣泛存在的一種把消費數量和種類日益增長的物品和服務視為至高無上的生活目的的價值觀念或文化態度”[6],它發源於美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在美國社會興起的一種消費至上、享樂至上的社會思潮。它鼓勵人們在現時的物質消費,而忽視人的長遠發展。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消費主義正在成為全球性的消費模式,並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而節約、節儉觀念則被視為落后守舊的代名詞。消費主義已經影響到大多數青年人的消費行為,進而影響了現代人的人生價值觀,我國也日益被卷進這一世界性的消費主義浪潮中[7]

2)社會根源。異化消費並不像西方馬克思主義說得那樣只是資本主義制度的產物,而是商品經濟發展的產物。任何一個國家要擺脫社會生產力不發達的狀況,達到生產的高度社會化和現代化,都必須大力發展商品經濟。馬克思把人類歷史的發展分為三個時期(自然經濟時期、商品經濟時期、產品經濟時期),並從人的特征方面揭示了它們各自的特征(人的依賴關系、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個人全面發展和自由個性)[8],商品經濟是人類發展中的第二個歷史形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說在分析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特有的表現與弊端的同時,也揭示了商品經濟時代人類所面臨的普遍性向題。商品經濟時代的特點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人們之間的社會關系以商品生產和交換等經濟關系為基礎內容。馬克思曾說:“普遍的需要和供給產生壓力,促使毫不相干的人發生聯系。[9]”另一方面是商品生產以交換價值和利潤為追逐對象,商品經濟力圖把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都轉移到商品的軌道上來,使社會關系普遍地商品化[10]。商品經濟作為經濟的社會形態,在社會體制上必然體現為以經濟發展為中心,造成了社會領域中人的能力的物化和人的價值的物化,導致那些具有滿足他人和社會需要的、能夠被他人實際佔有和消費的事物才會被重視,而氣節、情操、名譽、良心、正義感、羞恥心等不具有使用價值的事物卻被市場擠壓。在把物作為衡量和評價人的尺度的導向下,人的物質需求和物質生活就會膨脹起來,人的一切社會關系和社會生活的全部內容也隨之簡化為商品交換關系、金錢關系、功利關系,滋生了嚴重的個人主義、享樂主義。

現階段我國正處在商品經濟階段,必然具有商品經濟時代的特點。為了發展商品經濟,國家出台了許多鼓勵消費的政策,但是由於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完善(諸如社會分配不公平、稅務體制不健全等),還不能夠在深層次上制約和引導公眾進行科學的消費。同時,法制不健全和財務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等使得對公款消費缺乏有效的監管,為私吞公款和公款消費留下了監管漏洞,滋生了腐敗。商家在響應消費政策的同時,大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報紙等媒體進行廣告宣傳,刺激了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導致部分人盲目追隨,從而產生了過度消費和異化消費。

3 西方馬克思主義“異化消費”理論的啟示

西方馬克思主義“異化消費”理論揭示了異化消費的產生、危害與根源,為深刻剖析當前我國病態消費現狀提供了許多有益的啟示,而近幾年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節約與適度消費正逐漸成為我國當代新的消費觀。這些對消除“異化消費”現象、促進社會和諧、構建健康文明的消費模式具有重要的意義。具體而言,主要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建立生態消費模式,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生態消費模式是針對我國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造成的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生態平衡嚴重失調等問題而提出的一種全新的生活理念和消費方式。它既符合我國當前物質生產的發展水平,能夠滿足人們的消費需求,又符合生態生產的發展水平,且不對生態環境造成危害﹔它能夠抵制“異化消費”現象,限制人們的盲目消費、過度消費、奢侈消費,使人的消費行為控制在環境承載力的限度內,是構建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方面[11]。而在現實生活中要推行生態消費模式,則需要社會各個方面相互配合,採取多種措施進行全方位的整合,這並非朝夕之功。

