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世界社會主義的發展態勢

作者:王懷超    發布時間:2015-05-07   
分享到 :

蘇東劇變后,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社會主義呈現出新的發展態勢,概括地說,大體上是這樣一種狀況:蘇東劇變引起的震蕩、彷徨和混亂已經基本結束。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開始復蘇,表現出鮮明的地域特點,呈現出多樣性和多元化發展趨勢。各國的馬克思主義者、社會主義者們和世界左翼力量在對20世紀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以及對資本主義發展模式進行雙重反思的基礎上,從本國實際出發,重新探索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並積極尋找能夠解決社會現實問題的新途徑。以委內瑞拉“21世紀社會主義”為代表的拉美左翼運動,在國際金融危機之后,更積極地進行用“另一個世界”“替代資本主義”的新嘗試﹔發達國家日益活躍的新社會運動以及蘇聯東歐地區方興未艾的左翼運動不斷對資本主義提出挑戰。與此同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枝獨秀,蓬勃發展,向世人展示了社會主義與本國國情相結合煥發出的強大生命力,越來越引起全世界的廣泛關注,預示了社會主義廣闊的發展前景。世界社會主義的這種新發展,越來越表現出不同以往的新特點和新趨勢。認真總結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經驗教訓,清醒認識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新特點,准確把握世界社會主義的發展態勢,從中找出規律性的東西,這既是我國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工作者的重要任務,也是順利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之必需。

著眼全球,當代世界社會主義的發展呈現出以下新特點和新趨勢,值得關注。

一、當代世界社會主義正處在歷史轉折時期

所謂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其歷史起點一般確定為20世紀90年代初的蘇聯東歐劇變。即從蘇聯東歐劇變至今,都屬於當代社會主義發展時期。關於當代世界社會主義的發展態勢,我國學術界主要有三種觀點:

一種觀點認為,當代世界社會主義運動正處於歷史性的低潮。這種觀點的依據是:蘇東劇變后,社會主義國家陣營解散,一大批社會主義國家改弦易幟,轉向資本主義制度﹔歐洲共產主義消失﹔一些以蘇聯為榜樣的發展中國家猶豫彷徨,開始尋找其他發展道路。

另一種觀點認為,蘇東劇變表明,蘇聯式的傳統社會主義模式已經失敗。傳統社會主義模式,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沒有找到自身的定位,是一段歷史性的失誤,其教訓極為深刻。應該重新研究馬克思主義,重新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還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的本來面目。

第三種觀點,也是本人所持的觀點,認為蘇東劇變宣告了蘇聯式傳統社會主義模式的失敗,但並不是社會主義的失敗。蘇聯模式只是建設社會主義實踐的一種探索。蘇聯模式也只是一種社會主義實踐形式。社會主義是一個世界性的歷史進程,有著豐富的世界歷史內涵,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前景。蘇東劇變不過是世界社會主義發展進程中的一個歷史性轉折,一次發展中的教訓。著眼世界歷史,任何一種新社會制度的確立和發展,都要經歷一個探索、失敗、再探索、再失敗,直到找到一條正確的發展道路。短則幾十年,長則上百年,乃至更長時間。社會主義制度,作為一種新型的社會制度,在其探索過程中,出現失誤、失敗、曲折,是一種十分正常的歷史現象,大可不必大驚小怪。恩格斯說過,“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1]隻要正確對待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的這次挫折,並認真客觀地總結其經驗教訓,從中得出正確的啟示,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的這一次重大挫折,將會以世界社會主義的再度復興為補償。對於一個從事著偉大事業的民族來說,“最好的道路就是從本身的錯誤中學習,吃一塹,長一智”[2]。實際上,拉美地區左翼運動的崛起,發達國家日益活躍的新社會運動,以及蘇聯東歐地區方興未艾的左翼運動,尤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蓬勃發展,已經預示著世界社會主義的新發展。

二、全球化成為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大舞台

全球化與資本主義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正是由於資本主義的興起,馬克思所說的“世界歷史”才真正開始,世界歷史形成與發展的過程就是全球化開啟與不斷深化的過程。但是,全球化不等於資本主義全球化,全球化本質上是生產力不斷發展的結果,是生產社會化的必然趨勢。近500年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資本主義在不斷全球化,社會主義也在不斷全球化。

