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國家共產黨黨綱對蘇東劇變的分析

作者:聶運麟    發布時間:2014-09-17   
分享到 :

蘇東劇變是 20 世紀最為重大的歷史事件,如何正確認識蘇東劇變的原因及其教訓,已經成為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的一個重大問題。因此,許多資本主義國家共產黨和工人黨都對蘇東劇變進行了持續的研究,並在其綱領中作了專門的論述,有的還對蘇東劇變作出了專門的決議。

一、對 20 世紀社會主義歷史成就的總結

當前,蘇東劇變這一歷史事實,已經成為壟斷資本發動的反共反社會主義運動新的出發點,它們從其自身的階級利益出發,斷言社會主義是從馬克思頭腦中杜撰出來的,蘇東劇變是社會主義歷史的終結。對此,資本主義各國共產黨進行了嚴厲的批判,表達了與之根本對立的觀點。

資本主義國家共產黨和工人黨認為,社會主義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20 世紀社會主義既對人類社會的發展作出了艱辛的探索,又對世界文明和人類的進步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建立了不朽的歷史功勛。﹝1﹞

第一,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開創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時代開始了。在俄國,工農勞動群眾第一次掌握國家政權,開始建設一個沒有剝削和壓迫、不以追逐利潤為目的的新社會,從而為人類社會的發展開辟了一條嶄新的道路,揭開了人類歷史的新篇章。

第二,社會主義根本改善了勞動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狀況,將貧窮落后的國家建設成為世界強國。蘇維埃國家消滅了封建殘余,迅速實現了工業化,取得了經濟、政治、文化和科學領域的全面進步,鏟除了貧困和文盲,消滅了失業,在醫療、教育、住房等方面建立了社會保障體系等等,這些開創性成就,使廣大人民群眾過上了新的生活,勞動人民的社會地位得以提高,並使蘇聯最后發展成為世界強國。

第三,社會主義促進了科學技術的進步和藝術的繁榮。社會主義各國完備的教育體制和職業培訓制度,保証了科學技術的進步與藝術創作的繁榮。科學技術是發展經濟和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的基本手段,受到社會主義國家的普遍重視,從而使其科學技術水平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社會主義國家在空間技術、核能利用和基礎科學研究等領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成為當時各國效仿的榜樣。

第四,社會主義國家實現了國內各民族一律平等。社會主義國家在國內各民族之間確立了團結、互助和平等的新型民族關系,以前受剝削和受壓迫的民族成為國家的主人,過著全新的生活,他們的政治權益得到保護,經濟走向振興,民族語言和文化獲得進一步的發展。

第五,社會主義國家維護了世界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在擊敗德國法西斯主義方面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二戰后,社會主義國家在經濟、政治、軍事上與帝國主義國家形成了一定的戰略平衡,從而遏制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力量,使世界和平得到了有效的維護。

第六,社會主義促進了婦女解放事業的發展。社會主義國家克服了重重困難和障礙,制定了保護婦女權益的法律,為廢除對婦女的壓迫奠定了制度性基礎,並保証了婦女在政治、經濟、文化領域享有基本的平等權利。這與當時資本主義世界廣大勞動婦女受壓迫、受剝削、無權利、無地位的情況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從而極大地促進了資本主義國家婦女為爭取自身權利和解放的斗爭,促使資本主義國家婦女的地位得到提高。

第七,社會主義推動了資本主義國家工人階級和殖民地附屬國人民爭取自身解放的斗爭,促進了社會進步。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成就,對資本主義國家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特別是社會主義國家工人階級在文化教育、物質福利和社會保障等方面所獲得的巨大進展,與資本主義國家工人階級的狀況形成強烈的社會反差,促進了西方國家的工人階級和勞動群眾為爭取自身權利的斗爭,並迫使資產階級政府作出讓步,逐步建立並完善了公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從而改善了勞動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狀況。﹝2﹞同時,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和平等的民族政策,給殖民地附屬國人民以巨大的鼓舞,從而推動了被壓迫民族解放斗爭的迅猛發展。在爭取和平、民主、進步和社會主義運動強有力的支持下,世界殖民體系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逐步土崩瓦解,被壓迫國家人民紛紛贏得了民族獨立。

