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國家網絡國際傳播力建設

作者:闞道遠    發布時間:2014-08-11   
分享到 :

所謂網絡國際傳播,即把互聯網作為提高國際傳播能力、擴大國家影響力、提升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手段和有效載體,採取各種措施謀求優勢地位,擴大在網絡空間的影響,搶佔國際傳播的制高點。進入21世紀,伴隨信息科技的日新月異和互聯網的加速普及,網絡國際傳播的滲透性、覆蓋面和影響力驟然增強,在國際關系中扮演日益突出的角色,世界各國愈發重視網絡國際傳播的作用和功能。經濟建設是黨的中心工作,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中國、越南、老撾、朝鮮和古巴等社會主義國家面對資本主義世界主導的國際傳播體系和輿論格局,如何大力加強網絡國際傳播力建設,根本改變目前國際話語權上“資強社弱”的態勢和局面,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進而維護社會主義國家政權穩定和意識形態安全,爭取世界輿論影響和國際道義支持,是信息網絡時代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重要題中之意。

一、網絡國際傳播的政治意義

網絡國際傳播是政治傳播和國際傳播的新平台和新渠道,成為各方政治勢力競相掌控的跨國媒介和戰略空間。就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兩制”關系而言,網絡國際傳播承載更多的政治價值觀和意識形態符號功能,是信息時代話語權、競爭力和軟實力碰撞消長的集中體現。

(一)網絡國際傳播領域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競爭斗爭的新興領域

縱觀世界歷史,從16世紀開始至今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兩制”關系經歷了手工工場時代、蒸汽時代、電氣時代和電子時代等生產力發展階段。事實証明,哪一種社會政治制度能夠佔領科技發展的制高點,能夠更好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就能贏得發展先機和戰略主動,從而代表世界發展趨勢和未來。目前,以信息科技為先導的新科技革命正在加速推進,移動通信、大數據、雲計算等一系列新科技革命成果層出不窮,深刻影響各國的經濟發展、社會結構、傳播模式和價值觀念。網絡國際傳播是網絡信息科技在政治傳播和國際傳播領域的集中體現,是生產力水平與政府治理的有機結合,也是信息時代對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生產力發展水平的有效檢驗。蘇聯在電氣時代抓住生產力發展脈搏,迅速實現工業化,贏得衛國戰爭勝利和世界社會主義陣營壯大,然而,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之后卻未能充分認識信息科技的重要意義,與信息科技革命擦肩而過,在同西方資本主義的競爭較量中敗下陣來,喪失經濟社會活力和制度感召力。恰恰相反,從網絡誕生以來,美國掌控著互聯網先發優勢,握有互聯網核心技術。目前支撐互聯網運轉的根服務器全球共有13台,其中1台是設在美國的主根服務器,另外12台副根服務器也有9台設在美國,其余3台分別在英國、瑞典和日本。[1]美國政府通過“互聯網域名與地址管理公司”掌握域名系統最終控制權,在國際沖突中侵害別國國家主權和國家安全。同時,全球約3000個世界性的大型數據庫中,70%設在美國,美國的電子商務額佔全球總額的75%,商業網站佔全球總數的90%。[2]所以,社會主義國家應當牢記蘇聯在信息革命中不斷落伍導致生產力停滯和制度覆亡的歷史教訓,高度重視信息技術發展,在大力推進信息革命中提升科技競爭力和制度競爭力,贏得“兩制”關系的主動權。因此,網絡國際傳播是網絡信息時代基於生產力和科技水平的“兩制”之爭新領域,是社會主義國家和資本主義國家均在日益重視且關乎綜合競爭力、國際話語權和制度吸引力的重要范疇。

