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盟前后的中東歐國家政黨制度變遷

作者:劉敏茹    發布時間:2014-09-03   
分享到 :

中東歐國家在歐盟東擴進程中,其政黨制度也發生了變化,即引進以歐盟老成員國式的多黨議會民主制並促使其本土化。入盟前后波蘭政黨制度變遷就是中東歐國家的政黨制度變化特征縮影。

歐盟對新成員國政治制度影響由“硬”變“軟”

中東歐國家的政黨制度轉型與歐盟東擴進程同時啟動。在加入歐盟之前,歐盟影響中東歐國家政黨制度的方式主要是通過直接輸入規則、范式和制度。例如,在波蘭劇變之初,歐盟就提出建立多黨制作為向波蘭提供經濟援助的附加條件。1993年6月,根據 “哥本哈根標准”,要求申請加入歐盟的中東歐國家必須是穩定的多元化的民主國家,擁有獨立的政黨、定期進行選舉,確保民主。將歐盟共同體法條款的所有規定內容作為候選國參與入盟談判必須遵守的先決條件等。

中東歐國家入盟之后,開始正式參與歐洲層面政治活動。歐盟各常設機構中開始出現中東歐籍官員和工作人員的身影。以波蘭為代表的中東歐國家在歐盟層面的發言權和話語權不斷增多。東擴十年來,對於已經成為歐盟正式成員的中東歐國家,歐盟採取間接和柔性的方式,不斷用新觀念、話語形態和非正式規則等影響其原有的政黨理念、政黨精英觀念,取代了過去依靠硬性輸入剛性轉移。

在歐盟東擴帶來的制度影響下,中東歐國家的政黨制度依照西歐政黨制度模式建立並得以迅速規范運行,國內政黨之間競爭與合作的結構發生徹底改變。就像波蘭國內政黨制度轉型中政黨的數量和規模、政黨意識形態分化的向度、政黨對社會的滲透程度,以及規范政黨運轉的憲制框架和選舉規則等制度要素都出現明顯變化。

入盟前后決定“左”“右”政黨因素變化大

那些能夠進入議會參與組建政府,或能夠威脅到議會多黨聯合形成政黨執政聯盟的政黨,被稱為相關性政黨。對1989年至2011年波蘭歷屆議會選舉、總統選舉和歷屆政府組閣狀況的分析可以看出,在與歐盟東擴同步的波蘭政治轉型過程中,波蘭國內相關性政黨的數量不斷減少,政黨規模的組合形式由二十多個相關性政黨相互競爭的極端分裂形式轉化成四個相關性政黨相互競爭的有限分裂形式,政黨競爭形態也由激烈的、無規則的離心性競爭變為溫和的向心性競爭。上述變化趨勢在波蘭開始申請入盟時出現,在波蘭加入歐盟之后呈現出穩定態勢。可見,波蘭的政黨格局能夠從極度混亂無序競爭狀態發展到穩定的有規則競爭狀態,歐盟東擴進程中的制度引導作用無疑在實踐層面發揮了巨大影響力。

根據政黨和政黨制度理論,政黨的意識形態左右分化向度主要依據政黨對生產資料所有制和社會問題的不同態度而產生。波蘭轉型以來,各政黨在本國政黨光譜上的意識形態分化的向度同樣也在入盟前后出現明顯變化。上世紀80年代起,波蘭國內政黨光譜上政黨意識形態最明顯的左右分野來自於是否支持變革和對社會主義時期的不同看法。波蘭加入歐盟之后,政黨在是否支持歐盟問題上採取的不同立場代表了國內民眾對待歐盟的不同態度——支持歐盟與懷疑歐洲,成為政黨意識形態分化的一個新向度。波蘭最明顯的政黨分化產生於卡欽斯基雙胞胎兄弟執政時期(2005年至2007年),當時卡欽斯基兄弟領導的法律與公正黨持有強烈的疑歐立場。2008年,萊赫·卡欽斯基總統在波蘭議會通過歐盟《裡斯本條約》之后甚至拒絕立即簽署該條約。歐盟東擴為波蘭帶來的這一新的政黨分化向度,增加了選民改變投票偏好和投票策略的幾率,成為導致波蘭由原本左翼和右翼政黨輪流上台執政演變成兩個中右翼政黨輪流執政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選舉政治條件下,觀察政黨對社會的滲透程度,可以借用選舉投票率和選舉浮動率兩個指標。選舉投票率顯示參與選舉投票這一最基本政黨政治活動的公民比例,選舉浮動率則顯示參與投票的選民中在前后兩次選舉之間將選票投給不同政黨的選民比例。簡而言之,這兩個指標可以說明有多少民眾對政黨感興趣,又有多少民眾堅持支持同一個政黨。1989年以來,波蘭的議會選舉投票率一直保持在50%左右的較低水平,而選舉浮動率卻一直維持在較高水平。2001年的選舉浮動率曾達到轉型以來49.30%的最高值,說明有近一半的投票選民改變了投票方向,在兩次選舉時將選票投給了不同政黨。加入歐盟之后,2005年與2001年相比、2007年與2005年相比、2011年與2007年相比,選舉浮動率持續下降。2011年波蘭議會選舉時,選舉浮動率達到轉型以來的最低值24.6%,政黨競爭明顯出現穩定化和制度化趨勢。

轉型是中東歐國家政治變遷的源動力

波蘭等中東歐國家摒棄高度集權的一黨制用時較短,但他們要真正建立起穩定的多黨並存、競選執政的西方式多黨制度卻是極為曲折而復雜的進程。歐盟東擴進程啟動之后,中東歐國家旨在擺脫原有社會主義國家身份、迅速“回歸歐洲”的強烈願望,與歐共體希望擴展政治邊界、維護歐洲和平的想法,在中東歐國家加入歐盟的問題上找到了對話與合作的途徑。在爭取盡快加入歐盟的過程中,中東歐國家都盡量以建立令歐盟認可的民主制度作為政治發展的主要目標。從根本上說,制度特性及其所帶來的政治吸引力是歐盟東擴進程能夠影響波蘭等中東歐國家政黨制度變遷的根本源動力。

(作者單位:中央編譯局政黨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