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豹隱:中國最早的《資本論》翻譯者

作者:蔣少龍    發布時間:2011-08-31   
分享到 :

在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傳播史上,曾有“南陳北李”之美譽。“北李”系李大釗,“南陳”即生於南方的我國早期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陳豹隱。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最早的傳播者

陳豹隱(1886-1960)原名陳啟修,1886年出生於四川中江的一個書香門第家庭。1907-1917年,陳豹隱先后東渡日本,在東京第一高等學校預科和東京帝國大學留學。1914年,他翻譯了日本小林丑三郎的《財政學提要》,開始了他一生的學術生涯。在日本留學期間,陳豹隱接受了各種西方民主思想,特別是京都帝國大學教授河上肇講授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對他影響很大。1916年,他結識了中國共產黨的創立者李大釗,二人交往甚密,他們的革命友誼,促使陳豹隱從最初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者轉向馬克思主義者。

1919年,陳豹隱受蔡元培聘請,任北京大學商學院教授。他參加了“五四”運動,思想由此發生了質變。他經常與李大釗等進步教授在公開場合作愛國報告,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1921年,他擔任北大馬克思學說研究會《資本論》研究組導師,指導學生學習《資本論》。19225月,他與李大釗在馬克思誕辰104周年紀念會上作演講﹔1925117日與羅亦農、趙世炎、陽翰笙等在十月革命8周年慶祝大會上進行演講。陳豹隱用馬克思主義觀點講授的新課程和專題演講,開北大學術風氣之先河,深受學生歡迎,其講課的教室一再由小到大,且場場爆滿,“南陳北李”就此成為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傳播史的美談。

1924年,陳豹隱在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期間,參加了國民黨和共產黨。回國后,他先后在北大及其他高校講授馬克思主義,宣傳革命﹔在中共北京區委黨團員積極分子培訓班、廣州黃埔軍校四期、廣州農民講習所六期任政治講師,並在廣州工農群眾大會作革命動員報告。1926年,陳豹隱受中共中央派遣,主持武漢《中央日報》筆政。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陳豹隱遭到國民黨政府通緝,被迫流亡日本而發憤著書立說。在此期間,其主要經濟學說著作有:1928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財政學總論》﹔1929年樂群書店出版的《經濟現象的體系》、《新經濟學》和《經濟學大綱》(后者系河上肇著,陳豹隱譯)1930年上海昆侖書店出版的《資本論》(馬克思著,陳豹隱譯)1932年樂群書店出版的《經濟學原理十講》及1934年北平好望書店出版的《經濟學講話》等。《經濟學講話》與1932年由上海科學部編譯部出版的《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論》分別是陳豹隱在經濟學和哲學方面的思想結晶,連同寫於1928年,將歷史唯物主義引進到我國政治學講壇的《新政治學》,這三本代表作構成了陳豹隱完整的思想體系。

1939年底,陳豹隱再次應蔡元培聘請從日本回國,任教北京大學。當時的北京正處於白色恐怖的“文化圍剿”之中,但陳豹隱不畏強暴,他以名教授的身份站在北方的講壇上,參加了我國近代史上關於中國革命性質及革命對象的論戰和價值學說大論戰。在經濟學方面,他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全面系統地論述了資本的生產過程,並結合有關內容批判資產階級經濟學流派。為捍衛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陳豹隱奮起應戰,成為當時我國經濟學界著名的“北陳”。

1932年,陳豹隱應愛國將領馮玉祥聘請,赴山東泰山軍事講習班講學。陳豹隱聯系當時價值學說大論戰講授《資本論》,中國共產黨早期創立者之一、著名學者李達講授馬克思主義哲學。馮玉祥泰山讀書,“北陳南李(李達)”珠聯璧合,將軍教授同指山河,時人傳為佳話。

抗戰期間,陳豹隱曾擔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軍事委員會經濟顧問等職,“如何搞好戰時經濟”成為他的主要研究內容。抗戰勝利后,他拒絕了南京的聘請,在重慶創辦了西南學院並兼任川北大學商學院院長,1947年初受聘為重慶大學商學院院長,講授經濟學。