第八,社會主義創造了勞動群眾代表蘇維埃和蘇維埃各民族聯盟這樣的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前所未有的國家和社會制度。這種制度把議會民主與人民群眾的直接參與民主結合起來,推動著勞動群眾對國家的認同和政治文化的發展。正是蘇維埃制度為實現諸如勞動權、免費教育、醫療保健、休息和住房權等基本人權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障。

第九,十月革命在國際關系中開創了國家、民族之間兄弟般平等互助合作的新型關系,並為解決國家和民族之間的矛盾和沖突提供了新思路。

資本主義國家共產黨和工人黨認為,20 世紀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對世界各國人民是一個巨大的鼓舞,它証明了建立一個新的社會制度是可能的,証明創建一個沒有剝削和壓迫的無階級社會是可能的。

二、對蘇東劇變原因的多視角分析

資本主義國家共產黨和工人黨都認為,蘇東國家劇變的原因是由於復雜的內部和外部的、主觀和客觀的、歷史和現實的以及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思想的、社會的多方面綜合因素所造成的。其中最重要的是以下三方面的因素。

( 一) 蘇東劇變的基礎性因素: 傳統社會主義體制的僵化

當前,資本主義國家共產黨和工人黨大多從社會主義歷史發展的宏觀視野研究問題,認為模式的僵化、體制的弊病等所造成的生產力落后和社會僵滯,是蘇東國家劇變的基礎性原因。

1. 傳統社會主義體制的五大弊病

葡萄牙共產黨認為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的失敗,既有惡劣的外部環境這一客觀原因,也有在后來的改革中迷失了正確方向這一主觀原因,但更為根本的是這些國家建立了一種“背離了共產主義理想”甚至與之相對立的社會主義“模式”這一體制性原因。葡共指出,這種“模式”偏離共產主義理想的基本內容甚至與之對立,具有五大“弊病”: 第一,“政權不再是人民的權力,而成為一種過分集中在官僚手中,容易偏離人民群眾的參與和意願,不受監督機制約束的權力”; 第二,“不是深化政治民主,而是強調國家的集權”; 第三,“不是通過主要生產資料的公有制來搞活經濟,而是實行一種過分國家化的經濟,從而使勞動者的積極性被逐步耗盡,生產力逐步下降”; 第四,“不是在黨內實行民主機制,深深地扎根於群眾並從群眾中獲得革命的能量,而是在黨和國家內部實行以行政指令為基礎的官僚集中制,這種集中制由於黨政職責不分而更加嚴重”; 第五,“不是實行靈活的有創造性的理論,而是將理論教條化和工具化。”﹝3﹞正是這種弊病叢生的體制導致了蘇東劇變。

2.“政治權力過度集中的社會主義體制”沒有能創造出高於資本主義的生產力

英國共產黨認為,造成蘇東劇變的根本原因是“官僚主義命令體制”不能利用新科技革命的成果,創造出高於資本主義的勞動生產率。英共綱領指出,二戰后至 60 年代中期的 20 多年時間裡,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迅速恢復了國民經濟,在經濟和社會發展方面超過了資本主義世界。但此后卻增長乏力,在“70 年代中期后,蘇聯和東歐開始在生產力的質量和增長率方面落后於資本主義,特別是日本和德國”,這就暴露了蘇聯社會主義體制的嚴重弊病。英共綱領強調指出: “‘實際存在的社會主義’的官僚主義命令體制証明,它不能利用戰后的科學和技術革命使各種社會生產力比資本主義更有效率。”“在同帝國主義的競爭中,未能收獲科技革命帶來的全部好處,是蘇聯及其他仿效蘇聯模式的中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垮台的根本原因。”﹝4﹞

