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左翼黨的歷史、現狀及未來

作者:劉慧    發布時間:2015-04-23   
分享到 :

德國左翼黨作為一個由兩黨合並而來的年輕黨,自2007年正式成立至今,參加了三次德國聯邦議會選舉,取得了令人歡欣鼓舞的成績。在剛剛過去的2013年德國聯邦議會選舉中獲得了8.6%的選票,坐穩德國第三大黨的交椅。但是由於歷史和現實原因,其他黨表示排除與左翼黨聯合組閣的可能性。這種越來越大的影響力和無法與其他黨派合作的尷尬境地,給予我們更多的思考余地和空間。本文從德國左翼黨的歷史淵源、發展現狀和歷史前景著手分析,從歷屆大選尤其是2013年9月22日大選為切入點進行剖析,可以更好地從整體上理解和認識德國左翼黨。

一、德國左翼黨的歷史演進

德國左翼黨的源頭可以追溯到民主德國時期的執政黨統一社會黨,即民主德國共產黨。1989年12月8日,由於其政治局和中央委員會在12月3日集體辭職導致工作無法有效展開,統一社會黨對其自身進行了改組,改組之后名為德國民主社會主義黨(PDS)。為了和統一社會黨劃清界限,民主社會主義黨把民主作為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把“民主社會主義”作為黨的奮斗目標,進而走出前民主統一社會黨的陰影。[1]2002年,由於競選策略等多重原因,改組后的德國民主社會主義黨在大選中失利,轉而進行深刻反思,力圖從大選的低谷中走出來,從失利中尋找出路。恰在此時,其日后的盟友——勞動與社會公正黨順應歷史潮流出現了。這一時期,施羅德執政后,德國社會民主黨的政策發生了轉變,由原來政治上的左翼傳統逐漸像中左翼的方向發展,並向新自由主義靠攏。在施羅德政府執政期間,由於改革遇到困難和阻力,未取得民眾期望的成果,執政能力遭到民眾質疑,引發部分黨員對現行政策的不滿,甚至出現退黨的現象,德國社會民主黨主席、時任聯邦政府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的奧斯卡·拉方丹(Oskar Lafontaine)提出辭職。退出德國社會民主黨后,拉方丹和其他退出德國社會民主黨的原黨員一起成立了勞動與社會公正黨(WASG)。

經過2002年大選失利的德國民主社會主義黨深刻認識到聯合的重要性,在拉方丹退出社會民主黨的時候,民主社會主義黨就曾想邀請其加入該黨,但是被拉方丹拒絕了。可經歷過重新建黨后的拉方丹也清醒認識到不能孤軍奮戰。於是,在這種特殊的歷史環境和利益格局下,兩黨決定聯手,共同成立一個新左翼黨(Die Linkspartei)。原定於2006年的德國大選,由於特殊原因,提前於2005年9月18日舉行。在大選之前,7月17日,民主社會主義黨主席比斯基在黨的第九屆特別會議上宣布,該黨和拉方丹領導的勞動與社會公正黨聯合,組成一個新的德國左派黨,改名為德國左翼黨,並表示對原德國民主社會主義黨的黨章進行修改。宣稱新的左翼黨將承擔起所有民主社會主義黨在歐洲左翼黨中的責任和義務。[2]

新的左翼黨其實是一個寬泛的德國左翼聯盟,兩個合並黨的主要領導人拉方丹和居西,分別在德國西部和東部有一定的影響力,一東一西形成了一個全國性的競選聯盟,整合了德國左翼力量,增強了其人氣和影響力,並在2005年9月18日聯邦議會選舉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績。2007年6月16日,成立大會在柏林舉行,民主社會主義黨和勞動與社會公正黨正式地組建了德國左翼黨,選舉比斯基和拉方丹為共同主席,該黨將成為一個關注民生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政黨,推動德國民主和環保革新。自此,左翼黨為成為一個德國全民黨而不懈努力。

