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和工人黨國際會議的社會主義觀

作者:簡 繁    發布時間:2014-09-17   
分享到 :

1998年5月22日,以紀念《共產黨宣言》發表150周年和希臘共產黨成立80周年為契機,希臘共產黨邀請各國共產黨和工人黨齊聚雅典召開共產黨和工人黨國際會議的籌備會,這次會議重點分析了蘇聯的歷史貢獻,強調要重新分析蘇聯解體的原因和《共產黨宣言》的現實意義,反對自由主義和社會民主主義的歷史虛無主義態度,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道路。此后從1999年到2012年的十四次會議都圍繞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問題展開討論,重點闡發了對當前馬克思主義的地位和價值的思考,並重新認識和評價社會主義實踐的歷史,分析其他社會主義流派的政黨的實質和特征,展望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前景。

一、對馬克思主義地位與價值的認識

與會代表普遍認為,馬克思主義應當始終是認識和分析社會主義的指導思想和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行動指南,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是各黨合作的思想基石,馬克思主義理論遺產是世界共產黨和工人黨的寶貴財富。

早在1998年籌備會議時希臘共產黨就發出警示:“共產黨和工人黨,如果不能按照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無產階級國際主義原則確定共同的意識形態特性和政治特性,那麼各國共產黨就不能有效地開展活動。”此后歷次會議各國共產黨和工人黨基於馬克思主義的共同特性不斷走到一起。

2008年以前,會議主要系統探討如何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並強調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在第一次會議上,黎巴嫩共產黨代表Mufid Kuteish認為:“在當代世界重大事件的環境中,資本主義制度關於馬克思主義和意識形態終結的宣言看來是甚至無法讓宣言的作者、‘創造者’自己信服的空話。最近的事件已經把馬克思主義而非凱恩斯主義召回到歷史現場,正如一些人所推測的,為了通過那些仍然支持馬克思科學方法論的忠誠的馬克思主義者實現確定的目標,要調查和分析當前的經濟發展和目前發生於20世紀末的新變化,為了提出新的方法和觀點,要在馬克思主義的框架內,但通過最新的分析方法的手段評價這些變化,這可以幫助我們有機會獲得關於當前事件的全面視野。”第二次會議約旦共產黨代表Bdel Rahim A. K. Jouihan認為“堅持將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在一切環境和時間裡發起斗爭和聯盟的基礎”。新英國共產黨代表Andy Brooks提出:“我們有責任讓馬克思列寧主義經典著作在這一代和未來幾代都流傳下去,它們對今天的共產黨人而言仍包含著重要的實踐和理論的經驗教訓。”南非共產黨代表Blade Nzimande也提出“仍要學習、了解、發展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方法、分析過程和革命精神以及重申我們豐富而多樣的遺產的本質和正確性”。印度共產黨代表Ajoy Bhavan則認識到:“必須將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原理運用到本國的特殊情況和特點,它的歷史、傳統、文化、社會組成及發展水平之中。”

在第三次會議上,土耳其勞動黨代表Sukru Cunsili指出:“在1917年布爾什維克十月革命過程中,無產階級的事業和人類數千年的舊夢成為現實。馬克思列寧主義並不是一個被用懷疑眼光對待的命題,而是一種科學的學說,這一點已被証明。”第五次會議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代表Sitaram Yechury堅信:“盡管過去世界社會主義倒退了,但此后的時期隻証明這些倒退並未對社會主義理想和創造性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科學構成否定。如果有什麼,那麼這些倒退主要是因為對馬克思列寧主義和社會主義理想的扭曲與偏離。”

在第六次會議上,愛爾蘭工人黨代表Gerry Grainger強調:“再次宣揚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重要理論的生命力是共產黨和工人黨的義務。(它是)對資本主義及其剝削的一次空前批判﹔一種對當前政治、社會、經濟條件進行調查與評價的分析工具,尤其是一套政治行動和對社會與世界進行改造的方案。”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會議更側重於強調馬克思主義的斗爭與宣傳。在第十到第十二次會議上,與會黨都認為資本主義全球金融危機表現了資本主義世界觀、方法論的歷史局限,証明了“不科學、不現實、不成功”是資產階級學者對馬克思主義的污蔑,相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與方法准確預測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規律,深刻揭示了經濟危機的根源,具有極強的科學性、現實性、革命性和頑強的生命力。在第十一次會議上,芬蘭共產黨代表Juha-Pekka V is nen用事實証明馬克思主義的復蘇:“在芬蘭,我們組建了新的馬克思主義研究小組,把國際的和當地的實際政治問題結合起來進行探討研究,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

