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馬克思主義突圍與堅守

作者:張一兵    發布時間:2015-03-30   
分享到 :

西方馬克思主義的邏輯進路

面對自身也在不斷調整中的資本主義,特別是上世紀80年代逐漸興起的“全球資本主義”、以及90年代以來出現的“網絡社會”(“賽博空間”),西方馬克思主義主要包括三個內在關聯而又存在明顯差異的邏輯進路。

其一是“后馬克思思潮”,這一邏輯進路在理論旨趣上堅持了馬克思對資本主義以及現代性本身的批判維度,但實際上放棄或是背離了馬克思主義從生產方式出發展開批判的理論邏輯。顯然,這種“后馬克思思潮”是一種復數形式的存在。既包括提出符號政治經濟學批判來分析消費社會的鮑德裡亞,運用拉康精神分析理論對主體的反思來激活馬克思意識形態理論的齊澤克,也包含明確召喚“馬克思的幽靈”的德裡達。

其二是“晚期馬克思主義”,即堅持或尊重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方法,從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變遷出發給出批判性分析和革命策略的當代左翼思潮。佩裡·安德森、斯圖亞特·霍爾等人發展的“第二代英國新左派”和“文化研究”理論,大衛·哈維的歷史地理唯物主義,尼爾·史密斯和克裡斯托弗·亞瑟等人倡導的“新辯証法”,鮑勃·杰索普的文化政治經濟學等都可以看作是“晚期馬克思主義”的代表。

其三是“后現代的馬克思主義”,這是一種外延更加寬泛的邏輯進路,簡單說來就是將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同形形色色的后現代理論結合起來,構成一種新的批判邏輯。最典型的莫過於現在西方十分流行的“女權主義的馬克思主義”、“生態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及“后殖民主義的馬克思主義”等。但需要注意的是,由於身份認同、性別平等、生態危機等問題實際上構成了當代資本主義發展所內蘊其中的現實挑戰,對於女權、生態一類問題的討論已經成為了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不能回避的焦點問題。

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問題指向

除了上述三種邏輯進路之外,上世紀70年代以來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的突圍和發展還應充分考慮在法國、意大利興起的以“生命政治”為核心范疇的激進政治學、作為英美主流學術話語內部變異的分析的馬克思主義、激進政治經濟學(激進國際政治經濟學),以及繼承了法蘭克福學派遺產並有所發展的德國以“資本邏輯”(價值形式)批判為焦點的“新馬克思閱讀”運動。然而不得不承認,“后馬克思思潮”、“晚期馬克思主義”、“后現代的馬克思主義”三種主要的邏輯進路,以及上述不同的理論思潮之間,並非涇渭分明,而是存在理論主題的交疊和邏輯方法的互涉。隻不過是基於不同的社會歷史情境,借用了特定的學術邏輯方法,而形成的一種百舸競流的理論態勢。無論如何,構成其主要思想特征的問題指向有二。

第一,是對似乎已經在全球范圍內取得勝利的資本主義內在矛盾的探尋與揭示,對“歷史已經終結”的思想幻象的破除。上世紀70年代末以來,隨著石油危機的緩解,以裡根和撒切爾為代表的新自由主義(“后福特制”)取代福利國家制度(“福特制”)成為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新趨勢。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的根本任務就是尋求新的理論資源和邏輯通道來說明資本主義本身的對抗性本質及其歷史暫時性的本質。這一點在上述種種理論思潮中都可以得到明晰的體現。

第二,是著眼於資本主義的對抗性本質的發現,在當代資本主義的最新變化中,尋求新的能夠承擔起這一歷史使命的新的革命主體,並制訂新的斗爭策略。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發現:馬克思恩格斯時代的無產階級革命,第二國際時代的議會民主斗爭,經典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總體性建構,人本主義的異化批判思路,甚至於結構主義的意識形態批判邏輯都成為當代西方激進哲學話語批判、反思的對象。作為全球化資本主義時代主流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實証主義”(新實用主義)、“自由意志主義”、“社群主義”、“保守主義”,更成為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直接競爭的對象。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世界經濟衰退)的爆發,的確曾經令西方的左翼學者歡欣鼓舞。一個可以作為佐証的例子就是,近年來世界范圍內關於馬克思《資本論》的討論正重新成為一種學術熱潮,甚至是思想界的時髦。然而,將近六年的時間已經過去了,盡管新自由主義已經在理論上被普遍宣布為一種已經失敗的策略,但全球化資本主義在實踐上卻似乎遠未走到日薄西山的境地。盡管作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的美國,似乎在經濟、政治和文化上的全球主導地位已經開始動搖,以冰島、希臘、西班牙為代表的歐洲資本主義發展模式已經開始面臨困境,但一個不容回避的事實是:資本主義似乎又一次幸存了下來。對於這一問題的反思,已經開始成為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者必須直面的問題和挑戰。2014年11月上旬在倫敦舉行的第十一屆“歷史唯物主義年會”上,會議的主題就是“資本主義何以幸存”。