二、德國左翼黨的發展及挑戰

(一)左翼黨的發展現狀

左翼黨黨員組成呈現多元性,主要有原德國民主社會主義黨和原勞動與社會公正黨的黨員、部分工會成員、新自由政策的反對者、戰爭的反對者和女權主義捍衛者等組成。雖然黨員的組成多元化,但是他們都是為了維護社公平正義、呼吁環境保護和捍衛世界和平的共同目標而走到一起,為社會進步、國家發展與世界和平建言獻策、積極奔走。目前該黨黨員為69500人,其中女性比例約佔37.3%,由卡佳·基平(Katja Kipping)和貝恩德·裡克辛格(Bernd Riexinger)兩名主席共同領導,他們擁有的權力相同。黨的執行委員會是其領導機關,至2013年9月23日,左翼黨的執行委員會共召開56次代表大會,每次大會都會對黨近期的活動情況進行總結,並部署近期工作任務。以2013年9月23日執行委員會代表大會為例,該次會議的核心議程是總結剛剛過去的大選的得與失,並對9月28日的反對暴力房租的游行示威表示支持。羅莎·盧森堡基金會是親左翼黨的政治基金會,近年來,該基金會與我國中央黨校和中央編譯局都保持著良好的交流合作關系。

(二)左翼黨歷屆大選中的選票成績

從2005年至今,左翼黨已經參加了三次德國聯邦議會選舉,每一次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在2005年9月18日選舉中,合並后的新左翼黨獲得了8.7%的選票,擁有54個議席,超過綠黨成為德國第四大黨。在2009年9月27日中的德國第十七屆德國聯邦議會選舉中,左翼黨獲得了11.9%的選票,拿下76個席位,取得了左翼黨在聯邦議會選舉中的重大突破,是目前為止該黨獲得的最高選票。[3]在2013年9月22日大選中,左翼黨獲得了8.6%的選票,擁有64個席位,超過綠黨和自民黨。雖然左翼黨的得票率比2009年大選有所下降,也還遠遠低於聯盟黨和社會主義民主黨。但是左翼黨已經連續在兩屆選舉中坐穩了德國第三大黨的交椅,已經成為影響國內政治和政黨格局不可小覷的重要力量。

(三)左翼黨扮演的重要角色

第一,維護區域穩定和世界和平。從成立那天起,德國左翼黨就堅決反對戰爭,維護世界和平穩定。要求減少國防支出,反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擴散,呼吁德國實行和平的外交政策。在對待敘利亞問題上,左翼黨始終不支持對敘利亞進行軍事干涉,並且要求德國防空導彈部隊撤離土耳其。另外,左翼黨對德國向敘利亞運送的化學品的用途充滿質疑,受壓力所迫,默克爾宣布將對這些化學品的用途進行仔細審查。德國左翼黨在這件事情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因為德國左翼黨要求對德國出口的化學品進行調查,才使這份至關重要的文件公開。

第二,倡導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早在民主社會主義黨的綱領中就可以看出其對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以及在環境治理和保護中的國際分工。倡導開發無污染的新能源,比如太陽能的開發和利用;主張對能源征收初級的能源稅,並盡快脫離對核能的依賴;擴大農田和森林的覆蓋面積,主張在德國和歐洲建立一個聯合保護區體制,共同保護生物的安全和多樣性。民主社會主義黨與勞動和社會公正黨聯合成立的德國左翼黨很大程度上繼承了環境和生態保護的主張和要求,對環境保護的倡導和加強生態建設的呼吁得到了民眾的支持,也順應了國際社會對於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的潮流。