在第十二次會議上,匈牙利共產主義工人黨特別強調要厘清出正確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方法來看待和評價社會主義的歷史和各種思潮:“我們必須加強對一切形式的機會主義和修正主義的斗爭。我們必須以一種新的但是馬克思主義的方法闡述社會主義的歷史。另一方面如果我們不明白列寧、斯大林和布哈林、赫魯曉夫、戈爾巴喬夫之間的差異,就無法與現代修正主義作斗爭。”

在第十三次會議上,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代表Sitaram Yechury提出,為使人民認識到不斷提升和加強工人階級革命的思想斗爭的重要性,“要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進行決定性干預”。南非共產黨則認為新形勢下馬克思主義斗爭戰略也需要創新,在多黨選舉政治環境中和平競爭上台未為不可。第十四次各黨代表一致總結認為:各國共產黨和工人黨始終要把馬克思主義作為對抗資本主義,實現社會主義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唯一理論武器和權威准則,並要具體條件具體分析。

二、對社會主義實踐歷史的認識

與會代表一致認為,對十月革命的重要意義必須肯定,對蘇聯的巨大歷史貢獻必須承認,對蘇東劇變的消極影響及其原因教訓必須有客觀而清醒的認識。

首先,十月革命開辟了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的歷史時代,為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奠定了基礎,為人民的解放提供了前提條件。在第二次會議上,新英國共產黨代表Andy Brooks高度評價了十月革命的歷史意義:“建立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1917年十月革命與席卷歐洲並導致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革命熱潮為1919年共產主義的國際組織 共產國際的建立創造了條件。許多被布爾什維克的經驗鼓舞的共產黨 一種新型政黨從無產階級運動中產生了。”第七次會議還對十月革命的導師列寧給予極高評價:“列寧在整個歷史進程中的巨大影響力是毋庸置疑的。在普遍記憶中,他作為人類最偉大的政治與國家的智者之一而存在。”第九次會議發布的《偉大的社會主義十月革命九十周年宣言》對它進行了深入的總結和評價:“十月革命的勝利開辟了一個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的歷史時代 它推動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形成和發展,加快了共產黨的創立並導致第三個共產國際的形成。它是鼓舞和支持廣大人民為美好未來而斗爭的力量。紅色十月為廣大人民階層從前根本無法了解的先進成果和權利的實現創造了前提條件。在革命影響下殖民主義被廢除,為和平而斗爭的范圍更廣,國際主義團結更加強大。它在實踐中証明了指導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理論與原則的正確性。 偉大十月的解放性推動果斷地影響了世界文化、科學和藝術並鼓舞了大多數藝術家和知識分子中的許多人 。”

其次,蘇聯為探索社會主義道路、推動世界和平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第三次會議以蘇聯反抗德國法西斯侵略六十周年為契機,全面回憶了蘇聯在衛國戰爭中對德國納粹入侵的歷史性反擊,肯定了蘇聯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所做的巨大貢獻。第七次會議俄羅斯聯邦共產黨總結了蘇聯共產黨的成就:“十月革命中產生的蘇聯共產黨極大地保護了勞動人民,在衛國戰爭爆發的前十年中,蘇聯建立了大約9000個工廠,這些工廠的建立為日后戰勝法西斯主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第九次會議希臘共產黨總結蘇聯的歷史功績,認為“20世紀的最大功績是社會主義制度首先在蘇聯確立並在人類歷史上廢除人剝削人的制度。”同時也看到蘇聯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出現,從根本上改善了這些國家和地區勞動人民的生存條件,資本主義永遠不可能賦予人民的權利在這些國家和地區得以實現,並在客觀上給予資本主義政黨壓力,使他們不得不向本國勞動人民做出讓步以避免人民的斗爭和起義。第十三次會議認為蘇聯的成功在於它首次根除了資本主義制度並消滅了階級剝削,從而通過建立全面龐大的社會保障體系,消除了資本主義世界普遍存在的極度貧困、頻繁失業、流離失所、教育缺失、病無所醫、老無所養等問題﹔迅速完成了工業化並建立起足以抗衡帝國主義的軍事實力,從而為本國和世界各地勞動人民的正義斗爭提供了強大的物質支撐和軍事支持,包括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東歐社會主義革命和第三世界國家的反殖民化斗爭。

