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與保守黨國際關系研究

作者:趙嘉蒙    發布時間:2014-04-01   
分享到 :

一、保守黨國際概述

保守黨國際是由全球范圍內的保守黨、基督教民主黨和具有相同信仰的中間及中右翼政黨所組成的國際政黨組織。保守主義思想在其中佔據主導地位,故名保守黨國際。同時,保守黨國際又被稱之為國際民主聯盟。

根據本文的研究,[1]目前保守黨國際下屬地區聯盟及國際組織10個,保守黨國際本身擁有成員黨50個,聯系成員黨6個,觀察員黨1個。另外,還有65個政黨僅加入保守黨國際的下屬地區聯盟及組織。如果將其合計,保守黨國際擁有122個政黨,覆蓋了82個國家和地區。通過以上數據可以看出保守黨國際在全球的影響力。

保守黨國際下屬的10個地區聯盟及國際組織分別為歐洲民主聯盟(European Democrat Union,EDU)、亞太民主聯盟(Asia Pacific Democrat Union,APDU)、加勒比民主聯盟(Caribbean Democrat Union,CDU)、非洲民主聯盟(Democrat Union of Africa,DUA)、拉丁美洲政黨聯盟(Union of Latin American Parties,UPLA)、歐洲人民黨(European People's Party,EPP)、歐洲保守改革聯盟(Alliance of European Conservatives and Reformists,AECR)、國際青年民主聯盟(International Young Democrat Union,IYDU)、國際婦女民主聯盟(International Women's Democrat Union,IWDU)、全球中小企業聯盟(SME Global)。

保守黨國際的代表人物,比較有名的是其成立時的發起者,例如前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前聯邦德國總理科爾、前法國保衛共和聯盟主席希拉克、前奧地利人民黨領導人兼歐洲民主聯盟主席莫克(AloisMock)以及時任美國副總統的老布什。涉及到保守黨國際的代表成員黨,比較典型的有英國保守黨、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美國共和黨等。

二、中國共產黨對外交往的演變

改革開放后,中國共產黨在十二大上提出了“獨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內部事務”的黨際關系四項原則。隨后到了十五大,又明確變為了“同一切願與我黨交往的各國政黨發展新型的黨際交流和合作關系”。2001年為紀念中聯部成立50周年,戴秉國部長發表了《發揮政黨外交優勢服務全黨全國工作大局》一文,“政黨外交”一詞被官方正式使用。[2]“政黨外交”的提出,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黨際交往的轉型,明確了黨際交往為國家利益服務的理念。

同保守黨國際下屬地區組織的接觸,公開記錄最早出現在1998年8月26日。當時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錢其琛在北京中南海會見了以奧地利人民黨議會黨團主席安德烈亞斯·科爾為團長的歐洲民主聯盟代表團。

同保守黨國際下政黨的交往工作,則遠遠早於上世紀90年代末。可以推斷出,自改革開放后,中聯部的工作人員就在試圖盡可能多地接觸世界各國政黨,盡可能多地廣交朋友。例如,中國共產黨同保守黨國際下屬成員——玻利維亞的民族主義民主行動黨的交往早在1987年就開始了。盡管該黨意識形態和中國共產黨迥然不同,最終兩黨還是結成了友好關系。[3]21世紀初中國共產黨與保守黨國際下政黨如火如荼的交往結果,可以說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中工作的艱辛、漫長的鋪墊工作可以追溯到20年以前。

三、中國共產黨與保守黨國際交往分析

本文根據公開出版可循的書籍,[4]統計了自1998年至2012年,中國共產黨同保守黨國際及其下保守型政黨與組織的交往歷程,現歸納分析如下。

從交往次數上分析,近15年來,中國共產黨與其進行的黨際交往活動約有205次,相當於開展了205次的政黨外交。1998年共有5次,隨后交往次數逐年遞增,2003年以后每年均在10次以上,2012年則更突破了20次。據統計2012年中國共產黨與15個保守黨國際成員開展了21次政黨外交,從中可以看出中國共產黨與其黨際交往活動日趨頻繁。

從交往政黨來看,截至2012年12月份,中國共產黨已與40個保守黨國際下的成員開展了黨際交往。其中交往次數在10次以上的有英國保守黨、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法國人民運動聯盟、歐洲人民黨、美國共和黨等這些大黨老黨﹔也有韓國大國家黨、新西蘭國家黨、蒙古民主黨,這些與中國共產黨關系密切的政黨﹔還有像斯裡蘭卡統一國民黨這樣的小黨。中國共產黨在與這些保守黨國際下屬政黨交往時可以區別對待,保持與大黨老黨之間的關系,發展同周邊鄰國政黨的關系,重視與小國小黨之間的關系,通過以下促上,擴大自身對保守黨國際的影響力。

從交往形式上來分析,可以看出中共中央領導人非常重視與保守型政黨的交往,並親自參與了大量的與保守黨國際內部成員之間的國際交往活動。中國共產黨受邀出訪保守黨國際成員所屬的國家,派出代表團、組、個人達到80個(次),帶隊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或政治局委員的二者合計佔到總數的35%。同時,在與保守黨國際下屬成員的交往活動中,有58個(次)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親自參與,另有45個(次)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親自參與,兩者之和佔到中國共產黨與保守黨國際下屬成員之間總計205個(次)交往活動的50%。

從交往動因上分析,雙方交往最主要的動因則是為了國家利益當中的經濟利益。尤其是2007-2009年的金融危機后,中國凸顯了其在全球的經濟影響力,加強了同實體經濟大國的合作。例如2011年1月,以李克強副總理為首的代表團應邀對德國訪問,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德國基民盟領導人)舉行了會談,雙方表示將積極拓展在經貿、科技、技術、資金、人才和管理等各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同時,隨著中國經濟持續穩步的增長,中國共產黨也加強了同資源大國所在保守型政黨的交往,例如中國共產黨與澳大利亞自由黨、蒙古民主黨等政黨的交往。上述這些政黨均為保守黨國際的成員黨。

四、中國共產黨與保守黨國際關系展望

中國共產黨對保守黨國際及其下成員所開展的政黨外交,體現了為國家利益服務的思想,同時也促進了整體外交工作,提高了中國對國際事務的參與程度,對維護世界的和平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

雖然中國共產黨與保守黨國際下的保守型政黨與組織有著密切的交往,但仍需進一步加強同保守黨國際本身的交往。因為保守黨國際是一個政黨群體代表,發展與保守黨國際的關系則具有戰略性影響。

中國共產黨一方面要通過以下促上的方式,發展深化其同保守黨國際下的保守型政黨與組織的關系,來擴大其對保守黨國際的影響力﹔另一方面也要加強對保守黨國際的研究,弄清楚保守黨國際的內部運作機制、其成員之間的關系特點,來尋求與保守黨國際交往的契合點。

參考資料:

[1]賀鈞主編.《中國共產黨對外工作概況.2011》,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2012年版.

[2]李北海.《外交心語》,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2011年版.

[3]余科杰.《關於政黨外交的幾點認識和思考》,《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1年第6期.

[4]保守黨國際網站http://www.idu.org/.

(作者單位:外交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