新中國建立后,1952年全國院校調整,陳豹隱隨重慶大學商學院調到成都,任四川財經學院今西南財經大學)籌備委員會委員兼教務長,1956年被評定為一級教授,乃新中國高教界最高的學術榮譽。他還相繼擔任四川省政協常委、全國政協常委。1957年,他在全國較早地提出了計劃生育論﹔19597月,他參加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對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商品生產和價值規律的大討論,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認為社會主義還存在商品生產和價值規律。

我國最早的《資本論》翻譯者

陳豹隱是我國最早的《資本論》翻譯者。此前雖有費覺天翻譯的《資本論自敘》,刊載在上海《國民》月刊第2卷第3號上(192010),但僅系《資本論》第一版序言而已。陳豹隱譯,上海昆侖書店19303月正式出版發行的《資本論》,才是我國最早的《資本論》中譯本(現藏北京大學和西南財經大學圖書館)

陳譯本的主要內容為《資本論》第一卷第一篇《商品和貨幣》。盡管《商品和貨幣》這一篇在馬克思《資本論》中隻佔一小部分,但它卻是整個《資本論》大廈的基石。

20世紀30年代,全國一片白色恐怖。在這場激烈的思想斗爭中,一些經濟學家極力宣傳各種資產階級的經濟學說,並集中攻擊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核心部分勞動價值論,從而形成了我國近代史上的一場價值學說大論戰。陳豹隱所譯的《資本論》第1卷第1分冊恰逢此時出版,有力地捍衛了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遺憾的是,陳豹隱原先擬定的《資本論》中譯本採取分冊出版的形式,分為10冊陸續出版的計劃未能完成。后來由潘冬舟於19328月至19331月繼續翻譯《資本論》第一卷的第二至四篇,以《資本論》第1卷第2分冊和第3分冊為名,由北平東亞書店出版,成為陳譯本的后續部分。

陳豹隱不僅是我國翻譯《資本論》第一卷第一篇的第一人,而且也是研究《資本論》方法論的第一人。1933年由北平好望書店出版的《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論》一書,便是陳豹隱研究《資本論》方法論的力作。該書結構別致、觀點新穎,尤其是其中關於方法論的論述,許多精辟之見至今仍令人耳目一新。

《資本論》的方法是唯物辯証法。在《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論》中,陳豹隱對《資本論》的研究方法進行了最早的闡述。在他看來,《資本論》方法論是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論的典范。他十分精辟地論述了質量互變、對立統一、否定之否定等三個規律,最早提出了“主要的矛盾”和“不主要的矛盾”、矛盾的“主導方面和矛盾的不主要方面”的范疇。

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方法是馬克思在《資本論》中運用的基本邏輯方法之一。在這方面,陳豹隱對《資本論》的方法論研究是頗有心得的。他在《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論》中寫到,與形式邏輯不同,“辯証邏輯卻是先把復雜的現象抽象而得到最簡單的現象的概念,然后又從簡單到復雜,把從前所舍棄了的,一層一層附加上去,在概念上把復雜的對象具體地再現出來。這樣得來的概念,已不是最初反映在感覺上混沌的印象,而變成有條理的明晰的寫照了。如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先從整個資本對外及對內的關系中逐步抽象,最后抽象出資本主義的商品,更分析出商品的使用價值與價值的對立,抽象勞動與具體勞動的對立等根本矛盾,這是由復雜到簡單的抽象過程。然后,由此根本矛盾出發,再把各種資本關系一層一層加上去,說明資本主義社會矛盾的擴大化,以致發展到無法克服的矛盾程度,把復雜的對象再現出來,從而得出資本主義社會必然滅亡的必然性。”因此,陳豹隱認為,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所運用的抽象法,是辯証邏輯運用抽象與概念這一方法的典型范例。

陳豹隱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是一位不該被遺忘的經濟學大師!

(作者單位:《經濟學家》雜志社)