首先,要加強對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態消費教育,使生態消費觀深入人心。由於人的思想觀念一旦形成便很難改變,而且將在長時間內支配和影響著人的行為,因此要通過教育使人們在心裡牢固地樹立起生態消費觀念,自覺地選擇生態化消費方式﹔其次,要發展循環經濟,開發環境友好產品和服務。循環經濟即物質閉環流動型經濟,是指在人、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的大系統內,在資源投入、企業生產、產品消費及其廢棄的全過程中,把傳統的依賴資源消耗的線形增長的經濟轉變為依靠生態型資源循環來發展的經濟。發展循環經濟是推進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建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重要手段和途徑。企業是全社會推行生態型消費方式的橋梁,企業提供的生態環保型產品和服務是推行全民生態型消費方式的物質基礎,隻有企業提供了更多的生態環保型產品與服務,公眾也才能在購買商品時根據自己的生態需求進行選擇﹔再次,用經濟手段引導民眾進行生態消費。經濟手段是政府進行宏觀調控的一種重要方式。在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中,政府可以利用財政、稅收、價格、信貸等經濟手段,通過把外在因素內在化,進一步引導企業生產生態消費品,引導消費者進行生態消費,使環境與資源得到合理的保護和利用﹔最后,用法律手段保障生態消費。通過法律對消費行為的規范和引導作用,使人們的消費行為模式朝著有利於環境保護、有利於資源可持續利用、有利於形成良好社會風尚的方向發展。

2)發揮大眾媒體的輿論宣傳作用,引導廣大消費者適度消費。在信息網絡發達的現代社會,人們足不出戶就能從電視、網絡、電影等媒體中獲得大量的信息。廣告媒體在傳播信息的同時,也在向社會、受眾、廣大消費者傳遞著一種文化觀、道德觀、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思想感情、價值觀念和社會風氣。人們對社會的認知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大眾傳媒。良好的廣告可以幫助消費者樹立正確的道德觀、人生觀,並且給消費者以科學技術方面的知識,陶冶人們的情操。因此,廣告媒體應該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統一起來,擔負起本應承擔的社會責任,以改善人類生存環境為己任,傳播高尚的人文思想,拒絕淪為商業炒作與牟利的工具。另外,要加強對廣告的倫理監督,加大對媒體不合理宣傳行為的政策引導。同時,國家應建立廣告法律法規體系,依靠法律的強制力量來規范廣告行為,加大對違法、違規廣告的懲處力度,以淨化廣告市場。

3)調整稅收政策,引導合理消費。稅收是國家調控經濟的重要杠杆之一。通過開征奢侈品消費稅,可以強化稅收的調節作用,對於縮小貧富差距,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12]。各國征收奢侈品消費稅的目的基本相同,都是為了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市僑聯副主席潘慶林指出:“開征奢侈品稅和奢侈稅是合理調控消費的好辦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調節社會收入分配的不公平。[13]”我國雖然從1994年就開始征收消費稅,但存在諸如征收范圍過於狹窄,征稅環節不合理,稅率設定較低等問題。日本、美國、英國和瑞典等國家在這方面做得很成功,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學習。

4 結束語

馬克思說:“一個社會不能停止消費,同樣,它也不能停止生產。正由於有這兩大領域的存在,才有了市場和經濟。[14]”如何合理消費、科學消費,成為研究生產和消費關系的一個重要領域,也成為構建節約型社會的一個重要方面。西方馬克思主義“異化消費”理論對全面認識異化消費的成因及解決途徑具有重要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在當今的市場經濟條件下,要想使健康、適度的消費觀深入人心,使人與自然、經濟與社會發展和諧統一,需要政府、媒體、個人等做相應的努力。每個公民都應自覺用健康適度的消費理念來規范自身的消費行為。

參考文獻:

[1]曾文婷.“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研究[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8:91.

[2]本·阿格爾.西方馬克思主義概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1:494.

[3]2010中國環境綠皮書[M].中國社科院社科文獻出版社和環境保護組織自然之友,2010.

[4]劉映花.中國奢侈品消費井噴..連續3年全球增長率第一[N].北京晨報,2010-12-27.

[5]夏永梅.解讀中國異化消費現狀——西方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啟示[J].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03(4):104-107.

[6][美]艾倫·杜寧.多少算夠——消費社會和地球的未來[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7]唐能賦.經濟倫理學[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1997:255..259.

[8]黃楠森.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第2卷[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1.

[9]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楊魁森.物化的時代——論商品經濟的基本特征[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9(4):3..12.

[11]卿定文,張菊.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呼喚生態消費[J].消費經濟,2006(6):11-14.

[12]郭嘉.奢侈消費:次風刮得有點猛[N].人民日報,2010-11-24.

[13]馬紅雨.政協委員潘慶林:開征奢侈稅可以調節收入分配[N].証券日報,2010-11-06.

[14]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21.

(作者單位:太原科技大學哲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