最后,蘇東劇變帶來了帝國主義反攻以及第三世界和廣大人民再次被剝削和壓迫的惡果,其原因與教訓是復雜多樣的。第一次會議重點討論了蘇東劇變的消極影響,認為“前蘇聯和中東歐的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反革命的勝利的直接后果是世界歷史的倒退,它在國際上造成了遍布於共產主義和革命運動中的深刻的政治和意識形態危機”,“為帝國主義以極快的速度和極大的信心佔領(世界)創造了新的可能”,“使帝國主義可以把資本主義的結構性危機的負擔轉移到工人階級肩上而不必擔心有任何大規模反應”,並使“帝國主義加緊掠奪第三世界的自然和人文資源,發起了一場針對所有反抗這種統治和剝削的人民的戰爭”。第十三次會議以蘇聯解體20周年為契機,全面總結了蘇東劇變的原因與教訓。蘇東劇變的原因是多樣的,包括落后國家建設社會主義的困難性、長期性、曲折性,高估社會主義力量而低估資本主義力量,資本主義的“和平演變”戰略,戈爾巴喬夫對馬克思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的背叛等等。其中的教訓包括:群眾參與是社會主義建設勝利的根本前提,要發揚社會主義民主,保障人民群眾的民主權利﹔共產黨既要發揮先鋒領導作用又不能以此為由發展政黨專政取代無產階級專政,要防止官僚主義、特權腐敗,保持黨內民主,發揚群眾路線﹔要對經濟管理體制進行不斷改革以促進經濟增長,但不能破壞社會主義經濟基礎﹔要注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教育,抵制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科學社會主義普遍原理要與各國具體情況相結合,不能完全復制他國模式。

三、對其他社會主義流派的政黨的認識

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認為它們與其他社會主義流派的政黨,主要是社會民主主義政黨之間具有明確的界限,應保持距離。

在籌備會議上,希臘共產黨總書記Papariga就分析了社會民主主義政黨的實質 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之一。它在理論上徹底拋棄了社會主義的科學理論,對社會主義採取虛無主義的態度﹔在實踐上為資本主義提供了遠遠比傳統的保守黨有效的策略,並通過一系列活動使那些地區的社會運動同共產主義運動一刀兩斷。她還明確指出它與共產黨的“分界線在於,要不要反對國際壟斷、反對帝國主義的軍事、政治、經濟聯盟,例如北約、歐盟、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西歐自由貿易組織等。”在第九次會議上,她進一步指出社會民主黨集結了改良主義者和機會主義者,而共產黨集中了反帝反壟斷和為進行深刻的社會主義變革、暴力奪取政權而斗爭的力量。

一方面,與會代表指出社會民主主義是一種機會主義,它在歷史上參與顛覆社會主義國家政權,時至今日仍阻礙著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在第二次會議上,比利時工人黨代表Nadine Rosa-Rosso總結了社會民主主義一戰前后的叛離史:“在我們看來,當社會民主主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呼吁本國工人保衛祖國時就已經完全背叛了工人陣營。一戰后,社會民主主義又完全參與到對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的意識形態和軍事斗爭中。此后,社會民主主義再也沒有停止做使資本和帝國主義在第三世界國家的掠奪繼續存在的保護人。”第三次會議新英國共產黨代表Andy Brooks認為國內社會民主主義政黨事實上反對進步工會和工人階級運動,並強調:“社會民主主義永遠不會導致社會主義和修正主義,而隻會導致對共產黨的破壞、蘇聯和東歐的反革命及社會主義國家的毀滅。”在第十二次會議上,希臘共產黨代表G. Marinos認為機會主義具有多樣性,像是德國左翼黨和瑞典左翼黨這樣的歐洲左翼黨都是以“左”來標榜自己,而實際目的是維護資本主義制度。他們以反共反歷史的立場,參與詆毀20世紀建立的蘇聯及社會主義制度,在工人中制造思想混亂,妨礙階級意識的政治覺醒。因此必須以嚴格的標准對所謂的“左翼”進行甄別。在第十四次會議上,新荷蘭共產黨在談到本國社會黨對共產黨的發展帶來的巨大阻力時表示擔憂:八十年代初期前荷蘭共產黨認為生活水平的高度發達已經使荷蘭不再需要共產黨,決定奉行歐洲共產主義,並逐步放棄馬克思主義,“社會黨填補了共產黨衰落后創造的政治斷層,它從政治和意識形態上由一個毛主義政黨轉變為社會民主主義政黨和一些托洛茨基主義的政黨、組織后,迅速發展壯大。新共產黨重建卻花了很長時間。此后的五年黨內才穩定並有嚴肅的青年干部成長起來。”