(二)網絡國際傳播力是社會主義國家政治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信息時代,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合作共存競爭斗爭,不僅僅需要加強以經濟和軍事實力為核心的硬實力建設,同時需要加強政治軟實力建設。政治軟實力包括了領導人意志、社會制度、政治原則、國家戰略、決策程序等多方面。托夫勒在《權力的轉移》中提醒道:“世界已經離開了依靠金錢與暴力控制的時代,而未來世界政治的魔方,將控制在信息強權的人手裡,他們會使用手中所掌握的網絡控制權、信息發布權,利用強大的語言文化優勢,達到暴力與金錢無法征服的目的。”[3](P105)今天看來,網絡國際傳播力在國家政治軟實力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權力已超越“資本密集”階段進入“信息密集”階段的信息時代,信息就是力量,信息權力是最核心的軟權力。[4](P19)作為21世紀信息傳遞和價值營銷的主平台和主渠道,網絡國際傳播起到政治動員、價值推廣、樹立形象、爭取人心等不可忽視的政治作用,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國家竭力爭取和搶佔的傳播管道和話語空間。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資本主義國家,美國往往十分善於運用新興傳播媒介增強政治軟實力,實施國際政治傳播,為美國國家利益和意識形態擴張鋪路。美國20世紀以來先后運用廣播電台、電影電視、網絡媒介取得了良好的政治傳播效果,極大地促進了美國政治價值觀輸出和國際形象建構,為“兩制”競爭中逐漸滲透和演變社會主義,為資本主義佔據上風立下汗馬功勞。所以,社會主義國家要高度重視網絡媒介的國際政治傳播功能和效果,一方面不遺余力地發展信息科技,縮小與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數字鴻溝”﹔另一方面,要把網絡國際傳播力作為社會主義國家政治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斷提升網絡空間傳播力和國際政治話語權,彰顯社會主義政治價值觀,營造良好的國際輿論氛圍,為推進世界社會主義發展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技術保障和道義支持。

(三)網絡國際傳播力建設是維護社會主義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必要舉措

20世紀60年代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開始研發互聯網,到20世紀90年代克林頓政府掀起“信息高速公路”熱潮,資本主義國家在互聯網和信息化建設上啟動早、投入大,已經佔據了互聯網領域的技術、管理和話語權制高點。冷戰結束之后,一些資本主義國家認為,今后對社會主義國家的滲透顛覆分裂破壞活動,不需要“動槍動炮”,利用互聯網進行煽動策劃指揮,成本低、防范難、速度快、影響大。互聯網已經成為輿論斗爭的主戰場,是社會主義國家面臨的“最大變量”,搞不好會成為“心頭之患”。以美國為例,利用互聯網實現外交目標和國家利益,是奧巴馬政府“21世紀治國方略”的重要內容。2011年5月,美國政府出台的《網絡空間國際戰略》是迄今為止美國最為全面和詳細的網絡空間戰略規劃。作為美國網絡政策的頂層設計,該戰略將在今后一段時期指導美國網絡空間的政治和外交行為,對世界網絡空間發展和國際政治交往產生深遠影響。實踐証明,網絡國際戰略是美國國家整體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網絡空間和信息技術維持美國霸權地位、實現美國國家利益是網絡國際戰略的出發點和落腳點。[5]在對待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時,美國處心積慮地推行“網絡自由”戰略,大力輸出資本主義意識形態和美國政治價值觀,宣揚所謂的“憲政民主”“普世價值”和“歷史虛無主義”,對社會主義國家思想理論界、社會輿論環境產生較大的干擾和影響。美國前國務卿奧爾布賴特曾經說過:“中國不會拒絕互聯網這種技術,因為它要現代化。這可是我們的可乘之機。我們要利用互聯網把美國的價值觀送到中國去。”[6]從美國的“棱鏡”“X-關鍵得分”等監控計劃看,他們的互聯網活動能量和規模遠遠超出了世人想象。在互聯網這個戰場上,我們能否頂得住、打得贏,直接關系我國意識形態安全和政權安全。因此,從維護社會主義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高度出發,加強社會主義國家網絡國際傳播力建設,有力回應資產階級網絡輿論,消解資本主義網絡霸權,任務艱巨,迫在眉睫。

二、社會主義國家網絡國際傳播力現狀

社會主義國家是網絡國際傳播領域的后來者和趕超者。由於歷史和現實原因,中國、越南、老撾、朝鮮和古巴處於互聯網發展的不同階段,面臨各自的任務和壓力。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互聯網第一大國,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互聯網發展和管理模式﹔[7]越南和老撾走上了互聯網發展的快車道,正在日益擴大國際影響力﹔朝鮮和古巴則依然處於相對落后和停滯的狀態,面臨西方國家網絡國際傳播帶來的嚴峻政治挑戰。