俄羅斯聯邦共產黨綱領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認為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一個嚴重失誤,就是沒有創造出高於資本主義的生產力。俄共黨綱寫道: “蘇聯由於以老化的生產力發展模式為樣板,不加批判地模仿西方社會在生產和消費方面的早期模式,致使生產力的特點同資本主義相比變化不大。”在高度集中和國有化的條件下,在趕超歐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思想的指導下,生產力的發展帶有“被迫性”的特點,它使“人們自己首創的自由的組織愈益受到限制,勞動群眾的社會熱情和主動精神受到歧視”,沒有創造出高於資本主義的生產力,這使社會主義不僅在經濟領域,而且在很多方面喪失了歷史的主動性。一方面,使社會主義經濟注定扮演從屬者的明顯失敗的角色,另一方面又放慢了解決社會主義主要任務的速度。﹝5﹞

3.“行政極權的社會主義模式”不能給社會主義注入新的革命發展動力,使整個社會僵化

德國共產黨對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的劇變有深切的體驗,它從傳統社會主義體制不能給社會主義提供新的發展動力,從而造成整個社會日益僵化的新視野,論述了蘇東劇變的基礎性因素。

德共指出,二戰后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國家在很大程度上都採用了“行政集權的社會主義模式”,“如果說這種社會主義模式起初能夠取得巨大經濟成就,那麼后來它証明自己不能及時領會科技革命的新要求,不能靈活地對此作出反應。結果是,社會主義國家在勞動生產率和物質生活水平的發展方面越來越落后於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與此同時,思想意識形態工作也僵化了,“社會科學失去了其通過有科學根據的預測,為解決正在發展的矛盾和社會主義社會的繼續發展確定可靠發展方向的力量。黨和國家在很大程度上喪失了進行批評和自我批評的能力。”專制措施取代黨內民主,黨的政治和組織原則越來越不起作用,個人的積極性因國家滲透到所有社會領域而受到阻礙,“黨的信譽日漸下降,最后失去統治地位。”因此,德國共產黨的結論是,在“行政集權社會主義模式”下,“社會主義國家未能成功地建立與社會主義相適應的新生產力發展模式。社會主義的價值觀也未能長期和全面地得到貫徹。”所以,“歐洲現實社會主義失敗的主要內在原因在於社會狀況日益僵化。它不能根據其自身的基礎,即根據已經達到的發展水平經常給社會主義注入新的革命發展動力。”﹝6﹞

( 二) 蘇東劇變的關鍵性因素: 執政黨的蛻化變質

不少國家的共產黨認為,雖然傳統社會主義特征的弊病對蘇東劇變起著基礎性作用,但體制是可以改變的,同樣類型的社會主義體制,如中國、越南和古巴等社會主義國家就沒有出現悲劇性結局,在這裡,關鍵的或根本性的因素是黨的性質和作用。

俄羅斯聯邦共產黨是蘇聯共產黨在俄羅斯的繼承者,它在黨綱中指出: 盡管蘇聯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犯有嚴重錯誤,但劇變不是不可避免的。造成蘇聯劇變的主要原因是黨的蛻變。俄共黨綱寫道: “摧毀蘇聯社會的劇變,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幾十年來執政黨的尖銳轉變所致。”

