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寧著作在中國的翻譯出版和傳播
列寧的著作作為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載體之一,從俄國十月革命勝利以后開始在我國傳播。在紀念十月革命勝利90周年之際,回顧列寧著作在中國翻譯、出版和傳播的概況,具有重要意義。
一、俄國十月革命勝利至新中國成立(1917∼1949)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在上海正式成立。中國共產黨十分重視馬列著作翻譯、出版和傳播。1921年9月,黨在上海創建了第一個出版機構——人民出版社。該社成立后,確定出版《列寧全書》,其中包括《帝國主義論》等14種列寧著作。該社同年12月出版李立譯《蘇維埃政權的當前任務》、沈澤民譯《論無產階級在這次革命中的任務》,這是我國最早出版的兩部列寧著作。
1923年11月,中國共產黨成立了第二個出版發行機構——上海書店,並以上海書店為中心,在全國建立了傳播馬列著作和革命書報的發行網。據統計,從中國共產黨成立到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結束,我國出版列寧著作約6種,報刊發表列寧著述約28篇。
大革命失敗以后,上海是白色恐怖最嚴重的地區。然而僅上海地區就出版列寧著作近30種,其中包括《國家與革命》、《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等列寧主要著作。
在中央蘇區革命根據地,盡管戰斗頻繁,條件極為艱難,仍然出版了《二月革命至十月革命》、《列寧論游擊戰爭》等多種圖書。黨的機關刊物《斗爭》一年內就發表過《新的任務與新的力量》等5篇列寧著述。據統計,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我國出版列寧著作約42種,報刊發表列寧著述約19篇。
抗日戰爭時期,黨中央於馬克思誕辰120周年這一天,在延安建立了黨的第一所馬列學院,該院有一部分同志專門從事馬列著作編譯工作。隨后,又在延安建立了中共中央出版發行部,統一領導黨的出版發行工作,開始用“解放社”名稱出版馬列著作。該社出版過大批列寧著作單行本,同時還出版過多卷本《馬恩選集》和《列寧選集》。《列寧選集》出版了16卷,這是我國最早出版的列寧著作多卷集。
在國民黨統治區和日本侵略者佔領區,地下黨領導的一些出版機構,也都排除困難,堅持出版馬列著作。例如三聯書店的前身——生活書店、讀書出版社和新知書店出版過《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底最高階段》等9種列寧著作。據統計,抗日戰爭期間,我國出版列寧著作圖書約54種,報刊發表列寧著述約31篇。
解放戰爭時期,解放區出版了《列寧論馬克思恩格斯與馬克思主義》、《土地問題理論》、《論國家》、《論民族殖民地問題》等書﹔在國民黨統治區,出版了《帝國主義論》、《十月革命的准備與實行》等列寧著作。
為了迎接全國解放,1949年2月,黨中央決定重新編審出版一套“干部必讀”,它包括12種馬列著作,其中列寧著作有3種。這套“干部必讀”於1950年6月出齊12種,一年內印數達300萬冊。據統計,解放戰爭時期我國出版列寧著作約40種,報刊發表列寧著述約6篇。
據統計,從十月革命到新中國成立,我國出版列寧著作約142種,其中9種為蘇聯外國文書籍出版局出版﹔報刊發表列寧著述約97篇(以后各時期統計數字不再包括報刊發表的列寧著述)。
二、新中國成立至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1949∼1978)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新中國為馬列著作的翻譯、出版和傳播創造了優越的條件。
1950年12月,成立了人民出版社﹔1953年1月,成立了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從此,馬列著作的翻譯出版工作開始有了集中領導和統一規劃,能夠更加有計劃地、系統地、大規模地進行。
中央編譯局當時的主要任務是翻譯“三大全集”《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寧全集》、《斯大林全集》,其中《列寧全集》中文第1版在“三大全集”中最先完成。
《列寧全集》中文第1版1∼39卷,是根據蘇共中央馬克思列寧主義研究院編輯的《列寧全集》俄文第四版翻譯的,共計1500多萬字。人民出版社從1955年開始出版第1卷,1963年出齊39卷。
在翻譯出版《列寧全集》中文第1版的基礎上,為了使讀者能有重點地選學列寧在各個時期的主要著作,中央編譯局選編了一套《列寧選集》四卷本,於1960年在紀念列寧誕辰90周年時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精裝本。這套選集出版之后,深受讀者歡迎,曾多次重印。
1963年5月,中央宣傳部選定了30本供干部學習的馬列著作,其中有《國家與革命》等列寧著作11種。人民出版社同年年底開始陸續出版這些書,並印了主要供老干部使用的16開本的“大字本”。
“文化大革命”開始不久,馬列著作翻譯出版工作被迫中斷。1970年年底,毛澤東主席發出“認真看書學習,弄通馬克思主義”的號召,並指示要學習馬列6本書。此后,中斷4年之久的馬列著作翻譯出版工作才得以恢復。