20世紀末,在信息科技革命的強力推動下,人類社會真正進入全球化時代。全球化時代的資本主義出現了兩個看似矛盾卻又是現實的發展態勢,一是資本主義的再次崛起,二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相對衰落。

全球化時代資本主義的再崛起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隨著蘇聯集團在冷戰中的失敗和蘇聯模式的破產,原蘇東地區的國家以及世界上數十個曾經搞過形形色色社會主義的國家,紛紛轉向資本主義,資本主義的全球版圖大大擴張了。其二,全球化使得資本主義擺脫了在民族國家范圍內受到的控制,資本在全球范圍內獲得了類似於自由資本主義時代的發展環境,於是以跨國公司為代表的資本主義獲得了蓬勃發展。

在資本主義再度全球擴張的時代,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卻開始相對衰落了。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冷戰結束后,一度認為“冷戰的勝利=資本主義的勝利=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勝利”,但是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卻導致了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不願意看到的結果,乃至陷入深重的危機。為了規避發達國家的高工資、高稅收、高福利、高環境保護、高勞動保護、高社會責任,資本由其本性使然,便大規模地撤出發達國家,投向發展中國家。從1991年到2011年的20年間,主要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美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意大利、加拿大(G7)在世界GDP中的份額從2/3下降到不足一半,而“金磚五國”則從7%左右上升到20%左右。

需要指出的是,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關系,不是此消彼長那麼簡單,在許多情況下是一種共生關系。19世紀是資本主義高歌猛進的世紀,同時也是社會主義崛起的世紀。因此,在21世紀,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相對衰落並不一定意味著社會主義一定能夠在這些國家高漲,同理,資本主義的全球擴張並不一定意味著社會主義的全球退縮。

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衰落,對於世界社會主義來說,應該是好事,因為這樣,資本主義運用國家力量圍堵、打壓社會主義國家的能力下降了。但是對其國內的社會主義而言,則可能是壞事,因為資本主義更容易將國力衰落歸因於國內的社會主義運動。在歐債危機中,歐洲左翼並沒有成為選舉中的贏家,反而在一些國家退步了。

就全球資本主義而言,資本主義的全球擴張必將導致社會主義的全球發展。根據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社會主義的發展以資本主義的發展為前提,資本主義為社會主義奠定物質基礎、開辟歷史道路。資本主義在全球化時代的擴張也不例外。與此同時,世界社會主義必將在世界工人階級規模空前擴大的基礎上取得新成就。當然,社會主義與以往一切主義的區別在於,它不完全受歷史規律盲目支配,而是需要社會主義者們把握時機、認清趨勢、奮力推進。因此,全世界的社會主義者應該超越民族國家范疇,從全球視野思考社會主義運動,深刻認識、准確把握全球化時代的社會發展趨勢,創新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共同推進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對於拉美國家的社會主義運動和歐美新社會運動,也應該從全球化時代世界社會主義的視角去觀察。

三、多樣性和多元化成為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常態

與20世紀相比,當代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思想來源日益多元化,對社會主義的認知也更加廣泛。一方面,除科學社會主義外,還存在民主社會主義、生態社會主義、民族社會主義等各種社會主義思潮和運動。另一方面,社會主義實踐形式越來越多地表現出民族或地域特點。如越南、古巴、老撾等相繼探索具有本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越南共產黨把“胡志明思想”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同時強調“革新”對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意義﹔古巴共產黨則在“不放棄革命原則、不放棄人民政權、不放棄為人民造福”的“三項原則”下,採取靈活政策,根據內外環境特點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新途徑。再如委內瑞拉的查韋斯聲稱,“21世紀社會主義”是“嶄新的、委內瑞拉特色的社會主義”,“我們的社會主義是原生的社會主義,印第安人的、基督徒的和玻利瓦爾的社會主義”﹔而歐洲中左翼政黨的主張則是帶著深刻的基督教文明的烙印。這些不同的社會主義思想內容,無一不是與本國的文化傳統和民族精神相聯系的。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是不同的國情、不同的歷史文化傳統、不同的外部環境決定了世界社會主義的多元化的發展和多樣性的面貌。