俄共認為,使黨蛻變的思想上的原因是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思想的影響,黨綱寫道: “從一開始,蘇共就存在著無產階級與小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與官僚主義的對立傾向。它們之間的斗爭在十月革命后更激烈了。正像弗·伊·列寧所警告的,在執政的共產黨內混入了不少假革命者和缺乏思想性與原則性的投機鑽營者。小資產階級思想的具體代言人以其蒙騙性和長期性在過去和現在都是社會主義的主要危險。他們把國家和國家財產視為可以瓜分的戰利品。他們的目的最初被虛假的、托洛茨基式的蘇維埃國際主義義務的解釋所掩飾。假共產主義者號召年輕的共和國變成輸出革命的基地,變成世界火焰的熱源。”更為嚴重的問題是,黨的領導人對小資產階級思想的影響失去警惕,俄共黨綱寫道: “許多黨的領導人對小資產階級的影響估計不足、對權力和意識形態的壟斷、專橫跋扈等,把蘇共推向‘狂妄自大的黨’的境地,上層領導越來越脫離千百萬黨員群眾。”俄共認為,使黨蛻變的組織上的原因是黨內部的分裂,由於小資產階級思想的影響,“蘇共內形成了兩翼,實質上形成了兩種流派,相互之間紛爭不休,在這一過程中形成了各自奉行的政治路線。”

俄共認為,蘇共的蛻變之所以能夠變為現實,是因為黨內缺乏正常而有效的監督。俄共黨綱寫道:“黨追求黨員的數量,缺乏領導干部有序的輪換與年輕化機制,導致黨員不能堅持對黨的領導干部實行正常監督的合法權力。不能防止越來越多的投機者鑽入黨內。黨歷史上的主要失誤與不幸就在於此。”俄共認為由於黨已經蛻變,所謂的“改革”也必然變質。俄共黨綱寫道: “社會先進階層進行的條件早已成熟的改革和使國家進入新境界的夙願,被腐敗無能的國家領導以欺騙的手段用於反人民反國家的目的。口頭上假仁假義地宣布各種形式的所有制平等,事實上千方百計地破壞最具生命力的公有制的作用。合作化的實質與形式被歪曲。”從而導致改革變為蘇聯的解體和東歐的劇變。

俄共黨綱最后指出戈爾巴喬夫和雅科夫列夫等人在蘇共蛻變和蘇聯解體中的歷史責任,指出: “戈爾巴喬夫、雅科夫列夫、葉利欽和謝瓦爾德納澤應對背叛黨、無視民族利益、毀滅我們的祖國承擔個人責任。腐朽透頂的頭面人物及其幫凶決定把權力交換成財富”﹝7﹞。澳大利亞共產黨與俄羅斯聯邦共產黨持有類似的觀點。澳共強調指出,蘇東劇變是復雜的內部和外部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然而“導致蘇東劇變的根本原因”卻是“蘇東社會主義國家對於過度集中的制度沒有及時進行改革”,並指出,傳統社會主義體制的問題不是社會主義所固有的,是可以避免的,是可以改變的。現存的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就避免了這些問題,未來的社會主義社會也可以避免這些問題。﹝8﹞

日本共產黨也認為: “蘇聯及其附屬的東歐各國的統治體制於1989 1991 年先后崩潰,這不是社會主義的失敗,而是與社會主義道路背道而馳的霸權主義、官僚主義的破產。這些國家革命的出發點是以社會主義為目標的,但是領導集體引導國家走上了錯誤的道路,其結果走了與社會主義截然不同的壓制人性型的社會,最終導致解體。”﹝9﹞

( 三) 蘇東劇變的重要因素: 帝國主義的干涉和顛覆

美國共產黨對不斷揭密的美國中央情報局策劃蘇東劇變的材料有透徹的了解,他們認為蘇東劇變是多種因素綜合造成的,其中帝國主義的壓力對蘇聯、東歐的劇變起了重要作用。2005 年修改通過的美國共產黨的綱領指出,蘇東劇變,“這是內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軍備競賽的壓力,冷戰,來自帝國主義的其他經濟、政治和意識形態壓力在這裡起到了主要作用。原因還包括在發展社會主義所有制和適應生產方式的經濟組織形式時所犯的錯誤、管理和政治工作界限不明、政治和意識形態工作薄弱、一些國家背負越來越多的跨國銀行和其他資本主義借貸組織的債務。”﹝10﹞