(一)中國:信息技術和網絡社會快速發展,步入獲取國際話語權階段

截至2013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18億,網民人數位居世界第一,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互聯網社群,互聯網普及率為45.8%,手機網民人數為5億,手機網民規模持續增長。中國互聯網普及率逐漸飽和,互聯網發展主題從“數量”向“質量”轉換,具備互聯網在經濟社會中地位提升、與傳統經濟結合緊密、各類互聯網應用對網民生活形態影響力度加深等特點。[8]中國雖已成為互聯網大國,但是,與美國相比,互聯網核心技術及相關軟硬件基礎設施對美國依賴程度較高,原始創新能力嚴重不足,中國互聯網對西方的傳播力十分有限,無法在全球網絡輿論場中有效反制西方國家的文化滲透。[9]1994年以來,中國文化產品在全球貿易中長期逆差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在全球輿論格局尤其是互聯網、移動手機等新興傳媒輿論體系處於“西強我弱”的嚴峻形勢下,西方利用我國文化產品在全球貿易中的逆差地位,利用高科技文化軟實力的滲透攻勢不斷加大。中國網站主要靠中國網民訪問,網站黏性遠低於世界同等規模網站的平均水平,中國公司沒有進人世界網絡市場,外國公司也沒有進入中國網絡市場。中國網民數量大而實力不強,傳播網絡應用廣泛而技術滯后,網絡媒體眾多而大都雷同,“中國在國際互聯網社群的參與力度還遠遠不夠,由於語言和知識背景的障礙,中國互聯網社群還不能在國際互聯網事務的各個領域參與和貢獻力量”,[10]世界第一網民大國亟須向網絡強國升級轉型。2013年,全球第一個地址分配機構合作中心在北京正式設立。中國互聯網企業、組織以及機構可以通過地址分配機構北京合作中心了解全球互聯網發展態勢、共享互聯網發展經驗、爭取非英語社群權益、促進發展中國家互聯網地位的提升。從此,中國互聯網社群將獲得一條寶貴的互信溝通渠道,在積極參與國際事務的同時,及時把握全球互聯網機遇,推動中國互聯網社群壯大,加快中國互聯網發展和話語權提升。

(二)越南、老撾:日益重視網絡發展,網絡發展呈趕超趨勢

越南把發展互聯網作為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手段,積極制定互聯網發展戰略和相關法規,加強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培養信息技術人才,推動越南社會信息化的建設。在短短的十幾年裡,越南互聯網的發展超越其國民經濟發展速度,2000—2010年增長12035%,[11]網民人數由2003年的310萬增至2012年9月的3100萬,累計增長了近10倍,截至2012年7月3G用戶人數已增至1600萬人,佔越南全國人口的18%,是亞太地區互聯網增長比例最快的國家和世界上增長比例最快的國家之一。[12]

老撾曾經是東南亞乃至世界上網絡資源最為貧乏、最需要幫助的國家之一。[13]然而,老撾龐大的年輕人群體以及受過良好教育的國民成為老撾網絡事業蓬勃發展的生力軍。這部分人由於受到鄰國及國外居民生活方式的影響,對網絡已有基本的認識和了解,並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正努力地學習英文以克服語言方面的障礙﹔而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則已經或正在國外接受高等教育,語言障礙已經掃除,網絡早已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事物。老撾於2008年開通了手機3G網絡,目前老撾全國手機用戶有300多萬,在全國主要城市中,手機覆蓋率達87%。2012年,老撾成為東盟地區繼新加坡后第二個開通4G網絡的國家,標志著老撾的電信發展進入到國際先進水平。[14]