首先,社會主義運動的多樣性、多元化,是對蘇聯模式一統天下的反思。人們逐漸認識到,社會主義的發展可以有不同的模式,而且必須把社會主義“置於現實的基礎之上”,把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與本國國情相結合。中國共產黨把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與中國國情和時代特征相結合,成功地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其次,社會主義運動的多樣性和多元化體現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歷史唯物主義揭示的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性從來不是由歷史發展得機械性、單線性來呈現的,而是以非均衡、非直線甚至復線和多樣性的方式來呈現的。資本主義不論是在世界范圍內還是在民族國家的疆域內都表現為一種不平衡的發展,相應的社會主義也必然表現為一種不平衡的發展,也就是說在特定歷史時期總是在一些國家或地區發展得快些,而在另一些國家或地區發展得慢些﹔某種社會主義運動形式或實踐形式總是在一些國家或地區效果好些,而在另一些國家或地區效果不怎麼好。從而,就世界社會主義的整體圖景而言,不同國家或地區都會有不同的發展道路、不同的實踐形式、不同的發展速度、不同的發展路徑,呈現出多樣性、多元化的特點。也正因為如此,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必將是一個長期、曲折、艱苦、復雜的歷史探索過程。

四、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將成為世界社會主義的重要議題

從16世紀初產生的早期空想社會主義思潮到19世紀中期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再到20世紀的社會主義實踐,都是圍繞人類社會的內部矛盾展開的。但是,隨著工業化、市場化、現代化進程的深入,資源枯竭、環境污染、生態失衡等問題日益加劇,人與自然的矛盾日益上升為主要矛盾之一。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已經成為當代世界社會主義的重要議題,能否正確認識和處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很大程度上決定著21世紀世界社會主義的命運。

生態社會主義較早地意識到這一點。生態社會主義產生於20世紀70年代,是西方生態運動和社會主義思潮相結合的產物。20世紀90年代以來,綠色運動變成西方左翼政治流派中的主力之一。生態社會主義運用馬克思關於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學說,把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提升為“資本主義生產與整個生態系統之間的基本矛盾”,認為生態惡化是資本主義固有的邏輯,因而解決問題的唯一出路就在於粉碎這種邏輯本身。這是一個頗有見地的認識。

生態社會主義者認為,生態危機是科學技術造成的,但根源不在科學技術,而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矛盾。因為,資本主義生產的動力是追求利潤最大化,資本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必然結果就是掠奪自然、破壞環境、使自然屈從於商業組織,成為“商品化的自然界”和“軍事化的自然界”。比如,美國人口僅佔世界總人口的5%,卻消耗了世界25%的能源﹔西方發達國家佔世界總人口不到20%,卻消耗了世界75%的能源和80%的原材料,排放出的二氧化碳佔世界排放量的2/3。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的成功之處是生產力提高很快,對人類社會物質生產的貢獻很大。資本主義的最大禍害是對無產階級的殘酷剝削。生態社會主義者認為,馬克思的觀點不全面,資本主義的最大禍害是對人類生存環境造成的破壞,而不僅僅是對無產階級的剝削壓迫。

生態社會主義者堅決反對任何戰爭。他們的觀點是,戰爭使用的武器,導致對環境的大破壞。所以,綠黨強烈要求大規模裁軍,反對發展和使用核武器,反對戰爭。

同時,生態社會主義者還批評西方國家在全球化進程中實行“生態殖民主義”和“生態帝國主義”。他們指出,在知識經濟的背景下,發達國家把制造業、能源產業遷往不發達國家﹔把有毒有害的工業垃圾向不發達國家傾倒。用污染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做法,為西方國家提供商品。中國現在就已經成為了世界工廠,或曰“世界的工作台”。

生態社會主義的基本觀點是,人類隻有一個地球,必須破除那種以民族利益和國家安全為唯一目標的政治思維,轉變為以人類利益和全球安全為目標的新思維,堅決維護生態環境。

中國共產黨提出要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維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提出,在理論上是對世界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和發展﹔在實踐上是對21世紀世界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新探索。中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每一個進步都將意味著世界社會主義的新進展。