德國共產黨也認為: “冷戰期間的禁運政策和消耗力量的軍備競賽使外部攻擊的戰線繼續延伸,核威脅使外部攻擊得到加強。帝國主義國家千方百計……直到制定反革命戰略……破壞社會主義,使社會主義變得不穩定。”﹝11﹞

但希臘共產黨不主張過分強調蘇東劇變的外部因素,認為“使社會主義國家發生資本主義復辟的行動始於內部,來自上層,而不是帝國主義的強制干涉……”﹝12﹞這裡要強調的是,各國共產黨都不把自己關於蘇東劇變問題的見解看成是最后的結論,他們表示要繼續深入地對此展開研究,如德國共產黨就明確表示,“迄今為止我們還沒有對此作出最后說明。德國的共產黨正在對此展開討論”﹝13﹞。美國共產黨也明確表示: “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和美共仍在學習、討論、並對比這些社會主義國家失敗的多種原因,以為前車之鑒。”﹝14﹞

三、蘇東劇變與共產黨工人黨對社會主義的反思

蘇東劇變的嚴酷事實,引發了各國共產黨和工人黨對於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以及如何推進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等基本問題進行再思考,提出了許多重要的思想和觀點。

1. 社會主義是一個長期發展的歷史過程

資本主義國家共產黨和工人黨認為,蘇聯在建設社會主義的過程中,對社會主義發展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認識不足,犯了超越社會發展階段的錯誤,這是導致蘇聯社會主義失敗的一個重要因素。早在 20世紀30 年代中葉,蘇聯就宣布建成了社會主義。1959年蘇共第21 次代表大會宣布蘇聯已經取得社會主義的完全勝利。1961 年蘇共第 22 次代表大會制定了蘇共第三個黨綱,被稱為建設共產主義的綱領,綱領規定: 在第一個十年( 1961—1970) 裡,蘇聯在建立共產主義物質技術的基礎時,在按人口平均計算的產量方面將超過最富裕的資本主義國家——美國; 在第二個十年( 1971—1980 年) 結束時,蘇聯將基本上建立共產主義社會。1971 年蘇共 24 大宣布蘇聯已建成發達社會主義社會。但歷史和現實都表明,蘇聯建設共產主義的綱領是完全脫離實際的,認定蘇聯已經建成發達社會主義社會的結論遠遠超越了蘇聯社會主義的實際發展階段。因此,它不可能起到鼓舞群眾、動員群眾、組織群眾的作用,反而挫傷了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敗壞了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聲譽。其他東歐社會主義國家也跟著蘇聯一起相應地犯了超越社會發展階段的錯誤。因此,澳大利亞共產黨和希臘共產黨都明確指出: 蘇聯東歐國家“低估了過渡時期的長期性”。印度共產黨( 馬克思主義) 綱領也明確指出,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所犯的重要錯誤之一,就是“未能正確理解社會主義建設的長期性”。

蘇東劇變使 20 世紀社會主義者迅速地建成社會主義的幼稚想法被徹底擊碎了,各國共產黨和工人黨都在自己的黨綱和綱領性文件中重新論述了社會主義的長期性問題。印度共產黨( 馬克思主義) 在黨鋼中指出: “社會解放和社會主義變革將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進程。歷史已經表明,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變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即使在取得政權以后也要經歷一個長期激烈的階級斗爭時期。”巴西共產黨在 2009 年制定的黨綱中得出“社會主義建設要經歷一個包括著不同步驟和階段的過渡時期”的結論。這些都是對社會主義發展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認識的具體化和重大進步。