可以說,著眼於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資本主義危機的可能性、資本主義何以幸存這一根本性問題,圍繞資本主義對抗性本質的新的表現形式、超越資本主義的革命主體的求索仍將在若干年中構成困擾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的理論主題。而在邏輯方法上,我們將看到一種明顯的“回到馬克思”的趨勢。這一方面是由危機的直接影響所產生的理論效應,至少在實踐上已經充分証明,那個不斷被宣布為過時的馬克思總是在歷史的危機時刻重新出現。這樣一個“幽靈,馬克思主義的幽靈,總是不斷盤旋在全球資本主義的上空”。另一方面,盡管在上世紀70年代至本世紀初期,西方左翼思潮短暫忽視或告別馬克思,但隻要涉及對資本主義以及現代性的反思,就總是無可奈何地回溯到馬克思的理論地平線上去。有趣的是,鮑德裡亞曾經通過符號學的“生產之鏡”反觀到了歷史唯物主義和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同謀,但齊澤克卻在從象征(符號)域向真實的邏輯過渡中,重新開始強調“重述政治經濟學批判”。福柯的主要議題雖然是在對權力話語的批判中闡發生命政治學,但人們卻很容易在他的《規訓與懲罰》中發現馬克思的身影。

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最新動向

從所依托的學術資源、運用的邏輯方法,以及具體理論主題的選取來區分,當前值得我們關注的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動向可以概括為以下五個方面。

首先是對馬克思《資本論》和政治經濟學批判的持續關注。在2014年,西方左翼思潮的一個主要議題仍然是對《資本論》和政治經濟學批判的研究。這一研究既包括在馬克思主義與主流經濟學對話的意義上闡發激進政治經濟學和馬克思主義危機理論,也包括將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的方法拓展性地運用於不同的學術領域,如空間問題的討論、文化政治經濟學、傳播政治經濟學等,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在上世紀60年代《資本論》研究復興的線索上,試圖通過對政治經濟學批判方法的激活來闡發針對當代全球資本主義的批判資源。

其次是對辯証法的高度關注。這一方面得益於《資本論》研究的持續開展——用列寧的話說,《資本論》本身就是馬克思主義的邏輯學、認識論和辯証法﹔另一方面,也更加重要的是,從不同的學術資源出發,都匯集到了辯証法的當代闡發這一焦點之上。如對英美分析哲學不滿的“新辯証法”學派、后結構主義為確立自身的理論合法性而對馬克思和黑格爾辯証法的追溯等。從根本上來說,我們可以用不同於經典西方馬克思主義“歷史辯証法”的“結構辯証法”,或“系統辯証法”來界定這種辯証法的探索。當然這種辯証法也提供了一種與正統馬克思主義理解存在巨大差異的“否定性”觀點。

再者就是作為從“福利國家制度”(福特制、消費社會)批判中生發而來的“生命政治”和激進政治學。近年來,這一思潮表現為福柯權力話語批判和意大利自治主義、馬克思主義兩條話語的匯合,並且構成了對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的根本性挑戰。尤其是在后者那裡,通過對馬克思辯証法的重新理解,以及“信息時代”生產勞動方式(非物質勞動)的新思考,提供了一個今天激活馬克思資本主義批判本質的重要維度。

還有就是結合現代西方社會問題的展開,以及流行的社會思潮,而形成的從女權主義視角、生態主義視角,分析全球化資本主義何以幸存的思路。如前所說,這一思路本身具有跨學科的特征,同時也雜糅了不同的理論方法。比如女權主義、生態主義本身就同政治經濟學批判存在千絲萬縷的關聯。

最后還必須注意到,出於全球化資本主義矛盾危機的考察,以及二十多年來前蘇東社會主義地區發展滯后的反思,以蘇東劇變(柏林牆倒塌)25周年紀念等事件為契機,對於傳統社會主義模式的重新思考,包括前蘇東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成果的重新評估,也構成了2014年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的一個關注熱點。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呼應了“回到馬克思”這一理論主題。

總的說來,回顧總結2014年國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研究焦點話題,可以看到:一方面是對上世紀70年代以來,經典“西方馬克思主義”終結之后,當代左翼思潮理論突圍的若干成果的繼承和發展,既包括主題的延續,同時也涉及邏輯的交叉和融合﹔另一方面也明顯體現出了西方左翼學者對於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全球化資本主義發展的高度理論敏感性。在資本主義仍將幸存,並且有可能呈現新的發展態勢的情況下,如何揭露資本主義的對抗性矛盾,說明其危機的可能性,並制訂新的革命策略,就成為困擾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的核心問題。在此過程中我們有理由相信,作為“幽靈”的馬克思主義以多種更加具有批判性張力的形式被召喚出來,將出現在不遠的未來。

參考文獻:

[1]卡爾·馬克思:《資本論》,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人民出版社,2014年1月2日。

(作者單位: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社會理論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