第三,維護公平正義和進言獻策。隨著左翼黨在國內影響的逐步增強,他們不再陷入迷茫狀態,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政事之中來。在重大問題上積極進言獻策,力爭為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添磚加瓦。前不久,德國媒體爆出德國總理默克爾的個人手機可能被美國情報局監聽,不僅默克爾本身異常憤怒,也引起社會各界的嚴重不滿。針對這一問題,德國左翼黨也積極提出建設性意見,要求默克爾總理向議會說明個人手機被美國情報局監聽的情況,認為這一事件不僅侵犯了默克爾的個人利益,同時也是對德國安全的威脅,呼吁議會盡快查處真相。從這一事件可以看出,德國左翼黨雖然沒有得到和其他政黨聯合組閣的機會,但是仍然積極地參與政事,為重大的問題進言獻策,以維護社會公正。此外,左翼黨代表下層民眾的利益,為普通民眾謀福利,要求國家提高福利待遇和出台一個全國范圍內的最低工資限定,保護雇員的個人利益,縮小貧富差距,為推進社會公平公正做出積極貢獻。

第四,捍衛女性權利和兒童利益。根據德國左翼黨的官網統計,截至2011年12月31,德國左翼黨總人數為69458,女性人數為25872,女性佔該黨總人數的37.3%,在柏林、勃蘭登堡、梅克倫堡-前波美拉尼亞、薩克森、薩克森-安哈爾特和圖林根六個州,女性的比例都超過40%,是目前德國有影響力的五個黨中女性比例最高的一個黨。值得一提的是,左翼黨在黨的綱領和政策中明確指出,國家應該給每個孩子一個公平受教育的機會,建立一個完善的社會教育系統,保証孩子平等地享受教育,保護兒童權益,並免費提供大學課程的保障。這種政策規定和現實行為保護了女性和孩子,很大程度上維護了社會弱勢群體的權益,為她們爭取了切身的利益。

(四)左翼黨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第一,黨內意見不統一,不同力量難整合。黨內不同派別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強黨內活力,保障黨內民主,確保政策制定和執行的科學性和公正性。德國左翼黨內部存在不同派別,持不同政見,是正常現象。但是,黨內意見出現無序化,甚至是沒有組織,沒有紀律,致使黨內不同意見無法統一,最后使該黨的決策難以達成一致。而且,左翼黨內部的不同派別都一味的搞自由民主,沒有從黨和國家的總體利益考慮,未能從宏觀上把握黨的方針、政策。最終,往往導致黨內混亂。另一方面,左翼黨是有兩個歷史、黨員構成和選民基礎等不同的兩個政黨合並而成,兩個政黨內部又有持不同政見者,這種復雜的組織結構給黨內力量的整合增加了難度。除了黨內意見不統一和力量難以整合之外,德國左翼黨在東部的影響遠遠超過西部,出現了一邊倒的問題,選票不均勻、力量不均衡。如果不能很好地均衡選票,尤其是增強左翼黨在德國西部地區的影響,很難使其成為代表全民利益的大黨。

第二,其他黨不願和德國左翼黨合作。在2013年大選前,左翼黨領導人季希(Gregor Gysi)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希望德國社會民主黨及綠黨不要因為歷史原因而把左翼黨拒之門外,並呼吁默克爾政府的反對派可以組成統一戰線,形成強大合力阻止默克爾連任。但是在大選結果明朗之后,社會民主黨和綠黨都表示,排除和左翼黨聯合組閣的可能性。現在組閣的形勢還不明朗。但是,從目前各黨的態度來看,由於歷史原因和意識形態的差別,基民盟和基社盟組成的大聯盟與左翼黨聯合組閣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最有可能與左翼黨聯合組閣的社會民主黨和綠黨又表示排除和左翼黨聯合的可能。如果沒有特殊情況出現的話,2013年這次大選之后,左翼黨沒有了和其他黨聯合組閣的可能,隻能把希望寄托在下屆及以后的大選上。