2. 不存在統一的社會主義發展模式,必須依據本國的實際、採取特殊的方式和方法來建設社會主義

蘇聯曾經宣布自己的革命和建設道路,是各國人民必須遵循的唯一正確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當時,所有根據本國具體國情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嘗試,都會被其他社會主義者看成是異類,受到國際共運的“中心”的打擊和迫害。然而,模仿蘇聯模式的中東歐國家都失敗了,其他模仿蘇聯的社會主義國家也沒有取得成功,連蘇聯自身也沒有逃脫解體的命運。相反,“中國、越南、古巴、朝鮮和老撾這些現實社會主義國家根據各自國家的情況,頑強地通過改革和革新,仍然高舉社會主義旗幟。”這就使各國共產黨和工人黨清楚地認識到,社會主義不僅不能照抄照搬什麼統一的模式,而且還必須根據本國的國情建設具有本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因此,巴西共產黨的綱領指出: 世界上並“沒有一個統一的社會主義建設和革命的模式”。“社會主義建設要根據每個國家特殊的歷史、經濟、社會、文化、種族等具體情況以及全球權力體系中的力量對比情況,採取特殊的具體的方法和方式。”這是各國共產黨和工人黨對社會主義的嶄新認識,對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3. 不存在一條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的路徑和方法,必須要通過迂回曲折的道路過渡到社會主義

十月革命以后,列寧曾經想用戰時共產主義的辦法,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在經歷了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失敗后,列寧在 1921 年承認: “我們犯了錯誤: 決定直接過渡到共產主義的生產和分配。當時我們認定,農民將遵照余糧收集制交出我們所需數量的糧食,我們則把這些糧食分配給工廠,這樣,我們就是實行共產主義的生產和分配了。”﹝15﹞1921 年春蘇維埃國家在列寧和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下,轉而實行新經濟政策,即通過市場關系,運用商業渠道,使用國家資本主義的辦法來發展國民經濟,結果使受到重創的蘇維埃國家經濟得以恢復和振興,工農聯盟得到鞏固。因此列寧非常堅定地指出: “我們不應該指望直接採用共產主義的過渡辦法。必須以同農民個人利益結合為基礎。”﹝16﹞

然而,蘇維埃國家實行新經濟政策的寶貴經驗並沒有被后來的蘇共領導人所重視,他們結束了列寧的新經濟政策,建立了高度集中的排斥商品和市場的計劃經濟體制,雖然也取得了一段時間經濟社會發展的成就,但其嚴重的體制性弊病最終導致了蘇聯東歐的覆滅。中國、越南等社會主義國家吸取了列寧新經濟政策的經驗,總結各國建設社會主義的歷史經驗和教訓,進行了全面的改革,特別是進行了以市場經濟為導向的經濟體制改革,把計劃經濟的長處和市場經濟的優勢有機地結合起來,使社會主義事業獲得了新的更大的發展。各國共產黨和工人黨從蘇東劇變的教訓、列寧新經濟政策的經驗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成功中清楚地看到,並沒有一條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直接路徑和方法,必須通過迂回曲折的道路,即通過市場關系走向社會主義。正如巴西共產黨所指出的: 事實上,“也沒有一條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直接路徑和方法”。這是對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嶄新認識,對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理論與實踐具有重大的意義。

4. 建設社會主義必須進行反對兩種傾向的斗爭,特別是反對“左”的傾向的斗爭

資本主義國家共產黨工人黨認為,在二戰期間,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中出現了兩種偏離馬克思主義的主要趨勢: 左傾宗派主義和教條主義,以及右傾機會主義和修正主義。左傾宗派主義和教條主義過高估計運動的發展水平,急躁冒進,超越實現目標所必需的發展階段,從而導致冒險主義。20 世紀五六十年代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發展的估計就是如此。

與此相聯系的是,左傾宗派主義和教條主義又低估了資本主義運用新科技推動生產的能力及其自我調節的能力,對資本主義即將崩潰的預期作了過高的估計等等。在這個過程中,資本主義發展中出現的復雜問題被忽視,資本主義危機現象被絕對化了,資本主義制度將瓦解的觀點被簡單化。澳大利亞共產黨認為,“左傾宗派主義和右傾機會主義都根源於資產階級思想。這兩種傾向導致相關政黨的孤立和分裂,並使執政黨的政策失敗,甚至摧毀了社會主義社會。兩者經常出現在一黨或一個人身上,必須反對這兩種傾向。”