(三)朝鮮、古巴:互聯網發展滯后,面臨較大的外部政治壓力

“光明網”是由朝鮮唯一的國營互聯網運營服務商提供硬件和技術支持的局域網絡。網內還有一些論壇、聊天室和幾家國營媒體的網站,可以瀏覽朝鮮之聲、《勞動新聞》和朝鮮中央通訊社等新聞媒體的官方網站。朝鮮電腦上裝載的並非是世界通行的微軟Windows系統,而是自行研發的“紅星”系統。朝鮮國內用戶隻需到各電話分局辦理入網申請手續,即可通過電話線上網,無須支付任何入網費。但是至今為止,在朝鮮2400萬人口中隻有150萬人口使用網絡。政府、軍隊以及高等學校可以使用互聯網,普通民眾依然很難接觸到互聯網。在朝鮮,本國人私下訪問國際互聯網是違法的,部分大學的計算機實驗室是少數幾個例外。除了極少數朝鮮人能夠私下訪問網絡,大多數人都是在工作場所或者非政府機構才能接觸網絡。接待外賓的酒店大多配備有可上網的電腦,平壤和清津等城市更出現了“網吧”這樣的新鮮事物。2008年,朝鮮與埃及奧拉斯考姆通訊公司合作,開始建設3G網絡。奧拉斯考姆公司投資40億美元在朝鮮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上,以獲得朝鮮通信業25年的專營許可。[15](P59)2013年5月,朝鮮手機用戶突破了200萬人,分布在包括平壤在內的15個主要城市和100多個中小城市。合法使用的手機具有語音通話、視頻通話、發送和接收短信、拍照和游戲等功能。2013年,朝鮮電信運營商首次開放了3G數據網絡,訪問條件十分受限,朝鮮本國的公民無法訪問,而僅支持外國公民的訪問。[16]互聯網的出現和逐步開放是朝鮮現有政治和社會秩序所面臨的重大挑戰。

古巴1996年開始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據古巴政府統計,在1120萬人口中,有260萬人能夠使用互聯網,但迄今為止,大多數古巴人仍隻能使用一個受到限制、由國家控制的“內部網絡”。目前古巴國際通訊主要仍依靠衛星傳輸,費用極其昂貴。隨著一條連接古巴和委內瑞拉、長1600公裡的海底光纜的開通,自2013年6月4日起古巴將在全國118個網吧提供更便利的互聯網接入公共服務。[17]據研究統計,古巴的網絡連接率排世界倒數第二,約16%的古巴人能夠上網,這些人多是在工作和學習過程中使用網絡。在這個人均月收入僅為20美元的國家裡,每小時的上網費用達到4.5美元。古巴政府官員表示,技術和資金限制是古巴私人上網受限的主要原因。

三、社會主義國家網絡傳播力建設

目前而言,社會主義國家面臨信息科技發展、網絡信息管理和由此產生的內外政治壓力。唯有高度重視和加快提升網絡國際傳播力才能實現根本改觀,有力回應和超越資本主義網絡國際傳播體系。

(一)提升網絡信息科技水平

缺乏核心科技是國家信息產業發展和國際網絡傳播力建設的巨大阻礙。社會主義國家與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網絡產業在創新、平台架構、運營、管理和技術上存在明顯差距,這迫切要求社會主義國家加大信息科技領域的投入,加快實施高速互聯網等國家信息化戰略,重點發展新一代移動通信、下一代互聯網、三網融合、物聯網、雲計算、集成電路、新型顯示、高端軟件、高端服務器和信息服務,逐步減少信息科技軟硬件上對資本主義國家的依賴,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研發更多的擁有完全知識產權的網絡產品,形成有利於打造全球網絡傳播巨頭的良性生態環境和技術環境。就社會主義國家而言,一是要以資本為引擎,提高網絡市場化程度和融資水平,為建設世界一流的全球網絡國際傳播力市場尋求加速器。二是要從大眾理念、執行層面和國家政策等多種角度實施向IPv6過渡的國家行動計劃,針對下一代互聯網發展的國產設備採購予以優惠政策,大力扶植下一代互聯網相關企業的發展。三是加大網絡科技人才培養力度,形成水平一流、規模龐大、持續更新的網絡科技人才庫,做好網絡科技發展的人才儲備和運用工作。