德國左翼黨在今年的大選中獲得了喜人的成績,擁有64個席位,超過綠黨和自民黨成為德國第三大黨。但是,德國其他的黨不願和左翼黨聯合,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歷史原因。雖然左翼黨中以拉方丹為首的原勞動社會公正黨在西部有一定的影響,代表了西部一些選民的意見,但是,左翼黨的很大一部分黨員是原德國統一社會黨的人員。被認為繼承了東德時期唯一執政黨——統一社會黨的衣缽,帶有濃厚的東德色彩。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在歷史、現實和意識形態上都存在很大的差異,雖然柏林牆倒塌之后,實現德國統一,但是地理層面的統一不代表民心的融合,東部和西部民眾之間內心排斥感很強。

第二,利益追逐。在是否援助深陷歐債危機國家的問題上,左翼黨表現得很激進,極力反對對這些國家進行資金和政策援助。雖然,社會民主黨和綠黨在很多場合公開反對默克爾。而且,他們的很多主張與默克爾政府存在矛盾。但是,社會民主黨和綠黨在對歐元區進行經濟援助這一問題上,與默克爾的主張是一致的。

第三,現實考量。左翼黨呼吁建立一個自由、民主、獨立的國家,擺脫美國帝國主義和霸權主義的束縛。作為歐盟最有影響力的成員國,雖然現階段美德正處在敏感時期,尤其是德國總理默克爾質疑美國對其個人手機的監聽,對此表示憤慨,但然很注重和美國的合作關系。德國左翼黨要求廢除北約,不管在國內還是在其他政黨內部都不會受歡迎。這一要求被認為是帶有意識形態色彩的激進行為,不利於美德關系的維持。

除此之外,左翼黨也存在政治綱領不明確、缺少政治實踐等需要改進的問題,問題能否很好地解決關系到其選民基礎,關系到能否有組織內閣的機會,關系到黨的長遠發展。

三、德國左翼黨發展的前景

德國統一后,民眾思想越來越多元,加上受全球化浪潮的影響,在左翼黨的努力下,其扮演的歷史角色越來越重要,受社會關注度也愈發提高。左翼黨能否繼續贏得選民的支持,能否坐穩德國第三大黨的交椅,其未來走向備受關注。

德國左翼黨自成立至今,雖然時間不長,但是它的光芒已經無法遮蓋,不僅在德國國內政治和政黨格局中黨的作用和影響越來越大,而且在歐洲左翼黨聯盟中也擁有一定的地位。同時,開始在世界其他國家開展交流合作以提升其國際影響力。雖然,在過去的幾次大選中,左翼黨沒有取得和其他黨派聯合組閣的機會。但是,聯合組閣的希望沒有破滅。隨著選民支持度的提高和影響力的增強,美好的聯合組閣夢想定會實現,“這一天就在不遠處”。

有作為才有希望。左翼黨的未來發展的道路還很長,其間難免也會受挫,隻有堅持不懈地努力才能提升其地位、擴大其影響。首先,要總結歷屆大選的經驗教訓,繼續發揮其倡導環境保護、維護世界和平與社會公平正義的積極作用,為維護女性和兒童等弱勢群體的權益做出進一步努力。其次,爭取更多的選民支持,不僅要鞏固其在東部地區的選票優勢,更要根據西部人民的訴求提出更適合他們接受的施政方針和競選口號,贏得更多的民眾支持。再次,在歐洲左翼黨聯盟中積極發揮建設性作用,不但要代表德國民眾,也要從全歐洲角度去關注世界,提高在整個歐洲左翼聯盟中的形象。最后,堅持原則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改變話語及政策主張中的過激表述,創造機會和其他黨派的合作與交流,爭取與社會民主黨和綠黨進行聯合組閣,盡快實現紅—綠—紅左派聯盟。

參考文獻:

[1]王學東.德國民主社會社會主義黨的現狀和新綱領草案〔J〕.國外理論動態,2002,(1).

[2]孫勁鬆.柏林牆倒塌后〔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5.197.

[3]肖應輝.德國左翼黨的發展和挑戰〔J〕.社會主義研究,2010,(1).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