5. 社會主義是一個不斷改革和發展的社會,社會主義國家在改革中應該警惕兩種“危險”

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也並不是完全沒有進行改革,但他們的所謂“改革”不僅沒有取得成功,反而最后葬送了社會主義,這是因為他們的改革犯了兩個根本性的錯誤: 一是蘇聯在改革的發展方向上盲目“照搬西歐的政治經濟發展形式”,搞所謂的“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改革背離了社會主義發展方向; 二是蘇聯在改革發展的步驟上,採取激進冒險的步驟和方法,這樣,“蘇共變革的速度導致它喪失了對於形勢的控制,威脅著它在蘇聯的領導地位,威脅著蘇聯的完整統一和社會主義的存在。”因此,澳大利亞共產黨認為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應該吸取蘇聯東歐所謂“改革”的歷史教訓,警惕上述“兩大危險”。這就要求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一是要堅持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不照抄照搬別國的發展模式,走具有本國特征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 二是要採取循序漸進的步驟和方法進行改革,要像中國、越南等社會主義國家那樣,對改革採取謹慎的態度,“摸著石頭過河”,反對用急躁冒進的步驟和方法來進行改革。

各國共產黨和工人黨除了對社會主義進行了再認識以外,還對蘇東劇變的歷史教訓進行了總結,主要是: 必須保持共產黨的先鋒隊地位,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 必須堅持“各盡所能,按勞分配”原則,不斷改善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 必須加強意識形態工作和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 不能忽視同帝國主義的階級斗爭,特別是同帝國主義的“和平演變”進行斗爭; 必須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堅持民主集中制; 必須重視社會主義內部的非對抗性矛盾,不斷解決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之間的矛盾; 必須重視社會主義內部的階層變化,不忘社會主義條件下的階級斗爭; 必須高度重視科學技術的發展; 必須加強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團結等等。

綜上所述,資本主義國家共產黨工人黨在蘇東劇變問題的認識上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和方法,他們總結了社會主義的歷史成就及其對人類社會發展所作出的偉大貢獻,分析了蘇東劇變的原因,在此基礎上對社會主義進行了全面的反思,總結了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經驗和教訓,所有這一切對各國共產黨今后的發展以及整個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不過,資本主義國家共產黨工人黨對蘇東劇變問題的認識並非盡善盡美,隨著時間的推移,對該問題的認識還將會不斷深化。

注釋:

﹝1﹞參見印度共產黨( 馬克思主義) 2000 年10月修改通過的黨綱; 俄羅斯聯邦共產黨2005年10月修改通過的黨綱; 德國共產黨2006年4月通過的黨綱; 巴西共產黨2009年通過的黨綱等。有的黨還對蘇東劇變作出了專門的決議,如澳大利亞社會主義黨( 1996 年在其八大上改名為澳大利亞共產黨) 在1990年9月28日至10月1日召開特別會議,形成了有關蘇東劇變問題的決議; 希臘共產黨中央委員會 1995 年3月通過了有關蘇東劇變問題的決議等等。

﹝2﹞﹝3﹞﹝4﹞﹝5﹞﹝6﹞﹝7﹞﹝9﹞﹝10﹞﹝11﹞﹝13﹞﹝14﹞劉宏才主編.當代世界共產黨黨章黨綱選編﹝C﹞.北京: 當代世界出版社,2009: 253-254,563,692-693,487-488,442-443,487-488,120,899-900,443,442,900.

﹝8﹞1990年9月28日至10 月1日澳大利亞社會主義黨中央召開特別會議發表的《政治聲明》.

﹝12﹞歐洲社會主義制度覆滅的原因探析——社會主義的現實意義和必然性﹝Z﹞.希臘共產黨中央委員會1995年3月通過.

﹝15﹞﹝16﹞列寧全集﹝C﹞.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7( 42) :182,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