五、實現現代化成為21世紀世界社會主義的歷史使命

在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范圍內,除了歐洲民主社會主義,其余的大多數以社會主義為發展方向的國家都是發展中國家,即經濟文化發展比較落后的國家。這些國家社會主義運動與建設的一個核心內容,就是追求國家的現代化。

社會主義的真正對手不是資本主義,而是自己!能夠比資本主義更快更好地發展生產力,這是社會主義最庄嚴的承諾,也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之所在。如果社會主義能兌現自己的承諾,資本主義就不是對手,如果社會主義不能兌現自己的承諾,就永遠無法徹底戰勝資本主義。

蘇聯模式的社會主義在初期曾經表現出快速發展生產力的驚人能力,也因此讓世界社會主義在二戰后進入高潮。但是蘇聯模式僅僅適用於部分欠發達國家工業化早期階段。由於長期沒有找到持續快速協調推進工業化、現代化的新模式,使得社會主義失去了生機與活力,也失去了吸引力,最終導致國家解體、執政黨消亡。而世界社會主義在21世紀重新看到曙光恰恰因為中國、越南乃至巴西、委內瑞拉等國的探索,打破了“社會主義不善於發展生產力”的流行觀念,使得“社會主義現代化”成為強有力的現代化模式。如果以中國、越南等為代表的社會主義國家的現代化在21世紀中葉得以實現,那麼改變的不僅是世界現代化的圖景,更是世界社會主義的圖景,全球范圍內的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力量對比有可能發生歷史性逆轉。

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為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主要推動力量

盡管中國共產黨嚴格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空間界定在中國,甚至中國大陸,盡管中國早已徹底放棄“輸出革命”,盡管中國長期奉行“韜光養晦、絕不當頭”的基本國策,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中國道路的巨大生命力已經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影響力延伸到國門之外,這是不以中國的意志為轉移的。

第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了史無前例持續30多年的快速發展,而且還有希望在未來一二十年保持持續快速發展的勢頭,並將在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到那時,中國在全球化的格局中,將佔有更加突出的地位。近代以來,一個民族國家的快速發展並不奇怪,但是,對於中國這樣一個擁有將近14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來講,人均指標雖然不高,但中國的人口數量決定了它的總體分量。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共有6億多人口脫貧,聯合國在20年內的脫貧人口中,中國佔了70%。中國人均壽命從1949年的35歲,增加到今天的74歲多,城鎮化率已達52%。按照這個發展勢頭,再過30多年,中國將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的發展變化必將引起世界范圍內的顯著變化,推動人類歷史大步向前邁進。著眼全球,在世界工業化進程中,十幾個主要西方國家進入現代化的人口總數不過12億。而中國將在一百年的時間裡,帶領15億人口進入現代化。因此,中國的進步將是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階段性標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僅足以令國人樹立起民族自信,而且也使國外的許多有識之士產生認同,這種認同將有可能引導一些國家借鑒中國經驗走上符合該國國情的“某國特色社會主義”。也就是說,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影響下,將會有更多國家、更多人民走上社會主義道路。

第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影響力不僅在於其速度,更在於其規模。30多年來,中國經濟規模從世界大國的最后一名躍升為全球第二,而且有可能在未來二三十年內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經濟、政治與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中國經濟規模的快速增長不僅意味著中國經濟的世界影響力快速擴大,也伴隨著中國政治和中國文化世界影響力的擴大。從社會主義角度看,中國力量的快速增長本身就是世界社會主義力量的壯大,中國影響力的快速擴大本身就是世界社會主義影響力的上升。一個擁有13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在社會主義制度框架內,在30多年的時間裡,取得如此巨大的建設成就,這個事實本身,就說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機活力和巨大的發展潛力。

