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德文版作為研究版的出版以及編輯出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証版第二版(MEGA2)的必要性
本文為羅爾夫·黑克爾教授在中央編譯局舉辦的題為“馬克思恩格斯遺著:歷史、出版和接受”系列講座的第四講。
一、蘇聯編輯出版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遺產
1945年,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和蘇聯在德國佔領區的建立,在蘇聯和蘇佔區/民主德國有了重新開始出版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和文章的機會。《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証版第一版(MEGA1)在20世紀30年代被迫中斷,《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第一版一直沒有完成,此時,莫斯科能夠以新的力量開始實現已有的編纂《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第二版的設想。同時,蘇聯的勢力范圍在德國東部的擴展使我們得以在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祖國用他們的母語傳播他們的著作。馬克思恩格斯的著述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意識形態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應在蘇佔區(民主德國)作為德國共產黨(德國統一社會黨)的助手,為建設一個嶄新的、反法西斯的、民主的社會制度服務。
在處理蘇聯編輯馬恩著作方面的遺產時,應尊重總的政治形勢,以及蘇聯駐德軍管局的組織結構。在蘇聯駐德軍管局的機構中,宣傳部(情報部)對於政治文獻的出版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蘇聯駐德軍管局出版社於1945年9月成立。到1946年3月,該出版社出版了650萬冊《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和400萬冊列寧和斯大林的著作。該出版社在蘇佔區擁有150家印刷廠。此外,蘇聯軍管局出版社主要面向蘇聯國內市場,比如,1947年出版的8700萬冊書中,單單用賠款出版的俄語教材就達6350萬冊。直到1949年春,馬列文獻的出版才受到限制,德國統一社會黨直接受托負責出版。
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首先是《共產黨宣言》、《哥達綱領批判》、《雇佣勞動與資本》和《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在截至1946年春的一年之內,由不同的出版社(比如柏林新道路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總印數達200多萬冊,在德國廣為傳播。
1946年6月18日,受德國統一社會黨委托,狄茨出版社宣告成立。1951—1990年,德國統一社會黨中央隻允許狄茨出版社出版馬恩著述。狄茨出版社以莫斯科馬恩列研究院20世紀30年代出版的著作為藍本出版一些馬恩著作。其中包括《資本論》(根據1932、1933年的“普及版”再版,刪去了前言,未作其他改動)、兩卷本的《馬恩選集》和四卷本的《馬恩通信集》,這些著作都是在1947—1948年出版的。此外,還再版了MEGA1的三卷,即1932年出版的第一部分第4卷:恩格斯的《英國工人階級狀況》(1947)、1935年出版的《反杜林論》(1948)和1939—1941年第一次發表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1953)。
馬恩最重要的著作出版或者准備付印以后,1948年開始,有一個問題日益凸現:為了進一步開發利用馬恩著作、傳播馬列主義,如何在蘇佔區出版那些已有俄文版而尚未有德文版的文集和著作。在這個問題上,一方面存在著權限之爭,另一方面存在究竟能否向柏林送交相應材料的問題。在通常情況下,這樣的出版問題必須由政治最高層來回答。通常由莫斯科馬恩列研究院先根據要求准備好馬恩著作文本,同時再次進行辨認,做必要的校勘,然后才將文本寄往柏林。手稿不能為此目的而復印。所有索要的文件都經過選擇,然后在中央主管部門允許后才能寄出。
