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學習研究
發布時間:2010-06-24
分享到 :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列寧專題文集》的出版,是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國思想理論和哲學社會科學界的一件大事。兩部《文集》的出版非常及時,極其重要,是當前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提高全黨思想理論水平的需要,也是繼續推進改革開放事業、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的需要。兩部《文集》為學習馬克思主義提供了最好教材,為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不斷創新,提供了最佳文本。
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為中國先進分子所接受,並在其指導下建立馬克思主義的堅強政黨,帶給中國革命煥然一新的面貌,無不與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在中國的傳播息息相關。毛澤東就兩次提到,正是在1920 年讀了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等三本書后,樹立起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成為一名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我們黨作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工人階級政黨,從成立之日起,就始終重視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翻譯出版和學習研究。從1921 年建黨到1949 年建立新中國,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我們黨一直把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傳播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先后成立了人民出版社、上海書店、長江書局、馬列學院、中共中央出版發行部、解放社等專門機構。到新中國成立前,經典作家的重要著作大多已有了中譯本,其中有多卷本,也有單行本,一些著作甚至有若干個版本。
我們黨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編譯傳播的同時,始終重視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學習研究。早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就反復強調,全黨要熟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不斷提高全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在1938 年召開的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根據黨所面臨的形勢和任務,系統闡述了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方法的極端重要性,向全黨提出了“普遍地深入地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的任務”,並號召“來一個全黨的學習馬克思主義研究 2009 年第12 期競賽”。延安整風是我們黨一次空前的馬克思主義教育運動。為加強全黨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毛澤東在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提出,要讀好《共產黨宣言》等“五本馬列主義的書”。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將全黨干部必讀的馬列原著增加為12 本。在新中國成立初期,開展這12 本關於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涉及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等內容的“干部必讀”的讀書活動,對於提高全黨同志特別是廣大干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推進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毛澤東更是身體力行,率先垂范,無論在艱苦的戰爭年代,還是在繁忙的和平建設時期,他都帶頭研讀“老祖宗”的書,為全黨樹立了學習的典范。毛澤東曾經指出:“馬列主義的書要經常讀。《共產黨宣言》,我看了不下100 遍,遇到問題,我就翻閱馬克思的《共產黨宣言》,有時隻閱讀一兩段,有時全篇都讀,每讀一次,我都有新的啟發。……讀馬克思主義理論在於應用,要應用就要經常讀,重點讀。”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黨更加重視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推廣。1950 年,專門從事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出版工作的人民出版社成立﹔1953 年,專門從事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編譯工作的中共中央編譯局成立。隨后,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編譯和出版開始有組織、有計劃地系統進行。從1949 年到現在,已先后編譯出版了《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寧全集》、《斯大林全集》及其“補卷”,編譯出版了《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列寧選集》、《斯大林選集》中文版。依據歷史考証版和德文版重新編譯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已出版21 卷,《列寧全集》中文第二版60 卷已出齊,《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和《列寧選集》也已分別出版了中文第二版和第三版。此外,還發行了大量經典著作的選讀本、單行本及經典作家的專題文集和言論集。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編譯出版是與全黨的馬克思主義學習需要緊密相聯的。面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新形勢新任務,毛澤東號召全黨要學好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特別是要在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上下功夫。20 世紀50 年代末,毛澤東強調:“馬克思這些老祖宗的書必須讀,他們的基本原理必須遵守”。1964 年,毛澤東提出高級干部要讀30 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懂得和掌握更多的馬克思主義。從1970 年黨的九屆二中全會到1976 年去世,毛澤東多次提出,黨的高中級干部要擠出時間閱讀一些馬列主義著作,不斷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進入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鄧小平提出讀原著“要精,要管用”,大力倡導全黨的馬克思主義學習運動。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也都反復強調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重要性。
我們黨成立88 年特別是新中國成立60 年來的歷史証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承,全黨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的不斷提高,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的永續推進,是以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編譯、出版和學習為重要條件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始終是指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銳利思想武器,始終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當前,我國正處在改革開放的關鍵時期,應當更加重視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學習,以“要精,要管用”為原則,提倡全黨針對新的實際,認真學習研究馬克思主義經典原著,全面提升全黨同志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質。