1971年4月,在全國出版工作座談會上,周恩來總理專門談到馬列著作翻譯出版問題,指示要抓緊這項工作,並在會上提出要重新編譯出版《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和《列寧選集》。人民出版社從1972年10月開始出版中央編譯局重新校編的《列寧選集》四卷本。同時重印了《列寧全集》中文第1版,出版了一大批列寧著作單行本。從1977年11月人民出版社開始出版《列寧文稿》,1990年12月出齊17卷。該書是《列寧全集》中文第1版1∼39卷的補遺卷。
據統計,從新中國成立至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我國出版列寧著作約135種,其中31種為蘇聯外國文書籍出版局出版。
三、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至十七大(1978∼2007)
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此后,與經濟建設相關的馬列著作中譯本明顯增多,例如人民出版社先后出版《列寧論蘇維埃俄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列寧論新經濟政策》等書。
1982年,黨中央做出決定,在我國編譯出版《列寧全集》中文第2版1∼60卷。該書從1984年10月開始出版,至1990年12月出齊60卷。中文第2版同中文第1版相比,文獻篇幅增加1/3以上,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列寧全集》。編譯出版《列寧全集》中文第2版,標志著我國翻譯出版馬列著作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1995年6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列寧選集》中文第3版。該版選集全部採用《列寧全集》中文第2版的新譯文,在選材上做了調整,較多地增收了反映列寧建設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的文獻。
2001年中央編譯局編譯,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文庫》,共包括馬列著作8種,其中列寧著作有4種:《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國家與革命》、《列寧論新經濟政策》、《列寧最后的書信和文章》。
2004年1月,黨中央下發了《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其重要內容之一是決定在全國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該工程的首要任務是對馬列原著譯文審核和修訂。中央編譯局承擔了這項任務,計劃編譯10卷本《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5卷本《列寧專題文集》,2007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其任務之一是對馬克思主義主要著作的基本觀點進行全面、系統、深入研究。中央編譯局、中央黨校、教育部和我院等單位的專家學者近200人在工程中承擔了研究課題,每一個課題都確立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根據廣大群眾學習和實踐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需求,我國先后出版了一大批馬列著作。除了全集、選集、單行本之外,還出版了許多選讀本、專題匯編本、教學用書。例如,近兩年人民出版社出版《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馬克思主義哲學經典文本導讀》、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認真讀點馬列原著20講》等書。
隨著社會進步和科技發展,我國思想理論界開始應用電腦、網絡、電視、光盤等現代科技手段來研究和傳播馬克思主義。1998年,中央編譯局首次與中央電視台聯合創作了電視文獻專題片《共產黨宣言》。目前,中央編譯局、中央黨校和我院及全國許多單位先后建立了馬克思主義研究網站,許多網站都設立了馬列經典著作數據庫。在馬克思主義傳播史上,這是一個創舉,具有重大意義。
據統計,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至十七大,我國翻譯出版列寧著作約96種。根據現有資料統計,從俄國十月革命到黨的十七大,我國總計翻譯出版列寧著作約333種。
綜上所述,我們回顧十月革命勝利90年來列寧著作在中國翻譯、出版和傳播概況,從一個方面說明:馬克思列寧主義適合中國國情,是中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中國共產黨無論在初創時期還是在執政以后,無論在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時期,都始終不渝地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馬克思主義指引中國革命和建設取得了勝利,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勝利又為馬克思主義傳播開辟了更廣闊的道路﹔馬克思主義更加廣泛傳播,必將“給人民帶來更多福祉,使中華民族大踏步趕上時代前進潮流、迎來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