此時,莫斯科蘇共中央馬恩列斯研究院(后來的馬列主義研究院)已開始具體准備《馬恩全集》俄文第二版。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研究院就已經發現,第一版存在明顯不足,特別是在將文本翻譯成俄文時存在不少誤譯和錯漏。另外在文本選擇和按時間順序編排材料上也存在不足。但是,當時人們還無法開始編纂新的版本。1945年,馬恩列研究院制定了新版本的第一個編目說明,開始了各卷次的具體准備工作。結果表明,計劃需要進一步細化,1952年,又制定了一個長達300頁的編目說明,計劃出版35卷。第一卷於1954年出版以前,試編本在馬恩室范圍內進行了討論。但當時發現了這樣一個問題:在前幾卷中有一些重要手稿沒有收入,比如《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因此,人們決定出版一個單行本,收入“早期著作”,控制發行量。此外,有些卷次的篇幅越來越大,因此,有必要將這個版本擴充為39卷。整個版本收入大約1600篇文獻和4000封書信,一共1500個印張。與俄文第一版相比,二版多收了400篇文獻和600封書信。1966年該版完成后,又決定出補卷,於是該版到20世紀80年代末共出了50卷。
自1958年起《馬恩室學術通報》的出版,對第二版的工作具有重大的意義。通報中發表的很多資料,闡明了第二版的具體編輯過程以及產生的問題。多篇文章則陳述了某些卷次在編輯過程中取得的研究成果。
二、民主德國為《馬恩全集》德文版所做的准備工作
1947年12月29日,德國統一社會黨中央書記處決定在柏林成立一個旨在研究社會主義理論和歷史的“科學社會主義的研究機構”,直屬黨的執行委員會。根據政治局的進一步決定,“馬恩列研究院”於1949年9月1日開始工作。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該院的名稱中又加上了“斯大林”﹔1956年蘇共二十大后該院改名為德國統一社會黨中央馬列主義研究院,當時隻有不到60名工作人員,其中16名是研究人員和翻譯。主要任務是“編輯出版馬列主義經典作家的著作和德國革命工人運動的偉大領袖的著作”。
研究院計劃首先設立兩個主要部門:一個研究處和一個編輯處。編輯處的“任務是用德語編輯出版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和斯大林的著作,編輯出版馬列主義經典作家的研究傳記、圖書目錄、文集和專題論著,出版研究院的叢書和雜志”。該處計劃安排12名工作人員。1949年9月20日,研究院院長向德國統一社會黨中央書記處匯報了工作狀況。關於馬恩著作的編輯,他寫道:“沒有受過專門訓練的人員,就無法開展這項工作。……要編輯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就必須有精通俄語的同志,以便有可能充分利用莫斯科研究院的工作成果。……編輯全集歷史考証版的第一個前提條件,就是必須有一份29卷本的俄文版全集收了哪些文獻的詳細目錄,編制這樣一份目錄。在此基礎上,決定全集歷史考証版按什麼樣的順序出版。因為這是一項需要幾年的工作,所以首先應當發表那些對德國讀者特別重要而目前又無法得到的著作。”①因此,首先隻應當編輯兩卷本的選集和編輯出版《馬恩論德國和普魯士歷史》的文集。
1953年初,柏林馬恩列研究院才成立了馬恩室。馬恩室的成立同德國統一社會黨中央關於編輯出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德文版的決定密切相關。比如,1954年的工作計劃中寫道:“編輯出版[馬克思恩格斯的]重要的單篇著作是對黨的總體工作的支持,同時也是出版《全集》歷史考証版的准備工作的一部分。”准備工作之一是成立“馬恩資料室”,馬恩資料室的任務是收集和保存馬克思恩格斯的全部著作和初版,以及全部手稿、書信等的影印件和利用這些文獻的卡片索引。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編譯與研究
德國統一社會黨中央作出關於編輯出版《馬恩全集》德文版的決定並做了准備工作,柏林和莫斯科的兩個研究院之間的關系不斷深化,當然,柏林研究院依然是求助者。柏林和莫斯科兩個研究院層面的交往向各自所屬的兩個馬恩室轉移以后,才開始一些建設性的合作。