第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一條不同於西方國家的發展道路。中國道路的意義在於,它是來自非西方文化傳統的文明類型,卻取得了巨大成功。近代以來,西方人創造了現代科學技術的顯著成就,在此基礎上,西方社會獲得了快速發展和巨大實力,從而堅定了西方人的歐洲中心思想。特別是蘇聯解體之后,西方人普遍認為,西方的成功証明他們的價值觀是普世的,他們的發展道路和制度模式是最好的,是其他國家走向現代化的唯一選擇。因此,任何民族和國家都必須效法西方,才能進入文明階段,否則就會處於野蠻狀態。有的西方國家甚至使用軍事干預的方法,迫使他國採用西方模式。因此,對於世界上屬於非西方文化傳統的多數民族和國家來講,中國道路的最大特點在於,它提供了另外一種選擇,即不簡單照搬或直接移植西方模式,而是在本國歷史文化傳統的基礎上,吸收、借鑒西方文明的優秀成果,找出一條適合本國國情發展的道路,也可以走向現代文明。同時,對於西方國家來說,中國道路的特點和成就形成了對歐洲中心論及西方模式的挑戰。中國道路的非西方特質必然引起世人的極大關注。特別是中國道路的一個基本特點,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長期領導。許多西方人認為,蘇聯解體和東歐國家劇變的原因就在於共產黨的領導,因此,共產黨是壞的,共產黨做什麼都是錯誤的。但是,無論西方人怎樣指責和批評,他們都不得不承認,中國共產黨是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取得偉大成就的領導力量,絕大多數中國人是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

我們認為,中國道路是非歐洲文明國家實現工業現代化的成功實踐。全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絕大多數屬於非歐洲國家。近現代以來,歐洲國家引領了世界工業化、現代化的歷史潮流。基於這個現實,西方國家認為,歐洲是世界的中心,西方文明是當代最高文明的代表,西方的價值觀是普世價值。歐洲優越是西方人根深蒂固的觀念。西方道路是所有民族國家進入工業化、現代化的唯一路徑。於是,凡是不採用西方道路的民主制度就被定性為野蠻的專制制度,西方甚至不惜動用軍事手段迫使其他國家實行西方民主制。結果,伊拉克在植入西方民主制度之后,至今不能消除宗教派別的紛爭和各種恐怖活動,國內經濟生活不能正常進行,社會生活不能安定。在西方民主的旗幟下,埃及的宗教分裂愈演愈烈,內斗不止,社會四分五裂,一片亂局,短期內難以安定下來。烏克蘭引進西方式民主,其結果是國家分裂,民族對立,惡斗不止,民不聊生,已經到了國內戰爭的邊緣。總之,在西方國家眼裡,西方的價值觀是普世的,是適合一切國家和民族的﹔西方的社會制度是最好的,其他國家都應當復制。但是,現在,中國的發展、中國的道路,打破了西方制造的這個神話。

中國道路以自身的成就向世界其他國家表明,西方不是唯一。各國根據自己的國情,探索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也可以快速發展。對於世界上絕大多數非歐洲文化傳統的國家和地區來說,走自己的路也可以實現現代化,這就是中國道路的世界意義。需要指出的是,中國道路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從本國國情出發走出的一條中國現代化道路,其他國家不能簡單模仿。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和精神是可以借鑒的。它的基本原則就是,從本國國情出發,走自己的路,建設具有本國特色的現代化。走自己的路,就是要從本國國情出發,繼承和弘揚本國優秀歷史文化傳統,學習借鑒西方文明的優秀成果,勇於探索,大膽實踐。

第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蘊含的核心理念,體現了現代價值,代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方向,日益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如“以人為本”、“社會公正”、“共同富裕”、“和諧社會”、“和平發展”、“共享共贏”等理念,在國際社會有著廣泛的影響力和巨大的感召力,正在逐步改變20世紀一些社會主義國家的錯誤做法給社會主義運動造成的負面影響,正在全世界人民心中重新樹立起社會主義的正面形象。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再次引起世界各國有識之士的廣泛關注,社會主義的核心理念再次得到世界各國有識之士的廣泛認同。

總之,無論我們在政治上、理論上如何謹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成為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主流,中國共產黨已經成為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中流砥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已經成為許多發展中國家效法的對象。一句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越來越成為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強大動力,已經是不爭的事實。面對這樣的客觀現實,從理論上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放在世界社會主義大格局中進行思考,將中國道路、中國經驗進行全面系統的總結、概括和提升,將其上升到理性高度,從而豐富和發展科學社會主義,應該成為我國理論工作者的一項戰略任務。

注釋:

[1][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65頁,第560頁。

(作者單位:中共中央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