要按照“讀原著為主”的原則,認真讀書,全面正確地掌握馬克思主義。學習馬克思主義,全面把握馬克思主義各個組成部分之間內在的、有機的聯系,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精神實質和思想精髓,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僅僅閱讀二、三手資料是不行的,唯一有效的辦法,就是原原本本地精心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原著。正如恩格斯在談到如何學習《資本論》時曾經指出的:“對於那些希望真正理解它的人來說,最重要的卻正好是原著本身”。因此,一定要堅持自學為主,讀原著為主的原則。隻有在原原本本地閱讀研究原著的過程中,才能真正領會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理論邏輯和深刻內涵,真正感受到馬克思主義跨越時空的思想魅力。兩部《文集》的出版發行,為我們學習、研究和運用馬克思主義提供了新文本、新視角,創造了新條件、新機會。
要按照“針對新的實際”的原則,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善於運用科學理論研究新情況,必須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學習研究解決新問題。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根據實際生活形成的科學理論,如果僅僅讀了他們的著作,不去努力運用他們的學說來研究和思考中國當代實際問題,就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毛澤東強調:“學習的目的全在於運用”。學習這兩部《文集》,目的就在於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對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給予科學而深刻的理論說明,找到它的發展規律,發揮科學理論指導實踐的巨大作用。當前我國改革發展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迫切需要我們運用貫穿於馬克思主義原著始終的立場觀點方法去尋找思路和答案。我們學習原著一定要以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於馬克思主義的實際運用,不斷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要按照“發展創新”的原則,弘揚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決不把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當成背得爛熟並機械地加以重復的教條,決不把馬克思主義看作一成不變的戒律,決不期盼從馬克思主義本本中覓得解決一切問題的“靈丹妙藥”,而是善於運用馬克思主義,不斷作出符合時代需要、國情需要和現實需要的理論創造。毛澤東反復強調,“任何國家的共產黨,任何國家的思想家,都要創造新的理論,寫出新的著作,產生自己的理論家,來為當前的政治服務,單靠老祖宗是不行的。”學好用好這兩部《文集》,必須大力弘揚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解放思想,勇於創新,把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同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特別是科學發展觀結合起來,切實解決世界觀方法論問題。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的實踐開拓中,大膽探索,不斷推進理論創新,用新的理論、新的思想、新的觀點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
30 年前,鄧小平就指出:“我們是一個馬克思主義的大黨,我們自己不重視馬克思主義的研究,不按照實踐的發展來推動馬克思主義的前進,我們的工作還能夠做得好嗎?我們講高舉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旗幟,不就成了說空話嗎?”這對於我們今天深入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堅持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對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和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來說,要把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學習研究作為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陣地建設、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加強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創新的基本功,作為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基礎工作和重要任務。要打牢科研人員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基本功底,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科學研究的能力,把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真正落到實處。
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為中國先進分子所接受,並在其指導下建立馬克思主義的堅強政黨,帶給中國革命煥然一新的面貌,無不與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在中國的傳播息息相關。毛澤東就兩次提到,正是在1920 年讀了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等三本書后,樹立起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成為一名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我們黨作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工人階級政黨,從成立之日起,就始終重視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翻譯出版和學習研究。從1921 年建黨到1949 年建立新中國,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我們黨一直把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傳播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先后成立了人民出版社、上海書店、長江書局、馬列學院、中共中央出版發行部、解放社等專門機構。到新中國成立前,經典作家的重要著作大多已有了中譯本,其中有多卷本,也有單行本,一些著作甚至有若干個版本。
我們黨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編譯傳播的同時,始終重視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學習研究。早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就反復強調,全黨要熟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不斷提高全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在1938 年召開的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根據黨所面臨的形勢和任務,系統闡述了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方法的極端重要性,向全黨提出了“普遍地深入地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的任務”,並號召“來一個全黨的學習馬克思主義研究 2009 年第12 期競賽”。延安整風是我們黨一次空前的馬克思主義教育運動。為加強全黨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毛澤東在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提出,要讀好《共產黨宣言》等“五本馬列主義的書”。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將全黨干部必讀的馬列原著增加為12 本。在新中國成立初期,開展這12 本關於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涉及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等內容的“干部必讀”的讀書活動,對於提高全黨同志特別是廣大干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推進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毛澤東更是身體力行,率先垂范,無論在艱苦的戰爭年代,還是在繁忙的和平建設時期,他都帶頭研讀“老祖宗”的書,為全黨樹立了學習的典范。毛澤東曾經指出:“馬列主義的書要經常讀。《共產黨宣言》,我看了不下100 遍,遇到問題,我就翻閱馬克思的《共產黨宣言》,有時隻閱讀一兩段,有時全篇都讀,每讀一次,我都有新的啟發。……讀馬克思主義理論在於應用,要應用就要經常讀,重點讀。”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黨更加重視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推廣。