1956年5月15日,柏林研究院院長向德國統一社會黨中央委員會書記呈送了一份12頁的關於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各卷次的編輯情況的報告,其中談到該版的性質時說:“新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預計出版30卷(約35冊)。這一版是普及版,不包括馬克思恩格斯的全部著作。例如,不收入一些早期著作……。”關於編輯現狀是這麼說的:“目前我們正在編纂前三卷……和《剩余價值理論》的第一冊。”談到編輯工作時報告說:“為了完成《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德文版各卷次的最終付印,要做一系列的重要的前期工作。……1.核查以前所有的德文版本(單行本)﹔2.核查各卷中出現的全部史實和日期﹔3.全部引文同有關原文進行核對﹔4.如果是譯文,還需同原文進行核對﹔5.可能還要重新編寫適合德語讀者的注釋﹔6.對例如拉丁文用語作腳注﹔7.資料工作:核查人名、年代和史實。”報告特別強調引進高學歷人才的重要性,因為在總計12名工作人員中,隻有兩位高學歷人才,三位中級學歷人才。因此,要求“引導高素質的大學生適應我們馬恩室今后的工作”,可以讓他們先實習,然后朝這個方向發展。
1957年5月25日,馬恩室確定了《馬恩各卷的編纂方針》(7頁)和《卡片索引制作方針》。所有這些工作都是為了增強整個版本的統一性。1956年,還就未來的新MEGA第一次交換了意見。《馬恩全集》德文版的進展很快需要加強資料交流,雙方的學者互訪就是從這時開始的,1960年后,柏林的同行可以現場影印《馬恩全集》德文版必需的存放在莫斯科馬列主義研究院的文件、資料、手稿、書信和編輯資料。
在籌備《馬恩全集》德文版的時期,1953年,還有一件重要的政治事件——根據黨的決議這一年是民主德國的“馬克思年”。於是在上半年舉辦了很多紀念馬克思的會議、展覽和其他活動(此外開姆尼茨市還改名為卡爾·馬克思城)。馬恩室除了單行本,還准備了第一本卡爾·馬克思畫傳。
三、《馬恩全集》德文版的性質
在1956—1968年,《馬恩全集》德文版的39卷陸續出版。在紀念馬克思誕辰150周年之際,給德國統一社會黨中央第一書記、民主德國國務委員會主席瓦爾特·烏布裡希呈送了最后一卷。《馬恩全集》德文版的出版,始終應當看到它的政治和意識形態背景。因此,要談《馬恩全集》德文版的性質,就必須明確說明,它是德國統一社會黨中央馬列主義研究院編輯、由黨的出版社出版的,而且明顯是以蘇共中央馬列主義研究院編輯的俄文第二版為基礎的。這一事實基本決定了整個版本的編輯框架和它的政治目標,那就是直接與黨的意識形態工作發生職能聯系,②甚至比后來發生的事實表現得更加直接、更加明顯。
可見,黨的領導給這部全集安排了重要的政治意識形態的功能,但是他們沒有實現預期的目標。因為《馬恩全集》德文版沒有按照發起人的意思,而是按照作者的意思編輯作者的文本。這個第一次不拘一格地表現馬克思恩格斯生平事業的版本不只是黨和國家官方隨意斷章取義,同時也是那些試圖突破馬列主義正統的依附框架的人,或者作為非正統的馬克思主義者或民主社會主義者等主張其他觀點的人使用的“走私商品”。專制統治的合法性努力因而遭到了馬克思恩格斯很多文字材料的挑戰,因為這些文字材料的中心思想是人的自由和尊嚴。
《馬恩全集》德文版的設計既不是歷史考証版,也不是全集。按它的性質應當是研究版,是作為具有代表性的文集設計的,其中並沒有收入馬克思恩格斯的全部作品。完整性原則隻適用於全集歷史考証版,而研究版幾乎都是有所選擇的。按照計劃,《馬恩全集》德文版收入完成的、在馬恩生前發表的著作和文章,同時選收一些手稿。此外,計劃收入馬恩的全部書信。這一計劃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有些已出版著作沒有收入,責任在俄文第二版,這裡主要指早期著作(后來出版兩卷補卷作為彌補)和反對沙皇獨裁及其外交政策的著作,比如《十八世紀外交史內幕》和刊登在《新萊茵報》上關於1849年匈牙利革命的文章。當然,我們應當認識到當時選擇馬恩遺留下來的手稿時的意識形態方面的原因。排除這些原因,應當說它相當完整了。
四、《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德文版(MEW)的編輯原則
《馬恩全集》德文版收入1700篇著作(其中許多是當時不為人知或沒有發表過的文章)和4170封書信(其中包括當時首次發現的馬克思恩格斯給其他人的所有書信,其中三分之一是首次譯成德文)。全集第一部分包括第1—22卷,收入從1839—1895年的著作和文章﹔第二部分包括第23—26卷,收入馬克思的巨著《資本論》以及《剩余價值理論》﹔第三部分包括第27—39卷,收入馬克思恩格斯1842—1895年的書信。從40卷開始,陸續出版補卷,以完善全集。