(二)完善網絡信息傳播體制

完善網絡信息傳播體制能夠有效保証虛擬社會健康發展和網絡國際傳播持續推進。伴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社會主義國家遇到的網絡管理問題日益突出,建立和完善網絡信息傳播體制刻不容緩。作為世界上網民最多、互聯網發展最迅速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政府積極探索依法管理、科學管理、有效管理互聯網的途徑和方法,已初步形成符合中國國情、符合國際通行做法的互聯網管理模式。[18]一方面,堅決維護國家互聯網主權,確立科學的國家安全意識和理念、確保政治引導輿論正確性,掌握輿論引導的主動權。另一方面,實現國際合作與充分開放,舍棄封閉、固守、僵化的模式,形成開放、包容、創新的模式,在雙邊和多邊互聯網治理交流中,增進相互理解,分享網絡治理經驗。與此同時,要建立符合實際、科學有效的網絡國際傳播機制。在國家層面,整合外交外事和新聞宣傳部門網絡傳播力量,組建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外交部網絡事務辦公室等機構,協調網絡國際傳播工作,形成網絡國際傳播統一指揮、扎實推進的領導格局。在社會層面,積極調動社會資源和力量,培養社會組織和公眾參與網絡國際傳播的興趣和能力,鼓勵包括網絡公司在內的市場主體在海外營銷時參與和開發網絡傳播的行動和項目,逐步形成政府、社會組織、公司和公民密切配合、協調公關的網絡國際傳播工作整體局面。

(三)優化國際網絡傳播格局

目前,英美等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主導的國際網絡傳播體系並未發生根本變化,社會主義國家在現存體系中處於弱勢和邊緣的地位,經濟發展、信息安全、社會穩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脅。因此,改變和優化現有的國際網絡傳播格局至關重要。一是建立國際網絡傳播聯合陣線,聯合世界范圍的發展中國家反對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網絡霸權,深入揭示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通過國際互聯網對社會主義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進行的意識形態滲透、國家機密竊取和政治顛覆活動。二是倡導改變西方主導的國際互聯網格局,建立國際互聯網新秩序,發揮聯合國在國際互聯網管理中的作用,支持建立一個在聯合國框架下的、全球范圍內經過民主程序產生的、權威的、公正的互聯網國際管理機構。三是重視世界范圍內的互聯網基礎資源分配,這關系到互聯網的發展與安全。建議各國都有參與國際互聯網基礎資源管理的平等權利,應在現有管理模式的基礎上,建立一個多邊的、透明的國際互聯網基礎資源分配體系,合理分配互聯網基礎資源,促進全球互聯網均衡發展。

(四)推進意識形態創新發展

互聯網作為信息時代的傳播平台和傳播渠道,在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競爭中承載意識形態和價值符號。社會主義國家的網絡國際傳播力建設,同樣需要實現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創新發展和價值符號的與時俱進。一是要形成符合網絡時代的、開放性的意識形態體系。網絡傳播不同於傳統的政治宣傳,有自身的規律和要求。網絡政治傳播的多中心和多向度要求意識形態的開放性、包容性更強,能夠對新事物、新現象進行有效的整合和解釋,能夠充分地預測和判斷世界發展的新趨勢、新動向。爭取在一些重大問題的對外話語體系建設上有所突破,在更廣泛領域構建起既有社會主義特色、社會主義氣派,又能與國際社會開展有效對話的話語體系。二是要形成符合青年心理的、創新的價值符號體系。從世界范圍來看,青年群體是互聯網平台上的活躍者、主導者,對網絡國際傳播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是“兩制”都竭力爭取的重要社會力量。要通過對價值符號和話語體系的更新,增強國際互聯網傳播對青年的吸引力、感召力,這關乎世界社會主義的前途和未來。三是要深化對發達資本主義的研究,傳播人類歷史發展規律。通過國際互聯網平台,深入揭示資本主義終結的歷史歸宿,闡述社會主義勝利的歷史必然,社會主義社會作為資本主義社會的替代形態以及世界社會主義事業的進步性、正當性和合理性,爭取世界范圍內進步力量和國際道義的支持。