1950 年,專門從事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出版工作的人民出版社成立﹔1953 年,專門從事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編譯工作的中共中央編譯局成立。隨后,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編譯和出版開始有組織、有計劃地系統進行。從1949 年到現在,已先后編譯出版了《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寧全集》、《斯大林全集》及其“補卷”,編譯出版了《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列寧選集》、《斯大林選集》中文版。依據歷史考証版和德文版重新編譯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已出版21 卷,《列寧全集》中文第二版60 卷已出齊,《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和《列寧選集》也已分別出版了中文第二版和第三版。此外,還發行了大量經典著作的選讀本、單行本及經典作家的專題文集和言論集。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編譯出版是與全黨的馬克思主義學習需要緊密相聯的。面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新形勢新任務,毛澤東號召全黨要學好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特別是要在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上下功夫。20 世紀50 年代末,毛澤東強調:“馬克思這些老祖宗的書必須讀,他們的基本原理必須遵守”。1964 年,毛澤東提出高級干部要讀30 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懂得和掌握更多的馬克思主義。從1970 年黨的九屆二中全會到1976 年去世,毛澤東多次提出,黨的高中級干部要擠出時間閱讀一些馬列主義著作,不斷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進入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鄧小平提出讀原著“要精,要管用”,大力倡導全黨的馬克思主義學習運動。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也都反復強調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重要性。
我們黨成立88 年特別是新中國成立60 年來的歷史証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承,全黨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的不斷提高,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的永續推進,是以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編譯、出版和學習為重要條件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始終是指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銳利思想武器,始終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當前,我國正處在改革開放的關鍵時期,應當更加重視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學習,以“要精,要管用”為原則,提倡全黨針對新的實際,認真學習研究馬克思主義經典原著,全面提升全黨同志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質。
要按照“讀原著為主”的原則,認真讀書,全面正確地掌握馬克思主義。學習馬克思主義,全面把握馬克思主義各個組成部分之間內在的、有機的聯系,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精神實質和思想精髓,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僅僅閱讀二、三手資料是不行的,唯一有效的辦法,就是原原本本地精心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原著。正如恩格斯在談到如何學習《資本論》時曾經指出的:“對於那些希望真正理解它的人來說,最重要的卻正好是原著本身”。因此,一定要堅持自學為主,讀原著為主的原則。隻有在原原本本地閱讀研究原著的過程中,才能真正領會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理論邏輯和深刻內涵,真正感受到馬克思主義跨越時空的思想魅力。兩部《文集》的出版發行,為我們學習、研究和運用馬克思主義提供了新文本、新視角,創造了新條件、新機會。
要按照“針對新的實際”的原則,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善於運用科學理論研究新情況,必須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學習研究解決新問題。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根據實際生活形成的科學理論,如果僅僅讀了他們的著作,不去努力運用他們的學說來研究和思考中國當代實際問題,就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毛澤東強調:“學習的目的全在於運用”。學習這兩部《文集》,目的就在於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對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給予科學而深刻的理論說明,找到它的發展規律,發揮科學理論指導實踐的巨大作用。當前我國改革發展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迫切需要我們運用貫穿於馬克思主義原著始終的立場觀點方法去尋找思路和答案。我們學習原著一定要以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於馬克思主義的實際運用,不斷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要按照“發展創新”的原則,弘揚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決不把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當成背得爛熟並機械地加以重復的教條,決不把馬克思主義看作一成不變的戒律,決不期盼從馬克思主義本本中覓得解決一切問題的“靈丹妙藥”,而是善於運用馬克思主義,不斷作出符合時代需要、國情需要和現實需要的理論創造。毛澤東反復強調,“任何國家的共產黨,任何國家的思想家,都要創造新的理論,寫出新的著作,產生自己的理論家,來為當前的政治服務,單靠老祖宗是不行的。”學好用好這兩部《文集》,必須大力弘揚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解放思想,勇於創新,把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同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特別是科學發展觀結合起來,切實解決世界觀方法論問題。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的實踐開拓中,大膽探索,不斷推進理論創新,用新的理論、新的思想、新的觀點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
30 年前,鄧小平就指出:“我們是一個馬克思主義的大黨,我們自己不重視馬克思主義的研究,不按照實踐的發展來推動馬克思主義的前進,我們的工作還能夠做得好嗎?我們講高舉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旗幟,不就成了說空話嗎?”這對於我們今天深入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堅持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對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和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來說,要把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學習研究作為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陣地建設、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加強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創新的基本功,作為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基礎工作和重要任務。要打牢科研人員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基本功底,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科學研究的能力,把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真正落到實處。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常務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