准確地再現作者的真實文本是每一個版本的中心任務及其主要的質量標准。這是一部全集價值永恆的原因。至於《馬恩全集》德文版,可以肯定,為了實現可靠的、符合現代要求的原文再現,考慮得非常周密。對德文原文文本,進行了考証性審讀,依據研究版通行的編輯方法對正字法和標點符號作了現代化利用和規范化。對已經辨認的手稿進行了核查,發現一些更好的解釋。重印的原文和其他版本之間的重大差異在腳注中予以注明。盡管沒有安排手稿內部的成文過程,但是手稿中的重大改動(特別是較大的刪除)也在腳注中說明。正如學術編輯工作開始時幾乎不可避免的那樣,在重新開始考証性編輯MEGA2的原文時,較之《馬恩全集》德文版,盡管有些文字得到了改善,辨認更准確,同時也訂正了原來被忽視的印刷和拼寫錯誤,但依然需要強調指出,在再現的原文中沒有出現以政治意識形態為動機的刪減或意思改動。《馬恩全集》德文版收入的文章三分之二是德文原文,這個事實表明,它與很大程度上以譯文為主的語種的著作集相比,具有特殊的價值。
至於那些原文是其他語言的文章(大約佔所收文章的40%,10000多頁)的翻譯,可以確認其內容和語言方面的正確性,在很大程度上非常接近19世紀的語言習慣,特別是非常接近馬克思恩格斯的風格和用詞習慣。這一點一查就可以知道,因為在有些卷次,譯文和德語原文通常是混排的,所以選詞和文體上的差異一目了然。特別是在書信卷中,翻譯質量非常高。
除此之外,《馬恩全集》德文版還提供了對於研究版來說非常全面的、為方便讀者的資料索引,包括前言、注釋、馬恩生平事業年表(第1—22卷中)以及其他有助於理解原文的文獻索引、人名索引和其他索引。有些卷次的名目索引起初並沒有安排,但是在第20卷(《反杜林論》和《自然辯証法》)和《資本論》(第23—26卷)的編輯過程中添加了名目索引,第39卷安排了對所有書信卷(第27—39卷)的多頁實用的索引。1990年,最后還出版了第1—39卷的名目索引,基本的馬列主義術語除外,這部索引是非常實用的理解工具。
與正確再現原文不同的是評注性的參考資料,它們大多是從俄文第二版翻譯過來的,很大部分是由政治領導所持的意識形態立場決定的。特別是前言,強調馬恩論斷的現實政治意識形態的意義闡釋。對內容豐富的30000多條注釋資料可以作出不同的評價。它雖然包含很多關於原文文字的富有價值的事實信息和解讀,但是,還要注意的是,對事實的陳述和評價通常並沒有進行區分。馬恩生平事業年表和人名索引中的傾向性的評論也是如此。如果說《馬恩全集》德文版還有遺憾的話,那就是沒有對原文歷史本身和它們當時的成文情況作出說明,因為這種“歷史性”是對“經典作家學說的往往是假設的現實性和普遍有效性”的限制。
五、《馬恩全集》德文版在全世界的傳播
《馬恩全集》德文版是世界公認的研究版。到1989年,41卷書在民主德國平均印了四五次。每次印數都是60000—80000套(總計300多萬卷)。該版不僅被圖書館和研究機構收藏,而且還擺上了許多人的私人書架。它是收錄馬恩著作和書信最全的德文版,在過去和現在都是馬恩著作單行本和文集編纂的文本基礎,雖然MEGA的編者們不願意這麼認為。《馬恩全集》德文版可以在網上下載,在很多時事評論、還有學術著作、文章、傳記、論文等等中是引用和文本闡釋的基礎,如果相關文章在MEGA中尚未發表,那無一例外都使用這個版本。這種情況還要持續一段時間。
《馬恩全集》德文版各卷還輸往大約30個國家。以1963年的出口數為例:第20卷,向31個國家出口1532冊﹔第21卷,向32個國家出口1409冊﹔第27卷,向27個國家出口1567冊。出口分布如下:社會主義國家26%,聯邦德國24%,資本主義國家50%。③
如上所述,《馬恩全集》德文版和俄文第二版有著緊密的聯系。《馬恩全集》俄文版不僅被視為德文版的范本,而且在其他國家也被選作翻譯的基礎,比如中國的中文第一版。而且莫斯科前進出版社出版的英文版的評注也建立在俄文版的基礎上。但是《馬恩全集》德文版的重要性不斷增強,外國出版社逐漸選擇該版作為文本的基礎。於是就產生了法文譯本、意大利文譯本、西班牙文譯本、日文譯本和其他一些外文(波蘭文、捷克文、匈牙利文等等)譯本。
有意思的是,有些外國譯本直到1990年都沒有完成俄文版在20世紀70—80年代出版的補卷(第40—50卷)的翻譯﹔起初《馬恩全集》德文版也是這種情況,直到20世紀70年代末決定出版幾卷補卷,並根據已經出版的MEGA2卷次重編德文版早期的卷次。所以,第一冊補卷作為第40卷重印,《大綱》根據MEGA2第二部分第1卷作為第42卷出版,1990年還出版了第43卷,內容是1861—1863年手稿的頭幾個筆記本。此外,“依據代表馬恩研究最新水平的MEGA,重編現有的《馬恩全集》德文版,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第7卷,1982年重編版第XXII/XXIII頁)因此,重新審閱了第1卷和第7卷的原文和注釋,分別於1981、1982年出版了重編版。柏林馬列主義研究院馬恩室開始的這項任務所秉持的思想是使《馬恩全集》德文版作為研究版出版體現現有的研究水平。