另一方面,與會政黨認為社會民主主義政黨通過不斷右傾謀求與右翼的政治合作,成為新自由主義擴張和帝國主義戰略實施的幫凶,並破壞工人運動。在第二次會議上,奧地利共產黨代表Johann Hollish認為,社會民主黨和綠黨上台后有許多機會發展一條不同的治理道路,但它們仍沒有擺脫新自由主義思維模式去為代替方案做任何努力,它們三十多年的執政道路已經証明他們並沒有阻礙右翼的發展。第四次會議新荷蘭共產黨代表Wil Van Der Klift認為,“9·11事件”后帝國主義變得更加緊張和野蠻,“所以社會民主主義按照帝國主義構想在一段長時期后成為一個制動器,在這段時期裡帝國主義需要社會民主主義混淆工人階級和社會中依靠工資、失業金和個人收入的其他部分”,而“如今荷蘭的社會民主政黨宣揚階級和解與階級合作的幻想的角色已經不太重要了”,它嚴重右轉,甚至和新自由主義者組成聯合政府支持帝國主義。第五次會議丹麥共產黨代表Betty F. Carlsson指出:“丹麥社會民主黨目前聲稱西方資產階級價值觀,包括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是普世的並應該在世界范圍內被引入以維護民主和發展。”第六次會議愛爾蘭共產黨代表Sean Edwards在談到英國企業企圖壟斷玻利維亞水源供給時認為社會民主黨打著維護工人階級利益的幌子實施資產階級政策,對工人階級具有巨大的迷惑性,實際上“社會民主黨和綠黨是在懸而未決的現實問題的基礎上動員大眾”。挪威共產黨總結發言時強調:“許多左派和社會民主黨已經接受資本主義,已經參與到發動帝國主義戰爭的政府中,已經把他們的立場同國家資本主義及跨國企業相統一。這些政黨都不能被看作工人階級、被壓迫人民和所有想改變當前不公正世界的人們的工具。”第十和第十一次會議均指出社會民主黨在金融危機中重拾凱恩斯主義是為了維護資本主義制度,捍衛和拓寬攫取超額利潤的途徑﹔揭露其宣揚“人道的資本主義”、“監管”、“全球治理”的目的是隱蔽資本主義根本矛盾,否認階級斗爭,回避暴力革命,阻礙有組織的工人通過議會外的政治斗爭來抵制工廠倒閉和經濟剝削。

四、對社會主義前景的認識

社會主義是當今世界一股重要的社會思潮和社會運動,它將伴隨著對資本主義理論上的批判和實踐上的對抗而始終存在下去,社會主義理想仍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追求和奮斗目標。