(五)提升網絡國際傳播能力

對世界形勢發展變化,對世界上出現的新事物新情況,對各國出現的新思想新觀點新知識,社會主義國家要利用互聯網加強宣傳報道,以利於積極借鑒人類文明創造的有益成果。軟實力基本理論告訴我們,一般來講,大國的標志是有能力打贏戰爭﹔但在信息時代,成功則不僅取決於誰的軍隊能打勝仗,更取決於誰的故事更有說服力。在當今信息時代,政治也與誰的“故事”更能贏得人心有關,維護獲取信息的自由將成為巧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19]因此,要精心做好對外宣傳工作,創新對外宣傳方式,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20](P1-4)作為社會主義大國,我們傳播的概念范疇表述既要符合中國國情,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又要與國外習慣的話語體系、表述方式相對接,易於為國際社會所理解和接受。要把中國價值理念融入媒體的報道之中,為國外受眾提供觀察國際社會、國際事務的中國視角,引導他們准確理解中國在有關問題上的立場主張。我國的民主人權、新聞管理、民族宗教、司法體制等問題長期受到外界關注,其中不乏誤解和偏見。要根據我國的實踐,概括和提出新的概念、新的表述,把我們的國情說明好,把我們的主張闡釋好,把我們的進步介紹好,引導國際社會客觀、公正地認識和看待這些問題。

總而言之,隨著信息傳播技術在全球化過程中的廣泛應用,國際關系和國際事務日益重視傳播關系建構和價值符號競爭。信息時代的互聯網國際傳播就是“為心靈和頭腦而戰”,它爭奪的是“心靈的霸權”,因而是“觀念之戰”。為此,社會主義國家要積極參與互聯網國際傳播競爭,塑造全球“觀念市場”。一個政權的瓦解往往是從思想領域開始的,政治動蕩、政權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間發生,但思想演化是個長期過程。思想防線被攻破了,其他防線就很難守住。對於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而言,如何應對政治信息跨國流動不均衡、不對等的不利國際傳播格局,如何通過網絡國際傳播力建設和佔有先機的信息博弈贏得國際關系和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已經成為一個關系到國家發展和制度存亡的戰略問題。可以預見,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發展、國際社會民主進步力量不斷壯大和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建立,社會主義國家和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網絡國際傳播格局將迎來根本性的變化。

參考文獻:

[1]13台根服務器9台設在美國用網絡為所欲為[EB/OL].[2014-01-27] http://www.zcom.com/article/116893/

[2]網絡成西方滲透工具 網絡政治化成世界話題[EB/OL].[2011-07-03]. http://news.xinhuanet.com/internet/2009-07/03/content_11647152_1.htm.

[3]阿爾文·托夫勒.權力的轉移[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4]李智.國際政治傳播:控制與效果[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5]闞道遠.美國網絡國際戰略的基本要義與發展動向[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2, (10).

[6]趙啟正.努力建設有利於我國的國際輿論環境[J].外交學院學報,2004, (1).

[7]闞道遠.互聯網管理的“中國模式”及世界影響[J].學術探索,2012, (7).

[8]第3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2014-01-16]. 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301/120130115_38508.htm.

[9]伍剛.中美互聯網國際傳播力對比研究[J].中國廣播,2012, (3).

[10]中國互聯網社群提升國際話語權[EB/OL].[2013-04-16]. http://tech.xinmin.cn/2013/04/16/19769357.html.

[11]黃健紅、祁廣謀.越南互聯網發展狀況分析[J].東南亞縱橫,2011, (6).

[12]越南網民已達3100萬人[EB/OL].[2012-12-08]. 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i/jyjl/j/201212/20121208465459.html.

[13]黃勇.老撾網絡發展的歷史、現狀與前景[J].東南亞縱橫,2005, (5).

[14]老撾成為繼新加坡后第二個開通4G網絡的東盟國家[EB/OL].http://www.chinadaily.com.cn/hqgj/jryw/2012-10-26/content_7351008.html, 2012-10-26.

[15]高秋福.金正日與朝鮮[M].北京:新華出版社,2012.

[16]朝鮮互聯網現狀[EB/OL].[2013-03-14]. http://people.pedaily.cn/201303/20130314344838.shtml.

[17]古巴推出互聯網接入公共服務便民新政[EB/OL].[2013-05-29]. http://www.chinadaily.com.cn/hqgi/jryw/2013-05-29/content_9167120.html.

[18]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互聯網狀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19]基歐漢,奈.信息時代的力量和相互信賴[J..國外社會科學文摘,1999, (2).

[20]中宣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8·19重要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作者單位:國家稅務總局黨校政治學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