2006年,卡爾·狄茨出版社又重新考慮了這一思想,在我的主持下,協同羅莎·盧森堡基金會和馬恩研究者一起啟動了“重編《馬恩全集》德文版”項目。然后首先出版了已經重編的第1卷,撰寫了新的前言,介紹《馬恩全集》德文版的歷史形成條件以及作為研究版的作用。然后是第41卷,即補卷第二卷。但是原文必須重排,因為通過與MEGA的對照發現很多錯誤。因此,我們要竭力保持引文頁碼盡可能不變。這一卷和接下來的第8卷附錄中的注釋是全部重寫的。目前,我正在准備新版的第13卷。另外還曾考慮接著重編第43卷和第44卷,收入1861—1863年經濟學手稿的其他筆記本,但由於受資金和人員方面的限制,目前隻能先放一邊,盡管已經考慮重編第20卷和第3卷。
不過,在其他國家,從1990年到不久以前,也有人倡議補充或重編德文版。比如《馬恩全集》英文版,由紐約一家出版社出版,現已全部出齊。意大利有兩家出版社也在努力補齊意大利文版。最近幾年,恩格斯在馬克思逝世后的書信首次以意大利文完整出版。MEGA2第二部分至今未發表的原文也已翻譯成意大利文,法文和日文的翻譯也已完成。法國的馬恩研究者想走另一條路。他們已經啟動馬恩全集的項目。在《當代馬克思》雜志2007年在巴黎舉辦的大會上,馬恩全集編輯協會主席伊莎貝拉·加洛通報了該項目。按照計劃,馬恩原文的翻譯要進行審核或重譯,然后在網上提供完整的電子版。我希望,通過這些例子可以說明,《馬恩全集》德文版絕對不是“死狗”。
六、《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証版第二版(MEGA2)在黨的委托和學術編輯的雙重作用下產生
重新出版馬恩全集(MEGA)歷史考証版第二版的想法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就有人提出了。雖然很長時間已經不再有人記得MEGA第一版的精神領袖達維德·梁贊諾夫,但老專家們對MEGA第一版的卷次還是非常熟悉。因此,正如我已經提到的,戰后馬上重印收入恩格斯《英國工人階級狀況》的第4卷,就不足為奇了。還考慮在1953年的卡爾·馬克思年再版1939—1941年的《大綱》以及其他一些著作。盡管MEGA第二版到1975年才開始出版,但早在20年前就已經考慮過出版這樣一個版本的可能性。令人吃驚的是,俄國和德國的馬恩研究者討論MEGA的時候,《馬恩全集》德文版還沒有開始出版。因此,我要簡要地談一下MEGA第二版的形成史的幾個側面。
我在上面已經說過,在《馬恩全集》德文版出版以前,柏林的馬恩室中曾經討論過計劃中的《馬恩全集》德文版的性質問題。1954年,有人認為,討論的結果存在三種可能性:一是出版以俄文第一版為基礎的“通俗版”,二是出版“以MEGA為模板”的學術考証版,三是出版篇幅不同於MEGA的研究版。但是“通俗版”顯然是“不夠的”,而出版完整的MEGA,又不得不考慮到人手和能力的不足。因此,決定集中精力搞一個大約40卷的學術版。然而獨立設計一個版本還不能設想,因而決定以俄文第二版為基礎。
莫斯科也反復討論過這個問題,能否在出版俄文版的同時開始啟動MEGA第二版。這就不僅要同德國方面合作,而且還要同英國和法國方面合作。1956年蘇共二十大上斯大林的個人崇拜遭到批評,會后呼聲不斷,對俄文第二版已經出版的卷次提出批評,批評其選文標准。在民主德國也有人撰文批評剛剛出版的《馬恩全集》第一卷,因為馬克思的一些重要的早期著作沒有收入。可見,當時的情況就已表明,隻有出版一個收錄所有著作、文章、手稿、摘錄和書信的全集版,才能解決主觀的、由黨決定的選文標准問題。
1957年,在莫斯科和柏林先后重啟了MEGA出版問題的討論,在討論中人們認為,經過重編,現有的MEGA第一版的卷次可以出版。但是人們不得不面對現實:在柏林的馬恩室,當時隻有12個工作人員,其中大部分都沒有大學畢業文憑,更別提博士畢業了。而且,這個版本的結構應該如何編排,需要有哪些附錄資料,都完全不清楚。雖然當時的負責人繼續努力為開始編輯這樣的版本創造條件,但是黨的領導最終未能作出相應的決議。