首先,為社會主義奮斗需要明確爭取實現的社會主義是怎樣的社會主義,即什麼是社會主義,如何理解社會主義。在第九次會議上,希臘共產黨總書記Papariga闡述了她對社會主義的理解。在她看來,“我們不能把社會主義視為一種獨立於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之間的完整社會經濟結構,而要把它看作是一種還不成熟、尚不完善的共產主義模式”。她還認為:“對社會主義確立而言,存在適應一切國家的普遍規律。社會主義通道的起點是通過工人階級和它的同盟者聯合來實現政權的革命奪取、基本生產資料的社會化和社會主義計劃經濟。不管它將採取何種形式,從階級本質的觀點來看,社會主義國家都將是工人階級的革命政權,是無產階級專政。”第十次會議上白俄羅斯共產黨概括了社會主義的內涵:“社會主義學說是關於建立公平與人道的世界秩序的偉大科學,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第十三次會議《最終聲明》認為社會主義發展道路是“極有可能促進工人和人民利益,實現社會公正、人民主權、和平和進步的解放之路,工人和人民進行斗爭之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之路”。意大利共產黨人黨代表Fausto Sorini還提出必須把建設社會主義理解為一個包含著大量中間階段和反復現象的漫長曲折的歷史進程,並明確了社會主義的革命目標:“生產資料的所有權和社會控制,經濟發展的編排與計劃,最終實現人類需求的滿足、人對人剝削的結束以及應指向環境友好而非服從於生產資料所有者利潤需要的均衡發展。”

其次,資本主義制度性危機隻能靠社會主義制度替代這一條道路來解決,社會主義是世界發展的必然趨勢。第八次會議代表“普遍強調了社會主義的相關性和緊迫性,交換的意見表明了資本主義對工人和民族面臨的迫切問題以及資本主義向地球未來暴露的威脅無能為力,社會主義越來越作為資本主義的替代和人類自身生存的一個條件而出現”。2008年開始歷次會議在討論經濟危機的基礎上得出的結論是:這一危機強化了為社會主義這一替代性進步制度而斗爭的必要性和在人民群眾中進行思想斗爭的重要性。第十次會議的最后聲明《社會主義是替代》直接喊出“社會主義是替代”、“另一個世界是可能的”的口號:“社會主義是替代,是真正、完全的人民獨立的道路,是保障工人階級權利的途徑,是結束資本主義破壞性危機的必由之路。”第十一次會議的《德裡宣言》指出“顯而易見,資本主義的剝削制度不能通過改革來改變,它必然要被正義和公平的制度,也就是社會主義制度所替代。”巴西共產黨還補充認為任何折衷辦法和改革方案都無法消滅資本主義,並提出在行動上“一定要把斗爭的組織階段推向前進,把斗爭的過程提升為對社會主義的真正選擇”。第十三次會議更是明確地以“社會主義才是未來!”為主題,在《最終聲明》中強調社會主義替代的必然性:“隻有社會主義才能創造條件以根除戰爭、失業、飢餓、窮困、文盲,億萬人民的迷茫以及環境的破壞。隻有社會主義才能根據工人當前的需要創造發展的條件。 有希望,就有前景。未來屬於社會主義。”

最后,現存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壯大和世界工人運動的復蘇,彰顯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昭示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光明前景。在社會主義國家方面,蘇東劇變並未帶來社會主義國家的衰落。“古巴向世界大約70多個國家派出了大約30000名醫生、教師和專家,為其提供幫助,充分體現了古巴的國際主義精神”﹔越南從1991至2011年實現150萬噸的年均糧食進口量向700萬噸的年均糧食出口量的飛躍,實現GDP從76.42億美元到預計1225.67億美元的16倍增長,並在全球金融危機的2008至2011年間GDP分別逆勢增長了6.2%、5.32%、6.8%、5.8%﹔“到本世紀中葉,七國集團國家(的世界生產總值)將下降到25%,而35%將屬於中國和社會主義方向的國家”。在世界工人運動方面,第九次會議希臘共產黨認為:“工人階級、工人運動及其政黨的作用和勞工運動的階級定位,在創建以社會主義為目標的反帝反壟斷戰斗聯盟方面構成越來越重要的因素。”第十二次會議特別強調了歐洲工人運動的成績:“過去一年裡,特別是在歐洲,對勞工權利、社會保障權利和工資三方面的反人民攻擊引發了群眾斗爭的升級。”認為隨著工人階級的傳統斗爭精神的回歸,歐洲工人運動將迎來復興。第十三次會議重點分析了2011年秋的“佔領華爾街”運動。美國共產黨代表Susan Webb認為:“它的口號 ‘我們才是99%’但那1%擁有了財富和權力,已經俘獲了廣大人民的感情。勞工運動也合流參與到佔領運動中來。99%對1%的主題已經擊打出深深的和弦,代表了我國不斷增長的階級意識和憤怒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