20世紀60年代初,當人們正在思考柏林馬恩室的發展前景時,又重新迎來了關於MEGA事宜的討論。關於出版一個這樣的版本的倡議遞到了柏林馬列研究院。這在政治上也是可以理解的:蘇聯共產黨認為,他們的意識形態工作重點是列寧著作的開發和使用,而民主德國統一社會黨的意識形態工作則是加強馬恩著作的研究。所以柏林馬列主義研究院也應成為研究和編輯機構,也就是說,以學術干部強院。1962年,當德國統一社會黨政治局作出關於研究院未來任務的決議時,明確提到了要為出版馬恩著作的學術版做准備。
我不想具體探討很多中間環節,這是瓦爾特·烏布裡希和赫魯曉夫之間進行最高級別的通信交流所必不可少的。從此,柏林馬列主義研究院關於MEGA的討論恢復了。大家知道,這個版本應當以不同於其他全集版的編輯原則為基礎,必須考慮到編輯科學和實踐的最新認識水平。可見問題在於,新的MEGA能否達到新的編輯水准。首先是版本的完整性原則,然后是按年代順序編排和材料分為四個部分的原則,以及原先的正字法和用語習慣的轉換原則。我將在下一講講述更多的編輯細節及其意義。我隻想提一下,對於這個考慮不無重要性的是科學院在出版歌德全集時所使用的編輯方案。
我想就此結束。1964年夏秋柏林馬列主義研究院為MEGA第二版所做的准備工作又是無疾而終,因為高高在上的蘇共不為在莫斯科馬列研究院開展相應的官方准備工作開“綠燈”。然而,得以達成一致的是,組建一個共同的、雙邊的編輯委員會,它的第一次會議於1965年10月在莫斯科召開。
文獻
Die MarxEngelsWerkausgaben in der UdSSR und DDR(1945—1968),Hamburg 2006(Beitrge zur MarxEngelsForschungNeue FolgeSonderband 5)
Rolf Dlubek:Frühe Initiativen zur Vorbereitung einer neuen MEGA(1955—1958)In:Beitrge zur MarxEngelsForschungNeue Folge 1992,S43—55
Rolf Dlubek:Tatsachen und Dokumente aus einem unbekannten Abschnitt der Vorgeschichte der MEGA(1961—1965)In:Beitrge zur MarxEngelsForschungNeue Folge 1993,S41—63
Rolf Dlubek:Die Entstehung der zweiten MarxEngelsGesamtausgabe im Spannungsfeld von legitimatorischem Anspruch und editorischer SorgfaltIn:MEGAStudien 1/1994,S60—106
Richard Sperl:MarxEngelsEditionenIn:Editionen zu deutschsprachigen Autoren als Spiegel der EditionsgeschichteHrsgvon Rüdiger NuttKofoth und Bodo PlachtaTübingen:Marx Niemeyer Verl,2005S329—360(Bausteine zur Geschichte der Edition Bd2)
Sperl,Richard,Rolf Hecker:VorwortIn:MEW 1,14Auflage,Berlin 2006,SIX—XXIV
注釋
① 德國檔案館民主德國黨和群眾組織基金檔案(SAPMO),標號:DY 30/IV 2/907,Nr19。
② “徹底研讀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有助於清除工作中的不良現象和陳腐觀點,加強對反動的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思想攻勢,通過自己創造性的業績有助於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繼續前進。……《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德文版將為提高德國工人階級階級覺悟、形成勞動人民的社會主義意識和他們在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精神指引下的教育,做出重大的貢獻。”(《馬恩全集》1956年柏林版第1卷第10頁。)
③ 關於1964年4月8日馬恩編輯現狀的信息。SAPMO,SignDY30/IV A2/907,Nr11
(譯者單位:中共中央編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